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0章 入軌!(爲盟主大佬星焰加更410)

伴隨着智能飛行控制系統的調整,星海號的航飛模式已然切換。

改變了飛行姿態的星海號猶如一支利箭朝着更遙遠的深空駛去。

確認了飛行模式切換順利,星海號工作正常的情況後,徐川這才放下心來,看向了監控屏幕。

那部署在星海號上各處的雷達和拍攝裝置,這會已經清晰的記錄了下來數十公里高空中的風景。

在拍攝事實傳遞回來的圖像上,已然看不到任何的地面建築,只有綿延成片的白色雲層和一片蔚藍。

此刻,在星海號的腳下,這顆蔚藍色星球已經呈現出了圓弧邊際,跨過邊際,就是深邃無邊的宇宙。

而在星海號的正前方,一個和在地球表面所見完全不同太陽呈現在所有人的眼前,它炙白而明亮,散發出來的光芒如棱柱一般散射在地球的邊界上,奪目而又迷人。

這裡是臨界點,也是接近平流層頂層的高度。

再往上,大氣層的密度會降低到一個相當低的數值。

而這個時候,空氣已經無法提供足夠的工質,星海號也已經無法再通過機翼提供上升的動力。

因此,它才需要切換飛行姿態和飛行模式,通過自身攜帶的更高效的推進工質以及增加引擎推力來對抗重力,繼續朝外太空前進。

看着星海號傳遞回來的視頻和圖像,徐川目不轉睛的欣賞着。

站在徐川身邊,常華祥院士也喃喃自語道:“真漂亮。”

儘管並非親自站在那片高空中,但以第一視角傳遞回來的圖像卻見證了一場宏偉的奇蹟。

那綿延成片的白色雲層和蔚藍的海洋,在那明亮的恆星照耀下熠熠生輝,美不勝收。

沒有什麼比這更令人震撼人心了。

看着弧線愈發明顯的蔚藍星球,徐川輕聲的感慨道:“是啊~,彷彿一個神奇的夢中世界一般。下次我一定要親自上去看看。”

作爲一名學者,作爲一名站在世界頂峰的物理學家,大概,沒有什麼比浩瀚的宇宙更吸引他了。

上輩子未能完成的夢想之一就是踏入星河,去看一看那美不勝收的星海。

這輩子,星海號成功的在他手上完成,也將載着他去看一看那蔚藍的地球,去看一看那遙遠的星海和未來。

一旁,常華祥院士回過神來,扭頭看了一眼站在身邊的徐川,臉色帶着一些古怪。

他想要上去?可能嗎?

大概,好像,應該是不可能的吧?

至少上面不大可能放這位上去冒險吧,至少在技術沒有完全成熟前應該不會

從地表到外太空,哪怕是到最低的近地軌道,都是一段相當漫長的距離。

就整個地球來說,愈靠近核心,組成物質的密度就愈大。大氣圈是地球的一部分,自然也遵循這一定律。

當然,若是與地球的固體部分相比較,大氣層的密度則要比地球的固體部分小太多太多。在科學的發展史中,根據與地表距離由近及遠,目前的科學界將大氣層大致劃分爲這五個部分:對流層、平流層、中間層、暖層、逃逸層。

對流層是大氣層最接近地球表面的部分。它存在於距地面8公里至15公里之間,而平流層在對流層上方,在距地球表面大約15公里至50公里的範圍內。

平流層最多的就是臭氧氣體,它形成了一層厚厚的‘屏障’,與地表的生命息息相關,沒有這個“屏障”,地球溫度會急劇上升,紫外線輻射增強,生命逐漸死亡,地球無法居住。

而從平流層頂(50公里)到85公里高度爲中間層,這裡氣候非常寒冷,空氣異常稀薄。

不斷加速着向上的星海號,在短暫的時間中就已經攀越了中間層,再往上走15公里,到一百公里以上,就到了國際定義的近地軌道了。

近地軌道沒有公認的嚴格定義。一般軌道高度在2000千米以下的近圓形軌道都可以稱之爲近地軌道。

當然,一百公里往上的這種近地軌道的算法比較的籠統,基本是按照各國對於國土領空高度的默認算法來進行的。

若是按照航天器無動力繞地球運轉不會‘立即’掉落下來的高度來算,近地軌道最低的高度在160公里。

四百公里的距離聽起來並不是很遙遠,在地面上,高鐵一個多小時就能抵達。

但在對抗重力的航天活動中,卻是一段相當漫長的距離。

隨着時當然,這個高度依舊有稀薄的大氣,也會收到地球的引力影響,但無動力的航天器在這個高度能保持較長時間的運行。

因此航天界大部分的時候會將160公里的高度看做最低的近地軌道。

而這一次,星海號攀升試飛的高度則在400公里左右。

這個高度是常規近地軌道衛星、國際空間站等航天器活動最頻繁的高度,在這裡,星海號將停留二十四個小時,完成一系列自身的檢測和測試,以及進行一部分的航天實驗。

伴隨着時間的流逝,星海號的不斷向上攀升,一百公里、一百六十公里、三百公里.

每一次的彙報都讓控制中心的人臉龐上的喜悅更濃一分。

伴隨着高度的攀升,聚變堆與空天發動機的輸出功率也逐漸降低了下來,在數百公里的外太空,引力和空氣阻力已經相當的微弱了。

終於,在短暫而又漫長的等待時間過去後,一道清脆的彙報聲再度激起了衆人的歡呼。

【入軌成功!星海號抵達目標位置!】

漫長的航行中,經歷了足足五個小時的時間,星海號,終於抵達了預定軌道。

航天基地內,響亮的國歌在這一刻升起,無論是控制中心主持航天的科研人員,還是在外巡邏站崗的士兵,在這一刻,所有人心中都升起了一股濃濃的驕傲和自豪!

在今天,他們做到了史無前例的成果!

星海號!成功的載着所有人的夢想,承載着人類對太空遙望,駛入了那片浩瀚的深空。

這是屬於他們的榮譽,亦是屬於祖國的璀璨。

第891章 屬於華國的遙遠飛地!第609章 小型堆的完成!第902章 疑似存在生命的月球第15章 金秋營與物理國決第502章 換一條路線就好了第175章 同時榮獲克拉福德數學獎與天文學獎第554章 《外太空空天母艦戰略規劃計劃》第785章 ‘破限’運行第324章 拿兩次菲爾茲獎?第230章 諾獎的抉擇第475章 朝聞道,夕死,可矣!第566章 三維空間中的拓撲‘隧道’第737章 瞄準馬斯克的技術?第626章 星海號!第95章 兼職的學姐第139章 新的征程!第200章 這到底是哪裡不難了?第284章 狂熱的外界(爲盟主高山流水加更7/第514章 一篇論文引起的轟動第180章 米爾扎哈尼教授遺留的信件第31章 競賽與高考的故事(今天晚上有事,提第826章 憤怒的米方第25章 練習短跑第464章 怎麼全是女助理?第937章 卡德拉暗物質的驗收報告會第931章 死路一條的CERN第723章 鋰空氣電池第440章 聚變堆航母艦隊第506章 戰忽直接變戰恐第585章 生產追不上理論應用的發展第726章 價值兩千萬的數學模型第462章 最重要是,我就在這裡!第684章 不出問題不就行了?第612章 物理學的盛會第527章 命運的輪迴(爲盟主大佬星焰的加更第925章 一招廢掉NASA宇航局的發展第701章 不要臉的米國當局第609章 小型堆的完成!第178章 斯德歌爾摩的頒獎典禮第444章 我不懂超導,但我懂南韓第320章 解存在!且光滑!第620章 特殊的邀請函第21章 物競實驗第218章 引力子與時空蟲洞第743章 化學界的未來!第247章 科學技術獎勵大會第144章 歐洲原子能實驗室的機遇第627章 首航第323章 煽動數學物理界的風暴第792章 完美的數據第530章 來自國際數學聯盟的邀請第563章 我感覺應該也不難吧?第567章 愛因斯坦羅森橋第906章 人類的滅頂之災?第425章 聚變之光!第69章 周海的欣賞第142章 新的靈感第533章 迎接全世界的數學家和物理學家第329章 現在的期刊都這麼會玩了嗎?第368章 不同的選擇第270章 邱成桐的讚歎第235章 第一個階段性成果第767章 二代航天飛機!第230章 諾獎的抉擇第136章 畢業第115章 論文過審第533章 迎接全世界的數學家和物理學家第886章 小米的真正用途第670章 移民月球就在眼前第105章 數學家中的隱藏NPC第914章 電磁軌道炮的突破!第177章 克拉福德獎的頒獎典禮第886章 小米的真正用途第335章 潘多拉的魔盒基因編輯第818章 月面軌道質量投射器第807章 惡劣的影響第98章 建模完成第238章 解決鋰枝晶難題的關鍵第6章 來,先做個題第438章 手搓常溫超導材料?第54章 建模與提示第901章 公開載人登火計劃!第373章 我倒要看看你怎麼打破記錄!第524章 《楊米爾斯方程解的存在性與解的證第716章 NASA的求救和火熱的太空旅行第755章 帶着導師拿諾獎第644章 NASA的迴應:第一座月面基地!第753章 不要臉的米國佬第366章 低下頭顱的日耳曼佬第300章 可控核聚變項目落地第160章 失敗是成功之母第114章 真正燒錢的科研項目第585章 生產追不上理論應用的發展第331章 院士名單公佈第660章 NASA的朋友,你們還好嗎?第491章 成了!第931章 死路一條的CERN第344章 時代的侷限性第545章 誰還沒有一個大國夢了?第223章 功在當代,利在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