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二一章 太初二年

烏雅自立爲匈奴女王的消息傳到膚施匈奴大營,不過數個時辰之後,躊躇滿志的匈奴單于烏維竟然客死異鄉,死在了這個匈奴人深入到大漢腹地最遠的地方。

烏維一死,二十萬匈奴騎兵頓時羣龍無首。更可怕的是這二十萬人如今已是無根飄萍,所有匈奴人完全了喪失了鬥志,一心只想着儘快返回匈奴。

右賢王的大帳之中,他第一時間召集了自己麾下的貴族,單于烏維暴斃,匈奴內亂又起,或許普通的匈奴人只想着返回故土與妻兒團聚,但是右賢王作爲實力僅次單于的存在,他要考慮的還有太多太多。

“何師道在什麼地方?單于的兵馬現在是誰在統管?”大帳之中都是右賢王的心腹,他最先說的不是如何處理單于後事,而是關與何師道和單于的兵馬問題。

“何先生已經不知去向了......單于部的兵馬現在是左大將在統領。”右賢王麾下的一個大都護連忙答道,何師道雖然不是匈奴人,但是他在匈奴的地位還是比較高的,大多數人都尊稱他先生。

“不見了?立刻傳令我部人馬,拔營回草原。”右賢王微微一驚,隨即便做出了一個令衆人更加意外的決定。

“這.....如今單于暴斃,正是吾王奪取單于位的大好時機,左賢王不過是個十來歲的孩子,如此機會吾王不可錯過啊。”右賢王麾下的大將連忙出言說道。

“我們都得到了王庭的消息,想必漢人也很快就會得到了,加上單于暴斃,如今軍心渙散,漢人一定會乘機出戰。如今草原生變,沒有牛羊補給,大家又無心戀戰,若繼續留在這裡只有滅亡一途,現在咱們必須趕在其它部落撤退前離開,唯有保存實力,回到故土纔有資格問鼎單于之位。現在即便在這裡奪取了單于位,也不過一個名號罷了,無根之萍終究來的快去的也快。”右賢王語速略微有些急促的說道。

他也不是等閒之輩,很快便認清了形式,他力排衆議在所有匈奴部落之中第一個向北撤離。

當右賢王所部開始撤離的時候,上官桀也發現了匈奴的變故,雖然還不知道烏維暴斃的消息,不過右賢王部可是有六七萬人,那動靜實在是太大了。

“大將軍有令,匈奴撤退之時,便是我等出擊之日。現在隨我出城,建功立業就在今日!”上官桀早已整頓了兵馬,六萬騎兵在前,十萬步卒在後,全部衝出了困了他們近一年的膚施城。

匈奴大營此刻已經亂成了一團,右賢王突然撤軍,剩下的十幾萬匈奴軍隊一下子就懵了。在沒有單于的統一命令下,許多的大部落各路小王也開始做起了撤軍打算。

“報......左大將,漢軍出城了,傾巢而出.....正向我軍大營而來。”單于帳中一個匈奴士兵急急忙忙的說着。

如今單于帳中不僅停放着烏維的屍體,還有好幾個匈奴巫師在跳着他們的祭祀舞蹈。而如今主持這些事務的都是烏維的心腹,單于王庭的左大將,一個匈奴的頂級貴族,一個有着十多萬人口部落的首領。

“都給我停下來。”左大將一聲暴喝,能統領一個十多萬人口的匈奴部落,左大將自然也不是碌碌之輩。他一聲大喝直接讓那些匈奴巫師停了下來,也顧不得那些曾經忌諱無比的儀式了。

“趕快收斂單于遺體,我們也立刻拔營撤退......不能回王庭了,全部跟我去左賢王那裡。如今單于已故,我等當擁立左賢王成爲大匈奴新的單于。”左大將當機立斷,他知道如今匈奴大軍已是一盤散沙,再留在這裡只有被漢人全殲,王庭被烏雅佔據也回不去了,只有前往左賢王封地,而且按匈奴制度,左賢王也是單于位的合法繼承人,屬於真正的正統。

匈奴的這場突然撤退,在上官桀傾巢出擊下最終演變成了一場大潰敗。而漢軍則一路乘勝追擊,不斷的斬殺潰敗的匈奴人,同時不斷地收復着失地。這場追逃之戰足足持續了半月有餘,而近五萬的匈奴人最後徹底的埋骨異鄉,再也沒能夠回到故土。

右賢王所部沒什麼損失的返回了自己的統治區,左大將也帶着五六萬單于精銳去到了匈奴左地,原本的左賢王烏師廬成爲了匈奴歷史上的第七位單于,也是統治疆域最小的一位單于。

當烏師廬成爲新的單于時,這位只有十一歲的小單于,他的勢力範圍只有匈奴左地那麼一塊狹小的地方,而實際上的權利還被他的母親和左大將把持了。而隨後的匈奴也形成了女王、單于、右賢王三足鼎立,混戰不休的局面。

等上官桀的軍隊再次駐守漁陽上谷五郡防線時,已經是兩個月以後的事了。而此時的幷州朔方兩部也已是十室九空千里荒蕪。兩部之地的北方除了軍隊幾乎少有人煙,十多個邊郡原本還有一百多萬人口,而今已經不足十萬了!

當上官桀重新布放五郡防線的時候,王元祐所帶的三萬步卒也終於踏上了朝鮮半島。三萬精銳之師直插敵後,讓整個朝鮮瞬間亂做了一團,而整個半島上竟然沒有一人能夠擋住這支軍隊,三萬人如入無人之境,一路攻城略地,最後竟只用了一月不到的時間,讓王險城成了一座孤城。

揚武將軍王元祐之名再次傳遍天下,他那不敗的戰績,還有與霍光極其相似的行軍作風,對異族毫不留情的屠殺,讓這位年輕的統帥,成了如今聲望僅次大將軍的一代名將。

至於原本楊僕所帶的那兩萬樓船軍,在半年的困守之後,等到與王元祐匯合時,所剩僅僅千餘人了。而樓船將軍楊僕也於數月前死在了朝鮮,他的年紀加上長久的壓力,還有被困朝鮮的艱苦條件,使得他沒能挺到與王元祐匯合。

朝鮮半島受到致命的攻擊,衛右渠不得已倉惶回師,而這時候樑王劉襄也出了廣成,開始收復着幽州失地,幽州戰線上的勝利也已是指日可待。

前線的第一份捷報傳入長安的時候,整個長安都沸騰了。長樂宮中的漢武帝也激動的走出宮殿,望向了他並不能看到的北方大地。

“他做到.....真的做到了......在朕有生之年還可以看到真正的大漢盛世......”漢武帝喃喃自語的說道,那渾濁的眼眶中竟然看起來有些溼潤了。

長安百姓自發的走上街頭,這是屬於長安的狂歡,屬於整個大漢的狂歡。不過這個時候卻還有兩個地方,與熱鬧的長安顯得有些格格不入。

一個是未央東闕的武臺殿,大將軍衙署之中,上至大將軍霍光,下到大將軍府的基層小吏,都在異常繁忙的忙碌着,一份份來自前線戰場的軍情,一份份出自大將軍府的戰略部署送往各地。霍光在千里之外的長安依舊謀劃着兩處戰線上的種種部署。

而另一個地方則是御史大夫衙署,這裡的氣氛絲毫不比武臺殿差。同樣有着大量的官員往來,一條條命令傳達到大漢各地。如今秋收開始,糧食收上來之後如何運轉?幾處戰場上的軍隊隨時移動着變換位置,糧草後勤如何保證?這些都需要桑弘羊坐鎮中樞運籌帷幄。

隨着時間一天天過去,沸騰的長安在不知不覺中就度過了太初元年。而隨着每日如雪花般的捷報傳來,到後來長安百姓已經有些麻木了,所有人都相信,大漢獲得這場戰爭的勝利已經註定,唯一值得等待的只是時間了。

時間悄然的來到了太初二年的四月,又是一年春暖花開的季節,正好距離衛右渠和烏維興兵來犯整整一年。

這一年註定是大漢不同尋常的一年,勝利的一年,百廢待興的一年!武臺殿主殿上,霍光與府中屬吏齊聚一堂,又一場宛如小朝會一般的會議開始了。

“稟大將軍。從安侯來報,漁陽上谷五郡防線已經重新部署啓用。匈奴如今三足鼎立之勢已成,匈奴女王與兒單于和右賢王之間互不承認,三方各自爲政相互攻伐不斷,匈奴至少數年之內無暇南下,北方戰事已經徹底結束。”大將軍長史杜延年宣讀着手中的文書,卻是再爲霍光彙報北方的情況。因爲烏師廬雖未單于,卻並未掌權,因他年紀小,大漢方面便習慣性的稱他爲兒單于。

“傳令朔方幷州,原有官員全部各歸其所,儘快通知民衆返回家園,凡屬淪陷區全部免除稅賦三年,務必儘快恢復生產。另傳令益州所屬各郡,遷益州囚徒填充幷州朔方。非死罪全部赦免!”霍光隨即下令說道,他的部署也已經從戰爭轉爲了重建。

“另有揚武將軍和樑王來報,如今衛右渠只餘兩萬殘兵,退守浿水一帶,僞衛王已被誅殺,幽州戰事也已基本結束。”杜延年繼續說道。衛右渠在樑王和王元祐的夾擊之下,如今也是窮途末路,覆滅只在旦夕之間。

“嗯.....知道了。聽說長安學宮已經有不下千人了?所上報的學派竟已多達上千家?”霍光本打算對幽州和朝鮮也做出一番部署,不過好像他想起了什麼,最後什麼也沒有說,反而是問到了已經建成的長安學宮上。

“確實如此,屬下曾聽渾天侯抱怨過,說其中一些人不過是濫竽充數,欺世盜名之徒而已。”杜延年點頭說道,渾天侯便是落下閎,如今的學宮祭酒。

“安排一下,下午空閒了,本將軍親自去一趟學宮。”霍光臉上神色看不出什麼變化,不過語氣中卻流露出淡淡的肅殺之氣。

當霍光在安排着前往長安學宮的時候,漢武帝在長樂宮的海棠樹下也聽着張安世彙報着一模一樣的內容。

“這麼說匈奴暫時無慮了?這三方勢力中誰家最大啊?”漢武帝悠悠的開口問道。

“回陛下,應屬烏雅女王勢力最強大。她不僅佔據了匈奴大部,而且多是水草豐美之地,另外她建立的是教政合一的政權,其治下民衆也都是教民,聽說這些匈奴人已經視烏雅爲神,對其崇拜極度狂熱。恐怕不出幾年匈奴又將一統了!”張安世在漢武帝的授意下,通過各種渠道瞭解匈奴的信息,其中更是重點關注着烏雅。如今他們對烏雅也有了比較深刻的認識。

“既然如此.....傳朕旨意,命從安侯上官桀率原右扶風駐軍返回長安。另外也傳旨樑王和淄川王,讓他也帶兵回長安吧。再封揚武將軍王元祐爲揚武侯,剿滅衛右渠殘部,並鎮壓朝鮮,在朝鮮故地設置郡縣。”漢武帝突然微眯着雙眼,神色嚴肅的說道。

原淄川王太子劉康,已經於兩月前正式繼承了淄川王位,他的父親劉建壽終正寢,劉康雖然未在國內,但淄川國早已是劉康囊中之物,加上長安方面的認可,劉康便成了第一個在戰場上繼承王位的大漢諸王。

“這.....此時召回這麼多軍隊?會不會影響大局?”張安世第一次在漢武帝面前露出了遲疑,幾十年來張安世從未質疑過漢武帝,甚至都從未表露過自己的意見。但是這個時候漢武帝突然召回前線主帥,還同時帶回十幾萬大軍到長安,張安世都感覺一陣心驚肉跳。作爲一個臣子,作爲一個大漢臣民,他不願意看到這個時候的大漢再生事端!

“朕心中自有分寸,照朕說的做吧。”漢武帝沒有生氣,沒有因爲張安世質疑自己而惱怒。從這件事上倒可以看出,如今的漢武帝雖然老邁,卻沒有出現原本歷史上的垂暮昏聵之舉。

“臣遵旨!”張安世躬身應道,隨即便去擬旨了。

漢武帝這次的旨意不是密旨,要召回前線統帥和十多萬大軍想要隱瞞也瞞不住,當旨意還未離開長樂宮的時候,昭陽殿已經得到了漢武帝這個突然的旨意。而這也是漢武帝退居長樂宮後以皇帝名義頒佈的第二道旨意。

如今的昭陽殿也儼然一副小朝廷的模樣。太孫爲首,其下有太傅、少傅、舍人、冼馬等等諸多臣子。原本這些官職都是太子官署,而今只是改了一個字,改爲了太孫。這些人都是劉進真正的心腹,未來朝臣的班底,其中不乏魯國史氏之人。

“諸位愛卿覺得,皇帝此刻下詔傳令上官桀和樑王回長安是何用意?”劉進出聲問道,他倒是越來越有了一國之君的氣度。

“不管是何用意,有件事我們現在卻不得不做了!”殿中臣子還沒開口,劉細君已經風風火火走入了殿內,還未等她入席,便一邊走一邊說道。

“拜見公主殿下。”太孫的心腹紛紛起身對劉細君行禮。這位非皇帝嫡親的大漢公主,如今可是長安城的風雲人物,雖爲女子卻一時風光無限。

“姐姐說的是何事?”劉進感覺到了劉細君的急切,想來也是一件極爲要緊的事情。

“最近燕王很不安分,我們應該讓樑王和淄川王在回來的時候,順道去一趟燕國。”劉細君沉聲說道,一陣陣殺意毫不掩飾的出現在這位公主身上。她的話卻是讓滿殿太孫心腹們都不住的點頭。

長安學宮外,霍光的大將軍車駕緩緩停下,學宮門口上千人早已恭候,等着大將軍蒞臨學宮。

“恭迎大將軍。”見到馬車停住,落下閎站在衆人之前,領頭躬身行禮。

霍光緩緩下了車駕,剛走出沒幾步,趙陰華便匆匆跟上了霍光,而後在他耳畔小聲的說道:“皇帝下了一道旨意,讓上官桀和樑王他們回長安了,還帶了十幾萬大軍。另外王元祐被皇帝留在了朝鮮!”

趙陰華的話讓霍光也放慢了腳步,不過他的臉上並沒有多少神色變化。只是眉頭微不可查的一皺,而後用只有他和趙陰華能聽到的聲音說着:“原來是上官桀嗎?倒是真有些讓我意外啊......”

霍光只是小聲的說了一句,隨即便像是已經忘了此事一般,依舊一副從容氣度。他向落下閎走去,遠遠的就拱手說道:“長公先生別來無恙.......”

第一四九章 白政留信第六十四章 人算不如天算第一三八章 請君入甕第四十章 漢武帝的態度第一三五章 期門郎上官桀第二四七章 來自條支的消息第二四零 此生已負佳人意第二四三章 建治敦煌第三一八章 功垂千秋第一章 平陽古城第一八五章 屠夫之名傳天下第十三章 千里奔襲第四十五章 去病之名第二九六章 不一樣的匈奴單于第八十六章 她就是李妍第九十四章 謠言第六十一章 侍駕第一一二章 宴請賓客第二八五章 兵圍安陽侯府第四十一章 龐大的外戚勢力第三二五章 突如其來的先帝遺詔第二五六章 君王死社稷,羣臣赴國難第一五四章 將星隕落第二零三章 霍光被貶第一八三章 提前千年的藥方第二五八章 英雄遲暮第二九一章 帝國之危第一二七章 初入河內第二一五章 重返朝堂第一四五章 棋子棄子第一九三章 故技重施第二零一章 再臨煙月樓第一一五章 遠慮近憂第一三一章 撲朔迷離第一五三章 最後的交代第一章 平陽古城第六十五章 公主的心思第二五一章 兵圍赤谷城第二五六章 君王死社稷,羣臣赴國難第一一六章 武帝賀使第一六六章 武帝密旨第四十九章 必殺之心第三十九章 神秘訪客第二四三章 建治敦煌第一二七章 初入河內第七十九章 猗蘭殿第二一零章 沙盤第四十八章 預謀?巧合?第三百章 罪己詔與諡號第二四七章 來自條支的消息第二四八章 兵出玉門劍指烏孫第二零五章 太學乾班第五十八章 狩獵第二零九章 罪臣之女第一四三章 告緡使第八十四章 必須站隊第二二四章 萬里絕域第五十二章 封禪書第六十七章 天降異象第二八九章 帝國起烽煙第二九五章 局勢逆轉第三三零章 大漢和親公主第三二九章 外戚與繡衣御史第一五八章 路博德入朝第二零一章 再臨煙月樓第五十章 暗閣第二九零章 事關國運的三封信第四章 初見兄長第二九八章 霍光千騎入長安第四十九章 必殺之心第二八九章 帝國起烽煙第三三二章 家事難過天下事第一三五章 期門郎上官桀第三一六章 血染羅馬第三二三章 長樂燭影第七十一章 非正式的背後第二二三章 都鬆若贊第二二一章 羌人叩關第一四二章 天下告緡第二九九章 逼宮第一六八章 與君同遊第一八五章 屠夫之名傳天下第一零六章 武帝微服第二五零章 故人相逢第二五一章 兵圍赤谷城第二七五章 可悲的弄臣第六十七章 天降異象第一八二章 暑病來襲第二十六章 京畿酷吏第一三三章 定計州縣第六十八章 縣衙班底第一二一章 攻而不佔第一四零章 再次失守第二二二章 與時間賽跑的戰爭第三一七章 ****的匈奴第五章 我要建功立業第四十四章 無奈的選擇第三二四章 武帝殯天第一一零章 貴人臨門第九十二章 侵佔皇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