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西之戰篇

淮西之戰篇

聶兒孛堇從宋使的口中得知韓世忠已棄守江北,大喜。馬上點集數百精騎,往江口而去…

大儀鎮之戰,韓世忠以伏兵大敗聶兒孛堇,金軍前鋒託卜嘉被生擒。韓世忠又派提舉官董孜往天長縣,結果在鴉口橋遭遇金軍,又是一場大勝,40餘女真騎兵被生擒。14日,西路金軍圍攻濠州。韓世忠的前軍統制解元則又在高郵軍大敗金軍,148人被生擒。

聶兒孛堇戰敗回城,在天長縣城南門外押來魏良臣“你是來議和的嗎?不僅講和無誠意,還騙我上當,差點我就被韓世忠生擒了”魏良臣答“戰和都是國家大事,非我所能決定。且韓世忠既以我爲餌,我又如何得知其計”聶兒孛堇無話可說“好吧!送你們去見我家元帥”

魏良臣等一行在楚州寶應縣準備渡河,完顏昌的使者蕭揭祿、李聿興已先期來迎“所議何事”“來議和。割地萬難,歲貢則銀絹各25萬兩匹”“淮南州縣,本是我大金經略後交予劉豫,江南實屬擅自佔據。今大兵到來,又令韓世忠趁我不備搞伏擊”“沒聽說過大金有經略淮南之事。當初只是說淮南不得屯宋兵,今韓世忠可以撤回”“襄陽之地已屬劉豫,何故令岳飛侵奪”“襄陽之地本屬大宋,是李成先來侵擾。劉豫又勾結楊幺,欲裂地而王。本朝恐其包藏禍心,難以立國,遂命岳飛收復。怎是侵奪呢”“也罷!元帥欲見國書,而後可以和談”魏良臣將國書獻上,上有議和、迎回二聖2事。

“秦中丞安否?此人原在我軍中,煞是好人”“安”“此去杭州,幾日可以往回”“星夜兼程,往回不過半月”“昨日你等國書。元帥已收到了,正令人翻譯。相信一兩日內必有迴音”

17日,吳璘被任命爲熙河蘭廓路經略安撫使兼熙州知州,節制關外兵馬;楊政被任命爲環慶路經略安撫使兼慶陽知府。同節制關外兵馬統制官。但實際上自富平大敗後。陝西大地除秦鳳路的一半土地外,其餘全部淪陷。這經略使也是虛名而已。

18日,劉光世率軍來到建康府駐防。當時劉光世在馬家渡、張俊在採石磯,趙構嚴命兩人渡江,支援韓世忠。但中興四將之間的矛盾再次爆發。侍御史魏槓、監察御史田如鱉受命。分別往劉光世、張俊軍中協調“彼重我寡,合力猶恐不支。況軍自爲心,將何以戰!爲諸公計,當減怨隙,不獨可以報國,身亦有利”這才暫時讓劉光世答應與衆將做犄角防禦。隨即劉光世軍隊溯長江而上,駐防太平州。

21日。金軍經八晝夜的強攻,終於攻破淮南西路的濠州。守臣寇宏殺掉通判奉卿後棄城而逃。兵馬衿轄丁成開南門、兵馬都監魏進開東門,向金軍投降。

23日,趙構命後宮家眷們從陸路到溫州。再坐船去泉州避難。他自己則登上龍舟,從杭州臨安府出發,目標蘇州平江府,朕要親征破敵!當晚到達臨安府東北20多公里的臨平鎮。24日到達秀州與杭州交界的崇德縣,韓世忠派陳桷、董孜兩人將所俘108名金兵獻到行宮。25日趙構到達秀州嘉興府。26日到達平江府南方10多公里的吳江縣。27日,趙構到達目的地蘇州平江府。守臣孫祐進奉御膳,很粗糙。趙構不以爲意,還對趙鼎說“朕念往日艱難,雖居處隘陋,飲食菲薄,亦所甘心。若邊境已清,郡邑既定。那時再迎還二聖,再安九廟,帝王之尊那時纔在”趙鼎答“陛下規模宏遠如此,則天下幸甚”

29日,右副元帥完顏昌在淮南東路泗州召見魏良臣、王繪一行“現在完顏宗弼在天長縣,左副元帥完顏宗輔則還未到。待宗輔一到,我們即刻談和,之後送你們回國”

30日,金兵進據淮南東路壽州的壽春、安豐。淮西安撫使仇悆與孫暉合兵,在壽春府城下擊退金軍,次日又收復安豐縣。11月上旬,吳玠部將楊從儀在臘家城擊敗金軍。

7日、12日,趙構連發詔書,聲討僞齊劉豫。13日,趙構甚至提出自己將渡過長江,與敵決戰!趙鼎在這時則勸道“退既不可,渡江亦不可。敵軍遠道而來,求速戰不得,必然退兵。且劉豫並未親臨,只是派其子劉麟率軍。陛下千金之體,犯不着親自與其決勝負”趙構答應。隨後派參知政事沈與求巡邊江上。

同日,金兵攻破淮南東路的重鎮滁州。這時環視淮南一帶,南宋曾集結了三大將15萬以上的兵力,趙構甚至把自己最親信的私人將領楊沂中都派了過來,可說這是自富平之戰後,宋軍集結兵力最多的一次。可現在,韓世忠卻發現身邊沒一個友軍!

實事求是的說:韓世忠不是帥才,而是一位極強的將領。他可以突擊、可以埋伏、可以頑強地防守,卻始終沒展示出縱橫捭闔、睥睨當世,在廣闊戰場上控制一切的實力!

這是他個人的短板,其實也是中國歷史上一條鐵律。幾乎在每個民族危亡時期裡,能獨撐大廈的人,都只是一個!從沒有實力、戰績可相捋的雙子星!

這時他明智地選擇了後撤。再次渡江回鎮江府駐紮。如此一來,南宋三大將全部回到長江南岸:淮西、江東宣撫使劉光世在建康府;淮東宣撫使韓世忠在鎮江府;浙西、江東宣撫使張俊在常州…淮南大地空空蕩蕩!

14日,張浚被火線復職,再次擔任知樞密院事,全權指揮這次淮西之戰。

當張浚再次攤看地圖,在長江北岸只有岳飛的襄陽六州兵馬。兵馬很少,且岳飛駐地在荊湖北路的鄂州,不知道能來得及趕過來嗎?

岳飛…趙構提起筆來,親自寫信給岳飛,要他立即火速增援,親自率軍趕赴淮西。信裡寫道“…卿夙有憂國愛君之心。可即日引道,兼程前來。朕非卿到,終不安心”這條命令很多人贊同,持不同意見的是曾經的兩宋之交第一名相李綱!

16日。李綱上書。提出上中下三策。說這是個前所未有的機遇,不僅是宋朝有危險。實際上僞齊的風險更大。讓岳飛直接在淮西與金、僞齊聯軍死磕是白白消耗己方珍貴的有生力量,就算能阻止敵軍渡江,從而保證安全。也不如讓岳飛趁僞齊軍傾巢出動之機,突襲北伐。以岳家軍的實力,很可能會一路突進,收復開封!哪怕攻不下來,這也是圍魏救趙之策!

此議一出,朝野震動,趙構本人也表示出了濃厚興趣,公開聲明支持李綱這個想法。可…岳飛在鄂州接到的命令仍是——“赴援淮西”

18日。劉光世手下第一大將王德在滁州的桑根坡與敵軍遭遇,殺敗敵軍,生擒十餘人。24日,劉光世部將王師晟、張錡收復壽州。

金軍在滁州大造舟船。有渡江之意。趙鼎對趙構說“萬一金軍真的渡過長江,請陛下繼續北上,在常州、潤州之間督促諸將死戰。臣和張浚率精兵,或腰截、或尾襲,當可取勝。萬一不勝,陛下再回臨安不遲。臣等必死守吳江,敵必不敢深入”殿前司劉錫、神武中軍統制楊沂中不幹了“一旦金軍過江,你不讓陛下南逃,反而要繼續北上?你真是大膽”趙鼎正色道“事已至此,不得不然。你們二人是隨駕之親兵,危急關頭正是你等出力之時,豈可先動搖軍心”

同時,張浚緊急前往前線鎮江府督軍。而完顏昌則將魏良臣、王繪一行放回南宋。

12月1日,魏良臣、王繪一行到達平江府行宮,趙構緊急召見。他們帶回的消息說金國並沒對南宋有趕盡殺絕之意,不由讓趙構君臣都鬆了一口大氣。而同時使者們帶回來的另一個消息則讓趙構君臣陷入了深深的困惑:秦檜是金人的好朋友嗎?時隔這麼久仍保持友誼?這在當初曾隱約地感到過,卻從沒在金國一方得到過證實…

7日,行宮留守司中軍統制王進受命,屯駐淮南東路的泰州。防守通、泰2州,應援淮東水寨。

18日廬州之戰,徐慶、牛皋大敗五千金軍。岳飛在收到趙構的急信後,邊集結兵力渡江、邊先期派出徐慶、牛皋率2千人緊急援救淮西安撫使仇悆。這一天,兩人率領着岳家軍數十騎前鋒到達廬州城,還沒坐穩,就有5000女真鐵騎逼近。兩人立即出城迎戰!這把所有廬州人都嚇了一跳,兵力嚴重不對等,岳家軍都是些什麼人,這是勇敢還是狂妄?

牛皋單騎出陣,他身後立起了一面繡有他姓氏的大旗,他大呼自己姓名,衝了過去…這有點像小說演義裡的牛將軍了,很多人定在笑他莽撞,可5千金騎居然轉頭就跑,根本不敢跟他交鋒!這是怎麼回事呢?

牛皋是聰明的,他在江淮一帶徵戰多年,威名顯赫,誰信他會冒險?這種找死行爲怎也不會發生在他身上,光是這個思維誤區,就足以嚇跑敵人!金軍在前面狂逃、牛皋在後面急追,金兵自相踐踏而死者無數。同時,劉光世部將靳賽也率兵追至廬州東北30公里的慎縣而還。

24日,在吳玠的請求下,劉子羽免責復官。次日,趙構下詔獎諭吳玠篤於風義。士大夫們則交口稱讚吳玠的義氣,從而也更折服於劉子羽的慧眼識人。

岳家軍迅速接近淮西戰場,金軍方面的統帥一如既往,還是如今在淮南東路真州竹塾鎮的完顏宗弼。眼看這對老冤家要大打出手,26日夜晚,金軍卻突然間撤退了!

這是毫無預兆的,金軍退卻速度非常快,連一生善於逃跑的僞齊軍都被拋在了身後。劉麟也緊急棄輜重,一晝夜狂逃200餘里,來到淮河北岸的宿州後才暫停了下來。

29日,金軍放棄了佔據了47天的滁州,一路北歸。神武右軍將官盧師迪奮起直追,也直到竹塾鎮才勉強追上了金軍。一陣混戰,宋勝金敗。淮西之戰就這樣莫名其妙的開始、更莫名其妙的結束了…

金軍這次撤退,表面理由是被韓世忠斷了糧道。不過韓世忠、岳飛、包括趙構、趙鼎、張浚在內,都很納悶:這該不會是個陷阱吧?這個憂慮成了南宋在這段時間內的主旋律,宋廷動用了一切手段去探聽虛實,沒多久,終於搞清了內幕:

金國內部出大事了!金太宗完顏吳乞買病重將死,金國面臨再一次的權力重組!這一次遠比金太祖完顏阿骨打駕崩時更激烈,那時是要保持平衡,保住金國急劇擴張的勢頭,所以各方面大佬們都選擇了退讓。

可這回狠了,首先大殿下完顏宗翰要借題發揮!上次他海路進攻南宋的計劃被否決,嚴重動搖了他軍方第一人的地位。這次侵宋戰爭更是把他拋在一邊,徹底擠出了領兵元帥的行列。這讓他忍無可忍!

現在老天照應,完顏吳乞買病危,簡直是送給他出手的機會!

紹興5年(1135)1月1日,金兵放棄濠州,繼續北歸。命程師回、張延壽2員驍將斷後。江南東路宣撫使張俊派統制官王進、統領官楊忠閔急速進兵追擊。6日,金軍正在渡淮河之際,兩人發動突襲,金兵大敗,墮河死者無數。張、程2人下馬投降。7日,韓世忠的部將崔德明在泗州盱眙鎮再敗金兵。11日,張浚在結束督師之後,返回平江府行宮。

18日,韓世忠加封三孤之一的少保銜。韓世忠、劉光世、張俊三大將相繼入朝道賀“金人退兵,陛下必喜”趙構答“此不足喜。他日復中原,還二聖,乃可喜耳。然有一事:此戰卿等將士皆奮勇爭先,非復當年懼敵,此真可喜”趙鼎盛讚趙構深明馭將之道。

雍熙北伐篇外族內亂篇司馬復出篇西征東伐篇秋後算賬篇第一 名臣篇三度爲相篇雍熙北伐篇徽宗禪位篇幽州收復篇幽州收復篇孝宗禪位篇第一 名臣篇重文輕武篇大理亡國篇世祖繼位篇隆興和議篇皇帝遇刺篇金軍退師篇夷簡首相篇秦檜罷相篇李煜歸降篇景炎流亡篇哲宗親政篇侂胄轉念篇遍地烽火篇北伐前奏篇拖雷借道篇兩路北伐篇北漢立國篇太子冊立篇金軍南征篇奔赴西北篇度宗駕崩篇岳飛剿匪篇允文罷相篇定川絕唱篇澶州兵變篇局勢急轉篇新黨成員篇孟珙之死篇陳橋兵變之兩日篇韓琦上書篇遼帝親征篇孟氏皇后篇北伐前奏篇南宋平叛篇大難臨頭篇大戰前奏篇封賞天下篇轉移視線篇元佑更化篇童貫使遼篇清明上河篇北宋六賊篇上文人之春篇皇帝家事篇包拯登場篇蒙金決戰篇年表南宋侂胄之死篇西征準備篇秦檜入朝篇蒙金首戰篇熙河前奏篇混蛋杜充篇黨派紛爭篇繼遷輝煌篇元佑更化篇金軍退師篇天眷和議篇外族內亂篇年表北宋澶淵之盟篇完顏登場篇開封城破篇孟珙之死篇太子冊立篇金軍退師篇海陵登場篇五路伐夏篇五路伐夏篇治河失敗篇封賞天下篇蒙金拉鋸篇第一 英主篇金軍南征篇北遼內亂篇吳曦被誅篇吳曦被誅篇太子冊立篇趙曙胡鬧篇瀟灑撤軍篇侂胄登場篇蘇軾回朝篇雪上加霜篇皇位暗鬥篇遼金首戰篇馮道之殤篇北宋亡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