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章 定遠將軍,李元芳!

十日後。

大唐即將派出使節團,出使吐蕃的消息,已經是朝野盡知。

有人避之不及,也有人躍躍欲試。

畢竟如今大唐與吐蕃的戰事,是聖人最關注的事情。

無論是沙場廝殺,還是出使揚威,都是上位的好機會。

因此一時間,也有不少臣子請命,希望加入到使節團內。

而李彥並未着急。

足足過了十天,他將一切都準備好,才遞上拜帖。

李府。

李彥來到正堂,對着坐在主位上的李義琰拱手道:“叔公。”

李義琰擡了擡手:“李機宜此來若是談正事,那就請稱老夫一聲李閣領,如果是家事,再叫叔公不遲。”

李彥心想我也不想攀親戚,誰叫大家都是隴西李氏呢~

李義琰出自姑臧房,李靖這一脈出自丹楊房,不是同一房,其實血脈關係就很淡薄了。

但畢竟是族譜上的同族,對外稱李閣領或李公沒問題,私下見面只能叫叔公。

當然,他也喜歡公事公辦,行上禮道:“對於出使,我有幾點不成熟的想法,請李閣領過目。”

李義琰接過厚厚的資料,花白的眉毛一揚:“李機宜看來是早有準備啊!”

他說着,把紙離得稍遠,開始細看,顯然是有些老花眼了。

李彥平靜等待。

足足半個時辰後,李義琰纔開口道:“蘇毗女子真有那麼多人識字?

李彥道:“蘇毗一向是女子稟事,如今雖然爲吐蕃所並,但舊的風俗仍然存在,女子識字的多,並不奇怪。”

李義琰道:“既然女子在國內掌權,想要拉攏她們,又如何辦到?你不能偏信這些罪女,她們在西域流離失所,纔會沐我大唐天恩,

不能與吐蕃境內類比。”

李彥道:“我的看法與李閣領恰恰相反,正因爲蘇毗女子曾經習慣了掌權,現在淪爲孫波茹的她們,雖然在族內還有些地位,但在整個吐蕃官員階級裡,卻處於邊緣,這是她們所無法忍受的!”

李義琰想了想:“大權旁落,心生怨懟,不無這種可能,但還不夠。”

李彥微笑:“丘閣領收集的情報,目前吐蕃境內有一個傳言,噶爾家族原本就隸屬於蘇毗下戶,乃是專司戰爭的奴臣,後來趁着蘇毗內亂,大小女王互相爭鬥時,才逃到了山南的吐蕃……”

李義琰略顯渾濁的眼睛瞪大:“此言當真?”

李彥道:“此說存疑,可能是境內被噶爾家族壓迫的文人編造。”

不僅大唐內有士林文人喜歡編排段子,別的國家也有,天下烏鴉一般黑。

李義琰懂了,輕撫鬍鬚:“噶爾家族是不是出身蘇毗下戶不重要,但只要有此說法,他們對於蘇毗舊族肯定極爲厭惡,你從蘇毗舊族入手,確實可行。”

他的神色略有放鬆,但接下來又有疑惑:“以官府之名開通飛錢,惠及四處商賈,與此次出使有何關聯?”

李彥道:“噶爾家族更重視西域商人,他們佔據安西之地後,阻截了西域到隴右的商路,從中大肆撈取財富,相比起來,吐蕃本境內更喜歡與蜀商交易,如果我們能拿捏住蜀商,讓他們全心全意從中斡旋,與吐蕃貴族的結盟就會方便許多!”

李義琰眉宇間對商賈有着厭惡,斥責道:“商人見利忘義,不可信任,你此舉固然穩當,卻過於妥協,且此事監管極難,恐有後患……”

就在李彥以爲他要否定時,李義琰想了又想,還是道:“大局爲重,老夫會向陛下稟明,不過此等事情你不要再做了,免得步了竇氏的後塵!”

此言雖有偏見,卻也不失忠告愛護,李彥誠心道:“飛錢利益巨大,也正是李閣領一心爲公,我纔會有建言!”

李義琰嗯了一聲,繼續往下看去,看到茶餅的時候,更爲詫異,目光炯炯的看了過來:“李機宜,老夫如果沒記錯的話,如今長安內盛行茶品,最初就是由你帶過來的吧?”

李彥解釋道:“吐蕃位於高寒地區,飲食燥熱高油,比如奶類、酥油和牛羊肉,而缺少蔬菜,過多的肉食在體內不易分解,久而久之,就會腹脹、後不利(便秘),體衰短壽,其實草原人也是如此……”

他乾脆取出帶來的謝氏茶品禮盒:“長時間飲用茶,就可防止這些病痛,吐蕃人顯然也所有察覺,已經向蜀商購買茶餅了,並且購買的數額在逐年增加,李閣領請看賬簿彙總。”

李義琰趕緊細看,終於爲之動容:“你推廣茶品,就是爲了此時?”

李彥點頭:“只是一種嘗試,如果吐蕃人真的意識到了茶的好處,我們又能掌握茶道交易,就能捏住他們的命脈,這纔是談判的基礎!”

李義琰連連撫須,拽下來幾根白毛都沒發現,臉上全是喜意:“不錯,若茶餅真的對吐蕃人那麼重要,此次出使收效就大了,元芳,叔公很欣慰啊!”

李彥:“……”

李義琰見他臉色古怪,哈哈一笑,擠了擠眉毛:“等你以後當了長輩,也能在小輩面前這般賣老~”

以前沒接觸,倒沒想到這位以剛正不阿著稱的老爺子挺有意思,李彥也笑了:“叔公說的是!”

李義琰放下資料,換了一副族人的口氣:“元芳,你自從來了長安,就主動與我等世族保持一定距離,是受丘閣領點撥,一心在內衛做事,還是對於你父親當年之事心有芥蒂,不願接觸?”

李彥聽他問得直接,也乾脆道:“其實都不是,能得李氏之名,我心滿意足,剩下的想靠自己努力。”

歷史上李義琰不久後就是宰相,隴西李氏後面的宰相還有兩位,一是李昭德,一是李迥秀。

哪怕這些宰相都出自不同房,政見不同,政治資源並不一定共享,真要巴結上去,也能獲得不少幫助。

但李彥心中自有一股傲氣,他要帶着衛國公府起飛,讓李靖的後人不再落魄,豈會主動去和李氏其他子弟貼貼?

李義琰卻誤會了,以爲他真如坊間傳言,不屑於跟那些毫無功勳的子弟廝混。

老爺子不怒反喜:“好,就該如此!我大唐立國不過半百光景,那些不成器的勳貴子弟,早就忘了他們的父輩祖輩,是在怎樣艱苦的壞境中,追隨先帝平定天下,治國安民,纔有瞭如今的盛世!”

這也是避免不了的規律,前輩打天下,後代坐享其成,沒吃過苦頭,又怎麼可能有長輩的品質?

但李義琰顯然十分不爽:“看看他們,實在不成器,就要如你這般,自己努力!你不靠我等,毫不鑽營,如今已是五品,再瞧瞧那些劣物,豈非諷刺?”

李彥還能說什麼呢,只能謙虛笑笑:“除了自身努力外,我也有幾分僥倖……”

“沒有僥倖,這些日子多少人來求老夫,卻連你的半分準備都不及!你等一等!”

李義琰直接開始寫奏章,寫完之後,等待墨跡乾涸,立刻雷厲風行的起身:“走,我們入宮面聖,此次出使吐蕃,非你不可!”

……

“元芳你也要去吐蕃?”

麟德殿內,帝后正在欣賞舞蹈,聽兩人入內稟告後,李治揮退舞姬,詫異的看了過來。

李彥道:“陛下,臣於涼州長大,大非川之戰,隴右子弟多上戰場,慘遭不幸,吐蕃使節團還頻頻挑釁,此國仇家恨,臣銘記於心!”

李治微微點頭。

李義琰道:“陛下,李機宜神勇非常,若能有他保護,老臣也更放心。”

李治想到那刀斬如來佛像的震撼一幕:“元芳的勇武,朕是知道的,只是吐蕃苦寒,非比尋常,你真的做好了準備?”

李彥斬釘截鐵的道:“臣願往!”

武后在邊上道:“良臣猛將,忠君報國,實乃陛下之福,大唐之福!”

李治龍顏大悅:“好!”

一老一少,官場上都有美好前途,卻主動請纓,前往敵國冒險。

再加上近來吏治清明,在國公宰相接連倒臺的氛圍下,許多官員害怕得縮起了尾巴。

此時此刻,李治有了種他真是聖君的錯覺,自然高興。

李義琰適時奉上了奏章:“陛下,臣有本請奏!”

李治看了,眉頭揚起:“朝廷開展飛錢業務?”

李義琰:“商人見利,飛錢若成,可收其心!”

李彥有些感動。

相比起他考慮端水,李義琰更加愛憎分明,直接把責任都給攬下了。

而當李治把奏本遞給武后,武后看了一遍,眼睛頓時亮了起來,顯然是想到了其中的利潤和影響。

李治則考慮到近來政局變化,也生出了利用之心,卻知道不能操之過急。

他淡淡的道:“此事確實有利於民間,然弊端也大,可令各州進奏院先加以嘗試,看看見效如何,再談以後!”

李義琰道:“先以展望,徐徐圖之,陛下聖明!”

都是人精,釋放出信號,吊着商人的胃口就好。

至於真正實施是什麼時候,下次再說。

李治微微點頭,突然道:“元芳可爲副使,內衛沈巨源勇武果敢,更知吐蕃地利,亦可入使節團,你們意下如何?”

李義琰道:“臣無異議!”

李彥則露出不解:“臣……”

沈巨源是暗害賈思博的嫌疑人之一,李治此時安排他進使節團,是丘英作保,洗清嫌疑了嗎?

不過當他看向李治時,卻發現這位聖人也在凝視自己:“元芳,你爲副使,朕特許你持節,旌以專賞,節以專殺,若遇特事,不必留手!”

李彥這才明白,李治居然是異常懷疑沈巨源,讓他死死盯住,必要時先斬後奏?

自漢朝以來,持節者就是欽差,權力極大,朝廷命將,也以節爲信,用來指揮軍隊。

到了唐朝,旌節威儀更重,節度使節度使,名字就是由此而來。

吐蕃正使念曾古,故意死在大唐境內,然後在西域那邊宣揚大唐殺使的惡事。

如果大唐使節團內,也有人在吐蕃境內遭遇不幸,那麼接下來藉口就更多了。

這一手挺狠。

但問題是,李治憑什麼覺得沈巨源就是兇手呢?

李彥應下:“臣領命!”

“好!好!”

聖人興致很高,將兩人留下,欣賞了一段歌舞,才讓他們出宮。

至此,出使名額正式定下。

李彥回到內衛後,立刻召集班底。

狄仁傑和丘神績首先前來。

狄仁傑緝拿郝大等販毒人員,搗毀毒丹工坊,收繳賬簿有功,在李彥的舉薦下,內衛仍爲武德衛,外職升任爲大理寺丞。

這比起歷史上的他,足足提早了六年。

別小瞧六年時間,原本的狄仁傑是大器晚成,提前六年,那就是年富力強了。

原大理寺丞李謙孺調入內衛,李彥也引爲親信,不過在賈思博案件嫌疑還沒排除的情況下,有些事情顯然不能讓他來做。

此時李彥就把七位嫌疑人的情況說明,關照道:“沈機宜也在使節團中,這個我來盯,剩下的六人,就交予你們倆人探查,調查尋兇交給懷英,緝補審問交給神績!”

狄仁傑和丘神績凝聲道:“是!”

李彥又對着緊接而來的安神感和郭元振道:“神感聯繫胡商,元振盯住蜀商,別小覷這些商人,他們的商道和人脈都對此次出使十分重要,千萬不能大意!”

安神感和郭元振領命:“是!”

李彥最後對着王孝傑和彭博通:“你們就跟着我入使節團吧!”

王孝傑大喜過望:“早就想與蕃賊一戰了,多謝六郎成全!”

李彥欲言又止。

王孝傑不知道,李彥這次帶上他,主要是需要他這張臉,指不定能派上大用。

而彭博通則是純粹的護衛。

諸多手下,以這位大個子武力最強,尤其是這段時間雙方切磋,跟着水漲船高,進境極快。

等到他安排好了班底,宮中內侍前來宣詔。

“遊擊將軍李彥,武藝逸羣,因機制變,升任定遠將軍,出使吐蕃,望懷彼戎夷,懾之以威!”

李彥接過詔書,在熟練的蹈舞之前,看着官名,展顏一笑:

“定遠將軍,好兆頭!”

第1024章 只有在這個世界才能達成的案子第1203章 神仙點化“頑石”第五百九十八章 強化天賦後的第一次十連抽第八百四十二章 真假九天玄女第四百九十四章 林沖……你到底是何方神聖?第935章 燕爲友邦,女真家奴,寧與友邦,不第1146章 營救太子!第二百零八章 找到你了!第一百五十九章 全是“兇手”第1209章 《小閣老被退婚事件》第四十九章 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第一百七十六章 把敵人變得少少的,舔狗變得多多的第931章 章惇:端王何不自盡?第四百八十八章 我們就愛看這個!第1326章 道祖的轉世遠在天邊,近在眼前!第五百八十五章 童貫“誤傷”了太后,林沖“誤傷”了童貫,…第四百八十八章 我們就愛看這個!第六百零三章 天下竟有這等奇才!第1248章 小龜的天大來歷,救世靈尊!第二百二十六章 吐蕃變天!第1127章 那位神醫終於要來了第四百五十九章 人生贏家王孝傑第二百一十三章 先把兇手打到半死,再揭穿其真面目第七百九十九章 “佐命”入陣擒遼帝第四百七十二章 再見賈思博第七百二十七章 兄長果真是能爲大事之人!第二百二十六章 吐蕃變天!第1274章 這個仙人與衆不同第一十四章 第一次天賦十連抽第五百八十八章 若是謀刺太后……這樣的官家不廢何爲!第二十六章 恭喜元芳解褐入仕!第一百三十九章 血案真相第1210章 以後再也不要稱職務了……第二百六十一章 我接下來說的話,你萬不要激動……第1332章 番外與大唐內衛的鬥法開始了!第二十章 真相只有一個!第942章 專業滅佛人士林靈素第1313章 新界傳回的震撼消息第954章 燕軍重甲騎兵團“鐵浮屠”出動第1160章 無臉的神像第1059章 不同尋常的作案手法第一百七十章 定遠將軍,李元芳!第六百三十八章 “佐命”降臨!第1048章 成爲一棵參天大樹,遮風擋雨!第1235章 敢問路在何方?彼岸又在何處?第六百一十一章 夢想:以一敵二,稍顯勉強 現實:被一招秒…第七百零五章 天命:到此爲止吧,再幫也幫不下去了!第六百八十三章 完全帶不動第八百零二章 朝廷準備給高俅定什麼罪?第二百二十二章 來自神鷹的下馬威第994章 最終決戰開啓第1130章 龍神與真人第1254章 悟空的三根救命毫毛第四百八十一章 不捨的告別第1210章 以後再也不要稱職務了……第七百九十章 凌振:開炮!!開炮!!第1002章 天命不在金,而在大燕!第990章 高麗遺民:不要復國,只願做大燕子第965章 殺的就是這些擾亂軍心,投敵叛國的第三百零七章 舉報信一封接着一封第八百三十八章 宋江:能入大宋最強的西軍,真是三生有幸啊…第948章 將大燕當成大唐第1079章 大聖與龍王初識的美好回憶第五百七十章 接下來風光,要更甚進士遊街!第946章 林靈素邀請“佐命”一起開宗立派第1277章 天地異變的真相?第九十六章 二聖鬥第一百二十一章 真的嗎?我不信!第1200章 一不小心讓嚴世蕃感受到什麼叫降維第五百四十八章 到底誰纔是凶神惡煞的亡命之徒?第997章 李逵摜殺完顏構第1243章 坐騎不小心外出爲妖,才能讓人知道第四百六十八章 噶爾家族滅亡,高原帝國也將徹底走向滅亡第1229章 魔頭開始收割第三百四十七章 《阿史那環日錄》第四百二十七章 “人見人愛”武氏子第1315章 須彌山下“鎮壓”的猴子第1325章 嘉靖之死第1117章 無生老母:世上只有媽媽好第四十七章 抓到你了第六百九十一章 “屠狗官吳居厚全家者,閻羅丁潤是也!”第三百七十八章 武敏之在天上看着你們吶!第四百六十八章 噶爾家族滅亡,高原帝國也將徹底走向滅亡第二十章 真相只有一個!第1172章 “小白龍”與八戒的會面第四百一十八章 一十三棍僧救秦王(X)少林武僧滅新羅()第935章 燕爲友邦,女真家奴,寧與友邦,不第二百二十九章 事了賣茶葉,不藏功與名第六百九十六章 董平:呦,趙中丞你的女兒挺漂亮啊!第二百四十章 私藏甲冑第八百二十三章 歲安的招牌,已經是天下第一等的護身符了!第一百四十四章 出來混!遲早要還的!第1093章 拯救東海龍王的可能第一百九十三章 史上最小的使者上官婉兒(除夕快樂)第七十七章 班底第七百八十一章 在遼國境內,豎起梁山大旗!第1051章 打蛇兒,也要看看背後站着的人是誰第1071章 靈鶴:用丹藥蹂躪我,不要有絲毫憐第八百四十八章 不能讓無敵的林義勇上場,還不是將遼人徹底…第一百九十一章 吐蕃版的武則天和狄仁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