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漢的印璽節制度

兩漢的印璽節制度

兩漢的印璽節制度

漢以前璽是印章的統稱!從秦始皇起,定璽爲皇帝專用名。“漢承秦制”所以兩漢時期只有皇帝,皇后,太子的印章可以稱璽!

兩漢時期最重要的璽是傳國璽,它是皇權的象徵!傳國璽之文:一爲“受天之命,皇帝壽昌”,一爲“受命於天,既受於天”。

有實用價值的皇帝印璽有6種:1.皇帝之璽,用於賜諸侯王書2.皇帝信璽,用於發兵3.皇帝行璽,用於封命4.天子之璽,用於策拜外國事5.天子信璽,用於事天地鬼神6.天子行璽,用於徵召大臣。皇帝之璽.天子之璽由皇帝自己佩帶,其他的由符節臺保管!

節具有皇帝命令性質,由符節臺保管,一般用於皇帝派遣使者!

符爲皇帝信物,有銅符和竹符兩種,發兵用銅符,徵發用竹符!

兩漢的皇帝制度

和秦一樣爲確保皇帝地位的神聖性,皇帝的衣食起居都有稱號形成定製:“自稱曰朕,臣下稱曰陛下,其言曰制詔,史官記事曰上,車馬衣服器械百物曰乘輿,所在曰行在,所進曰御,其命令一曰策書,二曰制書,三曰詔書,四曰戒書!

漢代立太子的基本原則是“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

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五十八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四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六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三十七節(上)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三十二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二十七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三十二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五十九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三十八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二十二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二十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二十六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二十一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三十八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三十六節彭林著中國古代禮儀文明三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十八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十五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十五節第2章 班超固我願第7章 風雷激盪 第十五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二十九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五十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三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二十一節第3章 黃沙滿弓刀第1章 烏孫公主歌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六十二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六十六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五十三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十四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二十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三十二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六十六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二十七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十九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十五節第6章 三路平西策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三十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十七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十四節之人物傳記諸生傳四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七節-第九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三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二十二節經學與周禮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三十八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五十五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八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十二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十八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二十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三十四節(上)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五十六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七十七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二十一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三十四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七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七節-第九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十八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八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一節(下)第5章 勢如破竹 第八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二十二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二十七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六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三十七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三十三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二十八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五十九節第13章 成敗轉頭空第6章 風雲再起 第二十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二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四十三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二十三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四十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五十節(上)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三十九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六十三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三十六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二十一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十七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二十二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八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四十七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二十四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二十二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十八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十七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二十八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二十七節之人物傳記諸生傳三第8章 劍拔弩張 第六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二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十九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三十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五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三十二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九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十九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