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殲十戰鬥機最大表速

李軼又回到了殲十項目,只不過現在他已經與去年不同了,現在他是六一一所的人,而且還是六一一所宋所長和楊副所長非常信任的人。

對此,六一八所的毛副所長,自然也不可能再對李軼不滿了。

李軼最近半年來的動作,也讓六一八所上上下下,都感覺放走李軼是一個錯誤的決定,特別是所長更是後悔不已。

因爲李軼是一個天才啊,要是在六一八所多好,爲六一八所做出貢獻來,那是整個六一八所的光榮。

現在好了,便宜讓六一一所撿去了。

今天,殲十戰鬥機又迎來了一次極爲重要的試飛任務,低空大表速試飛!

這一次,李軼還真有點擔心了,因爲他記得,前世的時候殲十戰鬥機在一次低空大表速試飛中,差點發生嚴重事故。

可以說低空大表速試飛,是每一款戰鬥機,要面對的最危險的一個試飛科目之一。

但是這個科目又非常重要,因爲它檢驗的是戰鬥機在低空進行高速飛行的時候,飛機結構的極限強度,要飛到設計最大速度,面臨的風險是很大的。

早期的殲七戰鬥機,殲八戰鬥機,低空最大速度也就只有一千二百公里每小時,但是殲十戰鬥機,作爲第三代戰鬥機,必須要飛到一千三百五十公里每小時以上,設計指標就是這樣,但是試飛中還必須要飛出極限,也就是要超過設計最大低空使用錶速一千三百五十公里每小時,甚至要超過一千四百公里每小時。

這就非常的危險了,一個不好殲十戰鬥機就有可能空中解體。所以稱低空大表速是試飛科目中最危險的科目之一,一點兒也不爲過。

像F16戰鬥機,鷹獅戰鬥機這些三代機,最大低空使用錶速,根據資料顯示是一千三百八十公里每小時,在此之前中國還從來沒有一款三代機,也沒有能夠飛到一千三百公里錶速以上的戰鬥機。

所以這就是一個非常大的未知風險,無論是宋文聰總師,還是楊瑋副總師,都是親自來到了試飛院,要和大家一起拿下這一場艱苦桌絕的攻堅戰。

試飛準備工作已經在進行中了,這一次試飛,制訂了詳細的試飛大綱,但是在試飛之前,最後一次會議,正在緊張的進行着。

李軼也列席了這次會議,現在他已經是專家級別的人物了,渦扇十A發動機專家委員會專家委員,殲十項目當中,李軼也身居要職,成爲了氣動小組副組長。

宋文聰面色凝重地道:“各位,今天的低空大表速試飛科目,對我們的殲十戰鬥機來說,非常的關鍵,我們必須要取得成功,而且一定要穩妥,不能冒進,在試飛過程中一旦發現問題,必須要及時停止加速,地面和空中的試飛員,一定要緊密配合!”

殲十戰鬥機低空大表速科目,試飛員是試飛院僅有的三名國際試飛員之一,同時也是少有的特級試飛員,林建華。

此時林建華同樣心情激動,雖然不是第一次飛戰鬥機的低空大表速了,可是以前都是殲七殲八,錶速不高,而現在殲十戰鬥機,設計最大使用錶速就達到了一千三百五十公里每小時,在試飛中則是要超過這個數據,而且要保持二十秒以上纔算。

林建華道:“宋總,請放心,我已經做好了準備,按照我們之前制訂的方案,由於殲十戰鬥機採用的三姨夫發動機推力偏小,所以我必須要駕機從一萬二千米高空,以每秒一百二十米的速度俯衝,在距離地面一千米高度改平,進入加速狀態,在這個過程中,我和會地面控制中心,保持密切聯繫,確保最大試飛錶速下,保持二十秒種以上。同時通過監測儀器,觀察飛機結構是否發生變形等嚴重問題,如果有問題,我會馬上退出加速!”

試飛院院長方大同道:“這一次咱們的準備工作做得很周密,各個崗位嚴格按要求來做,我相信是沒有問題的。現在大家都到各自崗位,準備戰鬥吧!”

李軼也在仔細的想,這一次殲十戰鬥機低空大表速試飛,確實是代表着中國航空工業一個新的突破,因爲要達到一千四百五十公里的最大試飛錶速,殲十戰鬥機的機體,每平方米承受的壓力就是九點三噸!

低空大表速和高空最大飛行M數不一樣,也沒有必然的聯繫,就好比米格25戰鬥機,能夠在兩萬多米高空,飛到2.7馬赫甚至更高,但是在低空它只能飛到1100公里每小時,這就是它的最大低空錶速,超過這個值,米格25戰鬥機就有危險。

這是因爲在低空飛行時,空氣密度要大得多,比如說在兩萬米高空,空氣密度只有低空的百分之五左右,所以阻力小,容易飛到兩馬赫以上。

比如殲七戰鬥機,在高空若是持續加速,是可以達到二點二五馬赫的,但是在超過2.05馬赫後,殲七戰鬥機飛行安定性就非常差,很容易失去控制,所以最大高空允許速度限定在2.05馬赫。

殲十戰鬥機的低空最大表速,是機體強度限制,而在試飛中由於採用的三姨夫發動機推力略顯不足,所以只能從高空俯衝下來加速才能達到一千四百五十公里每小時的試飛最大表速。

李軼在想,殲十戰鬥機如果有了推力達到十四點五噸的渦扇十A發動機,自然就不存在這個問題了,但是最大使用錶速,則還要通過結構的改進才能夠達到更高。

第八十章 高推比核心機第一百二十六章 六零一所的爭氣機第五十七章 引進蘇30戰鬥機第十二章? ???飛機結構設計研究室第四百二十四章 幹掉棒子的金鷹教練機第二百一十章 遭遇危險第六十二章 殲七MF取得開門紅第三百三十六章 西工大的優秀畢業生第二百一十四章 巴方盛讚梟龍戰鬥機設計第二百四十章 預警機最好的平臺還是客機第四百五十九章 龐大的直升機家族第五十九章 殲七MF戰鬥機潛在客戶第二百四十二章 公司發展戰略規劃第三百三十八章 渦扇20僅需20億研製經費第四百一十四章 變形翼艦載戰鬥機方案第二百五十三章 飛天航空科技參展第四十二章 載譽歸來第三百九十七章 三萬小時壽命第二百七十九章 渦扇十九發動機試飛第一百三十三章 二手戰鬥機對殲七MF的威脅第一百二十八章 針鋒相對第二百七十七章 撿別人的東西永遠沒出路第一百八十五章 齒輪傳動風扇技術第三十五章 李軼的建議第一百零三章 米格公司極力反對第四百六十章 C919客機複合材料供應商第四十一章 大大的驚喜第一百三十七章 各方反應第三百九十三章 殲七MF還表演一場第一百五十四章 側杆駕駛誘導震盪第七十二章 小展弦比高升力體鴨式佈局第二十六章 兩位老總僵持起來了第一百五十七章 進化的翼龍無人機第二百二十六章 未來的中國客機計劃第四十章 確定殲七MF總體設計第一百五十九章 渦扇十A發動機樣機第三十二章 你們的名字是大國工匠第一百二十章 宋老要推薦李軼當副總師第九十五章 雙發重型的優勢第二百五十章 讓九九式成爲世界最強坦克第四百三十五章 這是最好的矢量推力技術第二百零八章 點火試車第十五章? ??問題可能出在刀具上第三百零一章 渦軸十七發動機第二百三十章 殲七MF戰鬥機的新客戶第三百五十九章 珍貴的禮物第三百三十三章 適合海軍的未來航母第三百二十六章 殲十六總師助理第三百五十章 先進的綜合液壓機械傳動系統要跟上第二百二十一章 飯保羅航展第三百四十六章 原型機快下線了第三百三十一章 航母設計建造技術第九十七章 打敗專家們的感覺一定很棒第三百二十四章 航空技術是高科技第三百八十八章 合作共贏第一百七十八章 合作研製發動機第一百七十三章 首次臺架試車第一百一十四章 脈動式總裝線的關鍵技術第二百一十二章 巴空軍要求其實不算高第二百八十三章 梟龍拳打鷹獅腳踢LCA第二百一十三章 不一樣的梟龍戰鬥機第三百四十六章 原型機快下線了第二百七十五章 殲十六立項研討第四百六十九章 直通甲板還是?第五十八章 航展焦點第三十四章 公司重獎第四百五十一章 C919客機軍事用途第九十章 殲十戰鬥機最大表速第七十一章 渦扇十A發動機第一百零五章 真的要超越F16A的JF17戰鬥機第三百三十一章 航母設計建造技術第三百二十四章 航空技術是高科技第三百七十章 三人行第三百八十六章 航母設計方案通過第四百七十六章 發展小直徑精確制導炸彈第三百一十三章 可以吊打蘇35戰鬥機第三百一十二章 殲14戰鬥機詳細設計評審第二百一十六章 魚兒上鉤了第一百五十三章 全機靜力試驗第二百六十三章 引起轟動的大新聞第四十六章 技術創新工作室第三十八章 BUMP進氣道聯合攻關小組第三百五十六章 遠程巡航導彈動力第九十九章 蘇27戰鬥機的缺陷第一百二十七章 三面翼重型殲擊機第四百三十八章 渦槳18發動機第一百零六章 新FC-1設計方案獲得巴方青睞第二百零三章 15MW燃氣輪機第一百五十九章 渦扇十A發動機樣機第三百七十六章 趕蒼蠅第三百四十一章 超音速對戰略轟炸機來說不重要了第二百零五章 李軼被人設計了第二百五十五章 目標直指噴氣式公務機第一百零五章 真的要超越F16A的JF17戰鬥機第一百六十章 精密鑄造3D打印技術第二百八十二章 FC-1戰鬥機下線第二百二十四章 X32和X35也來了第二百一十六章 魚兒上鉤了第二百一十二章 巴空軍要求其實不算高第一百七十五章 30MW級大功率艦用燃氣輪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