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三節 官辦企業改革

朱敬倫對國有企業向來沒有好印象,相比那些把國有企業稱作毒瘤的新式專家,朱敬倫的認識要客觀的多,他清楚國有企業是一個歷史遺留問題,在計劃時代肩負了國家工業化的責任。

但朱敬倫很清楚,改革開放之後i爆發的各種問題,卻讓國有企業完全是政府一個尾大不掉的包袱,政府想甩包袱吧,但又不能不顧數千萬員工的工作問題,不甩包袱吧,接連的虧損讓政府財政壓力很大,總之尾大不掉,割掉會痛,不割也會痛。

國有企業在市場經濟下沒有競爭力,這是必然的,儘管有人舉例西方也有國有企業,但第一朱敬倫很瞭解,西方的國有企業也是低效的代名詞,第二,朱敬倫從來不是一個媚外的人,西方人的東西從來不會成爲他評判事務的標準,他絕對不會因爲西方人如何如何,就覺得一定是正確的,西方人吃牛排,朱敬倫更喜歡吃炸醬麪,不能就此認爲炸醬麪就不如牛排。

他最多將西方的發展當作參考,可就連西方人都搞不好國有企業,那這個制度他還是不要碰了。

因此朱敬倫從來沒有像洋務運動那樣,讓官府出面直接做大企業,只有一個例外,那就是位於新安縣南頭半島南山上的兵工廠。

兵工廠毫無疑問屬於重工業,在當時廣東還沒有一個人懂得使用蒸汽機的情況下,除了國家來辦,別人根本不可能辦,沒有經驗知識辦,也沒有那個資金辦。

但現在蒸汽機和機器已經在廣東的繅絲和茶葉兩個行業推廣開來,而這兩項產業,可都不是聚集在城市裡,而是貼近鄉村,因爲無論是蠶繭還是茶葉,都是比較嬌嫩的原材料,不適合遠距離運輸,只能就近加工。

最重要的是這兩個行業出現的工業化傾向,讓機器製造在大明出現了,大批過去通過修理洋人輪船積累起機器經驗的鐵作坊開始涉入機器製造,目前在廣州府流行的機器大偈基本上都是廣州和佛山的鐵作坊生產的。

輕工業的發展,最大的溢出效應是給重工業提供了一個市場。

作爲目前可以說是最大,最工業化的兵工廠,此時進行改革,應該是一個最好的時候。

朱敬倫向來認爲,在最好的時候進行改革,是成本最低的時候,等到一個行當已經進入末路的時候,就猶如已經病重時才治療,只能開刀動大刑了。

繅絲也茶葉廠的發展,提供了一個機器市場,這些機器兵工廠都能仿製,而且質量更好,至於需要高精度加工能力的各型馬力的蒸汽機,目前兵工廠幾乎是廣東唯一有能力進行製造的。

但改革不是說改就能改的,首先兵工廠是一座安全西式管理的工廠,生產技術沒問題,但市場化就差強人意了,從瑞典聘請的管理人員,他們根本就不具備開發民間市場的能力,關鍵是也沒有那個動力,在只需要國家訂單就能維持生產,甚至沒有訂單也不影響自己收益的情況下,他沒有動機去開拓生意。

現在突然讓兵工廠進入市場,很有可能出現開放初期那種,明明無論是技術還是生產能力都無法跟國企大工廠競爭的鄉鎮和私營企業大把的盈利,國企反而大把虧錢的情況,長期虧損又帶來優秀工人流失,開發能力下降,更加虧損的惡性循環,最後反過來被私企收購,或者乾脆破產。

但兵工廠很有必要改革,而且朱敬倫的改革決心很大,哪怕直接讓這座工廠破產,他也願意冒險試試。

當然成功自然最好。

可是工部給的改革方案,始終讓朱敬倫不太滿意,工部,或者說陳芝廷領導的政府,是十分願意把兵工廠賣掉的,因爲每年都要爲這座工廠投入巨資,現在又承擔了上百萬的絲戶補貼,政府的財政壓力更大了。

而且作爲傳統文化下成長的官員,兵工廠向民間出售的蒸汽機等機器,總讓陳芝廷感覺有點與民爭利的嫌疑。

所以工部給出的建議是直接把工廠賣給鐵作坊,一家吃不下那就分給幾家來。如果實在賣不掉,他們寧可只保留製造槍支和大炮的部門,將其他不必要的工人都遣散,節省開支。

可朱敬倫覺得,別說幾家鐵作坊了,就是把整個廣東的鐵作坊都加起來,也未必有能力收購兵工廠。兵工廠自打建立起,已經歷時近十年,就沒有一年的經費少於一百萬兩,與清廷開戰那兩年,最多一年更是投入了一千萬兩銀子。這些年的總投入,怎麼算都超過了三千萬兩,廣東的鐵作坊主們,就是砸鍋賣鐵聯合收購也買不起啊。

最關鍵的是,你肯賣,還未必有人肯買呢,那些鐵作坊還處在轉型期,從過去打個鋤頭刀叉向製作機器轉型,完全沒有工業化積累和管理經驗,別說賣給他們,就是送給他們,他們也管不好。

更何況直接送給他們,兵工廠的管理層未必高興,到時候面對的就是大量的人才流失,只有破敗一條路可走了。與其送給鐵作坊,讓朱敬倫看,還不如送給管理層。

但目前的管理層大多都是瑞典人,中國管理人才目前最好的也只是在中層,管理一個車間,管理一項生產流程他們沒有問題,管理龐大的兵工廠,他們還沒有經驗。

白白將幾千萬兩的資產,送給洋人,別說朱敬倫捨不得,就算捨得,社會輿論得淹死政府,明治維新將官辦工廠送給財閥,都被輿論所不容,更不用說送給洋人了。

朱敬倫現在面對的是想改革,要改革,但是沒有合適的人才去操作。

當年建立兵工廠的初衷有兩個,第一是打造獨立自主的軍火工業,這一項目前看來沒有問題,不管是瑞典人還是中國人,在後世都是以生產能力見長的,將兩者在這個時代結合,結果並不壞;第二個目的,朱敬倫是想通過兵工廠將機器技術擴散,這一項目前有些成績,但跟朱敬倫設想的差的太遠。比如朱敬倫曾希望大量在兵工廠中學到技術的學徒,可以走向社會創業。但可惜保守的農業社會的學徒工,在兵工廠優厚的工資待遇面前,根本就沒有創業的心思。基本上兵工廠培養的學徒,會一直留在兵工廠。

兵工廠的技術擴散,還是幾年前北伐的時候,派大量的技術人員去佛山的一些鐵作坊,幫助他們鑄造新式大炮,可是這些技術擴散到佛山,讓一大批鐵作坊學會了鑄造托馬斯大炮,卻還沒有一家成長到能夠管理兵工廠的地步。

大明目前的工業積累,還沒有積累到能吃下兵工廠這樣大型資產的民間企業,朱敬倫翻遍了大明全國,也沒找到合適的接盤俠,最大的一家民勇機器廠,廣州的陳聯泰機器廠,也不過僱傭了三百多個人,放在兵工廠充其量就是一個生產車間。

也就是說,要此時改革,朱敬倫不可能在民間找到合適的人才,兵工廠裡和政府中,又缺乏市場競爭意識和開發經驗的人才,這個難題像一個死結一樣困擾了朱敬倫很長時間。

最後腦子靈光一閃,或者叫做開放思維,他突然想到,在工業領域找不到人才,就不能從其他行業找人才嗎?他覺得他還是被慣性思維誤導了。

兵工廠裡既然不缺管理生產的管理人員,也不缺進行生產的技術人才,可以說在生產上兵工廠是完全沒有問題的,缺乏的只是市場開拓,那麼只要找一個懂得開發市場的人才,一切難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而開拓市場的人才,大明並不缺乏,這幾年每年都有一些格外優秀的人物,通過越來越國際化的大明市場上成爲暴發戶,這些人敢打敢拼,與一股子冒險的精神,本身就是很好的市場開發人才。

但是找了幾個備選,發現這些人都有一股賭徒精神,敢冒險,這卻又不是朱敬倫想要的,能夠帶領兵工廠平穩國度到市場化的人才。

既要有市場開放經驗,還得是四平八穩進行經營的,這種人還真的不好找。

還得繼續開放思想,在大明找不到,在整個中國難道都找不到?

朱敬倫想到這裡,才恍然大悟,他突然發現,一些大商家的掌故就很不錯,有些掌櫃,從學徒開始爬到掌櫃,早就有了四平八穩的性子,而且本身就是在市場裡摸爬滾打起來的,自然還懂得開發市場。

而這些掌櫃中,又屬晉商的掌櫃們最優秀,他們優秀,不在於他們更會做生意,在於他們更穩,更精細,更在於他們更忠誠,朱敬倫發現晉商的制度,讓他們的掌櫃跟財東相互制衡,互相離不開對方,形成一種穩定的權力結構,這正是他想要的模式。

而讓他選擇晉商的最重要原因,則是晉商中流行的股份制管理制度,他可是想推廣股份制,想了幾個月,但在廣府銀行上,卻失敗了,那麼能不能在兵工廠成功呢?

第三百二十七節 抓住這個人才第五百九十節 大明棉紡業困境第七百零五節 俄軍入塞第二十節 取信(4)第二百九十六節 控制廣東 1第九十節 探訪新安第八節 面試第六百零七節 代價並不高第九十六節 騙來的城池第四百一十一節 大明的鐵甲艦第四百四十八節 趁亂髮財第七百二十六節 複雜的南洋問題 1第二百九十九節 珠江之王第一百七十九節 推銷自由貿易第六百四十六節 借師復國第七百五十節 美國人的反攻第六百六十八節 唐郝合作第四百四十三節 巨頭之間的戰爭第六百四十三節 琉球人的態度第七百零七節 峴港會戰 2第五百五十二節 太平軍北伐第三百七十二節 美國要調停第六百九十五節 王師南征第八百二十八節 德國需要保證第七百九十四節 讓電老虎去撕咬第三百一十二節 諾貝爾的事業心第七百零一節 戰爭間歇第四百零七節 真的洞房第三百六十七節 大明的阿拉斯加第三百五十五節 回廣東第三百七十節 基於道義的談話第七百二十七節 複雜的南洋問題 2第八百一十一節 國際局勢複雜化第五十一節 封港第五十六節 惹一身騷第三百一十節 引入競爭第一百六十九節 思維定勢第四百一十三節 出訪第七百四十四節 得意時要知進退第八百零七節 中德同盟談判第六十三節 跟法國人做朋友第七百五十七節 德克薩斯大會戰第一百七十六節 只要活不下去的那些人第四百三十四節 兵工廠大掌櫃第七百二十五節 大明犯了拖延症第五百七十六節 決定未來的那些大事第六百七十一節 環太平洋華人圈第七十三節 找幾個教官第六十六節 單騎降夷第一百八十八節 兵變第三十三節 擒王(2)第三百零六節 廣東姓朱了第三百九十七節 場外遊說 1第三百二十八節 大造軍艦第五百九十七節 我是有原則的第十七節 取信(1)第七百二十七節 複雜的南洋問題 2第一百六十四節 我叫何士文第八百二十三節 拜上帝教的傳播第三百三十一節 徙木立信第四白零三節 皇帝家的鴨子第七百三十九節 此時打成本最低第三百七十六節 整肅軍紀第五百七十七節 大事件之越南問題 2第五百九十三節 專利法的頒佈第七百八十節 迷局第三百三十節 發行債券第三百九十三節 最後的罪惡之城第三百六十四節 楚軍撤退第六百五十六節 戰爭財第三百一十四 矛盾大爆發第六十六節 單騎降夷第三百二十八節 大造軍艦第七百八十節 迷局第五十七節 該拼命時要拼命第一百零七節 經濟大收穫第三百一十一節 教育體系第八百節 擴大公局法案第四百一十八節 給日本人貸款第五百四十八節 精神偶像的坍塌第五十五節 圍三闕一第七百零三節 順化戰役 2第六百二十三節 太平天國有奸商第一百零七節 經濟大收穫第一百一十九節 十三行巨鱷第三百四十二節 誰來準備黃袍第七百九十二節 中國統一的過程第七百八十一節 拒和遷都再戰第四百四十節 修鐵路要快第三百一十三節 改革進行時第六節 還得進城第六百四十四節 把麻煩交給大明第五百九十五節 太平洋鐵路的命運第三百零二節 奕欣的應對第五百九十五節 太平洋鐵路的命運第六百九十四節 百團大戰第四百二十一節 大魚上鉤第三百三十一節 徙木立信第四百一十七節 引入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