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鼎革二

因見張府的東西兩個角門吱呀一聲緊閉,柳如是閉上眼睛,心中極是痛楚。她想:“應該是他要娶夫人了吧?或者是官宦人家的千金小姐,要麼也是富商大賈的名門閨秀,他雖對我不錯,到底我的出身不只是寒微,而是太過低賤。若是明媒正娶,以我爲正室,想來對他的大業有礙。”

她輕輕皺眉,雖是心中苦楚,卻又想道:“這樣也好。前些時日那些話,想來是何爺拿我逗樂。我原也是想,以我的出身,沒的給大人抹黑。底下那些人什麼話嚼不出來?縱我是處子之身,在那腌臢地方並沒有失節之事。到底經不過衆口爍金,大人縱是喜歡我,也不該娶我做大婦。想來此時遷我出去,是爲了迎接明媒正娶的夫人。只盼大人娶妻之後,別把我拋諸腦後纔好。”

她雖是自我開解,又自怨自艾,心中一直提醒自已:你身份太過卑賤,不要想那些有的沒的,將來大人接你回來,你好生做個小丫鬟,好生侍候大人就是……只是看着張府的青瓦紅牆越來越遠,眼角中的淚水終於忍不住,隨着那微微顫抖的馬車一搖一晃,慢慢流將下來。

正自傷心自際,只見到車窗處露出一張笑臉,那張瑞向她笑道:“柳姑娘,怎地好好的就哭了?我適才太忙,沒有好好照料於你,難不成是有下人服侍的不經心

麼?”

又笑問道:“難不成是捨不得大人,難過的哭了?”

見柳如是板着臉不理會,他又大笑道:“放心罷,最多十天,你便可以回來了。只不過,到時候身份地位可就大大的不同啦。”

柳如是低頭將眼角淚水拭去,嗔着張瑞道:“張將爺,以您的身份地位,還拿我們這種小女子耍笑麼。有什麼不同,左右不過是讓我改爲服待新夫人罷了。”

張瑞甚得張偉愛重,是以經常出入張府內堂,與柳如是又是甚早便熟識,是以兩

人說話到也隨意。

張瑞因笑答道:“什麼服侍新夫人?你便是新夫人哪!大人說了,快要成婚,還在他府上不好。夫人沒有了婆家,就先住在施府,由何斌何爺準備納采問名諸事,待大人親迎過府,拜堂成親。你便是大人的正妻,將來的候爵夫人,一品榮

身誥命。在臺灣,便是何爺施爺,見了你都得施禮。”

他擠眼弄眉,向發呆的柳如是詭笑道:“夫人,到底咱們是老熟人了,將來吹枕

邊風時,可別忘了給我多說些好話。”

柳如是耳邊轟隆隆做響,一直迴盪着張瑞的那句:“你就是新夫人……”,雙手

緊緊抓着馬車內的扶手,將手指關節處捏的發白。待聽到張瑞說的枕邊風雲雲,卻下意識答道:“大人最忌諱這個,你又不是不知道。你前陣子縱容手下行爲不檢,大人要軍法官嚴加處置,我還巴巴的給你說情,被大人一頓好訓。自此之後,政務上的事,我絕不會插一言。”

張瑞灑然笑道:“我反正是皮粗肉厚的,打上幾鞭子也是無所謂的事。總之上次那事,我承你的情就是。”

柳如是卻不再理會此事,急問張瑞道:“你適才的話是何意?什麼我就是新夫人,大人又要派何爺來提親?”

她絞着手指恨道:“你這人,三天不在我面前亂嚼舌頭,便不是你了!這種事情,你也拿出來說笑耍樂。”

張瑞賭咒發誓道:“你也知道此事重大,我豈敢亂說笑?便是在府中耍笑,也是大人吩咐我,道是他忙,讓我平時多照料些。不然的話,我吃了熊心豹子膽麼?放心罷,此次大人決心已定,緊閉四門,下發令符。要把與你的婚姻一事,當成要緊的政務來辦。你一會子進了施府就沒事,我們這些人,還有全臺上下的官員佐吏,都得忙的人仰馬翻!”

柳如是至此方深信此事確是如張瑞所說,他膽子再大,也不敢拿此事說笑取樂。一時間心神激盪,忍不住淚如雨下。

那張瑞看到她突地痛哭起來,那嬌俏之極的臉孔在淚水中漸漸迷濛,他命人將馬車窗簾放下。心中忍不住嘀咕道:“怎地這女人一遇到高興之極的事,都是不笑反哭呢?這可當真是奇怪。”

待柳如是安然被馬車送入施府之內,張瑞便分頭派遣人手,準備張偉大婚一事。待他親赴何府,交待張偉之命時。何斌瞠目結舌,只是不信。若不是張偉有先見之明,將代表他本人的金鑄令牌交與張瑞,只怕何斌立時就要奔赴張偉府中,問個明白。

“這個張志華,不知道搞什麼鬼,當真是糊塗!”

何斌還能埋怨幾句,那聞訊趕來的吳遂仲只是氣的頓足不已,卻也是無法。他一門心思要幫着張偉收攏南洋人心,卻不料張偉如此獨斷專行,不顧他與何斌的勸說,一回府中,便有截然不同的決定。

“何兄,不如你我二人同赴大人府上,力勸他改變主意!”

在原地繞了半天,吳遂仲氣啉啉奔至何斌身前,氣道:“咱們可不能讓大人這麼胡鬧。婚姻大事,可不是這麼隨意倉促決定的。”

“沒用。我料此時張府必然是府門緊閉,任何人不得入內。”

見張瑞微笑點頭,何斌乃又向吳遂仲道:“你還不瞭解志華。他若是決心娶吳芩,又怎會如此模樣。正是對那吳芩心有好感,礙於大業卻不能娶她,是以心中委實難以決斷。待聽了我們倆一番陳說,他反道下了決心。是以一回府中,便有如此舉措。”

他嘆口氣,向吳遂仲笑道:“他是主事決斷之人。咱們勸也勸了,如何決斷是他的事。老吳,你也不必上火,安心辦事去吧。自臺灣草創以來,志華一直忙碌不休,終身大事始終不曾解決。現下也好,咱們總算見他娶妻,將來生了孩兒,這麼一片諾大基業也有人承繼。總比現在大家議論不休,道是志華的基業無人繼承的好。”

“唉,這到也是。萬事有弊有利,大人娶妻總歸是件好事。只是……”

“好了,快些去做準備,要把這件喜事,給大人辦的風光隆重。”

十日之後,在精心挑選的黃道吉日裡,由張偉親自率着禮賓隊伍,至施府行“親迎”禮,將柳如是迎回張府。一路上人山人海,無論路邊、樓房,甚至是遠方的房頂之上,四處皆是觀禮的人羣。張偉未婚,一直是他部下的心病。此時行大婚禮,那些忠耿部下自是心喜萬分,縱然是柳如是的出身令各人稍有些遺憾,到也顧不得了。至於那些圍觀的平民百姓,雖有的真心讚歎,有的無可不可,有的心中暗暗恥笑,亦有的詛咒詈罵,只是這一切,身爲這樁婚事的兩位當事人,卻是怎麼也顧不上了。柳如是縱然是滿心歡喜,張偉亦是完了一樁心事。柳如是溫柔賢淑,聰慧美豔。在張偉身邊一向悉心服侍照,縱然是沒有什麼濃烈的感情,卻也是甚得張偉喜愛,此時兩個人雖然歡喜的程度不同,到也顧不上理會這些芸芸衆生的幾家歡喜幾家愁了。至於迎入府中之後,什麼拜堂,喝交杯酒,拋灑蓮子花生,有福娘唱頌早生貴子祝福之類,那自然是依例而行。對於這些老例,張偉到也無意更改,至於洞房春色,那就更不足爲外人道了。

“快去通傳,告訴你家主人,福建副總兵,龍虎將軍,寧南候張偉前來拜會!”

張偉負手站在那青磚小瓦掩蓋下的尋常門弟之前,看着那斑駁腐朽的木門和那上了繡的鐵環,忍不住皺眉問道:“我臨行之際,不是派人吩咐吳遂仲一定要好生照料,怎地這黃府居處如此破敗。”

吳遂仲沒有隨行而來,張偉身邊隨行的當地該管的官員便上前答道:“吳老爺早有吩咐。卑職們自然不敢怠慢,原說要請黃府上下遷居,誰知黃老爺子卻怎地也不肯答應。說是此地清靜,在此讀書靜修,閒時會會朋友,也甚是便當。又說,無功不敢受碌,憑白無故的不敢領大人的照料。”

張偉見那官員神情甚是尷尬,料想當日那黃尊素說話未必有這麼客氣,卻也只是

一笑,說道:“讀書人有些硬氣,那也是好事一樁。若是富貴人家招手揮之即來,呼之即去,那與那些販夫走卒有甚區別?黃老先生此舉,頗是令人敬佩。”

“大人這麼說,尊素愧不敢當。”

伴着一陣爽郎笑聲,那黃尊素身着尋常儒生長衫,也沒有戴帽,只在頭上束了方

巾,因手中握書,便虛抱一拳,微微一躬,便是向張偉行禮。

“你大膽!哪有見了大人這麼倨傲無禮的?”

那親兵頭目王柱子哪曾見人在張偉面前如此模樣,臺灣上下軍民人等,誰見了張偉不是畢恭畢敬,禮數唯恐不周的?除了何斌、何楷、陳永華等寥寥幾人,便是周全斌這樣的統兵大將,若不是一直跟在身邊,乍見張偉還需一跪行禮。哪有象黃尊素一般揖讓行禮的。

黃尊素眼睛一斜,見是一親兵模樣的漢軍士卒喝罵。他一生除了敬佩劉宗周等幾個儒學大家,又何曾對哪一個達官貴人彎腰過?身爲東林大儒,尋常官員見了他也是忌憚的緊,若不是前番南方禍亂,加上張偉威名遠揚,臺灣甚是和平安定,他這位海內名儒又怎會屈身來這小島。是以雖是張偉身份貴重,在這個連內閣輔臣也敢於攻擊的東林黨首領面前,又能算的了什麼?

當下卻也不生氣,只笑咪咪向王柱子道:“老夫到也做過一任御史官,雖是品秩不高,見着你家大人,也是不用跪的。”

又向張偉道:“大人新婚不久,卻怎地想起到我這蝸居來?”

張偉正欲責罵王柱子,因黃尊素動問,只得先答道:“黃老先生身爲東林首領,清名遍傳大江南北,張偉雖是居於小島之上,也是一向心慕不已。難得大賢因避賊亂來我這蠻荒小島,卻因公務繁忙,一向怠慢了先生,張偉其罪非小。是以從呂宋一回,便欲來拜見,又因婚事耽擱,拖延至今,尚乞先生莫怪纔是。”

說罷嗔罵那王柱子道:“你知道什麼!黃老先生的令名天下士子都是仰慕的很,若是讓士林知道我張偉在黃老先生面前如此失禮,我就是砍了你腦袋,也難消我恨。”

俗話說的好,千穿萬穿,馬屁不穿,張偉如此身份地位,卻深自謙仰,又說了一車黃尊素的好話,伸手還不打笑臉人,況且黃尊素雖是清高,到也不是全然不知世務。因向張偉一笑,只道:“大人屈駕枉顧,是尊素請也是請不來的貴客。只是蝸居簡陋,請大人委屈一二。”

當即往內一揖,請張偉入內。他這裡偏門小院,外表看來破敗不堪,內裡的小院到是收拾的乾淨整潔。那滿牆的絲瓜藤已是鬱鬱蔥蔥,雖未到開花時節,卻也生的其是興旺。其餘什麼蔥、姜、蒜、辣椒等物,在小院南面依次種植,還有那三五隻母雞,在那打頭的大公雞帶領下四處尋食。雖沒有豪門大戶那樣的精緻花園,看起來到也是生趣盎然。

因見張偉四處打量觀察,黃尊素便向他笑道:“尊素在此地沒有置什麼地產,糧食可以買來食用,這些家常的菜疏還是種了吃來的方便實惠些。如此凌亂不堪,到教大人笑話了。”

張偉知道他一直沒有在此地置地買產,便是這小院也只是租定了一年,知道他無意在此留滯,卻故意問道:“尊素先生難道不欲在臺北安家,將來還要遷走麼?”

第66章 北伐(十二)第59章 爪哇(四)第70章 決戰(八)第64章 關寧(六)第73章 南洋(十二)第55章 偷襲(十)第69章 相峙(三)第60章 鼎革三第42章 圍城(下)第70章 決戰(十五)第60章 鼎革五第47章 遼東(九)第55章 偷襲(十)第61章 伐明(三)第70章 決戰(六)第60章 鼎革(十)第39章 賄賂(上)第70章 決戰(十五)第56章 返臺(二)第64章 關寧(二)第61章 伐明(五)第62章 江南(六)第5章 初會(下)第62章 江南(七)第60章 鼎革(二十七)第61章 伐明(十一)第30章 械鬥(中)第60章 鼎革四第28章 保甲(中)第67章 激戰(五)第48章 滅鄭(七)第65章 治平(十)第45章 設縣(下)第63章 倭亂(九)第60章 鼎革(十二)第70章 決戰(一)第60章 鼎革(二十一)第60章 鼎革(十九)第64章 關寧(五)第70章 決戰(四)第30章 械鬥(中)第11章 北港(下)第34章 開礦(上)第51章 騎射(四)第62章 江南(七)第9章 爭拗第17章 亂起(上)第32章 堅船第53章 造反(二)第43章 攻城(中)第60章 鼎革(二十九)第45章 設縣(中)第61章 伐明(十二)第55章 偷襲(三)第54章 反間(二)第61章 伐明(五)第21章 招兵(下)第66章 北伐(三)第60章 鼎革(二十)第48章 滅鄭(七)第60章 鼎革(二十九)第47章 遼東(二)第27章 協議(下)第73章 南洋(一)第28章 保甲(下)第34章 開礦(上)第19章 甘蔗(下)第65章 治平(六)第67章 激戰(六)第67章 激戰(九)第54章 反間(一)第47章 遼東(七)第34章 開礦(上)第55章 偷襲(十)第36章 崇禎(下)第9章 爭拗(下)第72章 法度(二)第67章 激戰(八)第67章 激戰(十一)第47章 遼東(二)第29章 官學(上)第47章 遼東(六)第35章 兵制(下)第48章 滅鄭(三)第60章 鼎革八第55章 偷襲(一)第33章 利炮(下)第63章 倭亂(十二)第25章 宗族(下)第29章 官學(下)第55章 偷襲(九)第60章 鼎革(十七)第65章 治平(十)第73章 南洋(十二)第60章 鼎革三第59章 爪哇(八)第39章 賄賂(上)第37章 會晤(下)第43章 攻城(中)第68章 滅明(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