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4章 泱泱華夏,赫赫文明,仁風遠播,大

“文王造周,大伯創吳,革化戎夷,不因舊俗……”

“佛法垂化,或因或革,清信之士,容衣不改,息心之人,服貌必變……”

“以中夏之姓,效西戎之法,下棄妻兒,上廢宗祀,悖禮犯順,曾莫之覺,弱喪忘歸,孰識其舊?”

林靈素站在殿內,侃侃而談。

李彥打量這位丰神如玉的道人,第一印象是:“顏值屬性好高,怕不是有近40點?”

此世顏值與魅力掛鉤,高顏值的人一見就能讓旁人生出好感,而林靈素到了一見面就能令普通人生出高山仰止之感,至今所觀之人,最是不凡。

而這位“金門羽客”所言,也極具煽動力。

林靈素並不分辨道佛兩教,法門哪個高下,而是從風俗上面入手。

他提及古時周文王建造西周,大伯建立東吳,都是改革四方夷狄的風俗,而不會把夷狄的舊俗,帶進華夏的傳統中。

反觀誕生於西域的佛法,則在華夏落地生根,起初也加以變革,以適應當地的情況,但漸漸的,則開始影響華夏之民。

對自身傳承有自信心的人,衣冠不會改變,文化不會動搖,沒了華夏信仰的人,服貌隨之變化,文化隨之變更。

最終變亂自身,遵從夷狄的教法,對下拋棄妻子兒女,對上荒廢對祖宗的祭祀,偏偏還是在不知不覺之中,喪失了勇氣志向,到了最後,還能否認得自己的根是什麼模樣?

李彥一聽,就知道是《夷夏論》的觀念。

佛道之爭早在千年前就有了,最早見於東漢,中天竺人迦攝摩騰與諸道士論難,那也是佛教最初傳入中土,已經與道教產生爭論;

等到了西晉,道士王浮著《老子化胡經》,言老子在天竺乘日精進入淨飯王妃淨妙腹中,出生後自號釋迦牟尼,建立佛教,並開始對印度人實行教化,釋迦牟尼不過是老子的一個化身。

再到南北朝,道士顧歡作《夷夏論》,依舊稱佛爲老子化身,佛道二教互爭短長,正式展開“夷夏之爭”。

老恩怨了。

官方正式停止論戰,是武則天時期,下令禁止佛道互相攻擊,規定“自今僧人及道士敢毀謗佛道者,先決杖,即令還俗。”

武則天反正是兩者都用,佛教爲她登基的正統背書,道教則爲她煉丹抓狐,皆有信奉。

而唐朝之後,到了宋朝,佛道再次爭了起來。

早在真宗朝時,《老子化胡經》就又興盛,後來又衍生出老子八十一化,其中還有老子化身摩尼圖,這個“摩尼”不是別的,正是摩尼教的“摩尼”,也就是明王,真要按照那個說法,跟在師師身後的明王都是老子所化,老子也夠忙的。

所以歷史上林靈素滅佛,是有時代背景的,宋朝的統治者信奉道教到了一定程度,再出了他這麼一個人物,纔會推動了這件事的發生。

現在林靈素面對的是新朝新皇,頓時隻字不提老子化胡,專講正統傳承。

配合上他的樣貌風度,就算是再平平無奇的話,都能讓人覺得有理,更何況這番言語本身也有一定的道理,再加上新君立朝,總喜歡追求正統,正是投其所好。

但李彥只是聽聽。

他想要的,並非佛教融入後所產生的種種矛盾,而是解決的辦法。

提出問題,是一件好事,但提出問題後能加以解決,哪怕是一定程度上的改善,纔是真正值得重用的人才。

而很多時候,提出問題後,不僅沒有解決的辦法,反倒是越做越糟,比如歷史上的那次“寵道滅佛”。

如果林靈素提出的,還是類似的法子,就可以由哪裡來,回哪裡去了。

等到這位的夷夏正統論說完,李彥發問:“如道長所言,若有這種種弊端,如何改之?”

林靈素從袖中取出一物:“入京得聞龍章鳳篆,貧道的淺見,早已拋之腦後,正胡佛之策,全在其上。”

內侍呈上,李彥翻開,目光一亮:“灑脫飄逸,大氣自然,好字!”

然後又莞爾一笑:“內容一字未變,將《僧侶考選詳規》謄寫一遍,道長所見,便是如此?”

林靈素道:“君上聰明神武,天縱之資,懲宋政廢弛,治尚嚴峻,詔誥命令詞,懷濟世安民之心,洞達物情之念,貧道拙見,所差遠矣,自當依法,然……度牒鉅富,利利相護,恐各地多有欺瞞之舉!”

理論講完,吹捧的同時,開始轉爲實際。

原著裡魯智深怎麼上五臺山和大相國寺當和尚的,就是靠的一份度牒。

這方面很寫實,度牒能免稅賦,去徭役,脫人命官司,十分的珍貴,私賣早已成爲了一份產業。

唐朝是如此,宋朝更熟練,發現民間禁絕不了,那怎麼辦呢?

朝廷自己賣!

北宋官府在缺錢時期,就把度牒當成賺錢工具,比如蘇軾擔任杭州知州,因爲辦公地點破舊,要把屋子修好,需要四萬餘貫錢,地方財政不肯出,他就上了一道奏本《祈賜度牒修廨宇狀》,“乞支賜度牒二百道,及且權依舊數支公使錢五百貫”,用賣了度牒的錢,來修衙門的辦公居所。

北宋是偶爾賣,南宋是一直賣,由於錢幣貶值特別快,在當時民衆看來,度牒更加靠譜,當作金銀來儲備,連宋孝宗給宋高宗送禮時,禮單裡面都有“度牒一百道”,儼然成爲硬通貨幣,後來更當作軍費來源,“以度僧牒千給四川軍費”“鬻田及賣度牒錢六十三萬緡助軍用”,實在離譜……

現在原爲北宋末年,其實民間已經到了那個地步,如今的度牒價格,大致是兩百貫到五百貫不等,看各地行情,形成一道完整的產業鏈,在裡面伸手撈錢的,也不止佛門,還有與佛門來往的權貴富戶,鄉紳士族。

這些地主豪商利用度牒牟利,逃脫納稅和徭役,國家的負擔愈發向着普通百姓轉嫁,造成農戶破產,大量逃亡,官逼民反,這也是其中的一個因素。

朝廷下令整頓佛門,真的這麼做了,度牒的價格就會陡降,這個特殊的貨幣就崩了,自是讓一大羣既得利益者惴惴不安,甚至會有倒賣度牒的商人直接破產。

林靈素不愧是專業仇佛的,“度牒鉅富,利利相護”,八個字就把第一階段的困難說得清楚。

李彥微微點頭,還是問道:“那依道長之見,如何令政令通行?”

林靈素心中有了一瞬間的遲疑,他的原意是先順着燕王的決策走,等到碰壁之時,再奉上自己所見,到時候還是要用他的法子。

但親眼見到這位君上後,實在不同凡響,令他都看之不透,臨時改變主意:“貧道行走天下,所見寺院,多泥沙俱下,魚龍混雜,邪教賊子藏身其中,絕非個例,寺院住持多有包庇,不正善惡,不辨是非,理應問責,若不明刑,必不能震懾宵小,令此輩心存僥倖,頑抗朝廷!”

李彥平靜地道:“還有麼?”

林靈素道:“佛法寄於來世報應,無生之教賒,無死之化切,心境謙弱,避退誇強,需改之。”

說到這句時,他雖然語氣平靜,心頭其實是十分激動的,因爲這是攻擊佛門根本教義了。

在他看來,把人一生的幸福或者苦難,歸咎於在前生前世的報應,從而教導百姓今生努力修佛,再給虛無縹緲的來世積累財富,實在荒謬,根本就是浪費時間,而道教的修煉方式,是關乎到今生切身利益的修煉之法,孰優孰劣,一眼可見!

然而李彥的神情依舊沉靜:“還有麼?”

林靈素謹慎起來,道出第三條:“佛教文而博,佛經繁而顯,此爲蠱惑大害,當令佛教質而精,佛經簡而幽,方爲修煉法門。”

李彥眉頭都輕輕一揚。

佛教之所以能盛行,正是因爲門檻低,如今林靈素先是準備懲處佛門各寺高僧,借明尊教沉重打擊佛門威望,再攻擊其核心的教義,否定來世福報,最終改其經文,達到驅散信徒,斷絕信仰的目的……

如此滅佛的法門,比起給宋徽宗的建議狠毒多了。

但李彥卻知道,這些手段激進極端,會引發更大的社會動盪,但他沒有直接否定,而是開口道:“子曰‘有教無類’,孔聖以前,誰是貴族誰就能受教育,擁有尊貴的地位,孔聖以後,誰好好學習,誰就可以成爲有用的人才,獲得一席之地,前朝文教大興,亦是將‘有教無類’,發揚光大,人無貴賤,學無止境……”

林靈素聞絃歌而知雅意,這位開國君主雖然對佛門下手,卻沒有禁絕佛門信仰之意,心頭微沉。

然後就聽到那威嚴的聲音繼續傳來:“佛號正真,道稱正一,尋道雖同,法有左右,依道長之意,可是欲與佛門羣僧辯法?”

林靈素毫不遲疑地道:“貧道願爲!”

這位“金門羽客”的本事在於,他主張滅佛,衆多僧人不服,與之鬥法,無論是皇家寺院還是五臺山高僧,都盡皆失敗,纔不得不戴冠執簡。

後來全真教也引發道佛相爭,忽必烈召請佛道兩宗,各出代表,也來辯論,最後全真教道士卻被辨得理屈詞窮,十分狼狽。

但李彥所要的鬥法,卻與其他統治者的形式不同:“朝廷組建文化交流團之事,道長可知曉?”

林靈素心頭一咯噔:“貧道有所耳聞。”

李彥道:“自漢唐以來,周邊各國便尊我國爲天朝上國,泱泱華夏,赫赫文明,仁風遠播,大興教化。”

“蠻夷番邦,皆爲外民,久慕漢化,然高麗本爲順民,卻爲女真兇頑所染,恩將仇報,結怨天下,再無復國之機,實在可惜。”

“今我燕定鼎天下,再開盛世新朝,文治武功,缺一不可,故而這文化交流團,正是肩負重任,行走北地,傳以大道,林道長可入團中,一展所長。”

林靈素面色微變。

擔心的事情來了,若論鬥法,他半點不懼,但傳道的話,尤其是對異族傳道,道教又如何比得上佛教?

所幸這位燕王繼續道:“道佛所長不同,此法並非公正,只爲國家,並不分絕對高下,另有一人正在金庭祖地,可爲助臂,道長去見,自然明瞭,此行回來,再有交託。”

林靈素立刻意識到,這位還是有所偏向的,只待此事功成,如何不能顯出道家本事,精神大振,稽首行禮:“遵君命!”

第六百五十五章 大牢裡個個都是人才,說話又好聽……第1155章 做的事情十分符合八戒氣質第四百四十三章 朴正恩的身份第六百九十七章 丁潤:我沒動手啊,趙挺之被滅門了?第1153章 新的四大重臣第五十四章 全是套路,沒有真誠第二百二十四章 汝妻子我救之,勿慮也!第五百三十六章 名偵探身邊往往有一個關鍵的提醒者第一百零九章 升官快到讓賈思博破防第963章 既然士大夫無不懷念大宋,那麼……第七百六十四章 神兵天降,馬戰第一第一百四十章 此案由此而生,也將由此而終!第1149章 你的前世居然是……第1265章 小倩異想天開的計劃第1276章 老君多寶,助我修行!第七百四十四章 高俅:只要林沖在河北,我就有信心!第四百二十章 大唐高官殺多了,來看外國皇子問斬第1331章 番外第一位故友,楊再威第1164章 終於抓到你了!第1249章 無救世的慈悲,唯滿目的魔性!第五百一十二章 真假草上飛正文完結感言第1010章 龍脈斷,金國亡!第七百章 一百零八將的天命能否改變?第五百八十九章 伊霍之事,廢立天子,不是那麼好做的第五百五十八章 定的就是進士的重罪!折的就是士大夫的臉面…第1027章 百寶箱裡永遠不會有尊嚴第二百三十五章 半人半鬼,推理第一第1240章 讓東海龍王帶路花果山,他不會生氣第五百八十二章 你也不想太后知道你對她不忠吧?第1118章 對嘉靖的攻略進行中第五百零一章 當着偵探和無數人的面,幫兇手脫罪第五百七十八章 不要以爲憑你一個公孫昭,就能澄清玉宇,平…第二百零一章 出乎意料的嫌疑人第二百六十一章 我接下來說的話,你萬不要激動……第一百五十四章 玄武門銷丹第一百二十八章 惹我是吧?第七十一章 我來了第1226章 東勝神洲上的奇特霧氣第八百九十三章 宋江招安方臘第四百九十九章 我租你的房子,你還要給我錢!第二百八十七章 燒船殺貓,豈能饒恕!二萬二爆發奉上!第六百章 呦呦呦,這不高俅嗎?進了皇城司啦?第九百零五章 英雄識英雄!第一百九十八章 《吐蕃贊普遇刺事件》第1068章 任何祥瑞都比擬不了的神道復甦第1284章 熟悉的超度亡魂,但佛門率先出局最後六個小時雙倍第1127章 那位神醫終於要來了第一百二十章 明崇儼:我嫉惡如仇 李元芳:我武功平平第五百一十九章 沒有槍沒有炮,敵人給我們造第二百八十七章 燒船殺貓,豈能饒恕!第五百六十章 只要抓人夠快,陰謀就追不上我第二百二十章 大唐使節傳統技能——借兵!第二百八十九章 弓氏換家主第983章 大燕的爵位封賞第三百九十五章 吐蕃:同時收穫二位大才,優勢在我!第四百三十章 再殺周國公!一首之威,整肅三軍!第1243章 坐騎不小心外出爲妖,才能讓人知道第二百零八章 找到你了!第二百三十二章 吐谷渾又雙叒叕被滅國了第1282章 我有千秋之法,當擇取經人傳於世間第一百六十三章 說去你家吃席,就去你家吃席!第六百五十章 抄家三人組第1209章 《小閣老被退婚事件》第1327章 大結局(上)第1287章 買好棺材的海瑞第1107章 這個人好香啊,吃他一口肉,不會長第1309章 嚴世蕃:天師怎的與三界之主一般?第993章 僧人被屠,道人跑路第四百五十九章 人生贏家王孝傑第一百六十七章 世界文明的燈塔國,大唐!第八百三十章 武松:我要拜“佐命”爲師,將來衝擊軍萬…第二十九章 捲起來了第953章 燕金強強對決第二百六十章 犯人四肢跪地,痛哭流涕……第七百八十六章 高俅鐵肩擔道義,高光時刻來臨!第1262章 鬼子真成鬼子了第八百五十三章 如果關雲長的後人,和開國名將的嫡系子孫都…第1333章 番外飛天一舞,觸動唐皇第二十六章 恭喜元芳解褐入仕!第1288章 直言天下第一事,以正君道 明臣職第1034章 換頭手術第四十九章 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第四百零九章 武承嗣:我立功了?可以入宮見太后了?第1018章 懸絲診脈第1287章 買好棺材的海瑞第三百九十九章 作案時高調,案發後低調第二百零七章 回合制刺殺第四百三十九章 窮的只剩真金白銀第五百五十一章 林沖:我確實沒有對付太后的經驗,但怎麼老…第二百零一章 出乎意料的嫌疑人第二百七十二章 我李元芳是什麼樣的人,不用我自己說第七百八十四章 這一局,你怎麼選都要敗!第1065章 比土地神略懂地行術第960章 忠貞氣節,士人代表秦檜第二百四十三章 讓你捂蓋子,直接羣情激奮,妖后亂國!第三百五十章 《不老夢(後續補遺)》第七百六十六章 十合斬我大將?出動三員大將,總無力阻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