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一章 殲14之眼JL14無源相控陣雷達

航空發動機方面,現在的中國航空工業算是全面發力了,這都是因爲有了李軼的貢獻,纔有這麼快的發展,從小推力到大推力渦扇發動機全面覆蓋,再加上這些渦扇發動機的派生機型,將來的中國航空發動機家族,絕對非常的龐大。

不過殲十四戰鬥機,李軼也不能不上心,因爲這可是他最大的願望,現在雖然說他還肩負着其他的型號研製重任,但是殲十四戰鬥機,李軼也一直在努力。

殲十四戰鬥機,要成爲最強的三代半戰鬥機,除了性能強大的渦扇十A發動機和優異的氣動總體設計以外,航空電子系統也是非常關鍵的。

而在航空電子系統當中,最核心的就是機載火控雷達了,可以說機載火控雷達的性能,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一架戰鬥機的總體性能。

殲十四戰鬥機是國產戰鬥機裡面,第一個採用無源相控陣雷達的,它可是殲十四戰鬥機的眼睛,太關鍵了,所以這款無源相控陣雷達,實際上是李軼拿出了設計方案,交給航空六零七所來設計,由七八零廠生產。

整個川省的航空工業佈局還是很齊全的,足不出省就可以搞定戰鬥機的幾大系統,發動機,雷達都有。

六零七所位於甜城,離着六一一所也不過一百多公里遠,還有七八零廠同樣也是在西部電子城,它的名氣可是比誠飛公司還要響亮,甚至西部電子城就是因爲七八零廠而興旺起來的。

七八零廠最著名的產品並不是雷達,而是軍轉民的產品,家電!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長紅牌彩電,它可是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佔據着國產電視機銷量王的地位。

當然在李軼的記憶中,後來七八零廠也慢慢衰落下去,無論是在機載火控雷達還是在家電產品領域,都被對手打敗了。

其中機載火控雷達方面,六零七所實力比電子工業部門的十四所要差了不少,因此到了後來,很多的機載雷達項目都被十四所拿去了。

就說殲十戰鬥機的火控雷達,六零七所就敗給了十四所,六零七所搞的機載火控雷達是在飛豹JL10脈衝多普勒火控雷達基礎上改進而來的JL10A,但是在對空性能方面不如十四所在引進以斯烈EL/M-2032雷達基礎上研製的147X系列,最終遺憾落選殲十戰鬥機火控雷達項目。

這是因爲JL10A雷達,是在JL10雷達的基礎上研製的,而JL10雷達是給飛豹設計研製的,它最突出的性能不是對空,而是對海和對地。

而十四所的147X系列,採用了模塊化的設計,小到梟龍戰鬥機,大到殲十一戰鬥機都可以使用。

不過這一次,李軼也算是有一點小小的私心,幫了六零七所和七八零廠一把,將殲十四戰鬥機的機載火控雷達JL14無源相控陣雷達的設計研製和生產,交給了他們來做,而且還親自給他們做了設計方案。

這等於是李軼設計的了,不過是交給六零七所和七八零廠來把它做出來。

所以六零七所和七八零廠的領導們,現在對李軼可是感激得很呢!

其實李軼也很清楚,如果不把中國機載火控雷達的研製生產水平提上來,那就會制約中國航空工業的發展,這還不僅僅是戰鬥機的機載火控雷達,還有預警機等等,都是很重要的。

在五六十年代,隨着航空工業的發展,空軍最爲惱火的就是從毛子引進的戰鬥機沒有可靠的機載雷達。

這主要還是由於毛子本身在機載雷達技術方面也不行,就比如說中國仿製的殲五殲六戰鬥機,一直就沒有機載火控雷達,只能在白天作戰而且只能使用機炮進行目視格鬥。

後來引進了米格二十一戰鬥機技術,並仿製出殲七戰鬥機,但是由於米格二十一戰鬥機,採用機頭進氣的方式,機頭雷達罩直徑太小,機載火控雷達的性能非常弱。

六十年代初,殲八戰鬥機的配套火控雷達項目啓動,這就是SL-4雷達,它是中國第一種真正意義上獨立自主的機載火控雷達,採用單脈衝體制,設計指標要求能探測三萬米高度三馬赫速度的100公里外的目標。

殲8是機頭進氣的飛機,雷達口徑不超過三百毫米,這麼小的天線要實現上百公里的探測,根本不可能實現。最終研製出來的樣機,無法正常使用,殲八最終也成爲了一種白天型戰鬥機。

一個單脈衝就這麼困難了,更困難的是研製單脈衝多普勒雷達,就是PD雷達。因爲單脈衝雷達只能上視,平視都必須在高空,PD雷達在空中可以完全無視地雜波的影響,即便在地形複雜的山區,都能從山溝裡精確的發現移動目標。

但是中國雖然從七十年代開始,就在搞PD雷達了,但是搞雷達的技術人員,由於國外的封鎖,都不知道如何開展研究。六零七所一直在爲PD雷達的工作原理和算法折騰,卻沒有什麼突破。

直到九十年代中期,隨着數字電路的發展,PD雷達纔開始真正的走上正軌。這最主要還是因爲在那個時期,從西方引進了一批雷達技術,比如殲八II戰鬥機的美製AN/APG-66V2雷達,雖然沒有拿到實際的產品,卻拿到了技術資料。

還有一個就是以斯烈的EL/M-2032 雷達,以它爲基礎,十四所研製出了147X系列PD雷達。

還有一種就是意大力的Grifo-7/s雷達,一開始它是準備給超七戰鬥機使用的。

至於引進的蘇二七戰鬥機上面那臺N001雷達,性能非常落後,基本上沒有會參考價值。

雖然六零七所和七八零廠,最終成研製出了JL10機載雷達,但是性能還是不太突出,並且飛豹的生產數量並不多。

所以現在有了殲十四戰鬥機的配套項目,JL14無源相控陣火控雷達,還有李軼提供的設計方案和一些技術資料,六零七所和七八零廠又怎麼能不如獲至寶一樣的呢!

要是再沒有突破,那航空工業雷達的業務估計都要讓十四所搶走了!雖然說六零七所和七八零廠在家電業務方面做得很好,但是失去軍品市場,對他們來說也是難以接受的。

爲了與國際接軌,六零七所甚至在十年前,就在無西設立了科研總部,相當於間接的把總部搬到了無西。

第四百二十一章 遠程和超遠程空空導彈第四百五十七章 武直十原型機下線第四十二章 載譽歸來第四百二十六章 稀有的女總師第二百五十七章 殲七MF戰鬥機登場第七十七章 雙發重型殲14第二百零一章 渦扇19可以成爲飛豹的動力第四百零六章 改頭換面的殲14第二百零四章 創造航發研製最快速度第九十九章 蘇27戰鬥機的缺陷第二百零六章 想套渦扇十九的技術?沒門第三百三十四章 不一樣的航母Style將提前到來第二百八十五章 殲轟七B多用途戰鬥機立項第四百五十二章 C909脈動式生產線第一百八十七章 1500千瓦級渦軸發動機第三十九章 鴻蒙進氣道設計軟件第一百六十七章 殲14正式立項第三百九十八章 噴氣式公務機產業鏈第二百一十二章 巴空軍要求其實不算高第二百五十五章 目標直指噴氣式公務機第二百零六章 想套渦扇十九的技術?沒門第三百四十四章 商會的活動第二百四十九章 九九式需要更強的動力第三百六十三章 燃氣輪機加電機混合動力第三百六十九章 渦槳16發動機第二百八十四章 巴空軍相當滿意第二百五十五章 目標直指噴氣式公務機第四百六十三章 又一個戰略合作第二十五章 bump進氣道設計方法第一百七十一章 殲七MF精彩表演第四百二十九章 漲志氣的艦警500第三百零六章 全面超過F119發動機第一百一十九章 先上無源相控陣第三百二十四章 航空技術是高科技第三百六十一章 第一輛裝燃氣輪機的國產坦克第二百六十六章 中航商飛公司成立第三百三十七章 戰略運輸機的動力渦扇20第一百三十章 專家意見第一百六十六章 飛行品質接近三代機第一百九十五章 飛天航空科技公司第六十一章 記者專訪第八十八章 孝心第一百六十九章 評審通過第四百一十三章 獨特的海鷹艦載戰鬥機第一百六十九章 評審通過第一百三十三章 二手戰鬥機對殲七MF的威脅第八十二章 太行發動機專家委員第二百四十一章 運輸機用複合材料第三百一十五章 隱身戰略轟炸機研製也不難第二百四十四章 國內尺寸最大螺旋槳葉第四章? 殲十首次鑑定試飛第二百八十三章 梟龍拳打鷹獅腳踢LCA第三十五章 李軼的建議第四百六十九章 直通甲板還是?第九十四章 超七要以米格33爲基礎設計?第三百三十六章 西工大的優秀畢業生第四百四十六章 幫忙第二百三十六章 運八還是運九?第四十三章 BUMP進氣道設計全面展開第四百二十一章 遠程和超遠程空空導彈第二百六十七章 商飛公司副總師李軼第二百八十二章 FC-1戰鬥機下線第三百六十五章 國產輕型私人飛機來了第二百八十九章 C909噴氣式支線客機立項第六十六章 國產飛機心臟病第一百二十二章 又是李軼上場第一百三十五章 大國工匠的第一篇學術論文第四百一十六章 專家們的意見第四百一十八章 搞定霹靂12中距空空導彈第七十八章 這個想法太大膽第四百零一章 順帶幫忙第三百八十三章 渦槳發動機技術有多難第一百六十四章 漂亮的首飛第一百零三章 米格公司極力反對第三百零八章 殲七MF戰鬥機定型審查第一百五十七章 進化的翼龍無人機第二百零八章 點火試車第三百五十三章 運十二總師第一百四十四章 可以和三代機對抗(求支持)第三百八十三章 渦槳發動機技術有多難第一百零七章 李軼把米格公司都氣跑了第四百六十一章 空地導彈KD88第一百四十一章 有了渦扇19先進渦槳、渦軸還遠嗎?第一百八十二章 渦扇十五不能拖四代機的後腿第二百一十六章 魚兒上鉤了第四百三十七章 金雕首飛成功第四百六十章 C919客機複合材料供應商第一百七十七章 盛飛也要搞察打一體無人機第五十七章 引進蘇30戰鬥機第一百二十七章 三面翼重型殲擊機第一百八十四章 航改燃1500馬力坦克發動機第三百九十四章 RT30艦用燃氣輪機正式立項第一百三十三章 二手戰鬥機對殲七MF的威脅第四百五十二章 C909脈動式生產線第二百四十一章 運輸機用複合材料第一百一十六章 延續鴨式佈局戰鬥機傳奇第一百九十二章 成爲中國的雷神第四百零九章 百年航母夢要實現了第三百二十六章 殲十六總師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