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宗登基篇

真宗登基篇

一個人生而勞碌,死後應得到些許安寧了吧?這是對一死者最起碼的尊重。但驕傲強勢了一輩子的趙光義卻偏偏就得不到。

真是悲哀!他剛剛嚥氣,屍骨未寒,2個生平最親近的人就背叛了他:他的貼身大太監王繼恩、皇后李氏。

王繼恩心裡掂量了下,讓皇太子順理成章登基,有他什麼功勞?可再另立一個,那麼20多年前的舊事就會重演。他還是那個擁立新君,立下頭功的人。這樣的美事,想着都興奮。簡直就是唐朝時偉大的太監們才能做出的事。而他,一個太監,居然就能2次成功。這將是空前絕後的紀錄,是太監中的太監!於是他先動手聯絡了2個同夥:參知政事李昌齡、知制誥胡旦。3人聯手仍覺分量不夠,於是找到了趙光義遺產的直接繼承人——李皇后。何況李皇后哥哥李繼隆大將軍是此時的殿前司都指揮使、靜難軍節度使。要知這時殿前司早就沒都點檢了,所以這位都指揮使大人就是殿前司的老大!且他本人此時就在京城裡。

王繼恩只要稍微看眼李皇后身邊那可愛的小男孩,就知道了皇位繼承人該是誰——原皇長子、現廢庶人趙元佐。

李皇后馬上就同意了。此前她一直在撫育着趙元佐的兒子。這時是愛子及父也好,還是從前愛父及子也罷,反正她被打動了。

陰謀從趙光義病倒開始,也就是他死的前一天。從那時起,王繼恩才和李昌齡、胡旦結黨,準備推舉趙元佐。

而此時這重要時刻,皇太子趙恆居然一直沒在病危的父皇身邊!他被隔離了,連皇宮都進不去!但不急,有人能進去。首輔宰相呂端親自進皇宮探病。有證據證明,此時已是老年的呂端視力己很不好了。他努力地向四周張望。結果發現誰都在,除了最該出現的皇太子趙恆。呂端立即警覺,他悄悄避開所有人,在自己隨身攜帶的笏板上寫了2個字“大漸”馬上派親信送給趙恆,要他立即進宮!

就在這時,趙光義死了。王繼恩立即行動,去見李太后,2人瞬間勾通,達成協議。且認識到了問題最關鍵點。即立一個皇帝,無論太后還是太監。都說了不算。必須得有大臣。不管有什麼樣內幕和命令,確認皇帝身份都得有公章、有詔書,且這些都必須得由國家公務員出面才能名正言順產生效力。哪怕這些東西都是僞造的。

一走出李太后的宮門,王繼恩瞬間抓狂。呂端居然不見了!就這麼一轉眼工夫,那個既老又胖行動不便的老頭居然失蹤了!立即去找!有人報告說呂端己回到了中書省。王繼恩鬆了口氣,還好,不太遠。但事情重大,他決定親自出馬去找呂端!

太監本職就是服侍與傳旨,中書省政事堂可真是太熟了。於是王繼恩馬上見到了呂端。第一句話就是:陛下駕崩了!

呂端表示了悲痛,但很有限。接下來王繼恩就非常興奮,簡直是驚喜。他說了太后要立趙元佐,而呂端居然不反對。但驚喜過後呂端又讓他突然間涼了一下:立誰不立誰。我們說了都不算,太后說了也不算。

誰算?王繼恩瞬間緊張。

呂端慢騰騰說了2個字“遺詔”

王繼恩腦子急速運轉,原來有遺詔!這是突如其來的變數,不過對他只有好處沒壞處。最起碼一點,沒遺詔按理就得由皇太子接任。有了遺詔就另說了。太棒了!至於遺詔上寫了什麼,再把它讀成了什麼。嘿嘿!以爲我王繼恩不認字或讀不出錯別字?

那麼下一個問題:遺詔在哪兒?

呂端站了起來,嘟囔着“還能在哪兒?中書省政事堂的詔書閣唄…喂!你別急!咱倆一起去拿”話未說完,王繼恩己再次啓動。這位大太監以花甲老人超常的敏捷嗖一聲射了出去,衝向了詔書閣。

就這樣,王繼恩領先呂端衝進了詔書閣,一切也就此結束。這是他在這一夜犯的最大也是唯一一個錯誤。他一生就此落幕…

詔書閣裡鴉雀無聲,滿閣詔文默默無聲面對着他。而在他身後,詔書閣大門突然關閉,緊跟着就是鐵鎖落鑰的聲音…

王繼恩悚然回頭,在他和呂端之間己橫亙着一扇大門。外面廣闊天地從此與他隔絕,他突然明白過來——被呂端算計了!可從頭到尾,呂端什麼都沒做,是他自己跳進籠子裡的,還一直都在亢奮喜悅中!那夜,王繼恩只能在詔書閣的門縫裡,眼睜睜看着呂端滿身是肉,一步一顫地離去…

那一夜,呂端步履蹣跚地晃進萬歲殿。彷彿20多年前的舊事重演。萬歲殿裡還是一個死皇帝,外加死皇帝的老婆大人。

李太后直截了當向宰相說出自己主張“皇上死了。立長子即位,順理成章。今將奈何”

呂端答“先帝立太子,正爲今日!豈容有異議邪”這句話之後,李太后馬上就沉默了。所有反對趙恆即位的阻力立即全部消失。正史中給出的答案是因王繼恩不在,這樣李太后就失去了和呂端抗衡的力量,不得不服軟。

但真正的答案還是要從呂端回答的那句話裡找玄機“先帝立太子,正爲今日…”你小心了。這可是你丈夫早就準備好了的。回頭看一眼那具死屍,你覺得這位跟你睡了多年的男人,他真的一點都沒察覺到你的動機?

直到這時,真正的主角趙恆才及時趕到。皇太子變身立即進行。參知政事溫仲舒當衆宣讀遺制,把他由皇太子升格爲第3位大宋官家宋真宗。

身份確認完畢,所有人離開己死去的老皇帝,一起去前面的參政大殿。要在最正規的地方接受完文武百官的朝拜,趙恆才能算100%變身成功。就在這最後一道關口時,呂端突然大失常態。

997年3月30日,呂端站在大殿上,新皇帝己垂簾落座,而他一點下跪的意思都沒。衆目睽睽。他突然做了個空前絕後的舉動。沒任何請示,呂端從臣子的階下之位走向了天子寶座!還親手把皇帝面前簾子挑開。真是老眼昏花了,他近距離直盯盯的看,直到確認眼前之人就是趙恆後,才重新下殿,率百官向新天子朝拜。

成功了…終於結束了。“大事不糊塗”的呂端終於完成了自己一生中最重大的任務。

4月4日,新登基的宋真宗對剛發生過的事選擇性失憶。原李皇后身份被正式確認爲太后。9日,封四弟趙元份爲雍王、五弟趙元傑爲兗王。另2個年紀較小的弟弟趙元偓、趙元偁爲彭城郡王、安定郡王。

10日,自己當太子時的賓客李至、李沆被提升爲參知政事。

5月11日,宋真宗對李昌齡、王繼恩、胡旦3人做出了處置。從他對李皇后、趙元佐的不記仇及對這3位死敵的處置。我不得不說這是位仁君。原參知政事李昌齡責授忠武節度使的高官,從此享樂終身。王繼恩責授右監門衛將軍,均州安置。繼續養老,2年後去世。最倒黴的是原知制誥胡旦。但也只是削籍,流放潯州,至少保住命了不是?

24日,趙恆立自己第二位夫人郭氏爲皇后。

27日,趙恆追封已死去的親媽(也是趙元佐的生母)爲賢妃。除了李氏,趙恆又想起了已死去的另3位親人——6月5日。趙恆追封自己堂兄趙德昭爲太傅、趙德芳爲太保、親叔叔趙廷美則直接恢復其生前最顯赫的爵位“秦王”

德昭、德芳也就算了,畢竟他倆是“意外”死亡。可趙廷美卻是犯了大逆謀反之罪才貶官流放的。趙恆這樣做,明顯是抽了自己父親一耳光。到底當初是有罪沒罪?如的確沒罪,他老爸逼死親弟弟的名聲是不是很動聽呢?

透過現象看本質。趙恆這樣做的內核就是6個字“安反側,釋宿怨”誰都不要再擔心什麼了。一切的陳欠,都己隨我老爸的死亡而消散。讓我們重頭再來…

剛登基的宋真宗對宰相說了這樣一番話“諸州多獻珍禽異獸祥瑞之物,此甚無益。但令稼穡豐捻。且得賢臣,乃爲瑞也”8日,詔天下勿獻珍禽異獸及諸祥瑞。只是此時的趙恆恐怕不會想到:短短10年之後。他就會一改初衷,而使大宋整個國家都陷入到一場瘋狂的求神拜神的活動中去,而自己則成了天下第一神棍…

11日,對趙元佐這位‘瘋’了的同母大哥,不管是否有意,都真實威脅到了自己皇位。但趙恆毫不介意,封爲楚王,且要去南宮探望。可元佐拒絕了,說就算你來了,我也不見…從此,終他們一生再未見面…

12日,趙恆追封自己第一位夫人、潘美的女兒爲皇后。

從宋真宗趙恆開始,一翻天覆地的大變化開始生成。皇帝再不是以前的皇帝、宰相也不再是以前的宰相…大宋的名臣時代開始了!

回憶一下太祖皇帝當年,把宰相的軍權、財權剝離,使軍、政、財三權鼎立,把宰相專權的隱患一舉清除。到太宗皇帝時更徹底,他換宰相的頻率就像換傢俱。宰相不僅權力小了,且連業務都別想熟悉。這樣就造成了一個事實——宋朝宰相無論如何都別想對皇帝說個“不”字。別看趙普、呂蒙正等曾強迫皇帝聽自己的話,用自己推薦的人,但反駁權仍牢牢控制在皇帝手裡。畢竟他們只強迫了皇帝一次,皇帝卻天天都在強迫着他們…

但到趙恆時代,情況變了。宰相大人們變得尊貴無比,他們挺直了腰、板硬了臉,對自己的皇帝上下打量,左右端詳。不僅僅國家大事,就連私生活都會每時每刻關心指點,稍不如意就會上綱上線。且隨着時間推移,這種趨勢變本加厲,直到大宋覆亡…

趙恆沒辦法。他不像他伯父那樣頂天立地,自己打出的江山,誰敢不服?也沒法學習自己的父親,他老爸當開封府尹好多年,早就是大宋當時的第一能吏。他也不像2個哥哥,一個是文武雙全的長子、另一個計謀深沉,連寵妾都劇毒無比。趙恆從小就習慣了低調做人。如今完全是命運把他推到了風口浪尖上,就像當年的李煜,是被強迫着當了皇帝…

於是端坐在皇帝寶座上的趙恆,腦子非常清醒。天下事無非軍、政、民、財。皇帝請出了宋軍中最大的那尊神——原樞密使、第一名將曹彬,讓他官復原職,重新成爲大宋樞密使。不用提什麼功過了,就憑他獨一無二的資歷及仁慈寬厚的威望,就該能把後趙光義時期的軍隊安撫住。於是對於軍、政這2樣,趙恆完全放權,都聽樞密使和宰相的。

民心如何得?最簡單的辦法當然就是用錢施惠於民。但趙恆發愁啊!他老爸晚年時的大宋財政己瀕臨破產。國內、國外打了多少場仗要錢?年年考中那麼多進士當官要錢?國庫早己入不敷出。這時哪有什麼錢去施惠於民呢?

秦檜迴歸篇西征收尾篇外族內亂篇耶律留哥篇李璮叛亂篇新黨掌權篇夷簡罷相篇智高造反篇蒙金拉鋸篇曲端貶職篇魏勝首戰篇德險之爭篇理宗登基篇兩路北伐篇望都之戰篇趙構逃跑篇元佑更化篇議和前奏篇度宗登基篇僞齊南侵篇仙人前戰篇北伐前奏篇度宗駕崩篇國之少年篇雪上加霜篇趙曙胡鬧篇司馬去世篇德險之爭篇出兵南唐篇秋後算賬篇西軍勤王篇徽宗登基篇丁謂之奸篇耶律留哥篇餘覩降金篇李全攻宋篇西遼西夏篇呂範之爭篇趙桓出城篇楚州變亂篇邊疆烽火篇治河失敗篇秦檜之死篇蒙哥登基篇西征首戰篇景炎流亡篇一徵收官篇定川絕唱篇雍熙北伐篇功虧一簣篇熙河開邊篇第一 重臣篇北國安定篇餘玠登場篇襄樊戰起篇最後南侵篇皇帝性情篇理宗駕崩篇趙昚之死篇大難臨頭篇遠征幽燕篇趙佶轉型篇張浚之死篇北宋亡國篇大難臨頭篇宋金轉型篇夷簡首相篇岳飛初戰篇元佑黨人篇秦檜入朝篇君子內訌篇局勢透析篇邊疆烽火篇元昊之死篇李筠叛亂篇收復河湟篇司馬去世篇寇準砸人篇李筠叛亂篇天聖亂相篇陝西淪陷篇君子內訌篇宋夏初戰篇慶曆新政篇平定荊湖篇局勢急轉篇仙人之戰篇師雄叛亂篇君臣和諧篇蘇洵成長篇富平決戰篇李全反叛篇理宗駕崩篇杭州行在篇大遼亡國篇世祖繼位篇城下之盟篇幽州陷落篇確立國本篇太后歸來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