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七章 矛盾

金君聲音一落,不遠處,幾年前被楚王狠狠的教訓了一次的棟君立即拜道:“大王,滅越之戰,臣等只是暫借些許錢財,實在是算不得什麼功勞,滅越成功,皆是大王與朝中諸公之力也。”

金君棟君開口後,其他借過錢的封君紛紛開口,或大讚楚王英明,或不敢居功,如是總總,讚不絕口。

而一些沒有借錢的封君,大多露出遺憾之色。

不僅沒有成功向楚王獻忠,而且還失去一次大賺一筆的機會。

此時聽到其他封君的阿諛之聲不絕於耳,頓時遺憾之色更加濃郁了。

突然,喬君站了起來,然後一臉決絕從封君中走到大殿之中,拜了兩拜,高聲道:“大王,如今各國因越國之事,正在商議伐楚。值此危難之際,臣決定,將數年前借給太府的五百金,以及大王許諾的五百金利息全部捐獻給大王。並且,另外捐獻兩千金,糧食十五萬石,以爲國用。”

此言一出,方纔還在拍楚王馬屁,要一心爲國的封君們,全都啞然,殿中頓時一冷。

所有的封君全都冷眼向喬君看去,向楚王表忠心可以,但是連楚王的賞賜都不要,一心爲國,還捐獻全部家產行爲,這就有些過分了。

若是其他人不捐,豈不是顯得喬君很忠心,而旁人很虛僞?

就連與楚王關係極其緊密的鄂君,也一臉惱怒的看着喬君。

不說捐獻全部家產,就說借給楚王的萬金以及萬金利息,這就是一筆鉅款,他這一輩子所賺的錢,都沒有超過兩萬金。

這些錢可都是他辛辛苦苦賺來的,而不是大水衝來的,豈能說捐就捐了。

喬君如此行爲,簡直是在顛覆規矩。

此時,熊槐同樣也一臉冷色。

他之所以在各國來襲之前,還拿出十萬金來,並非因爲錢多的沒處花,而是爲了收買,不,是團結大部分的封君,分享這次滅亡越國的紅利,並團結一心對抗各國來襲。

若是他真的準了喬君所言,那麼,或許其他封君不會捐獻家產,或許不會將借出的本金捐獻,但是利息肯定會捐出。

這就與他團結封君,共抗各國的方針相違背。在各國來襲的緊要關頭,這絕對是一件愚蠢的行爲。不僅不能收攏羣臣之心,還會讓羣臣以爲他這個楚王要出爾反爾,明明不想給利息,卻擺出一副要給的樣子,然後與喬君一唱一和,逼大家主動放棄利息。

這,不僅會讓他這個楚王名譽受損,還是讓各地封君離心。

若是下次,楚王再借錢,封君們還會如此積極嗎?

還有,淮南的那些封君,從家族中捐獻部分錢糧,以支援國戰,這叫捐獻。

而你喬君將家產全部捐出,這壓根就不是捐獻,而是他這個楚王掠奪臣子家產了。

若是下次,楚王看某人不爽,無緣無故的強行抄家,美其曰捐獻家產,這就是開了一個不好的頭。

熊槐對此絲毫不懷疑,身爲一國之君,真要與貴族比不要臉,肯定是國君更勝一籌。

如是種種,這喬君的建議,看似一心爲國,忠心耿耿,實則包藏禍心,其罪不赦。

接着,又想起喬君的封地所在,乃是楚國即將放棄的淮北的北部,距離宋國彭城不遠的蘄縣境內,頓時心中瞭然。

若是此時楚國之中,有誰對滅亡越國有所不滿,或者說不是不滿而是恐懼,那麼一定就是淮北的那幾個封君了。

喬君如此行爲,不僅是重金行賄,並且也在向寡人表達心中的不滿啊!

想着,熊槐立即笑了笑,向喬君開口:“喬君拳拳之心,寡人心中大爲歡喜。”

說着,熊槐見殿下的羣臣臉色一變,立即轉變語氣道:“不過,人無信不立,國無信不強,寡人身爲楚王,一言九鼎,豈會食言自肥。昔日借下的錢,以及允諾的利息,寡人豈會剛歸還,立馬又要賢卿捐出。

而且,昔日寡人府庫空虛之時,都沒有要求羣臣捐獻,此時寡人滅亡越國,獲得了越國千餘年的積蓄,府庫充盈,哪裡還用得着賢卿捐獻。”

熊槐一表態,殿下的羣臣立即露出大喜之色,一起拜道:“大王英明!”

熊槐聞言微微頷首,接着,又見喬君面色蒼白,嘴角微動,似乎又想說些什麼,於是立即輕咳了兩聲,在羣臣將注意力放在他身上後,露出期待的神色,緩緩開口道:“寡人常聞,昔日子貢從他國贖回魯國的百姓,卻沒有接受魯國的補償。孔子聞言發出一身悲嘆,說因爲子貢的緣故,恐怕日後再也沒有魯人從他國贖回淪爲奴隸的同胞了。其後,果如孔子所言,這是何故?”

熊槐自問自答道:“孔子說:子貢富有,不接受國家賠償,並不損害自身,卻顯得自己道德高尚。但是其他人沒有子貢富有的人呢?接受國家補償,就顯得道德不如子貢,不接受補償,就會損失一大筆錢財,與其陷入兩難境地,不如對成爲奴隸的同胞視而不見。

昔日子路援救落水小孩,事後卻接受小孩父母贈送的牛,孔子卻高興的認可了子路的行爲,寡人也以爲是對的。孩子,父母之無價寶,牛,外物也,若能區區外物而能挽救自己孩子,這是所有的父母都願意的。

若是天下所有的百姓,都能與子路和小孩父母一般,他人有難,給予力所能及的援助,而受助者給予力所能及的報答。如此,人人樂於助人,一方有難八方支援,這樣的天下,就算寡人每日睡到午時起身,然後與諸君飲酒作樂深夜,又何愁天下不大治呢!”

說着,熊槐的目光從喬君身上移開,然後看着羣臣道:“故,寡人希望諸君能學救人受牛的子路,而不要學子貢。不要凸顯自己遠高常人的道德,而損害天下的公義。

正如律法所規定,拾金自用,以盜竊論處,拾金不昧,不接受遺金者的補償,同樣也是違背律法,應該給予處罰。法律這樣規定的目的,不是說拾金不昧不好,更不是不鼓勵拾金不昧,而是希望所有拾金之人,都能將撿到的金錢歸還失主,而不是視而不見,或者挖個坑將路邊的遺金埋了,做出損人不利己的事。

天下大治,需要的是熱情公義,而不是冷漠自私!”

第五百五十五章 一尊一殺第九百四十八章 和談中第一千三百三十九章 欲舉大事第九百四十一章 立功心切第八百一十七章 瘋癲若狂第一千一百九十一章 相約決戰第七百九十七章 相持第一千兩百六十六章 如同二君第四百九十九章 壽縣之外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殺機重重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雨至第二百九十六章 結盟第三百二十三章 親臨第一千三百五十章 王宮驚變第八百一十八章 吳侯獻女第六百章 心傷第二百八十六章 求和第二百六十三章 三國聯軍第一千一百七十九章 你怎麼看第二百七十二章 出兵第八百一十七章 瘋癲若狂第七百二十八章 德才不兼得第六十四章 魏國抉擇第一千一百九十六章 稷下王蠋第五百八十一章 來者不善第七百四十九章 範環使秦第八百一十章 公佈石磨第九百九十九章 以宋制齊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波及第七百五十二章 兵戰貴速第八百九十七章 對症下藥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三國三心第三百零五章 議聯姻第九百五十章 定計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廷爭 上第一百五十章 戒心第五百三十六章 決戰 一第四百二十一章 緩兵之計第二百二十五章 再次伐齊第四百五十七章 名分之爭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心冷第一百八十六章 廣陵第九百五十四章 激戰第一百四十六章 燕昭王第一百六十五章 下獄第八百三十三章 血洗越地第一千一百二十六章 媧皇紙第四百六十八章 拒絕低頭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波及第一千一百五十章 流血第二百七十章 決心第一千一百九十一章 相約決戰第九百一十章 五德終始第二百五十八章 籌謀第八百三十六章 利之仁也第一百章 一個機會第四百一十一章 叛意第九百一十章 五德終始第九十一章 韓軍敗退第三百七十一章 初議第七百零九章 揭開序幕第三百零八章 連秦第五百一十六章 遺言第六百二十八章 太子第八百三十六章 利之仁也第一千兩百九十三章 郡守人選第一百二十八章 增長人口第五百一十章 何以解憂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來襲第四百六十五章 楚韓聯軍第三百四十六章 援宋第六百七十四章 投降第二百七十一章 求和第九百六十章 殊死突圍第七百三十六章 趙王回都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只欠東風第八百六十章 宋宮之中第四百一十九章 魏國使者第三百六十章 高價第五百零二章 議楚盟第六百二十九章 勸說第六百六十七章 敗退第一百二十九章 舂米制面第六百九十一章 強取強送第三十六章 趙國齊國第二百二十四章 訪齊聯越第七百八十八章 二政第七百六十九章 閬中第一百七十七章 遺贈第一千零五十六章 欲除甘茂第一百六十七章 封君上書第六百七十八章 戰爭結束第一千兩百九十七章 廣佈仁德第八百四十五章 賞賜第六百三十二章 禍不單行第三百三十六章 方術士第一千零一章 佈防第四百七十五章 婚期將近第二百二十章 越使來第五百二十八章 獻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