朝臣辯論篇

朝臣辯論篇

趙頊曾身穿金甲戎裝去後宮見曹太皇太后“奶奶,我這樣裝束可好”出身第一名將世家的曹太后驚喜交集,一時間心裡百味俱全,沒法說出話來…

這時趙頊向富弼提問:以卿看來,邊事當如何處分?

剛剛說出那番至理明言的富弼緩緩回答“陛下臨御未久,當佈德行惠,願20年口不言兵”

神宗一下愣住了,這…就是答案嗎?以富弼之忠良,絕不會口出宦言,可這竟是終極答案?他一下子沉默下去,在富弼離開後很久,腦子裡才形成了兩個問號:

1爲什麼大臣們知道了卻不做?這是指司馬光,相信能看清國家問題的肯定不止這一個人,那爲什麼就是都不出頭來爲國分憂?

2佈德行惠。這是指真、仁兩朝所一直奉行的內外政策。不管是對內部士大夫階層,還是對外部的大遼、西夏。。都要既溫和又打賞,無止無休的當老好人。這難道都不能改變嗎?

這些問題困擾着趙頊,說到底他是位皇帝,是個定大方針大方向的人,現在他指出了前進方向——改革!可要怎麼改,卻需要個大掌櫃的!。…。

那個人必須得深刻理解現有狀態,對每一個問題都明查秋毫。這只是第一步,更要能把扭轉乾坤化爲每一步實實在在的計劃,讓每一個平凡的官員、百姓都能理解並實施。絕不能像20多年前慶曆新政那樣,精確地點出問題,卻含糊瞭解決辦法,最後一無所成,唯一亮點就在於快速收手,沒後遺症!

這樣的人在哪呢?查遍開封帝都,百年所養的官員精英盡在於此了,一個個都讓人失望…這個人到底在哪?

綜上所述。宋神宗不是從一開始就選擇了王安石。而是在機會均等的條件下,除王安石外,所有人都在迴避,逼得神宗只能選王安石。但就是這樣,王安石仍沒法立即得到信任和權力。神宗不是個一般人,這20歲青年遠不是大家印象裡那個凡事急於求成、做事毛毛燥燥的毛頭小子,他謹慎得可怕。甚至可以說:變法之所以後來是那樣的結果,一大部分原因就在於他的“謹慎”

神宗和王安石進行了好多次單獨對話。4日,史書記載的兩人首次談話(這之前。我認爲應該也有談過,就像劉備不可能只因一篇《隆中對》而將諸葛亮從此頂禮膜拜。當然談話內容已不可考)皇帝問怎樣治理天下?王安石答了4個字“擇術爲先”。…。

皇帝問“唐太宗如何”王安石答“陛下當法堯舜,李世民算什麼?堯舜之道,至簡而不煩、至要而不迂、至易而不難。只是後來學者沒學會。才以爲高不可及”皇帝“卿對朕期望太高了,我們共同努力,達到這個願望”

皇帝問“祖宗天下已太平百年,沒有大變。他們是怎麼做到的”這回王安石沒直接回答,而是回家寫了封超長的奏摺。將太祖朝、太宗朝、真宗朝、仁宗朝、英宗朝的治國之術一一羅列,再指出如今的問題。最後總結“天下無事已過百年,雖曰人事,亦天助也。但請陛下不要依靠天助。今日正是人事之大有爲之日”

這是互相談理想、談報負。神宗以李世民爲偶像。卻不料王安石直接拔高到傳說中最了不起的帝王堯舜那裡,讓年輕的皇帝驚喜交集。

再接下來發生了那場變法前最著名的辯論。它起源於7月、8月河北大地的地震、水災。8月13日,宰相曾公亮提議:眼下財政緊張,全力救災。宰執人員馬上就要得到的郊祀典禮的賞賜。就都省了吧。這意見被送到翰林院,請各學士大人們執筆擬旨。結果司馬學士和王學士各抒己見,完全相反。…。

。…。

司馬光贊同。節儉從官員開始,這很好!

王安石反對,這根本就是杯水車薪、形象工程。當年唐朝宰相常袞節省了工作午餐,被人譏笑,辭飯不如辭位,根本就不配做宰相!何況現在真正問題並非國用不足!

司馬光搖頭,常袞減少俸祿,總比尸位素餐的廢物們好。而且現在國家最重要的問題就是國用不足!

王安石高深莫測的一面露了出來“知道怎麼會國用不足嗎?是因國家沒找到真正善於理財的人”

神宗皇帝眼睛亮了,可司馬光身爲不世出的史學大師,所有事都別想騙過他。他立即就指出“你說的善於理財,不過是按戶口、人丁數盡情搜刮民財而已。百姓窮困,就會淪爲盜賊,這不是國家之福”

但王安石說出了從古至宋、從沒人說出過的一句話。。實話實說:他之所以是王安石,就是因他的確能做到這句話,他是可讓大家見證奇蹟的魔術師王安石。當然最後這句話還是落空了“善理財者,不加賦而國用足”我可以不加稅賦,就讓國家收入增加!。…。

大家可以想見神宗皇帝的激動與司馬光的憤怒!王安石這句話簡直就是在挑戰他的智商“天地間財物有定數,只有那麼多,不在官就在民。你所說的不加賦而國用足,不過是暗地裡做手腳搶奪民財,那比加賦更惡劣,加賦至少還有根據和具體數字!何況這招數很早以前就有人用過了,桑弘羊就用它迷惑過漢武帝,當大家都沒讀過《史記》嗎”

對話到這裡達到高氵朝,可也…結束了。史書裡沒有王安石對司馬光這番話的回答。只有神宗皇帝的結論:朕同意司馬光的看法。但關於兩府大臣是否減掉賞賜。則以王安石的見解爲準。

但以王安石的性格,和這件事比天還大的重要性,拗相公會選擇閉嘴認輸嗎?絕不會!但史書的記載就是沒了…引發後人無限遐想:王安石究竟有什麼魔法?神宗皇帝又爲什麼沒有被魔法吸引呢?

接下來只能是我自己的猜測:討論王安石,就要和現代經濟調控的觀點聯繫起來,拋開“道德”僅以“經濟”而論,司馬光的理論可歸納爲兩個字“零和”即收入和支出相等,不在官即在民。王安石的叫“增值”以政府做商號,用各種手段,包括政府調控、降低利率等辦法來刺激市場,加快週轉速度。就會在同樣利率下,產生更高的稅值。說得複雜,其實就一句話:像小商販,只要貨走得快,價錢不變,也照賺大錢!。…。

由此可知:王安石更高明。但他早已超出了時代限制,於是也就不被時代所理解。至少這時的皇帝還沒法理解…

24日,宋神宗給中書省下詔:大宋基業創於太祖,不可忘本。你們從太祖子孫中選出一血緣關係近的、品德高尚的。朕要裂土封王、世代勿絕!9月2日,宋太祖重孫、秦王趙德芳之孫、涇州觀察使、舒國公趙從式進封安定郡王,還準備讓趙從式從祀宗廟,但前宰相韓琦入朝,把從祀宗廟這決定給攪黃了。

10月3日,宋神宗與王安石繼續談話。神宗“李世民有魏徵、劉備有諸葛亮,纔有後來的成就。可這兩個人,都是不世出的啊”王安石繼續不屑一顧“陛下能像堯舜,自然有皋、夔、稷、契等賢臣出現。至於魏徵和諸葛亮,不值一提。以天下之大,萬民之衆,傑出者所在多有。只看您的真誠到了哪個程度。不然就算有那些賢臣,也會被小人矇蔽、離您而去”…。

神宗不同意“何世無小人?雖堯舜之時,不能無四凶”“正因能看出誰是四凶,再殺掉。所以纔是堯舜。如讓四凶隨意妄爲,皋、夔、稷、契他們還能正常工作嗎”這是王安石在要求神宗皇帝得像堯舜支持皋、夔、稷、契一樣的支持他,且除掉所謂的“四凶”才能讓他放手工作。大展才華…。…。

7日,神宗皇帝問富民之術。司馬光答“富民之術,首在得人。最親近百姓的自然是各縣縣令。欲知縣令是否稱職,最好的辦法就是問縣令的上級即知州。欲知知州是否稱職,最好的辦法就是問知州的上級各路轉運使。陛下您只要選好賢能的各路轉運使、再讓轉運使們督促知州、讓知州督促縣令們,何愁百姓不富”

29日,大遼遣使冊封李秉常爲西夏國王。

12月12日。。大宋給李秉常下詔:只要你重新稱臣上誓表,我們就會對你進行冊封、且把綏州還給你、還有歲賜也照舊。所以:你快把誓表交上來吧!讓我們大宋得有面子…

本年,在宋神宗剛剛登基第一時間“求言”、在當時衆多頂級大佬們的發言裡,有一默默無聞的小角色也寫過篇奏章,從此開啓了北宋史上一段最有爭議、也最爲輝煌的軍事傳奇!

宋朝軍人如要排名的話,第一人毫無爭議,自然是岳飛!但具體到北宋,有人說是曹彬、有人說是潘美、有人說是狄青、有人說是郭逵,甚至還有人說是趙匡胤。。…。

但事實上,北宋還有一人,戰績彪炳史冊。悲情之處更遠在狄青之上。甚至被歷代寫史的士大夫階層有選擇地忘記!他的名字叫王韶!

王韶出身,走的是條宋朝正統之路。他考中了進士,當上了一小官,他很求上進,接下來參加了制科試,可惜這一次他落榜了。就在這時,他做出了一讓人意想不到的決定,堪稱官場不着調行爲的經典。

他棄官不做、出去旅遊了。而看他選擇的路線,就讓人懷疑他是不是腦筋壞掉了。身爲南方人,他居然跑到了陝西去。當時很多人都在猜想:這是不是考試不中、升官不成後心理變態,虐待自己找平衡?N年後,那些人目瞪口呆,他們親身印證了一句話——燕雀焉知鴻鵠之志!

王韶在西北邊疆一個人遊蕩,時刻關注着吐蕃、西夏、羌等異族動態。這是命運的安排,當宋朝換上位年輕氣盛、志向遠大的皇帝宋神宗時,西北邊疆上也恰巧局勢動盪,孕育着一場即將重新洗牌、確立誰大誰小的風暴。

在這時,王韶把他觀察到的情況寫成了封奏章,呈交給宋神宗。這封奏章名叫《平戎策》,在歷史中地位相當高,有人說和諸葛亮《隆中對》差不多。三國時諸葛孔明未出茅廬而三分天下,王韶則當時遊離於官場之外,卻把國際大事看得清楚明白。兩者身份、事情難度都很像。再看意義,《隆中對》確立了蜀漢帝國的發展方向:佔荊奪益,分兵北伐取天下。算得非常準,只是最後一環上關羽壞事,讓《隆中對》的最終設定無法完成。而王韶《平戎策》規定了宋朝在神宗年間的發展方向,其意義也直接影響到後來哲宗、徽宗幾十年間,北宋朝每一位皇帝都把它當作金科玉律來奉行。不管王韶本人的待遇怎樣,他指出的戰爭方向一直都在進行中,哪怕是在北宋滅亡的前夕……。

。…。

在這意義上,《平戎策》改變了宋朝乃至全體漢人命運,它的意義又怎能是內戰性質的《隆中對》所能比?但說來說去,它就是不被承認的!充其量,人們把它和五代柴榮時期的王樸的《平邊策》相提並論…

只是局部一點小分爭嘛。。有什麼了不起的?你問爲什麼?原因很簡單,王韶是新黨,在宋史裡絕不止他一個人,王安石身邊所有人,只要和新黨粘邊,就都是小人、卑鄙、陰險、生事的代名詞…

好了。下面我們來看下《平戎策》裡到底寫了些什麼?《平戎策》共3篇,它論述的主題根源於一個現狀——吐蕃河湟部的分裂。

河湟吐蕃贊普唃斯囉生前和兩個兒子失和,磨氈角、瞎氈分別出走宗哥城、龕谷。吐蕃實力大損。唃斯囉本人在1065年病死後,繼任的是他的三子董氈。局面亂上加亂。

董氈只擁有黃河以北的河湟之地,是一相當勉強的贊普,他無力收服兩個分裂出去的哥哥,要等到大哥磨氈角死後才能把其部屬收編。至於二哥瞎氈,他沒任何辦法,瞎氈死後,其子木徵徹底獨立,佔據河湟部的河州。(。)。

大宋國策篇金軍退師篇靈素登場篇柴榮北征篇朝臣辯論篇天眷和議篇西征準備篇元昊突襲篇遼帝親征篇祥興改元篇陝西淪陷篇淮西之戰篇南宋內政篇鳳娘出場篇祥興改元篇免役新法篇景炎改元篇德險之爭篇趙禎誕生篇仁朝文人篇西遼西夏篇天書降臨篇二張戰死篇嘉佑科舉篇宋金開戰篇最大危機篇雪上加霜篇北遼內亂篇岳飛初戰篇世祖繼位篇皇帝家事篇杜杲守城篇皇帝護短篇兵臨城下篇東明事件篇清算舊黨篇免役差役篇戰和紛紛篇靈素登場篇岳飛被罷篇理宗登基篇似道之死篇金軍反攻篇元佐發瘋篇大遼慘案篇祥興改元篇風雨欲來篇泰山封禪篇十二金牌篇秦檜專權篇皇帝昏倒篇南宋內政篇綱運花石篇丁謂霸道篇榮耀三川篇趙曙胡鬧篇兵臨城下篇成大出使篇吳璘撤軍篇開封陷落篇元昊突襲篇東明事件篇議和失敗篇蒙金決戰篇五路伐夏篇向氏登場篇海陵登場篇夷簡首相篇趙構北上篇諸國分合篇皇帝遇刺篇曲端貶職篇趙曙胡鬧篇蒙金拉鋸篇亡國君臣篇陳錢獻土篇南宋立國篇元昊稱帝篇黨派紛爭篇韓琦霸道篇劉整降蒙篇新黨掌權篇烏臺詩案篇岳飛撤軍篇哀宗出逃篇大宋國策篇智高造反篇蒙哥登基篇採石前奏篇光宗被嚇篇元昊稱帝篇確立國本篇北遼立國篇狄青罷官篇吳璘撤軍篇戰局轉折篇秦檜暴走篇大遼亡國篇拖雷借道篇太子冊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