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律留哥篇

耶律留哥篇

馬湖蠻酋長米在據守羊山江之水囤,拒不投降。安聽說後,寫信給李埴“放出風去:就說大軍將伐木造船,進攻水囤,看他們還降不降”果然3月3日,米在派人來見宋軍請降。

本月,爲避免多線作戰,完顏永濟主動派使者往西夏去冊封夏神宗李遵頊。李遵頊接受冊封,但馬上又出兵攻打金國河東北路的葭州。夏神宗的狀元算盤打得很好:一方面乘金國有蒙古之難,不斷髮兵侵掠邊境;而同時又不斷派遣使者與金國通聘如故。

5月,完顏永濟命陝西選出勇敢軍2萬、射糧軍1萬,並將陝西之地的戰馬全部帶到中都城來。隨後又任命南京留守僕散端爲河南、陝西安撫使、提控軍馬。

本月,金國河東、陝西之地遭遇大饑荒,鬥米賣到數千貫錢,流殍滿野。遼東招撫副使移剌福僧在沒有得到聖旨的情況下,緊急調運沿海倉粟前往賑災。

本月,泰安人劉二祖率紅襖軍起義,山東東路的淄、沂二州大亂。

8月—頂—點—小說,成吉思汗再率軍進圍金國西京大同府。衛王完顏永濟派奧屯襄率兵救援,而這正中成吉思汗下懷——有援助,就圍城打援,蒙古軍野戰無敵;不援助,則圍攻西京,這次帶了足夠多的糧草,足以圍到西京陷落的那一天!

於是,奧屯襄的援軍在密谷口被蒙古軍伏擊,全軍覆滅,他本人僅以身免。蒙古軍隨即圍攻西京,按常理,西京陷落是肯定的?然而這時的西京守將叫抹然盡忠!

這人名字很好,非常的一顆紅心向太陽。行爲更相符,自從蒙古軍圍城後,他日夜上城,全力防守。每天從城下射下去的箭從未減少!事實上是太多了,很多很多箭四下亂飛…其中一支不知是技術太好,比哲別也不差,還是別的什麼原因,竟射中了…成吉思汗本人!

有多少年沒受傷了?這些年來,鐵木真已成了成吉思汗,很多戰鬥他都親自領軍衝鋒,可都鋒鏑無傷。這回真是中獎了!鬱悶之餘,他決定先歇會,調整一下再回來。

成吉思汗從西京城下撤退。派薩巴勒出使金國。而抹然盡忠一時風頭無兩,華麗地進入中都城內,成爲官方樹立的女真英雄典型,用以鼓舞抗戰士氣!

西京城下中箭的成吉思汗只是帶走了一部分蒙古軍隊,這就和一個從小立有大志的契丹人有關了:石抹也先!石抹即遼朝時的蕭姓,作爲後族出身的石抹也先10歲時,就主動向父親詢問當年遼爲金滅的歷史,聽完後說了一句話“兒能復之”長大後的石抹也先勇力過人,善騎射。多智略,豪服諸部,連女真人都聽聞他的大名,讓他做奚部落的首長。石抹也先不願。於是將此職位讓給兄長,自己去北野山裡射狐鼠而食。現在蒙古崛起,正是實現10歲時的諾言“兒能復之”的時候了!於是他主動來見成吉思汗“東京是金國的發源之地。蕩其根本,則中原可傳檄而定”成吉思汗深以爲然。於是派哲別去攻打金國的東京路。

成吉思汗又派石抹也先到金國的東京路,煽動更多的契丹人在那裡造反!當時,完顏永濟不知哪根筋扭了。突發奇想,在整個國土面積上尋找潛在危機,覺得遼東那邊最緊迫,準確說:是東京路的契丹人!遼金世仇,不死不休!於是爲保後院安寧,完顏永濟下令“每一戶遼民要由二戶女真人夾居”這是赤裸裸的懷疑、猜忌、歧視、威脅!本就長期處於民族壓迫的契丹人再也忍受不了,於是他們在移剌窩斡第一次契丹大起義的51年後,選擇了第二次契丹大起義!同時也造就了繼耶律大石之後的又一位契丹民族英雄:耶律留哥!

站在大歷史的天空下俯瞰:蒙金之間徹底決裂開戰,眼見得天翻地覆,大亂已成,曾經的東亞第一強國搖搖欲墜。如此鉅變,南宋卻在權臣史彌遠的領導下做出完全是駝鳥行爲的應對!把腦袋扎進土裡後,就覺得天下仍太平,可安然高臥…

事實上,南宋對剛剛發生的蒙金之間的戰爭並非一無所知。開禧北伐結束後,南宋還像從前一樣,每年都派使者在各特殊日子去金國訪問,最近幾次都因戰爭而沒能進入中都,中途折返時,中原地區的慘狀都被他們看在眼裡…這樣,仍無動於衷!

江南的天空籠罩在粉紅色的桃花霧中,旖旎悱惻。塞北風雲則繼續變幻…

9月,金國西京路的奉聖州被察罕攻陷。

12月12日,哲別攻打金國東京遼陽府不克,於是退兵。途中抓獲一名金使。部將索濟倫布哈就此獻計“我們派人假扮使者進城,對方必不生疑。這樣我們就能從裡面打開城門,大軍再衝進去,東京城就是我們的了”哲別依計而行,夜克金國東京遼陽府。

本月,但任金國北邊千戶的契丹人耶律留哥在女真人的嚴密監視下,逃到了鹹平府路的韓州隆安,就在那裡發動了轟轟烈烈的第二次契丹大起義!數月之間已聚集到十餘萬契丹乣軍。耶律留哥任都元帥、耶的任副元帥,營帳百里,威震遼東!

按陳那衍、渾都古兩人奉成吉思汗之命,此時也率軍來到這裡,與耶律留哥相會。按陳那衍說“我奉命伐金,與閣下相會,此乃天意啊!你說你要效忠我們,有什麼憑信”耶律留哥當即與按陳那衍登上金山,殺白馬白牛,折箭盟誓。按陳那衍說“我會將你的事奏明我們的大汗,相信他一定會將平定這片土地的權利交給你”

後院真的起火了,完顏永濟在佩服自己遠見卓識之餘,迅速派野狐嶺的敗軍之將完顏承裕率60萬,號稱百萬大軍前往平叛。下詔“得耶律留哥骨一兩者,賞金一兩;肉一兩者,賞銀一兩!並可世襲千戶”耶律留哥判斷此時的形勢,他還沒辦法抵抗如此強大的金國正規軍,於是第一時間向他所效忠的成吉思汗求援。成吉思汗命按陳那衍、孛都歡、阿魯都罕率千騎蒙古戰士與耶律留哥會合,與完顏承裕的大軍對陳於迪吉諾爾。耶律留哥命其侄耶律安努爲先鋒。橫衝金軍,大敗之。成吉思汗召還按陳那衍,留下楚特格,作爲耶律留哥的合作者,共同平定當地。

嘉定6年(1213)2月,金國大名知府烏古論誼圖謀不軌,被誅。

3月,耶律留哥自立爲遼王。在西遼被屈出律篡國一年半之後,契丹人又在東方重新建立了自己的國家。

完顏永濟則再派完顏弼往遼東平叛。完顏弼說“如今遼東大亂已成,無法收拾。我們應集中力量守護京師”完顏永濟大怒“朕以東北路爲憂。你卻說言京師有難,你什麼意思?朕因你是皇后的姻親,故委以重任,你難道不體朕意嗎”完顏弼眼神朝御座旁一望,駙馬都尉徒單穆延當時正侍立在側,完顏弼當場就說“皇后的姻親未必全都可靠”直指奸臣徒單穆延!完顏永濟怒甚,以奏對無人臣禮的罪名將完顏弼杖責一百,貶爲雲內防禦使。

5月,完顏永濟不顧左諫議大夫張行信、丞相徒單鎰、參知政事樑鏜等所有人的反對。只聽近幸們的交口稱譽,便執意將16個月前被剝奪兵權的紇石烈執中重新起用爲右副元帥。不僅讓自己的皇位與生命急縮爲短短3個月,也徹底拉開了女真人傳統大戲的一幕幕高潮!

6月8日,南宋派董居誼出使金國去賀金主生辰。因金蒙之間再起大戰、衛王完顏永濟又被紇石烈執中所廢。國內大亂,中途而返。

本月,西夏攻破金國鄜延路的保安州與慶原路的首府慶陽府。

7月,成吉思汗箭傷好了。復仇之念大熾,決定趁着第二次契丹大起義,金國兵力爲之分散。蒙古軍可平白獲得額外助力,再次發動滅金戰爭!

蒙古軍走的是上一次的舊道:出野狐嶺、經懷來,直奔中都!一路順暢,宣德州、奉聖州都被攻下,在懷來激戰了三天,金軍守將王檝被擒。成吉思汗命令將王檝推出斬首,王檝神色不變。成吉思汗問“你不怕死嗎”王檝答“吾以布衣蒙恩,誓捐軀報國。今得死爲幸”成吉思汗當即義釋之,封王檝爲都統,佩金符,令他去招集山西潰兵。

而蒙古大軍則進兵至奉聖州縉山縣(此時已升格爲鎮州)鎮州處於野狐嶺、居庸關之間。成吉思汗之所以選這條路,是做熟不做生,曾到過的,總是有把握些。可這一次金國也是有準備的,共加強了兩道關卡。

第一關就是鎮州,第二關是居庸關。這兩關防住,就能阻蒙古軍於長城之外,中都城自然變得安全!

說鎮州,它本來名不見經傳,這時卻成爲空前重鎮。術虎高琪率30萬乣軍在此駐守,完顏綱又奉命率10萬人馬來幫忙!一座要塞,屯兵40萬!

這不僅是金國的兵的確要比蒙古的兵多,且還是種全新戰略。不再是上一戰野狐嶺兵力分散,讓蒙古軍個個擊破,而是逼迫蒙古軍進行集團軍決戰,以人海戰術壓倒對方!

想得不錯,實施起來卻犯了兩個大錯誤!

1術虎高琪、完顏綱兩人職位相當,誰也管不了誰。小小一座鎮州,出現兩套領導班子。聽誰的?不聽誰的?

2術虎高琪的30萬大軍是乣軍。乣軍成分很複雜,基本由非女真人的金國籍將士組成,如耶律留哥。這些人當年都是女真人所征服的奴隸,想讓他們在女真人大難臨頭時出力,是何等的異想天開!

於是,本應出現的金蒙之間的第一場集團軍決戰,就成了一觸即潰。乣軍根本無心應戰,連帶着把完顏綱10萬大軍也夾裹在一起一鬨而散…蒙古軍隨後追殺,金軍伏屍四十餘裡…

戰火瞬間燒到居庸關前!居庸關不是兩年之前了,這時它城上有炮,大門以鐵錮死,關前遠近都佈滿了鐵蒺藜,哪一種都針對着蒙古騎兵!而蒙古軍卻沒質的提高,攻城仍然是他們的短板。連平地築起的高牆都沒法逾越,更何況建在崇山峻嶺之間的純軍事要塞?

居庸關任憑蒙古軍如何強攻,始終不破!無奈的成吉思汗召來薩巴勒問計。

熙宗神經篇最後南侵篇襄樊被圍篇恭帝出降篇哲宗駕崩篇出兵南漢篇太祖駕崩篇宋夏開戰篇金軍退師篇布武崇文篇蒙哥之死篇仲淹三光篇澶淵之盟篇丁謂霸道篇濮議之爭篇下趙佶轉型篇太宗駕崩篇熙河前奏篇張浚回朝篇景炎流亡篇重文輕武篇太子冊立篇李全攻宋篇清明上河篇皇帝親征篇治河失敗篇嘉佑科舉篇允文之死篇張浚之死篇雍熙慘敗篇風捲殘雲篇朱熹被罷篇蒙古發兵篇蒙金和戰篇鵝湖之會篇奔赴西北篇夏竦回京篇首輪北伐篇彌遠之死篇戰和紛紛篇淮西之戰篇夏竦回京篇綱運花石篇撻凜之死篇金軍南征篇局勢急轉篇杭州行在篇雍熙北伐篇宋金儲君篇熙河前奏篇中都陷落篇大金亡國篇汝愚罷相篇二次北伐篇永樂築城篇光宗發病篇遍地烽火篇城下之盟篇哲宗駕崩篇熙河開邊篇金軍渡江篇皇統和議篇北宋六賊篇上皇統和議篇耿京起義篇孝宗禪位篇符家三女篇海上之盟篇澶淵之盟篇太后撤簾篇馮道之殤篇兵臨城下篇陳橋兵變之兩日篇天祥之死篇安石登場篇處機西行篇耿京起義篇德險之爭篇蒙古伐金篇瀟灑撤軍篇光宗被廢篇轉移視線篇景炎流亡篇青苗新法篇完顏登場篇太子冊立篇趙禎之慟篇平夏大捷篇李綱罷相篇理宗駕崩篇元昊突襲篇英宗登基篇寇準歸來篇理宗登基篇遼金議和篇趙構再逃篇秦檜罷相篇北伐開始篇西征首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