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銳手裡端着一個鐵盆,鐵盆裡放着用孕海珠空間裡的海魚剁碎添加了孕海泉泉水製成的魚肉丸。
這是矛尾魚最喜歡的食物。
陳銳蹲在魚池邊,從鐵盆裡拿了一個魚肉丸扔進水池裡。
200多米深的池底下,矛尾魚似乎感覺到了讓它們非常熟悉,感覺非常舒服的靈氣的氣息。
浮出水面,向陳銳遊了過來。
一公一母兩條大矛尾魚在水裡表現得非常興奮,擺動尾鰭,在水面上快迅地繞着圈,不時地躍出水面,呈弧線地掉回水裡,在水中濺起一團巨大的水花,將池邊的陳銳濺得一身是水。
兩條矛尾魚在水裡遊動,做着各種花樣,來表達它們的興奮。
陳銳一看衣服已經濺溼了。將鐵盆放在池邊,然後縱身一躍,一個漂亮的入水式跳進魚池裡。
陳銳親暱地抱着公矛尾魚的頭。
矛尾魚在陳銳的臂彎裡安靜不動,輕輕地擺動魚鰭。
陳銳拍了拍矛尾魚的頭,摸了摸矛尾魚滑溜的背脊,說道,“小傢伙,好久不見了。”
在旁邊一羣小矛尾魚圍着陳銳,吐着泡泡,咬着陳銳的衣服。
半年沒見了,十幾條小矛尾魚也已經長到巴掌那麼大了。
小矛尾魚們感覺到陳銳身上散發出讓它們熟悉、感覺非常舒服的靈氣的氣息,似乎對陳銳格外依戀。
一羣小矛尾魚繞着陳銳圍成圓圈,擺動魚鰭,就像小時候池塘裡蝌蚪找媽媽一樣。
陳銳在水中注入了一大團孕海泉泉水。
矛尾魚們魚嘴一張一合,一大團孕海泉泉水以肉眼看得見的速度迅速減小,直到消失。
陳銳與矛尾魚們嬉鬧了一翻,心情不錯。
陳銳拿起池邊的鐵盆,首先一條一個魚肉丸塞進一公一母兩條大矛尾魚的嘴巴里。
然後,拿了幾個放在水裡,讓小矛尾魚們自己啄食。
“陳銳,到處找你,原來你是這裡。”先秦竹簡考究專家團的幾名專家、學者找到了陳銳,看到陳銳正在水裡餵食矛尾魚。
陳銳游上岸,鐵盆放在池邊。自己坐在池邊一個竹椅上,說道,“李教授,華教授,趙教授,你們找我有什麼事嗎?”
大家都在旁邊的竹椅上坐了下來。
李華爲笑着說道,“關於先秦竹簡的。
我們對這批先秦竹簡取了幾個標本進行了ams碳14年代測定,經樹輪矯正後,得到的數據爲公元前415年加減30年,即戰國前中期之際,與由古文字學觀察的結果基本一致的。
所以,我們大膽的推測,它的製成年代是在405年,田氏內亂,三晉攻齊,大敗齊軍於廩丘之後。”
先秦竹簡考究專家團來到島上就開始研究竹簡,首先是進行ams碳14年代測定,確定其年代及真假。
確定竹簡的年代和真假後,接下對竹簡拍照,儘可能清晰準確地表現簡的原來狀貌。
拍照後,專家、學者們將簡的數碼照片投影於牆壁上,一枚一枚地依次試讀。
陳銳點了點頭,神情中並沒有多大驚訝。
事實上,他比先秦竹簡考究專家團的專家、學者對於竹簡的一些消息知道的更多。
陳銳留了一手,很多竹簡還在孕海珠空間中,比如,關於修仙、關於這批竹簡的作者先秦散仙陳元的一些竹簡併沒有拿出來。
“通過對這批先秦竹簡的研究,我們取得了非常大的收穫,事實上,這些竹簡中蘊含的內容豐富得超乎想象,甚至連竹簡的書法都堪稱賞心悅目,工作簡直成了享受。”趙中天笑着說道,“比如我們第一批釋讀、整理出《樂經》、《世本》十五篇全,《尚書》多篇。這是中國文化史一個重大的發現,目前已經正式發佈出來,《樂經》、《世本》十五篇全即將出版。我們會在《樂經》、《世本》十五篇全,《尚書》多篇出版續言中加入了你的名字,肯定了你是這批先秦竹簡的發現者和所有者,對中國先秦文化、學術、歷史的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陳銳仔細聽着。
趙中天接着說道,“第二輯,將釋讀、整理出《詩》、《書》、百家語中亡佚的篇章,也將會結集出版。第三輯,將釋讀、整理出西周初年到戰國中期以來重大歷史事件,歷史上久已失傳的內容珍秘,以及一些記述在歷史上失佚的黃帝以至春秋戰國著名君主、良臣等內容,一起結集出版,預計第三輯會在明年初出版。”
陳銳點了點頭。
李華爲在一邊感慨地說道,“當年王靜安曾提到‘自漢以來中國學問上之最大發現有兩次,一爲孫子壁中書,二爲汲冢書,而這次先秦古簡的發現意義不亞於這兩次,可以稱爲“第三次重大發現。”這次是三次當中最有重大意義的收穫,極大地改變中國古史研究的面貌,其價值難以估計。
接下來,陳銳跟幾位教授聊了一些關於先秦竹簡的事情。
“陳銳,聽說你出去半年又有了發現重大的發現。”突然,一名老教授開口對陳銳問道。
幾艘數十萬噸載量的運輸船,來回了幾趟,從運輸船上卸下來了大量的建築材料。
其中包括有切割平整、巨大的岩石,岩石表面因歲月、風雨的侵蝕,顯得斑駁,佈滿了坑坑窪窪,有的岩石上還帶了泥土,留下了樹木、藤蔓的根鬚,讓人一看就知道岩石是建築古代的城池的城牆的石塊,或是建築古代大型建築的石材。
雕刻了各種動物、人物雕塑的巨大立柱。
貼銀鑲金用寶石裝飾的巨大神像。
用青銅澆鑄的大門、柱子,還有各種青銅、陶製生產工具和生活器具。
這些都瞞不過居住在島上的人。
或許不止老教授有這個疑問,島上很多人都是這個疑問。
陳銳這次出去半年到底有什麼重大的發現,花費巨大的代價搬回來一個古城。
“陳銳,能確定古城建於什麼時代,什麼人建築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