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伐前奏篇

附卷 金戈鐵馬卷 北伐前奏篇

4月,李愈上書進諫金章宗遊獵“蒙古侵我北部舊疆有千餘裡。今皇上不謀雪恥,反欲北幸。臣恐一旦有警,則丞相完顏襄,樞密副使胥安國皆不足恃也!今皇嗣未立,羣心無定,豈皇上遠事逸遊之時哉”

8月25日,因元妃李師兒生下皇子完顏忒隣,金章宗結束了4個多月的外出遊玩。回宮,在神龍殿大宴羣臣。遣使往太廟、山陵、太清宮、北嶽、長白山諸地報謝。愛子滿月,完顏璟便想着給他一個封國。縱覽大金歷史,自己的爺爺‘小堯舜’金世宗無疑是最偉大的,而金世宗完顏雍最初的封號是葛王,於是9月29日,完顏忒隣被封爲葛王。

金章宗完顏璟實在是李煜、趙佶的轉世,他全盤接受了漢文化,當然其中也包括了中原王朝的五德終始說。爲了大金國是什麼德的問題已辯論了無數年。最終11月3日,金章宗正式認定:大金國是土德(上承大唐,因唐也是土德;宋是火德,火生土;遼是水德,土克水;元是金德,土生金)

9日,陳自強被任命爲知樞密院事、許及之爲參知政事。

12月3日是完顏忒隣的晬日。完顏璟下詔:發放3千僧、道度牒,在元真觀設醮,爲愛子祈福。7日,完顏璟在慶和殿爲愛子行浴禮。百官到場,進酒稱賀,五品以上進禮物。

自韓皇后去世,宋寧宗身邊最得寵的是楊貴妃與曹美人。楊貴妃博古通今,心機深沉,而曹美人柔順低調,韓侂冑力勸宋寧宗立曹美人爲後。楊貴妃出身低微,生身父母、家世籍貫…正史都失載,她出現時的第一身份是南宋後宮樂班中的雜劇孩兒,相當於嬉戲耍樂的兒童演員。小小年紀。姿容秀麗也就算了,還舉止得體,從不怯場,大得趙構的老婆吳氏歡心…之後又把年輕的趙擴迷住了,從一介寒微戲班女子一步登天,進入帝國後宮。她先封婕妤、再進婉儀、一年後升至貴妃,已是皇后之下第一人!

天賦再次顯示出了奇蹟!沒人教她,她自己去熟讀詩書經典,還補全了自己的短板,給自己找了個武進士出身的“哥哥”楊次山…從此。她是良家子女,功名在身之人的親戚…

這些都在此時發揮了作用!14日,由“哥哥”楊次山宣旨,楊氏被立爲皇后!

隨後,韓侂冑加封太師。此時已到達官場的韓侂冑萬萬沒有想到對手已經出現了:楊皇后!當然,韓侂冑無法預知未來,他現在一心都在想着北伐,爲自己建功立業!

韓侂冑開始網羅各知名人士:宰執、臺諫、侍從…基本已全是韓氏私黨。同時韓侂冑也開始擢用士大夫之好言恢復者,其意便在北伐開邊!

韓侂冑在瓊樓玉宇間、脂粉膩堆間忽發雄心壯志。決定重啓北伐,既報國仇又愉悅自己。這個決定傳到外界,整個南宋一片驚詫!這實在太突然了!難道帝國安危、人民福址都只在某個人的心念一轉間就決定了嗎?當然,這在後世也引起了長久的驚詫!因關於北伐這念頭的升起。史書給出的答案並不是韓權相某天吃飽了撐的,隨手拍下腦袋的產物。而是出於某個人的慫恿。這人是誰?出於什麼目的?都是謎、沒確切的正解!按官方史書是“或勸侂胄立蓋世功名以自固者,於是恢復之議興”

只是“或勸”沒具體指出是誰!宋史的官方、私人資料是非常詳細的,基本每句話都會註明由何人在何時因何事而說。細緻處堪比孔聖人吃飯,食不厭精、膾不厭細,一點點小事都考證得清楚明白…

那麼爲何滅國級大政的初倡者是誰。卻諱莫如深呢?不是韓侂冑自己,史書說清楚了是“或勸”也不是韓黨內部之人,否則道學家們絕不會放過這個人,必將其銘刻於恥辱柱上萬年不朽。那會是誰呢?

閏12月10日,完顏襄去世。

本月,金章宗在內殿召見戶部尚書孫鐸、戶部侍郎張復亨二人,議論交鈔之事該怎麼辦?這“錢”可是國家第一大政!沒錢就沒一切!張復亨提出三合同鈔可行。孫鐸則直接建議罷去天下所有的鈔局、以後老百姓就用小鈔去買東西!完顏璟當場同意孫鐸的建議,命速行之…從此以後,大金國經濟秩序一片混亂!國虛民貧、經費不足,專以交鈔去愚弄百姓!錢沒了,大金離亡國也就不遠了…

本年,鐵木真對塔塔兒部發動了最後一戰。戰前,鐵木真頒佈嚴令:進攻後退全依據號令,不從號令者殺無赦!戰勝後不許隨意處分戰利品,必須等到戰爭結束後,由貴族會議統一分配。

此戰,鐵木真大獲全勝。爲報世仇,鐵木真殘酷的命令:將凡是高過車輪的塔塔兒男人全部殺光!女人則全部做奴婢!塔塔兒部至此徹底覆滅…

而此時,從北乃蠻部傳來消息:他的義兄札木合又召集了一羣部落,更是與北乃蠻部的不亦魯黑汗聯合,要與他再決一死戰!

戰報傳來,鐵木真沉默。決戰到了,可他解決不了這局面。乃蠻部實在太強大了,如在鐵木真之前的蒙古草原上要說有霸主的話,那就一定是它:乃蠻部!乃蠻部名傳各國,遼史稱“粘八葛”金史稱“粘拔恩”它初居謙河區域(今葉尼塞河上游),後逐步南遷,散佈於阿爾泰山一帶。當鐵木真興起時,它東鄰克烈部,西至也兒的石河(今額爾齊斯河),北抵吉利吉思,南至畏兀兒,牧地最廣、人民最多,也達到了歷史峰值…

而且,乃蠻的特殊不止是大,而是它的文化!很難想象:同是漠北草原上的遊牧民族,爲什麼克烈、蒙古諸部一直在打打殺殺?說得刻薄些,除有語言能勾通、會遊牧能生產外,與原始人沒多少區別。但乃蠻部居然建立起了國家機構!有嚴格的軍事部門、財政部門,已處在部落與國家的分界線上!

不過實在要問一句:這一定是好事嗎?歷史早已證明:直到現代工業文明光芒出現之後,所謂的文明,纔有了實際上的強大意義…不然。文明只會讓種族弱化,財富只會引來強盜!

在鐵木真之前,從沒有蒙古人想過要進攻乃蠻部,儘管鐵木真是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儘管他有強絕人類的雄心壯志,敢於想任何人所不敢想,此時的他還是隻有一條路可走,即像從前一樣,去向自己的義父、克烈部的王罕求助…

乃蠻部此時已經分裂。原首領亦難赤汗有二子:長子不亦魯黑、次子拜不花,互相不和。父親死後,拜不花成爲繼任的太陽汗(也稱塔陽汗。塔陽是遼金對漠北遊牧民族首領‘大王’的封號)而不亦魯黑就分裂出去成爲了北乃蠻部落的汗。

1202年,闊亦田之戰爆發!乃蠻部先以巫術祭天,天上突然大風雪,札木合與不亦魯黑汗趁勢進攻。卻不料突然風向急轉,鐵木真與王罕的聯軍就此擊敗札木合與北乃蠻部不亦魯黑汗的聯軍!勝利後的鐵木真與王汗分頭追擊,一追泰赤烏人,一追札木合;王罕在額爾古納河將札木合擊敗,札木合投降王罕。鐵木真在追擊泰赤烏時卻遭遇到極大兇險。在絕對優勢下追擊,居然被一箭射中咽喉。摔下馬背…

這一箭讓他死去活來,整整昏迷一天一夜。醒來後得到了禮物。泰赤烏部落的首領死了,部落投降。射他一箭的那人名叫只兒豁阿歹,這個人後來爲他征戰亞歐兩洲。兵鋒所向,無論党項人、女真人、歐洲人,都無可抵擋。更深入至俄羅斯的斡羅思,迦勒迦河畔大破斡羅思、欽察聯軍…那時候。這人的名字叫哲別!

“哲別”蒙古語中槍矛、箭矢的意思。他是成吉思汗的神箭、四犬之首!一生征戰從未敗績…

草原上的局勢漸漸明瞭,鐵木真與王罕這對義父子之間的關係卻變得複雜了!兩強相鄰,鐵木真該如何自處?像從前那樣甘願當一義子?還是展翅高飛。把義父的克烈部當作墊腳石?鐵木真沒糾結很久,第二年,王罕替他作出了選擇…

嘉泰3年(1203)1月18日,龍川蕃叛亂,攻掠大崖鋪、濁水寨,濁水寨知寨範浩全家被殺。李好義奉興州知州吳曦之命,前往平叛。

5月1日,陳自強升任右丞相(此時左丞相空缺,陳已是帝國首相)許及之爲知樞密院事。陳自強作爲韓侂冑的啓蒙老師,卻口口聲聲稱韓侂冑爲恩王、恩父,稱蘇師旦爲叔、史達祖爲兄。口頭禪是“願一死以報師王”陳自強專門印了宰執專用的空名敕札給韓侂冑使用,其他人都不知道。他們還封鎖了言路,讓臺諫官每月只檢舉一兩個小吏爲‘月課’言官們上書不再談論當下政治,而專論那些君王道德、經書倫理之事。

19日,因定律令、正土德、鳳凰來、皇嗣生,金章宗下令大赦天下。卻不料5天后的24日,他的愛子、出生僅僅10個月的葛王完顏忒隣就夭折了。

7月,李好義受命征討龍川蕃,精選二百士兵深入大魚河。蕃人據險而守,官軍無奈退兵,途中爲泄憤,將蕃人營帳一路焚燒。引發蕃人憤怒,追擊官軍三十餘裡。李好義等只好乘夜色渡過大魚河回軍。之後蕃人向南宋官方請降。

9月,薩哩部侵犯金國邊寨,被完顏崇浩與僕散揆合軍擊敗。

10月9日申酉之間,本是冬天的傍晚,然而這一天直到深夜,中原大地上的天色一直赤紅如血。中都路霸州信安縣一叫杜時升的人號稱博曉天文,他長嘆一聲“正北赤氣如血,東西亙天,是天下大亂之象。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亂後天下當一統。卻不知誰能來統一”說完這番話後,杜時升便南渡黃河,隱居嵩洛山中。

13日,龍川蕃首領李蒙大率二百人來到濁水寨,向南宋投降。南宋守臣楊熹遣江油縣令馬崇廉接受投降,蕃族在投降儀式上獻出六牛,同時表示願獻出水銀、硃砂之窟,南宋四川制置司考慮到這是蕃人的生活來源,沒有接受。同時有人認爲李蒙大本是漢人,現在成爲蕃人首領,入侵漢地,應處死。四川制置司也沒有同意。u

仁瞻斬子篇皇帝性情篇宗弼撤軍篇災難前奏篇大難臨頭篇北宋亡國篇熙河前奏篇孝宗禪位篇城下之盟篇姐妹相殘篇新政失敗篇允文罷相篇惠卿強勢篇北宋亡國篇西夏內亂篇宋遼爭地篇宋金議和篇皇位暗鬥篇宋遼激戰篇李綱登場篇夷簡首相篇第一 英主篇祥興改元篇平夏大捷篇新政失敗篇智高造反篇仙人前戰篇鵝湖之會篇趙禎之慟篇李全反叛篇秦檜入朝篇多苦多難篇孟昶出降篇西征準備篇淮西之戰篇宋金轉型篇君臣和諧篇宋金儲君篇耶律留哥篇三徵淮南篇宋遼初戰篇元豐榜單篇陳橋兵變之回城篇蔡州終點篇年表北宋議和前奏篇僞齊南侵篇西征首戰篇符家三女篇岳飛撤軍篇新黨成員篇允文罷相篇雪上加霜篇寇準歸來篇開封之戰篇皇帝家事篇成吉思汗篇襄樊陷落篇吳曦被誅篇德險之爭篇太子冊立篇世祖繼位篇君臣和諧篇端平入洛篇王李起義篇孟珙救宋篇岳飛撤軍篇幽州陷落篇風捲殘雲篇三將入朝篇望都之戰篇遇郭乃安篇寇準之死篇太后歸來篇侂胄轉念篇幽州陷落篇釣魚之戰篇泰山封禪篇襄樊陷落篇英宗登基篇大難臨頭篇似道出兵篇皇業肇基篇宋夏開戰篇川陝首戰篇德險之爭篇景炎改元篇熙河前奏篇議和前奏篇採石前奏篇端平入洛篇海陵被弒篇岳飛出生篇幽州收復篇蘇軾回朝篇順昌前戰篇孟昶暴斃篇皇帝反覆篇杭州行在篇君臣和諧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