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總師走到臺上,打開了早已準備好的PPT,就如同十多年前,宋老搶走六零一所新殲項目一樣,把一個全新的重型殲擊機設計方案展現在所有領導和專家們面前。
這是一架很特別的重型殲擊機,李軼一看,頓時就明白了,六零一所的方案,果然是在蘇二七戰鬥機的基礎上來的。
這是一個三面翼佈局的設計,有點像蘇三五戰鬥機,但又不同於蘇三五戰鬥機,甚至與後來的蘇五七戰鬥機更接近!
這很可能是六零一所,在隱身四代機預研技術基礎上,結合了蘇二七戰鬥機氣動佈局,所設計的一個方案。
要知道六零一所的李添專家,早在八十年代末就開始了對隱身四代機的技術預研,先後研究過幾十種氣動佈局方案,後來經過優化篩選,搞了幾個比較有優勢的方案,還進行過風洞試驗。
這其中有兩個都是三面翼佈局,可以說六零一所,在三面翼佈局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甚至還將一架殲八II戰鬥機,做成了三面翼氣動佈局的技術驗證機,這就是殲八ACT技術驗證機。
ACT中文名稱是主動控制技術,這是一種七十年代中期發展的先進飛行控制技術,能夠大幅度提高戰機的飛行性能。
在經過早期的殲六變穩機測試後,六零一所將一架殲八II戰鬥機改成了殲8ACT技術驗證機。
ACT主動控制技術,和電傳操縱系統並不是一個東西,當然兩個技術一起,那就更完美了,殲8ACT完成了中國電傳飛行控制系統由模擬到數字的跨越。
殲-8ACT驗證機在殲-8的基礎上加裝了自行研製的縱軸數字電傳/主動控制系統。這架飛機加裝了一個小鴨,形成獨特的三翼面結構,電傳操縱系統是採用四餘度結構,後來又在殲八II飛機上改裝了一架殲八IIACT技術驗證機,通過這架飛機,研製出了更先進的三軸四餘度數字式電傳操縱系統。
除了殲八IIACT技術驗證機在一九九六年底首飛成功以外,六零一所還研製着一款殲八III戰鬥機,它可以算是輸掉了新殲項目後,六零一和盛飛的爭氣機了。
其實不止是六一一所要面臨活下去的問題,六零一所也是如此,在九十年代初,國家對航空工業國防工業的投入非常少。
殲八III戰鬥機,其實也是一款大改型號,它換裝推力更大的渦噴十四發動機,以及六零一所研製的數字化航空電子系統,這就包括了電傳飛控系統。
殲八III戰鬥機04架樣機在一九九五年底首飛成功,只是很可惜,在一九九七年,這架樣機就在試飛院發生了二等事故,飛機報廢。
李軼記得殲八III不止這一次嚴重事故,不僅如此,就在前不久,05架樣機也由於發動機失火而墜毀在試飛院,幸好試飛員彈射逃生,同樣是二等事故,所以現在殲八III戰鬥機這款爭氣機,可以說必然是要下馬的了。
因而六零一所,準備了新重殲方案,並且拿出來展示,想要獲得這個項目,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就在這裡。
連續兩次嚴重的事故,再加上殲八III戰鬥機技術性能並沒有達到預期,研製進度也是嚴重拖後,所以它不可能成爲四代機服役之前的國產爭氣機,所以後來它雖然完成了設計定型,但是也不再裝備部隊。
現在,四代機服役前的爭氣機,恐怕就要易主了。
所以六零一所,現在也很着急啊,如果新重殲真的立項了,被六一一所拿到了,那作爲國內殲擊機設計研製的老大,他們就可真的很沒有面子了,最重要的是吃飯問題,怎麼解決?
雖然說殲八III戰鬥機兩次墜毀,都是有特殊原因的,第一次天氣不佳,第二次又是發動機起火,六零一所和盛飛都覺得很冤,很倒黴,但是又有什麼辦法呢?
軍方看的可是結果,而不管過程怎麼樣。
其實殲八III戰鬥機第二次墜毀,原因很可能就在發動機身上,渦噴十四崑崙發動機,可靠性存在問題是事實,即便是殲八戰鬥機的其他型號,在裝備了渦噴十四後,也出現不少問題,最後還不得不換回渦噴十三,而全世界最先進的渦噴發動機,同時也是國產最後一款渦噴發動機,也因此而消失在各種報刊雜誌上。
李軼都還記得,前世的時候,買到的一本02年的世界軍事雜誌,在裡面諸海航展專題中,介紹了崑崙渦噴發動機,這款發動機的性能參數,到現在他都記得,崑崙二型渦輪前溫度一千四百K,最大軍用推力五千五百公斤,最大加力推力七千八百公斤,都快趕上RD33發動機的推力了,而後面還有崑崙III,這款發動機的加力推力達到九千二百公斤了,遠遠超過RD33。
並且崑崙二發動機推重比達到了七,這已經非常接近先進的渦扇發動機了,AL31F發動機推重比也不過七點五。
崑崙渦噴發動機,號稱是世界上迎風單位面積推力最高的發動機,應用了定向凝固、無餘量精鑄、複合冷卻空心渦輪葉片尖端技術,還採用了環形燃燒室、高級陶瓷塗層、數字式防喘系統和狀態監控等技術,有效第提高了發動機工作的穩定性和可靠性。
只不過這款發動機,後來並沒有成功,而且還讓六零一所和盛飛的殲八III爭氣機都下了馬。
這個方案確實也是非常特別,採用三面翼佈局,看起來神似蘇三五戰鬥機,但又不同於蘇二七系列中的任何一款,它還有殲八IIACT的影子,也有四代機的一些影子。
所以專家們都不由得小聲議論起來,現在真是一場龍爭虎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