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兩百六十一章 君臣試探 下

鶡冠子聽到楚王詢問,心中頓時一鬆。

剛剛他爲難楚王,也正是想要看看楚王的爲人。

若是楚王發怒,那這就是暴虐之君,不可輔。

若是楚王不承認此事,這就是楚王太過矜持自負,這等自矜的國君,亦不可輔。

若是楚王面上認錯,然後倉促終止談話,這就是內心不滿,這種表裡不一的君王,必定會讓大臣難以適從,然後羣臣離散,乃是最不可輔者。

好在,經過剛纔的試探,楚王心胸過人,雖然有些被臣子爲難的尷尬,但卻依然誠懇的詢問對策。

此時,鶡冠子看着楚王青黑的發須,想起不久前才降世的公子憲章,心中有了決斷。

於是,他拱手道:“大王,如今楚國的危機,不在於外,而在於內。”

說到這,鶡冠子話鋒一轉:“臣少時,曾遊於秦,以觀商君之政···”

熊槐聽到鶡冠子說着楚國,突然又轉向秦國,面上絲毫不動,依舊一副聆聽狀。

鶡冠子見此,微微頷首,嚥下一口口水後,接着道:“昔日商君在秦,主持變法,改俗易法,秦國臣民多有怨言,雖渭水爲之赤,然依舊不能阻止大臣百姓的怨恨之心。

新法行之十年後,秦國之中,貴族怨恨,百姓埋怨,怨恨堆積十年,如同累卵九尺,隨時都有傾覆之危。

正值秦國危亡之際,商君聯合十餘諸侯朝拜魏侯,並鼓動魏侯稱王。魏侯中計,以天子自居。

天下見此,紛紛離棄魏國,秦齊楚三國聞風而動。其中,商君率秦軍大破魏國,取河西之地。

此戰之後,秦國上下才看到新法之利,內憂以外戰而平,秦國才得以轉危爲安。

而魏國,也因爲此戰而衰敗,從此不復強盛之勢。”

說到這,鶡冠子拱手道:“大王,臣也是楚人,深知楚國局勢,楚國之大遠超秦國,楚國之憂也遠超秦國。

所以,對楚國而言,需要的不是蠅頭小利,而是滔天大功,如此才能平息內患。

而宋國···太小,不足以讓大王心動以及行動。

大王真正需要的,是一個足夠大的‘魏國’!”

聽到這,熊槐心中一動,裝作沒聽懂的意思,道:“先生的意思是,寡人應該選擇魏國動手。”

說着,熊槐立即點頭道:“先生言之有理,魏國主力散盡,只要楚國出兵,必定能夠戰而勝之,並獲得大量領土。”

鶡冠子愣了愣,連忙搖頭道:“大王誤會臣的意思了,那魏國身居天下中,乃四戰之地,得之而不能守,要之何用。

用兵之道,在於戰則必勝,雖必勝,不以爲功,必求勝之而得地,得地亦不以爲功,必求得地而能守,能守仍不以爲功,必求守之而國不弱。”

說到這,鶡冠子拱手道:“秦國難以攻取,而魏韓難以守禦,是故,大王想要解決內部的隱患,非齊國莫屬。”

“齊國!”熊槐聞言心中一動,露出迷茫之色。

此時,熊槐已經下定決心,絕不能讓鶡冠子離開壽春城了。

想着,熊槐疑惑的問道:“先生,齊國富有而強大,天下諸賢大半都匯聚在齊國,昔日寡人曾合縱各國伐齊,不久前趙國也曾率各國伐齊,但全都沒有傷及齊國的根本。

對寡人對楚國而言,跟這樣的國家作戰,小勝一陣毫無作用,大勝一場也不能極大的削弱它,反而還會結仇。

先生讓寡人以齊國爲目標,寡人覺得還不如魏國呢!”

鶡冠子以爲楚王爲了能確保必勝,而刻意選擇一個容易戰勝的目標。

於是,鶡冠子連忙開口道:“大王,魏國看似容易戰勝且攻取,但是三晉關係親密,而二週就在旁邊。

三晉關係親密,是以,在趙韓有餘力的情況下,就絕不會坐視魏國被楚國攻取。

而二週乃天子所居,天下重器所在,是以秦齊兩國也絕不會坐視楚國威逼魏國。

楚伐魏,小勝則無用,大勝則必將招致天下圍攻。是故,臣以爲,伐魏對平息楚國內亂毫無作用,甚至還會起反作用。”

說着,鶡冠子見楚王還在傾聽,再開口道:“而齊國則不然,齊國雖然強大,但是齊王地這個人,剛愎自用,好大喜功。他在遭遇困難的情況下,就會斥責臣子,如之前逼走孟嘗君田文一般。

而他一旦取得成功,就會自以爲功,然後忽視身邊的臣子,就如同他疏遠田氏宗親一般。

所謂物必有其極,夏天到了極熱之時,天氣就會轉涼,冬天到了極寒之時,氣溫就會回升。

天地是這樣,國家也是如此,一個國家到了極盛之時,就自然會出現衰弱。好大喜功的齊王地,搭配上富強的齊國,這樣的齊國,又豈能不衰敗呢。”

熊槐聽到這,好奇問道:“先生既知盛極而衰的道理,那先生在趙國時,爲何趙國會接連圍攻齊國呢?”

“大王。”鶡冠子應道:“臣在齊國遊歷多年,深知齊王地其人。齊王地自幼聰慧,才能不弱於人,而自從齊王地即位之後,接連取得勝利,齊國國勢日漸強大。

對於這樣齊王地,除了輔助他,讓他不斷取得勝利,直到他最後勝而驕縱,目無餘子,在一戰克之外,其實還有一種方法,那就是挫敗他。”

說到這,鶡冠子嘆道:“齊王地即位以前,在羣臣的讚美聲成長,即位後,又幾乎遇不到挫折。

禮雲:玉不琢,不成器。人不經歷挫折,就容易折斷。之前吳王夫差,便是這種人中的典範。

吳王夫差未即位強,吳人皆稱其賢,及其即位,南破越,北破齊,又威逼晉國,稱霸天下。

然而吳國一旦敗於越,便一蹶不振,九年而三敗,最終身死國滅。

所以,趙國率五國圍攻齊國,便是爲了打破齊王地的自信自尊,讓他自疑,直到最後自暴自棄。”

此時,鶡冠子極爲惋惜的道:“可惜的是,趙國的計劃失敗了,現在連趙國也臣服於齊國了。可惜,可嘆啊!”

“不過。”鶡冠子轉瞬間又充滿信心地道:“趙國雖然敗了,但這也助長了齊王地的驕橫,齊國在世趙國屈服後,沒有半點修整,就匆忙出兵燕國,即便奪取了整個河間地區也不退兵,必使燕國臣服才罷休。

由此可見,齊王地現在已經驕橫到聽不進臣子的意見了。”

此時,鶡冠子拱手道:“是以,臣以爲,大王與其攻打魏國,還不如攻打齊國。攻魏,成則豎強敵五,伐齊,成則消去一個東面的強敵。

一旦大王伐齊功成,佔有齊國一半的財富,則帝王之基可成。”

“所以···”熊槐看着鶡冠子道:“先生的意思是,讓寡人拒絕宋國,進一步助戰齊王的驕縱之心,然後等齊王地驕縱到瘋狂的時候,再一戰功成。”

鶡冠子笑道“大王英明。”

熊槐聞言沉吟許久,然後期待的看着鶡冠子道:“今日聽先生言,寡人所獲良多,寡人慾請先生留在身邊,時常向先生請教,不知先生意下如何。”

鶡冠子一聽,立即拱手拜倒:“臣拜見大王。”

第一千兩百四十八章 江上示警第四百八十四章 公子之憂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 國人暴動第八百五十七章 齊王崩中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廷爭 上第三十二章 田需之謀第六百零二章 殺機第六百三十章 伐宋第五百二十二章 吳城內外第一千兩百六十六章 如同二君第九百六十二章 內訌第三十四章 犀首背鍋第三百零八章 連秦第五十九章 犀首說楚第一千兩百九十四章 千金之魚第四百九十三章 魏章背秦第七百二十一章 免稅安民第一百五十章 戒心第四百三十三章 宴請第三百四十九章 封鎖第六百七十六章 撤軍求和第四百四十八章 內憂外患第一百七十一章 借人第四百一十七章 蓄力第一千三百一十八章 垂死掙扎第七百一十八章 廣告與封神第九十三章 田氏之鑑第五百九十二章 分封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觸手可及第一千三百章 淮水之畔第一千三百四十五章 合縱聯盟第一百七十八章 廷議第一百一十四章 齊國戰敗第一千兩百零七章 謁者黃歇第三百七十五章 分兵第四百三十五章 離心第四百二十八章 合圍第一千零八十八章 奔齊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援軍至第二百三十三章 蘇代使宋第一千兩百六十八章 試之以喜第三百七十二章 夜訪第七百零三章 朝後第五百八十六章 分金第一千一百一十八章 迴應第八十六章 渡河之議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趙國爭韓第一百五十七章 奢靡治國第六百一十三章 謠言第二百七十五章 再圍一城第六百七十二章 秦軍來援第四百七十一章 相約宋國第八百一十章 公佈石磨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主動出手第六百七十四章 投降第三百零五章 議聯姻第六十四章 魏國抉擇第一千兩百三十三章 緊鑼密鼓第一千兩百五十七章 謠言離間第一百七十六章 說越第二百九十五章 燕伐中山第二百六十二章 對策第一千兩百八十二章 齊魏講和第五百七十八章 斷交第四百九十三章 魏章背秦第五百四十八章 善道第一千兩百零六章 晴天霹靂第九十章 重賞三軍第四百一十六章 田達第三百九十八章 越國北上第四百二十九章 突圍第八百八十七章 齊國退兵第三百二十章 戰起第一千三百一十一章 扶持韓國第七百一十二章 三道詔令第三百八十三章 告知第一百四十三章 知北涯第三百章 會盟第二百六十九章 進言第四百一十一章 叛意第一百一十五章 趙謀中山第二百二十一章 交換大臣第一千零六十四章 小義第一千兩百二十九章 六國停火第一百九十五章 公信第二百九十五章 燕伐中山第九十一章 韓軍敗退第八百零一章 燕昭王第二百一十章 交戰第一百二十七 試點襄陽第五百八十三章 共赴國難第九百八十三章 根源第九百四十四章 韓魏之間第一千一百八十三章 劍的問題第七十三章 兵力集結第五十二章 鳥毛插冠第八百三十一章 謠言四起第二百一十五章 趙國慘敗第一千兩百七十五章 秦女到楚第一千零七十二章 蓼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