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六章 功重比接近五

李詠明道:“下面就有請軍方領導講話!大家掌聲歡迎!”

軍方領導高興地道:“同志們,看到大家這麼快就完成了渦槳十九發動機的總體設計工作,我感到非常的高興啊,當然我們的李軼總師功不可沒,剛纔咱們也說到了渦槳十九發動機,是綜合性能世界第一的渦槳發動機,它的指標相當的先進,功重比方面,我們可以看到,它的功重比達到了四點七,接近五,而我們的渦槳六纔多少,渦槳六基本型功重比只有三,所以這是一個巨大的提升!”

與世界上先進的渦槳發動機相比,渦槳十九發動機的功重比明顯更大,比如說“鷹眼”預警機所用的艾利遜T56-A-427型渦槳發動機,最大功率三千八百千瓦,重量八百八十公斤,計算出來的功重比爲四點三。

即便是與將來的A400M運輸機的TP400-D6渦槳發動機相比,渦槳十九發動機,功重比也更大一些,TP400-D6渦槳發動機最大功率一萬一千馬力,也就是八千二百千瓦,重量一千九百公斤,功重比爲四點三。

所以渦槳十九發動機,這個功重比,可能沒有什麼渦槳發動機能夠與之相比了。

當然李軼也在計劃着,以渦扇十七發動機核心機爲基礎,發展中國的中小功率渦槳發動機,因爲在民用市場,功率幾百千瓦到兩千千瓦範圍內的中小功率渦槳發動機,纔是最暢銷的,比如說普惠公司的PT6A渦槳發動機,就是世界上最暢銷的中小推力渦槳發動機,它的功率從四百千瓦到一千五百千瓦,有多種型號。

現在李軼已經擁有了先進渦槳發動機,渦軸發動機的設計製造技術,自然就可以很容易的把這些發動機設計研製出來了,到時候國產渦槳發動機,渦軸發動機,又將形成兩大家族,與國外先進渦槳,渦軸發動機,搶奪市場。

特別是國內的市場,被普惠佔領了,確實是非常讓人惋惜的。

比如說運十二運輸機,還有新舟系列支線客機,都採用了普惠公司的渦槳發動機,那就是因爲它們原來配的國產渦槳五發動機,渦槳六發動機,性能太差了,要進入民用市場,根本不可能被接受。

試想渦槳六發動機的功重比才達到三,油耗大,噪音大,民用根本不可能。

而渦槳十九發動機,雖然很先進,但是民用渦槳飛機,卻不需要這麼大功率的,一般的民用渦槳飛機,像運十二,新舟系列,需要的也就是幾百千瓦,到一千多千瓦的渦槳發動機。

所以渦扇十七這種小推力渦扇發動機,派生出來的渦槳發動機,是最適合的,把功重比也做到四點幾,油耗低,那一定會是受到歡迎的。

這時候軍方領導講話也結束了,到了中航工業一集團董事長李雲海講話。

李雲海高興地道:“尊敬的領導,各位專家,今天咱們渦扇十九發動機的總體設計評審,可以說開了一個好頭啊,咱們國產先進渦槳發動機,有了一個全新的開始,一個新的起點。可以說我們將從渦槳十九發動機開始,全面佈局我們的渦槳和渦軸發動機譜系!”

聽到李雲海的這番講話,李軼知道,他肯定要把自己對他所講的渦槳和渦軸發動機家族化發展規劃講出來了。

果然,李雲海笑道:“我們不僅要研製功率世界第三的渦槳十九發動機,滿足運九中型戰術運輸機和空警1000預警機的動力需求,我們還將逐步開始佈局渦槳和渦軸發動機的研製,我們要從幾百千瓦,到渦槳十九的八千八百千瓦功率,全面的覆蓋,比如說我們的渦扇十七發動機核心機,就可以派生出幾百千瓦到兩千千瓦級別的渦槳發動機,這個級別的發動機,是目前世界上最暢銷的。當然我們還要搞渦軸發動機,滿足我們的直升機發展的動力需求!比如說渦槳十九發動機,改渦軸發動機,可以滿足四十噸級重型直升機的動力需求,兩千千瓦級渦軸發動機,可以滿足重型武裝直升機和十噸級通用運輸直升機的需求!”

在場的領導和專家,都忍不住露出激動之色。

確實在渦軸發動機領域,現在中國航空工業也還處於落後的境地,中國目前的直升機和直升機用的渦軸發動機,基本上都還是引進國外七八十年代,甚至更老的型號,進行仿製的。

比如說直八直升機最大起飛重量十三噸,採用了三臺仿製的渦軸六發動機,渦軸六發動機,仍然功率不足,性能有比較大的不足,所以中國還在引進米171直升機,渦軸六發動機,最大功率一千一百多千瓦,性能非常落後。

所以後來直八的民用型號,AC313直升機,就換裝了三臺普惠公司的PT6B渦軸發動機,這種發動機的單臺功率達到一千五百千瓦,無論是功率還是功重比,油耗都比渦軸六要好太多了。

普惠公司的PT6渦槳和渦軸發動機,其實最開始功率只有幾百千瓦,後來採用新的氣動力和材料技術,使它在尺寸增加不多的情況下逐步獲得更大的功率,最大功率達到一千五百千瓦,動力增加了四倍,功率重量比提高百分之四十,燃油消耗率降低了百分之二十,壽命更是達到上萬小時。

PT6系列發動機生產了八萬多臺,在全世界任何一個地方,幾乎都能夠找到PT6發動機的身影。

比如說AC313採用的PT6B-67A要價只有40萬美元,摺合不到300萬人民幣,而國產的渦軸六發動機,單價卻達到五百萬人民幣,可以說不僅性能不好,價格還更高。

這裡面主要就是因爲產量小的原因,普惠的PT6系列發動機,產量是全世界最大的,幾萬臺的產量,生產成本自然就得以降下來,渦軸六發動機生產數量非常少,而且可靠性、維修性差,階段性壽命短。

所以現在,以渦扇十七發動機核心機爲基礎,研製中小功率渦槳,渦軸發動機的任務也顯得非常重要了。

渦扇十七發動機,可是李軼擔任的總師,所以李軼也早就有了規劃,並且給李雲海彙報過了。

第四百三十九章 渦槳支線客機發展計劃第四百零七章 海盤子和艦載直升機第一百二十章 宋老要推薦李軼當副總師第一百四十八章 先進的側杆操縱(求訂閱)第二百四十七章 渦槳渦軸系列全面佈局第三百一十九章 運九中型戰術運輸機設計評審第四百六十九章 直通甲板還是?第三百二十二章 國內首款自主輕型運動飛機開工第三百九十九章 上下游一條線第三百五十九章 珍貴的禮物第一百一十二章 加萊特進氣道第一百一十九章 先上無源相控陣第一百零七章 李軼把米格公司都氣跑了第三百九十四章 RT30艦用燃氣輪機正式立項第二百七十四章 極飛150輕型飛機第四百三十一章 C909也有軍事用途第四百一十章 國產艦載戰鬥機競標開始第二百六十六章 中航商飛公司成立第四百六十九章 直通甲板還是?第三百四十五章 又遇上了第一百一十四章 脈動式總裝線的關鍵技術第一百八十章 高推比核心機的衍生機型第二百三十章 殲七MF戰鬥機的新客戶第二百零六章 想套渦扇十九的技術?沒門第二百二十九章 你搞咆哮蟲我弄咆哮豹第二百七十章 殲十B和殲十S立項第一百九十二章 成爲中國的雷神第二百四十八章 rl1500燃氣輪機立項第一百六十六章 飛行品質接近三代機第二百五十六章 空天一體化趨勢第三百三十五章 西工大某班同學聚會第一百四十八章 先進的側杆操縱(求訂閱)第二百八十三章 梟龍拳打鷹獅腳踢LCA第二百一十九章 帶鋸齒的尾噴管第一百八十七章 1500千瓦級渦軸發動機第三百七十七章 輕型私人飛機首飛成功第四百六十三章 又一個戰略合作第一百零二章 FC-1戰鬥機項目多方會議第三百章 梟龍戰鬥機粉絲千萬第一百二十五章 六零一所也有新殲設計方案(求收藏票票)第二百六十三章 引起轟動的大新聞第二百一十六章 魚兒上鉤了第三百五十五章 一噸級渦扇16發動機第三百六十四章 天行者150輕型噴氣公務機第二百七十七章 撿別人的東西永遠沒出路第三百一十二章 殲14戰鬥機詳細設計評審第一百三十七章 各方反應第一百八十九章 渦扇17發動機項目啓動第三百二十二章 國內首款自主輕型運動飛機開工第二百六十七章 商飛公司副總師李軼第二百二十二章 加裝保形油箱的戰鬥機第三百七十三章 李軼畫大餅第一百七十七章 盛飛也要搞察打一體無人機第四百五十六章 貼心照顧第三百六十八章 除了隱身都趕上B2轟炸機了第三百四十章 魔改轟六K戰神第四百四十四章 模擬空戰帶來變化第一百章 渦扇十A發動機推進速度第四百三十一章 C909也有軍事用途第一百二十一章 打造東方的洛馬和臭鼬工廠第七十九章 殲十四雙發重型戰鬥機有希望了第一百二十三章 反對的聲音很大第二百二十章 高空性能極佳第三百四十章 魔改轟六K戰神第一百九十九章 空警1000預警機和運九中型運輸機平臺第四百三十七章 金雕首飛成功第四百六十章 C919客機複合材料供應商第二百七十九章 渦扇十九發動機試飛第四百七十六章 發展小直徑精確制導炸彈第三百一十二章 殲14戰鬥機詳細設計評審第八十五章 殲七MF戰鬥機凍結設計狀態第二十四章 高效精密加工第二百九十八章 首飛就來了一場表演第一百八十九章 渦扇17發動機項目啓動第四百六十三章 又一個戰略合作第一百七十四章 渦扇15核心機第三百七十一章 這兒風景獨好第四百零六章 改頭換面的殲14第四十五章 航空報國夢第三百六十二章 插上翅膀的99式測試車第二百三十一章 客戶都得了選擇困難症第三百一十七章 親自把關審查詳細設計第一百八十四章 航改燃1500馬力坦克發動機第二十五章 bump進氣道設計方法第四百六十八章 兩萬五千噸級船塢登陸艦第一百七十五章 30MW級大功率艦用燃氣輪機第四百章 戰略合作第六十四章 高下立判的飛行表演第三百五十六章 遠程巡航導彈動力第三百六十五章 國產輕型私人飛機來了第八十三章 雙發重型鴨式佈局高機動戰鬥機設計方案第三百五十六章 遠程巡航導彈動力第三百七十七章 輕型私人飛機首飛成功第三百二十四章 航空技術是高科技第二百九十五章 裝B最在行第三百九十五章 海軍走向遠海的步伐加快第一百八十章 高推比核心機的衍生機型第一百三十七章 各方反應第四百五十九章 龐大的直升機家族第六十五章 殲10雙發=殲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