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章 獻策

許行摸着他斑白的鬍鬚道:“大王,雖然僅憑人力無法改變天象,不能讓江漢之間的雨水增加,但是人力卻可以改變地形。故,臣請大王下詔,就說江漢之地水量不足,暫停推廣麥米,然後,下令徵召百姓,在江漢之間圍繞雲夢大澤修建水渠,引漢水以及雲夢之水澆灌土地,以便以後江漢之間能夠在冬季也能種上麥米。”

“而對於淮南淮北的百姓下詔,在江漢之間修建水渠的事情,本來就是爲冬季種植麥米做準備,若是因爲未來之事而導致現在兩淮的百姓現在不能種植麥米,那就是顧此失彼。所以,對兩淮的百姓,若是百姓種植麥米那就免除徵召的勞役,若是家中沒有大量種植麥米,那就進行徵召,讓他們來江漢之間進行勞役。”

“如此,兩淮的百姓爲了逃避徵召,必然大量種植麥米。”

“據臣的觀測,若是江漢之間水渠建成,那麼必然扭轉江漢之間種植稻米,產量比不上洞庭的情況,所以,在江漢之間大量修建水渠,能立即獲得兩個好處,其一是冬季可以種植麥米,其二就是夏季可以種植稻米。”

說着,許行拱手道:“大王,若是水渠建成,那麼十年之後,楚國的財富,將會遠超北方各國。”

熊槐聞言沉默了。

許行的辦法不可謂不好,說實話,現在熊槐很是心動了。

無論是在江漢之間種植麥米還是種植稻米的事情,熊槐都很心動。

冬小麥也就不必說了。

而稻米的產量,也令熊槐眼饞。

以前楚國也是以粟米爲主食的,但是當年吳起開發洞庭時,洞庭的百姓根本就沒有讓楚國出面號召,然後全都自發的種上了從越國傳來的稻米。

原因也很簡單,吳起那個年代,如果是普通的下等田地,粟米的產量一畝地只有一點五石,而稻米的產量就接近三石,差不多是粟米的一倍。

可以說,洞庭的開發,越國那邊傳來的稻米,實在是功不可沒。

只是稻米傳到江漢之時,效果卻並不明顯,原因就是用來種植耐旱作物粟米的土地種上極其需水的稻米後,還是種植粟米吧。

所以,江漢之間的百姓,一直都在傳說南方的洞庭種植的稻米,只需種一年就可以收穫江漢種兩年的糧食。

若是江漢之間也能種上稻米,那就是楚國之幸,百姓之幸。

如果不是楚國正在修養備戰,那麼熊槐就立即拍板下令了。

對水利工程的好處,熊槐自然知道一清二楚,因爲楚國現在就擁有天下最大的水利工程之一的芍陂。

芍陂位於壽縣,乃是楚莊王時代由令尹孫叔敖主持修建的,楚莊王憑藉芍陂以及孫叔敖修建的其他水利工程提供的糧食,實力大增,因此稱霸中原。

直至現在,芍陂依舊發揮重要作用,壽縣也是楚國數一數二的大縣,一旦東方有事,壽縣將會承擔大部分的糧食。

如果說芍陂支撐了楚莊王的霸業,那麼天下的另一個大水利工程漳河渠,則是支撐了魏國近百年的霸業,不僅成就了魏文侯以及魏武侯的霸業,還成就了西門豹以及鄴城。

尤其是魏國失去了西河之地後,鄴城這一重要產糧區,對魏國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

只是修建水利工程曠日持久,消耗實在太大,所以熊槐心中還有遲疑。

雖然熊槐不知道西門豹修建漳河渠用了幾年,但是楚國修建芍陂用了幾年,他還是知道的。

孫叔敖修建芍陂,舉國之力,楚國用了足足八年,才大功告成。

未來,鄭國爲秦國修建鄭國渠,結果,秦國把鄭國當成奸細,因而下令驅逐所有的外國人。而隋朝修建大運河,結果百姓全反了。

這些都證明了一件事,那就是修建水利工程不僅難,而且還累。

雖然功在千秋,但是弊在當代啊!

因此,熊槐思慮再三後,依舊不敢輕易答應下來,而是開口道:“先生,在江漢之間修建水渠的事情太大,寡人不能輕易決定。故而寡人打算與羣臣一議,並請先生參與商議,不知先生意下如何。”

這麼大的事情,許行也沒有期望楚王能立即答應下來,想在楚王既然要與羣臣商議,那麼必然是心動了,只是還有遲疑罷了。

故而,許行一聽楚王讓他參與楚國君臣議事,立即拜道:“願聽大王吩咐。”

······

景鯉得知楚王讓重臣明日前去議事後,向來傳令的使者問道:“不是大王是否言明明日所議何事?”

使者搖頭道:“回令尹,大王未曾進行說明,但是,大王下令之時,正是大王剛剛結束與東面來的許子會話之後。”

“剛剛結束與許行的會話,然後就召集羣臣議事?”景鯉皺了皺眉,對使者點頭道:“好,請使者回復大王,臣明日必定入宮議事。”

“諾!”

使者離去後,景鯉看着楚宮的方向,帶着淡淡的憂慮道:“希望大王不會被許行這個妄人迷惑,推行什麼仁義之舉,決定對百姓進行降稅。又或者下令羣臣全都去田間進行耕種,如此,我楚國一定會淪爲各國笑柄,羣臣顏面掃地。”

說完,景鯉對府中的門客吩咐道:“拿着我的令符,去請下大夫左成來見我。”

“我倒是想知道,這個許行究竟有何能耐,會向大王進了什麼諂媚之言!”

“諾!”

與此同時,正在郢都的重臣接到楚王要求明日議事的消息後,全都露出了擔憂之色。

豎日。

羣臣來到大殿後,不久,就見楚王帶着一個穿着粗布衣服老者走進來,只見其那一副長期被風吹日曬的黑臉,大家就已經確定,這個傢伙一定就是剛剛被楚王邀請來的許行,也就是今天這場朝議的始作俑者。

許行跟在楚國身後,一進入楚國的大殿,立即受到羣臣矚目。

疑惑者有之,探視者有之,好奇者有之,鄙視者亦有之,厭惡者亦有之···

林林總總,反正沒有崇拜友善的目光。

對此,許行全都無視之。

第一千零九章 卒飄如風 下第二百二十九章 避戰不出第一千兩百六十一章 君臣試探 下第三百五十六章 試探第六百九十二章 人質第八百零七章 欲都壽縣第九百二十五章 背叛第一千三百二十三章 燕國請罪第三百二十六章 使者第九百一十九章 火中取栗第一千兩百一十章 心窄誤己第一千一百三十二章 鬼神第一千三百零二章 魏棄河東第四百八十九章 借兵之約 上第四百七十五章 婚期將近第一百七十章 鐵劍第四百章 往燕第一千三百五十六章 最後的朝議第一百二十五章 熙熙攘攘第七十八章 丹陽大營第一千兩百六十八章 試之以喜第六百八十八章 鶡冠子第四百零八章 開始第四百九十九章 壽縣之外第二百五十一章 樗裡疾離都第三百八十五章 正名第六百九十九章 不捨第一千三百一十一章 扶持韓國第八百零四章 議楚第一千三百五十四章 死不瞑目第八百七十八章 決議救燕第九百四十八章 和談中第三百三十七章 祥瑞第一千兩百二十九章 六國停火第四百二十九章 突圍第四百一十五章 答應第一千兩百八十六章 以利服人第五百八十二章 動搖心志第一百一十六章 楚謀越國第八百八十八章 兵發即墨第九十五章 楚墨投靠第一千兩百三十章 主將人選第一千三百章 淮水之畔第四百一十六章 田達第一千一百六十九章 大幕揭開第七百三十章 舉薦何人?第二百章 登門送禮第九百二十二章 齊聚宜陽第二百三十五章 秦國動向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撤退第二百六十三章 三國聯軍第六百三十一章 福禍相依第一千一百三十四章 盟成第八百八十章 相位空懸第一千三百四十八章 齊國滅亡第九十一章 韓軍敗退第二百六十九章 進言第一千兩百零二章 君臣父子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萬事俱備第三百一十八章 遲疑第二百四十七章 議分兵第一千兩百四十一章 君擇臣第一百五十三章 太子羽翼第七十三章 兵力集結第一百七十三章 太學第一千零七十二章 蓼莪第七十四章 兵力配置第八百四十三章 授人以漁第一千兩百四十八章 江上示警第八百五十六章 齊王崩上第八百九十二章 深居後宮第二百五十八章 籌謀第二百六十六章 義渠求和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天命第二百零五章 仁義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突如其來第四百六十五章 楚韓聯軍第七十二章 驚聞莊子第六百五十一章 兵不厭詐第一千零五十五章 韓憂來楚第八百二十七章 封城抓捕第二百三十四章 宋魏觀望第九百八十五章 賜死第三百零五章 議聯姻第二百七十二章 出兵第三百五十五章 疑慮第一百八十八章 吳城第九百九十三 自刎第三百九十三章 止步第一百章 一個機會第一千零一十二章 巧婦難爲無米之炊第九十三章 田氏之鑑第七百一十四章 漢北第三百章 會盟第八百七十五章 燕國慘敗第八百九十四章 拆分江東第一千兩百九十二章 齊國圖宋第二百四十五章 離間第四百二十二章 前夜第七百五十四章 巴人攻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