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九十九章 圓形方孔

此時,熊槐見許行用懷疑的眼神看着他,愣了愣後便知道他在想什麼。

不過熊槐也不以爲意,許行這麼想他也可以理解。

畢竟,之前的楚王都是這麼幹的。

不僅是楚王,其他的統治者也是這麼幹的,鑄小錢,發大錢,還有什麼比這更方便掠奪百姓?

“先生,寡人有一事不明,用四枚銅貝換一枚小布幣,明顯楚人吃虧了,但是,爲什麼我楚國的百姓還源源不斷的將銅貝換成韓魏的布幣呢?”

這話一出口,熊槐頓時長長一嘆。

最初的楚國只有銅貝這一種銅錢,但是隨着楚國與晉國與魏韓周等國交流頻繁,商貿往來不斷,北方的布幣便漸漸流通到楚國,並且明顯受到楚國百姓的喜愛。

其後,慢慢的就變成了現在這種情況。

一枚大布幣換七枚楚國銅貝,然後韓魏周的商人便源源不斷的用布幣換取楚國的銅幣,然後運回國中融掉銅貝新鑄布幣。

如此循環,時日一久。

楚國北部靠近魏韓兩國的地方,銅貝從此在市面上絕跡,轉而全部流通布幣。

當然,楚國不可能對此視而不見,經過交涉無果後。

於是,楚國自己也開始鑄布幣,畢竟,這麼大的利益,總不能眼睜睜的看着全都給那些別國的商人賺去了吧。

同時,爲了斬斷其他國家對楚國的掠奪,楚國的銅貝變小的速度被加快了。

另一邊,許行聽到楚王的詢問,思慮再三,然後應道:“大王,百姓之所以喜愛布幣,那時因爲布幣外形好看,而且也容易攜帶···故而百姓全都認可布幣。”

銅貝不穩定,不斷變小這事,他終究沒有說出來。

此時,熊槐一聽許行之言,立即大聲贊同道:“先生言之有理,我楚國銅貝外形上的確不及布幣好看,而且也不容易攜帶,這就是百姓不願使用銅貝的原因所在啊。”

“呃?”許行一聽楚王贊同自己的解釋,心中更奇怪了。

楚王這話可不像是要他去江東鑄新銅貝啊。

正想着,又聽到楚王道:

“寡人聽說治理國家以簡單方便百姓爲主,所以,昔日齊太公在齊國因其俗簡其禮,三月就平定了齊國,而伯禽在魯國推行周制,耗費三年才初步平定魯國。

所以說,推行楚風,不能讓越人感到不便,否則,必定適得其反。”

熊槐說到這,停頓了一下,然後從案上另一堆銅錢中拿起一枚圓形圓孔錢:“賢卿,這是最先從魏國那邊流傳出來的環錢,自從這種環錢問世後,便迅速從魏國推廣開來,如今北方各國,除了本國以前的貨幣之外,大都新鑄了本國的環錢。”

說着,熊槐看着許行問道:“先生,你可知這是爲什麼,環錢爲何流傳的如此之快?”

許行一臉肅然地應道:“因爲環錢攜帶使用方便。”

“不錯,就是因爲環錢攜帶使用方便。”說着,熊槐臉色莊重的道:“寡人想在越國推廣新錢,用新錢重塑江東民風,就需要選擇一種容易被百姓主動接受的貨幣。

而寡人遍觀天下各國的貨幣,燕齊的刀幣,三晉的布幣,楚國的銅貝,越國的戈幣,全都不如這種新出現的環錢。 щшш• ttKan• C 〇

所以,寡人打算請先生到江東,鑄造環錢打敗越國的戈幣。”

“請大王放心,此事不難辦到。”許行聞言鄭重的點了點頭。

對於楚王的交代,他真的覺得不難。

因爲現對與越國原本那些外形如同戈一樣的銅幣,環錢的優勢太大了。

首先,越國戈幣如戈十分狹長,戈尖尖銳,而兩側也有一些銳利,這樣的錢,揣在懷裡拿在手裡極爲不便。

其次,越國的戈幣現對於其他各國的貨幣來說,都顯得大一些,最大的戈幣長度比一般成人的中指還長,最小的跟成人中指差不多。

這樣的貨幣使用起來十分不便。

也就是之前越國僻遠,這才得以保存,若是楚國這樣,緊挨着三晉,越國那種比銅貝還不方便的戈幣,早就被其他各國的貨幣淘汰了。

只要搞定江東的銅錢,那一切就好辦了。

越國的人使用戈幣,除了看戈幣大小,更注重戈幣的重量。

既然使用銅錢要看重量,那麼他在江東發放銅錢的時候,就可以在官府制定稱量銅錢的標準稱,如此,用不了多久,越國的稱就與楚國的一樣了。

同樣,將銅錢與普通百姓使用的布匹糧食掛鉤,這樣,整個江東的度量衡就與楚國統一起來。

如此,越國的貨幣度量衡文字等等,全都與楚國一致,這樣,用不了幾年,江東之地哪裡還會有什麼越人吳人,有的只是楚人。

再往後,江東事成,然後江東的經驗推廣到整個楚國···

想到這,許行瞬間就知道楚王特意交代環錢的目的了。原來,楚王早就想到了在江東打開缺口的辦法了。

想着,許行佩服的長拜道:“大王英明。不過,老臣敢問大王,不知老臣此去江東,所要新鑄的環錢,大王有什麼要求呢?”

熊槐聞言,頓時沉吟了一下。

接着,心中閃過一絲失望,可惜現在的鑄造技術不過關,若是能像後世一樣,能將寡人的頭像印在新錢上,那就完美了。

可惜了。

想着,熊槐連連搖頭,然後開口道:“這新鑄的錢,要與其他各國的圓形圓孔錢不同,要有我楚國的特色,寡人決定採用天圓地方的說法,將新錢鑄成圓形方孔的樣子,外觀要儘量美觀。

然後,新錢的一面刻上天地通寶四個字,另一面則刻上寡人的年號,爲楚王槐某年造。”

楚王話音還未落下,許行便立即開口道:“大王,若是標上年份,那麼鑄錢的模具每年都得換,這樣恐怕極不方便,而且還會造成極大的浪費。還有,將大王的名字印在錢上,任百姓使用,這不是讓百姓犯了大王的名諱嗎?”

熊槐一怔,想起這個年代的的鑄錢技術,不禁心中微微一嘆。

頭像印不上去也就罷了,連年份也印不上去,好在這也不算大事。

不過,印名字這事,熊槐心中呵呵兩聲,比起千古留名來,名諱根本不值一提。

想着,熊槐搖頭來:“既然如此,銅錢上的年份那就算了,不過,寡人的名字還是要刻的,寡人要所有百姓使用銅錢的時候,都會想起寡人來,名諱之事,寡人無所謂···”

第二百七十三章 殊死一搏第三百二十九章 橘生淮南第六百六十六章 大戰第一千兩百零四章 深情款款第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汝墳第一百七十九章 滅越之議第四百七十五章 婚期將近第九百零四章 非分之請第六百三十八章 智慧出有大僞第六百零四章 襄陽第六百二十二章 再次會盟第十七章 咫尺天涯第二十一章 國人逃亡(求推薦)第七百六十九章 閬中第八百一十五章 呂氏兄弟第五百七十六章 紛至沓來第四百一十六章 田達第八百八十九章 血色肥料第五百二十四章 北方有變第四百二十二章 前夜第一千三百零三章 秦國伐韓第六百七十六章 撤軍求和第四百四十八章 內憂外患第九百五十七章 突襲第九百零一章 大德不德第八百八十六章 樓緩使燕第一千三百一十九章 新君即位第七百三十三章 農家墨家第一千一百七十六章 準備好了嗎第三百四十六章 援宋第八百零二章 棄我去者第五百九十一章 轉封 下第一千三百二十三章 燕國請罪第一千兩百四十一章 君擇臣第六百零四章 襄陽第五百章 射天鞭地第八百四十七章 利出一孔第九百八十八章 涌動第五百一十二章 大風起兮 上第八十一章 大夢初醒第六百一十章 來襲第一百五十一章 太子之師第一千三百一十五章 各國退兵第三百六十七章 使者第一千兩百零一章 反聲如潮第一千一百八十一章 定計江淮第九百零六章 招禍避禍第三百七十四章 伐薛第五百九十一章 轉封 下第四百六十九章 北境風雲第八百章 退意第七百五十一章 欲謀上庸第七百八十六章 舉國動員第一百六十九章 神鐵第一千兩百九十三章 郡守人選第五百三十四章 使者第五百六十章 威逼三事第七百八十七章 賣國第五百六十三章 方城之內第八百一十四章 以吳制越第一千一百一十八章 迴應第一千三百五十二章 夜色襲人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自及第五百二十八章 獻地第一千三百五十章 王宮驚變第五十六章 誘秦攻齊第一百七十二章 朝議第一千三百二十章 援軍到來第一千兩百一十七章 出面調停第一百五十五章 季子接子第一百七十三章 太學第五百六十四章 宛城第七百零一章 毫無退讓第七十九章 兵貴神速第四百七十二章 內外之事 (爲盟主暮雲_遮加更)第九百六十四章 朝中第八百五十七章 齊王崩中第七百零五章 黃泉路上等着第五百二十二章 吳城內外第三百三十五章 籌謀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天下皆驚第三百三十四章 搶功第七百六十八章 分兵第一千兩百二十三章 劍指子青第二百一十七章 休兵第八百二十三章 大宴羣臣第五百一十章 何以解憂第八百六十三章 暗潮涌動第九百七十章 啞口第三百一十五章 窒息第六百九十二章 人質第一百八十一章 人選第一千兩百八十二章 齊魏講和第四章 屈原進言第六十五章 楚魏聯姻第八百一十八章 吳侯獻女第八百零六章 惠盎來楚第五百二十四章 北方有變第六百三十五章 急轉直下第二百七十七章 輕取西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