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三節 改革進行時

朱敬倫只是做最後的挽留,沒想到威廉真的對這個很感興趣。

他立刻就向朱敬倫尋求幫助,原來他早就想將家人接到廣東來了,他說他妻子有哮喘的頑疾,醫生說熱帶地區的空氣,會對此有幫助。

但是他卻不能將妻子接來,因爲他找不到住處,他們這些瑞典顧問現在都住在工廠裡,但工廠的環境顯然不適合他體弱多病的妻子,他更希望買下一塊土地建造一座房子,但是當地人根本就不肯賣地,也不願跟洋人做鄰居,赫德管理的港區開出來的海岬土地倒是可以賣,但哪裡的環境太嘈雜,地價也被炒成了天價,每畝上萬兩,他根本買不起。

一問才知道,許多瑞典人都有這種顧慮,難以融入當地社會是他們最大的困擾,不是每個人都能像老諾貝爾一樣,爲了事業能夠排除萬難,比如跟當地人打成一片的。

這種事情其實也不難解決,當地人不想跟洋人接觸罷了,其實倒也不是什麼歧視,而是根深蒂固的偏見,一個羣體被人隔離,要麼出於歧視,要麼出於恐懼,中國老百姓恐怕是後者居多,紅髮藍眼的洋人,讓他們覺得毛骨悚然,這時代的中國人絕對不會在洋人身上產生美感,多叫他們鬼子,而是後世的一些中國人,堅定的認爲“金髮碧眼就是好看啊”,此時的文化話語權至少在中國還是本國人掌握的,而不像後世西方人控制了文化話語權的時代。

朱敬倫讓新安縣處理,他們最後在南山下一片山坡樹林地帶買下了一片屬於赤灣村的土地,這片小樹林有二三十畝的面積,沒有由於石頭和沙粒多,沒有開墾出來,成了一片野樹林,赤灣村村民一般在這裡打柴做飯,按照故老相傳的鄉約,這裡就是他們的樹林,但卻又不屬於任何一個人,給了赤灣村一百兩銀子,然後就將這片地劃歸兵工廠了。

到時候建上圍欄,給裡面修上成排的別墅,給兵工廠的專家當作宿舍,如果當地人找麻煩,那也只能幫理不幫親了。

開出了這樣的條件,但還是沒有留下所有的瑞典人,最終只有三十個技術工人和管理人員選擇留下,大多數還是選擇了回國,看來任何國家,還是依戀故土的人佔多數,能留下這麼多已經相當不錯了,中國人在南洋生活了幾百年,還不是成批成批的往回遷,很多人是在家鄉長到十五六歲,讀完了私塾,然後去南洋幫父親做生意,到了三四十歲接父親的班,然後父親回家鄉養老,一代一代這種方式竟然可以持續上百年,相比來說,西方海洋文化下的人更願意移民。

這段時間除了兵工廠這點瑣事之外,朱敬倫的其他工作有條不紊的進展着,比如軍隊的訓練還在繼續,新安縣的新兵和八旗兵已經開始跟隨主力到附近地區剿匪了。

這幾年廣東的匪患不斷,甚至可以說從太平天國開始,就沒有斷過,官府始終沒能夠將所有的土匪鎮壓下去。

土匪這個名詞,甚至就是從這個時代形成的,清代之前的史書中出現的土匪,都只用一個“匪”字代替,根本不會加一個“土”的前綴,之所以慢慢變成了土匪,就是因爲兩廣地區纔會用土客兩種稱呼來形容本地人和客家人,大多數的匪都源於本地人,因爲本地人人口數量更大,宗族勢力稍弱,經濟兼併更嚴重,失地的流民更多所致。

土匪不止某一個縣存在,幾乎是每一個縣都存在,其中粵西地帶,以很多從廣西流竄過來,或者前幾年天地會起義的餘部爲主,他們在湛江一帶橫行,官府根本沒有力量清剿。廣州府作爲最繁榮的地區,也存在不少的土匪。但是這裡的土匪,主要跟官府有關,英法聯軍攻佔廣州的時候,龍元喜等在籍鄉紳一呼百應,先後招募了一萬多鄉勇,可是這些鄉勇,咸豐卻不想掏錢養活,廣州城被收復之後,黃宗漢就要求龍元喜等人裁軍,一萬多人最後裁到了六千人,之後都被派到了廣西作戰。

那些裁撤下來的人,很多都是沒有土地,沒有工作的流浪漢,經過軍事訓練後,轉身就上山當了土匪,在各處打家劫舍。其中有一些狠戾之徒,真的是殺人放火無惡不作,也有一些稍微好一些,他們不打家劫舍,純粹是爲了活下去,他們跟附近的村民鄉紳商量,保護他們,讓這些人繳納保護費。

對於後一種危害相對小的,朱敬倫的主張是招降,將他們打散安置到自己的軍中,對於那些已經天怒人怨的,則必須徹底絞殺。

一羣流寇而已,對朱敬倫來說,根本就沒什麼難度。難的是找到他們,發現他們,可沒想到這種喪心病狂的土匪,竟然在各地也有眼線,剿他的軍隊一到,他們就能提前收到消息,後來才摸清情況,爲他們提供消息的,有一大批地方上的鄉紳,很難理解地方鄉紳會跟這種無惡不作的匪徒勾結,可事實上就是有這麼一批人,這些匪徒搶劫所得,他們幫助銷贓,竟然能結成利益關係。

對於這種不良劣紳,也必須嚴加懲處,按照律法該抄家抄家,該砍頭砍頭,同時還發出告示,告誡那些跟土匪合作的鄉紳,如果能投案自首,並且幫助官府剿匪,小罪可免,大罪輕饒,這才慢慢的扭轉了局勢,漸漸的將猖獗的匪患壓制了下去。

政治方面,赫德已經先後給朱敬倫提交了三份稅收改革方案,廣東的稅收還得依靠廣州府,但是朱敬倫免除了一年的地丁稅,那麼能收的稅,也就只有商業稅了,清朝商業稅的徵收是因襲明代,相當的落後。

對朱敬倫來說,徵收商稅,是觸動傳統社會結構最小,反對力量最弱的改革,畢竟城市裡的商人社會地位本就不高,真要觸動這個社會的核心,去動一動農村的土地,那可是會出大事的,強勢如新中國,還不是發動羣衆鬥羣衆,都不敢直接下去沒收地主的土地,而要通過農民的手過一道,徹底打散鄉村的組織結構之後,纔去收無組織的農民的地,朱敬倫現在去動這些地,那就是找死。

要收商稅,還有誰比赫德更合適,在赫德改革了關稅制度之後,徹底廢除華洋區別對待的一系列制度後,算是他向朱敬倫納了一個投名狀,表明了自己的立場,朱敬倫直接任命他爲廣東總稅務司,不止負責徵收關稅事宜,而是所有稅務都歸他管,當然地主的地丁稅,依然由各地官府自行管理。

赫德的工作熱情依然很高,先後制定了三份稅收方案,朱敬倫都不太滿意。

按照他的方案,稅收是能收到不少,比如他建議向茶葉鋪子徵收營業稅,向綢緞莊徵收高額的經營稅等,這兩項是目前廣東地區最大的兩項產業,可一旦動了,那麼影響的是廣東的整體出口,是這兩項產業跟西方競爭的強弱問題。

作爲優勢產業,而且是出於激烈競爭中的產業,朱敬倫希望暫時能夠給予一定的保護,但錢是一定要收的,光靠那點關稅根本就不夠用,至少朱敬倫發動一場大規模軍事行動絕對不夠用。

既不能影響出口,又要徵收到稅收,兩難的選擇,赫德最後建議內銷的徵收消費稅,外銷的不用徵稅。

但這份稅收方案,朱敬倫認爲執行起來很難,在還沒有形成講究誠信的商業文化中,肯定有人逃稅漏稅,到時候監察又是一個巨大的成本。

第三份方案,就是西方重商主義流行的出口退稅制度,先在其他環節,徵收稅收,最後在出口的時候,以退稅的形勢進行返還,達到保護出口的目的。

這份方案就可以深入到茶葉和絲織品生產的各個環節之中,比如對茶園、茶廠徵稅,比如對繅絲廠徵稅等等,當然困難很大,因爲中國大多屬於小作坊式生產,一家一戶的去徵稅,成本非常高,朱敬倫提出,對於小經營者還是不要徵稅,至於大經營者,目前好像還沒有。

沒有就要鼓勵,讓赫德出臺了一項工業獎勵法,對於願意購買機器,開辦大型工廠的商人,官府借予初始資金,允許他們無息使用十年,在稅收上,可以免稅五年,如果五年後尚未盈利,則繼續延長免稅期直到盈利爲止。

但目前好像還沒有人來申請這筆貸款。

“什麼,有一家?”

赫德向朱敬倫彙報說。

順德縣簡村有一個鄉紳也是商人,竟然打算開辦一家繅絲廠,詳細詢問之後才知道,這個人算不上豪商,但也是當地大商人,是爲數不多的跟法國人有生意往來的商人,因此當時朱敬倫選派周遊世界的代表的時候,他也被挑選上了。

他家主要是做生絲生意,後來到了法國的時候,他一眼就迷上了法國人的繅絲廠,當別人都去其他國家遊覽的時候,他申請留在法國,一待就是幾個月,幾乎天天住在法國的繅絲廠中,把法國人的繅絲機器仔仔細細的畫了下來,回國之後就打算仿製,目前他準備借款八千兩,主要用來採購蒸汽機,至於機器他找鐵匠打造好了。

這個人叫陳啓沅,歷史上就是他第一個將繅絲工廠引入中國,不過歷史上他參觀的是法國人在越南和泰國建立的繅絲工廠,也是自己偷偷畫圖,回來仿製機器,購買的只是自己實在造不出來的蒸汽機。

聽到這個消息朱敬倫還是很高興的。

這段時間雖然沒有旗幟鮮明的改革,但實質上改革已經悄無聲息的展開了,沒想到民間自發的工業也開始了,看來派那些人去一趟西方,也不枉自己出的那些船費。

第七百九十八節 東亞大陸協定第四百四十六節 送上門的擴張第五百四十七節 登高必跌重第一百四十六節 誰不服我打誰第七百六十八節 海軍上刺刀第一百九十九節 成親第七百九十七節 海軍軍備競賽第六百六十五節 瘋狂的鐵路第五百四十四節 小看了英國人第三百二十七節 抓住這個人才第三百五十七節 人頭滾滾第七百零九節 新加坡談判第一百一十八節 鉅額訂單第四百零一節 遺留問題第一百一十五節 紛至踏來第三百零一節 借洋款第五百四十九節 統一教育第八百二十節 提前的新農村建設第六百七十八節 法越戰爭第三百九十七節 場外遊說 1第六十六節 單騎降夷第九十六節 騙來的城池第一百二十三節 瑞典顧問團第五百五十三節 軍火買賣第七百零一節 戰爭間歇第三百八十七節 婚姻介紹所第七百三十一節 大明的財團時代第四百三十五節 兵工廠的大生意第八十四節 撤退第三百三十四節 候補官選拔制度 2第七百七十二節 休斯敦大會戰 2第七百八十節 迷局第四百三十四節 兵工廠大掌櫃第十二節 機會第七百一十五節 屠殺藍衣軍事件第七百二十九節 新一波工業擴張第一百二十七節 迷惑英國人第七百四十節 北伐的地緣顧慮第八百二十七節 馬德里陰雲第三百一十節 引入競爭第六百二十四節 雲南他們守不住第八百一十七節 讓城裡人回農村第三百二十二節 廣府銀行第七百七十六節 倫敦和談 1第三十節 願與你結拜第六百七十七節 經商別學胡雪巖第二百九十四節 收服八旗將軍第七百四十節 北伐的地緣顧慮第七百七十節 越來越像政客第五百六十一節 軍事改革 1第三百四十六節 告捷第五十六節 惹一身騷第七百八十二節 李鴻章的後路第五百七十九節 大事件之臺灣問題 2第六百五十一節 留給日本的時間不多了第七百九十七節 戰列艦時代到來第一百六十三 爲了中國茶的未來第五百七十五節 赫德的改變第六百九十四節 百團大戰第五百七十七節 大事件之越南問題 1第四百三十七節 等香餌的金鰲第五十節 被挖出來了第一百九十九節 成親第六百二十八節 終於可以大張旗鼓了第七百八十七節 慈禧的算計第一百八十節 先斬後奏第四百五十一節 克虜伯大炮與鐵甲艦第一百七十二節 作戰計劃第七百五十三節 佩科斯戰役第五百九十二節 重工業的春天第三百六十節 浮出水面第三百八十四節 工業革命種子 2第三百五十三節 信仰崩塌第一百二十五節 造謠第六百四十四節 把麻煩交給大明第一百一十七節 茶葉危機第六百八十四節 赫德的活動第38節 救人第42節 大計劃(二)第一百二十節 瑞典人的意外收穫第七百八十九節 一統天下的準備第一百四十一節 人民動員起來了第三百四十四節 定國號和出兵第三百九十二節 藏污納垢之所第六百七十五節 成熟的官僚政治第六百一十八節 太平洋鐵路第五十九節 收縮防守第六百八十八節 軍事準備第六百八十二節 拉胡雪巖一把第三百一十七節 司法改革第八十七節 咸豐閱信第六百七十二節 環太平洋利益鏈第九十八節 虛張聲勢第六百五十一節 留給日本的時間不多了第八百零六節 德國人的訛詐第七百零六節 峴港會戰 1第四百二十八節 錦綸堂第八百二十八節 德國需要保證第九十節 探訪新安第六百七十一節 環太平洋華人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