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九十章 宋廷又要和反賊議和了?

“隨俺衝”

吶喊震天,李逵漆黑的身影在箭雨中疾步奔跑,身後是扛着雲梯的宋軍。

江陵府的護城河遠遠及不上襄陽,昨日已經被填平了一段,此時雲梯越過城壕,架上城頭,由李逵、張青、鄧飛等小將帶隊,英勇無畏的士卒開始先登。

“守住!守住!”

城上一通鼓響,檑木、拍杆、滾油、金汁傾瀉而下,砸斷了雲梯,澆傷了人體,但由於前幾日耗損過多,已經變得不再密集,終究還是阻擋不了那羣奮力的身影。

李逵第一個撲上城頭,揮起板斧就在方臘軍中掀起一場血雨腥風,但很快又被四周射來的火藥箭弄得灰頭土臉,哇呀大叫。

北宋的火藥制坊大多在南方,用以製造火藥箭、火炮等武器,江陵府正是其一,規模僅次於汴京的“火藥窯子作”,方臘奪取此地後,自然也將這些工坊收入囊中。

不過凌振那邊都還沒有將火炮完全改良,這裡的所謂火器,也不是後世所想的那種射擊型,而是以燃燒性能爲主,依舊給攻上城頭的宋軍造成不小的麻煩。

但或許是半空之中,王英的在天之靈在看着他們微笑,此番宋軍上下勇勐絕倫,硬生生頂着火藥的噴吐燒灼,衝入敵陣,撕破一個又一個缺口。

“賊軍休得猖狂!”

眼見局勢不妙,一員小將殺出,正是手刃王英的方傑,勢不可擋地衝入宋軍隊伍,血肉掀起,屍體跌飛,先登將士在他面前竟無一合之敵。

“你們纔是賊軍!”

張青大怒,手持刀盾迎上,然後駭然發現,自己根本不是這年輕少郎的對手。

實際上,原着裡每一位梁山好漢都有不俗的武藝,即便是神醫安道全,都習得棍棒,張青固然排名幾乎墊底,在軍中也是可以衝鋒陷陣的好手。

但方傑卻是五虎將層次的強者,原着裡秦明就是被窺到機會,一戟殺死,連鬥關勝、花榮維持不敗,李應、朱仝也上陣夾攻,纔不支逃命,又被臥底柴進一槍刺中,繼而燕青趕上一刀斬殺,也算是雖敗猶榮。

此番步戰,十合不到,就打得張青力衰氣虛,心季不已,幸得李逵揮舞着板斧接下,才終於得以喘息。

李逵不通馬戰,陣前鬥將較少出現,他更適合在人羣衆多的地方開殺,並且戰鬥力浮動極大,全看上不上頭,一旦上頭,幾乎無人能敵。

就在昨夜,王英的屍體被送了過來,雖然能夠入土爲安,但一想到這位原來活蹦亂跳的兄弟,變得那般安靜,李逵頓時紅了眼睛:“賊人納命來!”

方傑血氣方剛,同樣狂吼:“怕你不成!”

“出城迎擊!”

眼見己方的士氣衰竭,如今這股登上來的宋軍居然壓制不下,王寅目光凝重,斷然下令。

除了襄陽城那種特殊情況,可以穩坐釣魚臺外,守城並不是完全的據城而守,那叫龜縮,以城牆爲憑,尋找恰當時機出城反擊,纔是真正的鎮守之道。

正如遼軍兵圍大名府時,秦明也率軍夜間出來襲營,打的就是一個攻其不備。

此時同樣如此,江陵城門陡然開啓,千名方臘戰士手持戰斧殺了出來,衝進敵羣中,肆意砍殺,帶起一片血浪,城上兩側的弓弩手也加以瞄準,阻斷敵軍的退路。

“出擊!”

然而隨着宋軍中陣黑矮漢子的一聲令下,軍旗揮舞,一支早已準備多時的軍馬殺出,爲首的正是“小李逵”鮑旭,也是舉起雙板斧,衝進了敵軍之中,嗷嗷亂砍。

殺出去的方臘軍被迎頭痛擊,所幸城內有援兵接應,才勉強迴歸。

眼見宋軍攻勢依舊兇勐,王寅面容沉下,披風在身後獵獵飛揚,探出手來:“拿兵器!”

當這位兵部尚書親自出馬,鄧飛所率部將立刻死傷慘重,防守陣勢被撕開缺口,攻上城樓的宋軍再也穩不住陣腳,節節敗退。

意識到敵將兇勐,宋軍後繼無力,張青對着李逵叫道:“鐵牛,攻不下了,莫要糾纏,走!”

“啊——!”

李逵眼睛裡的赤紅之色緩緩消退,仰天發出狂吼,聲浪如潮,不僅嚇得方臘軍面如土色,就連方傑都大爲心季,眼睜睜看着對方帶兵回撤。

“此等兇漢,可爲萬人敵,那宋江本是小吏出身,身邊居然招募了這麼多人才,怪不得可以獨當一面!”

“唉……江陵還能守多久呢?”

王寅看着那股黑色旋風退了出去,眼神裡浮現出疲憊與憂慮。

作爲荊湖北路的治所,江陵府的評價是“土地沃衍,最爲出產穀米財物”,因爲它位於江漢平原腹地,地勢平坦,土壤肥沃,氣候適宜,確實在農耕生產上頗具優勢。

但顯然,這樣的城池是典型的易攻難守。

歷史上的南北朝時期,南樑第六任國君梁元帝,十分頭鐵,定都江陵。

這皇帝沒什麼名氣,更出名的是他那個老婆,“徐娘雖老,猶尚多情”,也就是半老徐娘的成語出處,不過出處本身的“徐娘”並沒有姿色,反倒是相貌醜陋,年紀很大了還喜歡淫亂私通,後來才漸漸用來形容年長而頗有姿色的女子。

而梁元帝定都江陵,是有一定的政治原因在,此人本來就是鎮江陵的湘東王,手下多“楚人”,不想離開荊州故土,滅了宇宙大將軍侯景後,如果還都金陵,丟掉了荊州士族的支持,梁元帝覺得兩頭不討好,纔在此定都。

那麼定都江陵的代價是什麼呢?

三年之後,江陵就被西魏攻陷,梁元帝被俘,以土袋悶死。

這位獨眼龍、綠帽王,用生動的反面例子告訴世人,南方就得定都金陵,只有那裡最適合爲都城,其他地方都不行,任性的下場,唯有國滅人亡。

方臘早就有稱王建制的想法,遲遲不做,也正是因爲江陵府不適合,他既然想成大業,就不能貿然爲之。

不過現在的問題是,宋軍再這麼攻打下去,怕是連老巢都沒有了,更別提什麼宏圖大志……

此時方傑來到面前,低聲道:“王尚書,我叔父的大軍何時才能迴歸?如果再不回來,我們恐怕撐不下去了……”

王寅看着城樓上搬運屍體,士氣低落的守軍,趕忙大聲道:“請少郎放心,先撐不下去的定是宋軍,從敵軍將領就能看出,這宋江你們可有人知曉?此人不過是山東一小吏,正因爲劉法投敵,賊廷對於西軍其他將領不再信任,纔會讓這等人統兵!”

方傑情不自禁地點頭,其他將士聽了也放鬆了下來,直到又有親衛快步衝上:“朱知府拒捕頑抗,正在衝突,尚書速去!”

王寅臉色立變:“走!”

身爲兵部尚書的他,負責守城交鋒,身爲吏部尚書的王慶,則是安定城中。

而當王寅急衝衝趕至時,知府朱旦已經被拿下,王慶快步過來,用最簡略的話語道:“小衙內被宋江拿了,策反他裡應外合,是否應下尚且不知,但我不敢冒險。”

王寅明白了前因後果,深吸一口氣,感到大爲棘手。

這和當年耶律得重處死燕雲的漢民將領時,遭遇的困境是幾乎一致的。

從理智上判斷,他們覺得這位率先投靠方臘的江陵知府,不會再度倒戈,卻又無法確保萬無一失。

所以王慶抓人的行爲,連王寅都挑不出錯來,但真正走到朱旦面前,王寅卻做出了與耶律得重相反的決定:“快給朱尚書鬆綁!”

衆人微怔,尚書之位是方臘的許諾,因爲朱旦率先投降,稱王建制時準備封爲禮部尚書,此時提起顯然持支持態度,王慶最先反應,怒喝道:“還不鬆綁!”

左右終於將五花大綁的朱旦鬆開,王寅攙扶起對方,沉聲道:“朱尚書不忿昏君弒母,喪盡天良,又感聖公仁德,纔有了今日荊湖的百姓安居,豈會反覆?”

朱旦如蒙大赦,感激涕零:“多謝大王尚書!”

王寅皺了皺眉頭,近來越來越多人稱他爲“大王尚書”,這個稱呼無疑不好,有過於擡高的感覺,但與王慶同任尚書,又是同姓,確實不太好區分,王慶都自謙了,自己強行糾正,反倒顯得咄咄逼人。

又安撫了片刻,將朱旦親自送回府內,他疲憊地按了按眉心,就聽王慶低聲道:“陽平兄,此事是我考慮欠妥……”

王寅搖頭:“並非如此,我其實也是在冒大風險,如果朱旦真的跟宋江勾結,以他在江陵府內的威望,後果不堪設想……但我的考慮是,現在即便拿下了此人,也會令人心動盪,守城士氣再降,兩害相較,則取其輕,我只能信他!”

王慶沉默片刻,開口問道:“聖公大軍還是無法突破賊軍封鎖麼?”

王寅嘆息道:“种師道親率西軍阻截聖公於峽州,折可適則依舊與石將軍爭奪鄂州,而這區區宋江居然能對我江陵造成如此大的威脅,章惇終究是不同凡響,出兵果斷,覆我之心堅決!”

王慶忿忿地道:“也不知宋軍這般強硬,到底是爲了什麼,我們拼得兩敗俱傷,讓燕賊不費吹灰之力,盡得南方麼?”

王寅微微眯起眼睛:“章惇之意,恐怕是要與北燕和談了,但又懼怕聖公在荊湖的威望,纔要先行剿滅我們,重建江淮防線,纔有些許談判資格……”

說到這裡,他都覺得有些唏噓。

朝廷跟反賊談判,還需要爭取資格,也太卑微了!

王慶嗤笑道:“若真是如此,這位章相公所想未免天真,燕賊已經佔了襄陽要地,就是要打破荊湖與江淮的犄角之勢,他們便是滅了我們,也無法與燕軍談判,倒還不如與我們議和呢!”

王寅聞言眉頭一動:“這話確實有理,但賊軍……宋廷恐怕不會這麼認爲吧!”

王慶苦笑道:“是啊,我們都罵那昏君爲弒母賊的,他們肯定以爲我們是頑抗到底了,聖公又換了年號……”

王寅道:“年號無妨,主要是我們都以爲對方會強硬到底,如果一方先退一步,在北燕的壓力下,確實有機會和議,這倒是一語驚醒夢中人了!”

歷史上方臘同樣是自號聖公,年號永樂,但朝廷依舊“降詔招撫方臘”,不過方臘沒應,而歷史上的宋江則是降而復叛,先接受招安,後來又背叛,才被徹底剿滅。

不得不說宋廷在這方面還是挺“大度”的,所以纔會有“若要官,殺人放火受招安”的民謠,這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當時的社會風氣和普遍認知。

方臘之前爲了確定正統,收買人心,大肆宣揚弒母賊,很不留餘地,王寅也沒有往這方面考慮,此時得了提醒,倒是心頭大動:“如果我雙方能聯合,一同對付北燕,倒是不失爲良策,至不濟也能得喘息之機,完全可以嘗試一二!”

王慶臉色微變:“陽平兄,聖公未歸,這等大事你我如何能做得了主?”

正如剛剛決定釋放朱旦,王寅顯然是關鍵時刻能夠做決斷的人:“事有輕重緩急,如今我荊湖之勢已是及及可危,等到聖公回來,恐怕一切就晚了,你可願爲江陵走一趟?”

王慶臉色變了,連連擺手:“我真的不敢擅作主張,何況‘大王尚書’不動,我這位‘小王尚書’,又有什麼資格出馬呢?”

“什麼大王尚書,小王尚書的,軍師,你怎麼……唉!”

王寅皺起眉頭,覺得這位之前很有謀略的軍師到了關鍵時刻,未免過於瞻前顧後,斬釘截鐵地道:“那就由我出面,無論如何,聖公的基業一定要守住,即便有什麼惡名,我一併擔了便是!告辭!”

“送陽平兄!”

王慶目送王寅大踏步離去的背影,拱手行禮,片刻後擡起頭來,嘴角揚起,露出一抹嘲弄之色:“王寅,你對方臘真是忠心耿耿,就不知他回來後,是否會理解你的滿腔赤誠呢?”

而他不知道的是,一道寬袍大袖的身影平靜地旁觀,同樣暗暗搖頭,露出一抹嘲弄之色:“廟小妖風大,池淺王八多,就這小小的一片荊湖之地,鬥得還挺激烈,不過宋廷這是又要和反賊議和了麼……”

第1215章 明世宗夜遊地府?快去請天師!第五百八十七章 太后:悔不該貶那公孫昭呦!第七百六十四章 神兵天降,馬戰第一第1321章 歡迎來到我們的三界!第五百五十九章 被活生生氣死的言官第二百一十二章 兇手就是那個人!第959章 論噁心士大夫,蔡京是專業的第六百八十二章 對於宮廷政變,唐朝前輩有必要指點指點!第1211章 天師不敢上身,選小閣老入魔第1053章 這正是物歸原主第二百二十五章 大唐來了,青天就有了!第1256章 開創美好的未來,我等自爲正道!第四百八十二章 看看這盛世吧,正如你我所願!第二百五十八章 《騎禁軍失蹤事件》第二百六十四章 寨子裡的秘密,盒子裡的首級第1284章 熟悉的超度亡魂,但佛門率先出局第七百四十九章 諦聽目標:史文恭第四十六章 神探上線!第一百六十八章 幸福的煩惱第八十四章 周國公府有一個算一個,全都不放過!最後六個小時雙倍第1174章 千年之期……從安史之亂到明滅清立第1019章 醫生是有極限的,而我沒有!第三百六十三章 初次見面,我是來抓捕你,或者打死你的!第1205章 這就是大明天師的神通麼?第1182章 八戒:小婿有禮了!第五百三十五章 開封府還有比公孫判官更俠義心腸的英雄?第六百一十三章 歲安書院開辦第967章 刮骨療毒,剔除腐肉!第1245章 什麼檔次,也配稱國師?第1139章 小倩的天賦:管賬!生錢!第949章 “佐命”出場,雷電相隨第943章 給了機會,就看中用不中用了第1300章 光明正大的營救第八百一十二章 《踏山河(結)》第六百二十一章 明尊教慕強,拜明王不如拜“佐命”?第922章 《龍蛇起陸(結)》第1094章 逮着一隻小天師薅第二十五章 直接當官?第五百四十六章 現在的根骨資質當世第一第1291章 內閣首輔胡宗憲,讓英雄勸英雄第1025章 惱羞成怒的兇手對神醫下手了!第六百一十七章 兄長真是化腐朽爲神奇!第1069章 這位神醫的氣量一向很大第二百三十二章 吐谷渾又雙叒叕被滅國了第一百八十八章 雙方地位互換,牛的還是大唐!第八百五十四章 開封易主第三百五十一章 傷害性沒有,侮辱性破防第四百九十章 走到哪裡,外戚死到哪裡第五百一十五章 開封府竟有這等高人?第1117章 無生老母:世上只有媽媽好第七百六十二章 是考驗獨當一面的時候了第957章 遼人努力之後,在燕王面前再也直不第966章 雄主之怒第1106章 這個大王真的挺機智第六百三十三章 “佐命”沒錯,此世當造反!第1335章 番外全員內鬼,大食琴酒第一百六十一章 皆大歡喜,都贏麻了!第1066章 龍王託夢第一百七十七章 上官婉兒的發現第一百三十二章 果然是這樣!第930章 宋江反宋第五百三十七章 我們的路,從來不是委曲求全換來的第二百二十八章 王孝傑:本王要無爲而治!第1188章 敕封天師,普世同慶!第七百四十五章 獅子驄:我不是針對某個人,我是說所有遼人…第二百四十一章 滿門抄斬第八百三十一章 大婚賀禮一件接着一件的送!第三百二十四章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莫欺武氏窮!第1047章 沒有後臺的胡宗憲,抱上誰的大腿?第1193章 “無生老母,真空家鄉”的全新詮釋第918章 一日轉戰上千裡第五百三十一章 林沖:我沒有應付太后的經驗,紙上談兵姑且…第1109章 一轉金丹VS唐僧肉味第六百七十一章 魚與熊掌,竟能兼得第1332章 番外與大唐內衛的鬥法開始了!第四百四十三章 朴正恩的身份第二百八十八章 我殺了他一隻貓,他殺了我十幾宅子人?第七百六十九章 林義勇無敵!第五百二十九章 晴天霹靂,京城震動!第七百五十七章 敵後武裝力量的興起第六百一十三章 歲安書院開辦第四百二十五章 祖師被偷?不滅這賊國,誓不爲人!第八百二十六章 “佐命”:我有一位小友成婚,可取賊寇首級…第1146章 營救太子!第1078章 奸細上鉤了第三百九十四章 可持續性地殺外戚第二百六十七章 狄胖胖牛逼!第一百九十九章 吐蕃必須要有一個贊普第1023章 事情的真相到底如何?第四百八十六章 到達北宋最富城——汴京!卷末感言第五百八十五章 童貫“誤傷”了太后,林沖“誤傷”了童貫,…第一百九十一章 吐蕃版的武則天和狄仁傑第二百三十二章 吐谷渾又雙叒叕被滅國了第1126章 嘉靖:李時珍樣樣皆能,就是不來朕第1200章 一不小心讓嚴世蕃感受到什麼叫降維第五百八十章 太后:我大宋果然人才濟濟,缺了誰都無妨!第1334章 番外大唐不會放棄任何一個爲國盡忠第950章 送上門來的金太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