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魏國抉擇

“大王,正如公孫衍先前所說,如今各國結盟只是暫時,打敗齊國之後,天下的局勢就會再次發生變化,各國的戰略目標將會從新確立。”

“如果我們魏國到時只和秦國結盟,那麼就會陷入孤立,一旦秦國來攻打我們,那麼我們就會沒有援軍。所以和楚國交好乃至結盟,對我們魏國來說,是極爲重要的,因爲能來救援魏國的,不是韓趙兩國就是楚國。但是能對抗秦國的,卻只有楚國。”

這幾十年來,面對秦國越來越強大的壓力,趙魏韓三國曾數次結盟對抗秦國,但是每次都以失敗而告終。

現在魏國對三晉聯盟能否大敗秦國,表示嚴重的懷疑。

魏惠王點頭道:“也就是說,如果這次公孫衍是來替楚國和我們魏國結盟的,那麼我們就答應他。”

田需搖頭道:“大王可以交好楚國,但是結盟一事還需要慎重,就目前來說,我們魏國還不能立即與楚國結盟。”

魏襄王問道:“這是何故?”

田需回答:“大王,因爲齊國和秦國,秦國和楚國雖然講和,但是依然相互戒備,一旦我們魏國單獨和楚國結盟,那麼秦國就會敵視魏國。”

田需頓了頓繼續道:“大王,當前各國的主要目的是齊國,我們魏國也是如此,秦楚兩國只要出兵攻齊,那麼對於魏國來說都是好事,如果秦楚兩國同時伐齊,那就更好了。”

“但是,如果秦楚兩國只有一個國家出兵,而另一個國家袖手旁觀,這對我們魏國來說,其中就有極大的差別。”

魏襄王一愣,不解問道:“相國,請細說一二。”

田需點頭道:“大王,如果楚國袖手旁觀,一旦大戰正酣的情況,楚國要想興師偷襲,那麼楚國會攻打那個國家?”

魏襄王想也不想道:“楚國既然沒有趁機攻打齊國,那麼出兵的方向,無非就是秦魏韓三國,但是大戰之中,戰場必然離我們魏國極近,那麼排除魏國,只會是秦韓兩國。至於具體是秦韓兩國中的哪一國,恐怕秦國的機會還要高一些。”

田需道:“大王所言甚是,微臣也認爲秦國的可能性高一些。但如果秦國要行偷襲之舉,那麼大王認爲哪一個國家被偷襲的機率高?”

魏襄王想了一下,訕訕道:“可能都有吧?”

田需低下頭行禮道:“大王言之有理,要是秦國出兵偷襲,無論是魏國還是楚韓兩國,都有機會遭到秦國的偷襲。”

“大王,這就是微臣所說的區別,面對秦楚兩國出兵偷襲的選擇,如果讓我們魏國來選擇一個出兵齊國的國家,那麼就選擇秦國吧。”

“難道拒絕楚國的結盟要求嗎?”魏襄王問道。

田需搖頭道:“大王,我們也不能拒絕楚國,現在我們魏國正在和齊國相爭,而且盟友秦國也不可靠,正需要楚國的支持。”

“···”魏襄王兩眼茫然的看着田需,被他說糊塗了。

田需回答道:“大王,如果楚國是來結盟的,那麼就同意楚國的結盟的要求,但是爲了避免秦國震怒,我們要延後一段時間。”

“在這一段時間,以大臣翟強爲使者,前往秦國求援,請秦國即刻出兵齊國,另外把楚國有意加入聯盟的好消息告訴秦國。如果秦國依舊不出兵,那麼就告訴秦國,我們魏國就頂不住了,讓秦國自己看着辦吧。”

魏襄王有些疑惑問道:“相國,大臣翟強雖然親近秦國,但是同樣也親近齊國,派前往秦國是不是有些不好?”

“大臣樓庳不僅親近秦國,而且親近楚國,如果用樓庳出使秦國,或許可以促使秦楚兩國共同出兵齊國。這不正是相國所說的,對魏國最有利的就是秦楚兩個共同出兵齊國嗎?”

田需搖頭道:“大王,樓庳雖然有可能讓秦楚共同出兵齊國,但他更會做的一件事,那就是讓秦魏楚三國結盟,雖然這件事成功的可能性極少,但也不能不防,一旦秦楚結盟,那麼他們秦楚兩國出兵的方向,除了我們魏國,那就只有韓國,現在魏韓兩國脣亡齒寒,韓國的削弱,同樣也是魏國的削弱。”

“所以對於我們魏國來說,秦楚結盟遠遠不如秦楚構難來的好。”

魏襄王明白後,再次問道:“那麼我們如何拖延和楚國的結盟一事呢?”

田需想了想道:“大王,我們可以向楚國提要求,要求和楚國在結盟的關係上更進一步。”

“更進一步?”魏襄王先是有些吃驚,隨後點了點頭。

在結盟的關係上更進一步,那就是結爲姻親了。

雖然這個很不靠譜,各國結爲姻親後,馬上翻臉打的死去活來,也是常有的事情,但是在國家層面來說,總感覺結爲姻親後,心裡踏實一些。

這其中最關鍵的就是,結爲姻親後,雙方所生育的下一代,有可能即位爲王。

而被自己女兒或者妹妹生育教養的他國國君,在外交上,會不自然的受到自己母親的影響。

當然,要是兩國交惡,那麼該怎麼打還是怎麼打,要是兩國想要再次結盟,那麼有了親屬關係這一層面的天然親近,會來的更加方便些。

魏襄王想到這,猛然搖搖頭道:“難道寡人還要把自己的女兒送給楚王不成?”

顯然,魏美人昔日被割鼻的事情,對他的影響很嚴重,魏王現在依舊耿耿於懷,即便是楚國傳出楚王再次寵愛魏美人的消息,魏襄王也不信。

田需一見魏王不樂意,立即道:“大王,微臣的意思不是讓公主嫁給楚王,而是楚太子。”

魏襄王一怔,道:“楚太子?”

田需點頭道:“大王,正是楚太子。如今楚太子即將成年行冠禮,而且還未有婚約,若是大王將公主嫁給楚太子,那麼楚魏兩國必然親上加親,結爲姻親。”

魏襄王聞言喜道:“善!”

數日後,公孫衍帶領楚國的使節團到達魏國。

“外臣公孫衍拜見魏王。”魏宮大殿之上,公孫衍自稱外臣,向魏襄王行禮。

此時公孫衍和魏襄王的心裡,都是極爲複雜的。

就在不久前,在這個大殿上,公孫衍還是魏國的臣子,現在,依舊在這個魏宮的大殿中,公孫衍卻成了楚國的臣子,自稱外臣。

第八百七十章 宋國已定第二百五十四章 接見第一千一百八十章 誅殺昭常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詛咒起誓第三百八十一章 初戰第九百三十九章 韓相韓辰第一百一十五章 趙謀中山第一千三百四十六章 託付後事第五百六十二章 襄陽之外第九百零五章 巧舌如簧第三十六章 趙國齊國第一千三百一十三章 退縮之意第三百一十九章 妥協第一千一百六十六章 崩塌第一千三百四十六章 託付後事第一千一百五十一章 令尹之才第一百二十三章 戰爭結束第一千三百章 淮水之畔第一百三十七章 包子石磨第八百七十五章 燕國慘敗第一百一十九章 韓使入楚第五百零九章 別無選擇第二百一十四章 濟陽城下第六百一十四章 宋國出兵第一千三百二十六章 推行新錢第八百八十六章 樓緩使燕第二百四十五章 離間第三百四十一章 石碾第三百八十七章 刺殺第九百五十五章 承諾第一千兩百一十六章 如虎在側第七百二十二章 大赦天下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處罰第二百四十章 秦王崩 (中)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然力足矣第一百八十六章 廣陵第六百八十五章 外援第三百二十八章 殺機第一千三百四十六章 託付後事第六百九十五章 分化瓦解第四百二十四章 大營丟失第三十一章 連越抗齊第一千兩百五十章 冷言破心第四十五章 楚宮反應第四百三十二章 投降第一千兩百八十五章 贈之金印第三百二十二章 抉擇第一百七十五章 昭滑歸來第一千一百八十一章 定計江淮第一千兩百二十八章 垂死病中驚坐起 下第八百一十六章 吳城暗流第七百二十四章 味同嚼蠟第九百一十三章 十年之計第六百一十八章 宮中第八百一十四章 以吳制越第一百三十四章 嚇暈太府第二百八十一章 置之於死地第四十九章 犀首入楚第三百六十八章 戰第四百六十二章 趙國宗室第八百零六章 惠盎來楚第三百三十章 獻策第六百四十九章 抉擇第九百四十六章 楚國的破綻第五十四章 杖刑之問第五百四十七章 決策第三百一十二章 聯姻第一千三百五十七章 出海修仙第八百七十三章 劍指顧城第一千零九十六章 聚衆第七百五十一章 欲謀上庸第一千三百二十章 援軍到來第一千兩百零八章 亦爲圖存第六百零五章 備戰第四百七十八章 張儀猝死第九百八十二章 再起第一千一百九十九章 自刎明意第一千一百八十一章 定計江淮第六百八十五章 外援第一千零八十四章 走別人的路第七百四十三章 考覈第一千一百五十八章 昏睡不醒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分道揚鑣第三百二十八章 殺機第一千零二章 大勢第六百四十九章 抉擇第四百七十二章 內外之事 (爲盟主暮雲_遮加更)第七百四十五章 開始第二百一十一章 煮棗第九百一十三章 十年之計第一千兩百二十八章 垂死病中驚坐起 下第一百八十章 調回唐昧第五百零八章 風起吳城第五百零九章 別無選擇第一百七十二章 朝議第四百四十九章 交易第一千零五章 中計第二百四十二章 謀秦第四百一十四章 借相第一千三百零一章 齊國伐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