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收穫和回報

既蝗蟲已大規模的來襲,那事情的結果自然是可想而知,妙兒有沒有散佈謠言也很快就得到了證實。那些曾經懷疑、質問過妙兒的人自是覺得十分愧疚、也沒臉出來見人,其餘得了妙兒的提醒、僥倖逃過一劫的人,則都把妙兒奉爲活菩薩,還說今後事事都要來請教妙兒,讓妙兒覺得十分汗顏。

且先不說蝗災過後大家夥兒如何,卻說這蝗災還真是讓慘的人慘到極點,好的人則好到藉着蝗災賺了個滿盆鉢……

話說妙兒兄妹早早的就收割了自家那幾畝稻穀,雖然收成比頭一季少了四、五成,但因年尾這一季稻穀,大多數人或是沒料到會有蝗災、或是不願意提前收割,讓這一季閩地一帶豐收的稻穀數量大大減少,並且還有不少出糧大戶也是因蝗災而全軍覆沒,最終自家吃糧都成問題了,更別提把糧賣到米鋪去了。

而這出糧的數量一大大減少,加上蝗災纔剛剛過去,大家都人心惶惶、唯恐過一段時日會買不到糧,於是都爭着涌到米鋪、買糧回家囤着!

這樣一來,糧食的價錢可以說是“蹭蹭蹭”的往上漲,讓妙兒兄妹提前收割的那些稻穀,打成糙米後賣了比頭一回高出幾倍的價錢,不但提前收割最終沒損失、還意外的賺了個滿盆鉢!

這回賣糧賺的銀錢,妙兒可是賺得心驚膽跳、也頂着巨大的壓力,更是差一點就要擔上一世的罵名!因此一把那些提早收割的稻穀賣了錢,妙兒就拉着張大郎兄弟買了不少魚肉果蔬並零嘴兒回家,當着崔氏的面痛痛快快的開了一回小竈!

且妙兒還馬上上城裡扯了幾塊布,再買了一些棉花並針線等物事,打算動手給自己和兩位兄長做幾件新棉衣———這崔氏一直推說家裡沒錢做新棉衣,大冷天還讓妙兒三兄妹穿着往年、且已經略顯得有點小的棉衣!倒是崔氏自個兒生的張五娘,每年都能有新棉衣穿、且從不揀妙兒穿過的衣裳穿。

於是一有私房錢,妙兒自然是第一時間改善自個兒兄妹三人的生活狀況,畢竟他們辛辛苦苦的賺這些銀錢,爲的不就是想讓日子過得舒坦一些?不過妙兒早就把一部分銀錢偷偷的存在尤大牛那兒,打算以後攢多了給張大郎兄弟當上京趕考的盤纏。

當然,妙兒買的那些物事,對外都宣稱是尤家送過來的,不叫崔氏覺察到他們自個兒有田且賺了個滿盆鉢。所幸的是崔氏眼下正忙着清點蝗災帶來的損失,以及盤算如何分配家裡有限的錢糧,一時半會兒也顧不上妙兒兄妹。

且那崔氏一見張家數十畝田地、被蝗蟲啃得顆粒無收,一分錢都沒賺到時,心裡十分後悔當初沒有聽妙兒的勸告……

妙兒自然不會放過這個奚落崔氏的好機會,每每見了崔氏總是要奚落她幾句、故意往她的痛處上戳,讓崔氏心裡明明鬱悶得快要吐血了,卻偏偏奈何不了妙兒———誰讓她當初不聽妙兒的勸告,非要一意孤行的等到十月初再收割稻穀呢?

這崔氏心裡堵着一口窩囊氣沒地方出,也不好明着拿妙兒兄妹三人出氣,於是便變着花樣剋扣家裡的吃穿用度,以家裡那數十畝田一顆稻穀都沒收上來爲藉口,今兒故意只煮了稀粥、切一碟子少得可憐的鹹菜給妙兒三兄妹吃;明兒索性連飯都不做了、兩手一攤說家裡已經沒米下鍋了;再到第三天時,崔氏竟然還讓妙兒三兄妹上尤家去借米、借錢!

這張光又不在家,妙兒三兄妹自然理都不理崔氏、權當她說的話是屁話,反正他們三人可以揹着崔氏開小竈,崔氏就是故意苛刻口糧也餓不到他們!

而且這一回村裡的鄉親、一聽說崔氏這個後孃不給妙兒三兄妹飯吃,那些事先得了妙兒提醒躲過一劫的人家,紛紛送了各色吃食到張家來給妙兒,甚至有些老實實在的人,見妙兒他們沒飯吃,每天自家開飯時就把妙兒幾兄妹喊過去一塊兒吃,說是湊個熱鬧。

妙兒幾兄妹自是樂得不跟崔氏同桌吃飯,於是每回被邀請,便拎着一些別人家送來的物事上門算是添菜,熱熱鬧鬧的和那些好心人擠在一桌吃飯。甚至連尤大牛也叫人買了不少物事送到張家給妙兒,妙兒見那些物事大多是些吃的,便包了一些親自送到張四郎寄養的人家……

話說這張四郎之所以會被送到可靠的人家寄養,乃是因當年張四郎年紀還小,張大郎怕張光會把他交給崔氏帶,也怕崔氏會虐待最小的張四郎。於是張大郎特意央了尤大牛找了一戶可靠的親戚,把年幼的張四郎寄養在親戚家。

當然,妙兒三兄妹每天都會去看張四郎,並抽出時間陪他玩和教他讀書識字,也打算等他們攢了些錢、有能力經常開小竈了,再把張四郎給接回來,免得害張四郎跟着他們吃苦受餓。

日子就在崔氏的焦頭爛額中一天天的滑過,轉眼便逼近年關、家家戶戶都開始準備過大年了。而隨着天氣漸漸的由冷變暖,日子也很快就又翻過了一年、迎來了春耕。

這春天一到,通過州試的舉子也迎來了春闈、也就是省試,省試一過、接下來便是殿試了。這張光和徐天光早早的就都考過省試了,因此他們這一次直接參加殿試就行,只要殿試能夠順利通過,那就有了出仕爲官的資格和機會。

這徐家自是盼望着徐天光這一回能夠高中,結束多年來總是止步殿試的尷尬處境,因此徐家上上下下的人都密切關注着殿試的結果,並且一等結果出來、丁氏接到了消息,就馬上使人給張家也一併捎去了消息……

那丁氏使了個婆子前來張家報信,那婆子倒也是個機靈人,一到張家見了妙兒等人、便笑吟吟的先挑了好聽的話來說:“崔夫人、張小娘子、兩位少爺,我家夫人讓我來給你們報個信兒———我家老爺高中了!”

“真的?徐老爺真的高中了?”張大郎一臉激動的追問道,似乎有些不敢相信屢考屢敗的徐天光竟然一舉高中了!

那婆子臉上有着與有榮焉的神色,訕笑着說道:“哎喲!這種事老婆子我怎敢隨意拿來胡說?這個喜訊是我家老爺派了人、快馬加鞭的從汴京城送回來的,可是比真金還真喲!”

妙兒對徐天光的印象一直不錯,也一直都覺得他爲人十分正直,且和草包張光完全不一樣、是有真才實學的人,這一點從他能教育出徐四郎這樣的兒子就可以看出來……

於是妙兒當下便真心實意的恭喜了句:“那這可真是件天大的喜事!回頭你回去了替我們和徐老爺說聲‘恭賀’,祝他馬上就能大展宏圖、一展抱負!”

“張小娘子的話我一定帶到,”那婆子說着頓了頓,才小心翼翼的從懷裡拿出一個紅緞面繡了金絲蝴蝶的布包,訕笑着遞給了妙兒、一臉討好的說道:“這是我們夫人讓我捎帶給張小娘子的物事,張小娘子且接了打開瞧瞧!”

“丁夫人送與我的?”

妙兒一臉不解的問道,隨後伸手接過了紅底穿金絲的紅布包,託在掌心小心翼翼的揭開紅布後,發現裡頭包的是一支赤金打造,雕了梅花頭、綴了玉墜子的金步搖!

————————————————7.14第一更,晚點還有第二更——————————————————

第四十二章 蝗蟲來襲第三章 頻頻暗示第五十七章 崔氏獻計第一章 偷親記第三十五章 小丫頭愛臭美第六十章 虛與委蛇第三十五章 發作第五十八章 陳年舊事第四十一章 多出來的首飾第六十五章 沖喜第十四章 妙兒下廚(二)第六十章 馬氏做媒(上)第二十三章 傳說中的公主抱第十七章 以茶治牛第二十章 趕巧遇見第二十一章 東華門市集第二十章 先上車後補票第十二章 養珠(一)第六十九章 一錘定音第三章 骨氣第二十五章 又一對歡喜冤家第四十三章 初登徐府第六十四章 惡氣終出第一章 繁華汴京第三十七章 買田(下)第五十二章 北宋路演第四十六章 毀約第五十章 妙兒搗亂第九十章 賣妾(一)第十三章 熱情帥小叔第九十九章 睚眥必報第二十八章 獻殷勤第三十九章 全民皆撲賣(二)第四章 夫妻交心第六十二章 巧妙掉包(二)第十二章 養珠(一)第八十章 崔氏上門第三十九章 缺了門牙第三十八章 天熱地旱(上)第二十三章 妙兒釀酒(一)第十三章 妙兒下廚(一)第六章 考驗(一)第二十六章 報仇雪恨!第四十三章 張家舉喪第四十六章 非她不娶第五十八章 忘恩負義(上)第五十三章 妙兒管家第七章 靈光一閃第二十七章 狹路相逢(三)第十一章 珠分九品第五十九章 忘恩負義(下)第三十八章 天熱地旱(上)第八十九章 北宋典妾(二)第三十三章 “五姑娘”出馬第三十四章 我要隱私權!第六章 兄妹齊心第七章 張光捱揍(一)第三十章 大郎娶妻(二)第五十一章 事情敗露(一)第三十三章 桑基魚塘第九章 一勞永逸第五十章 鄉間草市第二章 家敗第四十四章 兄妹密謀第三十九章 全民皆撲賣(二)第二十六章 酒成第十九章 郎有情妾有意第四十九章 張耀善後第九十四章 尤氏的打算第四十二章 家變第二十四章 再遇“仇人”第三十三章 “五姑娘”出馬第七十七章 自我封閉第五十章 鄉間草市第四章 話癆小正太第十六章 通風報信第二十三章 妙兒釀酒(一)第四十三章 收穫和回報第六十七章 教訓馬氏第十三章 妙兒下廚(一)第五十七章 崔氏獻計第二十三章 傳說中的公主抱第六章 考驗(一)第三十六章 討誇獎第一百零三章 貓哭耗子第二十一章 鬧洞房第十四章 蘇二孃擇婿第六十四章 惡氣終出第五十四章 兄妹齊心第八十一章 佯裝好人第八章 賣妾第八章 相互較勁第二章 婆媳逛街第九十三章 逐一籌劃第七章 一流神棍第二十九章 錯過第三十四章 我要隱私權!第七章 張光捱揍(一)第三十八章 天熱地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