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鼎革(十三)

劉國軒已是許久未與張偉這麼單獨相處,談笑說話。自張偉來臺之後,局面事業不同於在澎湖之時,劉國軒跟隨張偉的時間遠不及周全斌長久,來臺之後又迅即入伍帶兵,是以如現在這樣,與張偉促膝談心,言笑不禁,當真是難得之極。

因聽得張偉吩咐,劉國軒立時站將起來,向張偉道:“大人,不論是什麼事,只要國軒能辦到,一定竭盡全力,務必給大人辦的妥妥當當!”

張偉見他慷慨激昂模樣,不禁失色,雙手虛按,向他道:“國軒,坐下,不必如此。”

又感慨道:“國軒,咱們爺們許久沒有這麼着在一處說話了,你不必和我鬧這些

虛文。你和遂仲、王煊他們不同,說起來,你算是我的家僕!現下化家爲國,你是我的屬下,爲公爲私,你都得好生去做!”

因向旁邊親兵招手道:“來,把那地圖拿上來!”

幾名圍侍在旁的親兵聽得張偉吩咐,立時將一幅桑皮紙繪成的大型地圖展開,四人分持一角而立。

張偉向劉國軒笑道:“國軒,去看看,看你能不能認出來是何處!”,說罷笑咪嘛立於劉國軒身側,靜待那劉國軒看完說話。

人每常說中國人的民族性,比較起歐洲人來太過粗疏,比起德國人的精細來,更是不可以道理計。比如這地圖,中國幾千年文明史,竟從來沒有過經緯度,亦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地圖,就那麼一張帛布,上面標明城市的大概位置,就算是皇輿全圖了。康熙年間,耶蘇會士走遍大江南北,耗時若干年,爲康熙皇帝匯製成了大清帝國全圖,誰料後來八國聯軍進入皇宮,方在後宮的府庫裡翻出那張被視若珍寶,秘藏於大內的地圖,只是,上面已染滿塵灰矣!

“回大人,這是瓊州府的地圖吧?”,劉國軒只不過略掃幾眼,立時便看出這正是廣東省所轄的瓊州府地圖。因向張偉咧嘴一笑,道:“大人花重金匯制了那麼多的地圖州府圖,又依着地形地貌弄成木圖沙盤,讓屬下們經常沒事就推演戰事。這瓊州與臺灣一樣,都是海島,屬下們對其歷來就很看重,沙盤推演的海島攻防,經常拿瓊州做演練的目標,又怎會認不出它來!”

“唔,你們都很用心,我很是高興。”

掃一眼志得意滿的劉國軒,張偉笑問道:“國軒,這瓊州府下轄三州:儋、萬、崖十縣(瓊山、澄邁、臨高、定安、文昌、昌化、感恩、樂會、會同、陵水),計有戶五萬餘,人口近三十萬---國軒,你來說說看,如何把瓊州給我拿下來,又需多少兵,才能完全管制的住?”

劉國軒雖唯張偉之命是從,卻仍然很是吃驚,他委實料不到張偉此時要對瓊州開刀,大陸雖然刀兵四起,到底明朝正統人心未曾盡失,此時攻掠朝廷府縣,於造反無異,皇帝斷然不會容忍。明朝雖無力量攻打臺灣,但揹負造反的名份,原本的官爵碌位全然消失,這些也是非同小可。

心裡雖是吃驚,在腦中急速思索一番後,向張偉回道:“大人,瓊州兵備道轄下不過幾千疲敝之兵,屬下帶兩千漢軍,就能肅清全島的駐防官兵,對面的廣東全省所轄的鎮兵和衛所軍,至多不過兩三萬人,北方戰爭未息,廣東大半精兵都被調走。大人,只需給我四千人馬,我就能肅平整個廣東。”

見張偉不置可否,他立時興奮起來,兩眼熾熱地看向張偉,向他沉聲道:“大人,別看大明在長江之南還有幾十萬大軍,實則都不堪一擊!若是大人不出我們所料,有問鼎天下之意,只需讓我帶着兩萬龍驤衛出海,由長江入內,十日內我必克鎮江、南京,到時候拿下整個南直隸,入湖北、湖南;大人派兵由福建登陸,由廈門上岸,十日內必克泉州,漳州、福州,再派兵入兩廣,南方大局兩月內可定!大明縱是想反攻,我臺灣水師那麼多的炮艦,沿江巡守,再截斷南方漕運,北方別說反攻,只怕是連吃的糧食都不夠!再加上那些泥腿子正鬧騰的厲害……大人,機不可失啊!”

張偉聽他說完,到當真是怦然心動,沒想到一張瓊州地圖到引的劉國軒思謀的整個南方戰略。雖與張偉所想的略有不同,到也差之不遠。張偉心中一動,向那劉國軒喝問道:“國軒,這個你是怎麼想出來的?嗯?!”

劉國軒雖然是個將才,敢打敢衝,粗中有細,專任一方亦不至令張偉不放心,到底不是能胸懷天下的帥才,若是他在這臺灣一隅之地,憑着幾張地圖和沙盤就能將攻入內陸的戰略想的如此精妙,張偉自是絕然不可能相信。

想到此節,張偉越發陰沉着臉,見劉國軒吭哧着不肯答道,又喝問道:“國軒,不是我小瞧你,你沒有這個眼光和膽略!”

劉國軒見不是事,知道今日斷然無法再行隱瞞,只得將頭一低,回道:“大人,年前大人去呂宋之前,我與全斌、兩位參軍,還有林興珠、賀人龍他們,在吃年酒的時候提起國內大亂,大家一時興趣,拿來地圖對照沙盤,研究了一下那些賊兵和孫督師的行軍佈陣。後來是我臨時想起,若是以咱們漢軍攻入南方,該當如何。大家聽我一說,到都頗有興趣。當下各人推演了半天……”

偷覷一眼張偉,解釋道:“此事在當時不過是笑談,大傢伙也沒有當真。今天是我應景兒說了出來,與幾位參軍和全斌他們無關。大人若有責罰,只管罰我便是了。”

“成了,國軒。你記住:君不密則喪其國,臣不密則喪其身,你適才說的話非同小可,切記不要再傳!”

見劉國軒唯唯諾諾,張偉豎起兩根手指,正色道:“一,治天下不比打天下,漢軍人數太少,治域太大,沒有自已的一套人馬,打下來,也管不住!況且呂宋新定,還需防着西人和葡人反撲,還得防着倭人做亂,十幾萬軍隊,撒胡椒麪兒似的,到時候顧頭不顧腚!第二,眼下的重中之重,是給我佔住瓊州,開挖鐵礦,朝廷那邊我自有辦法!”

他臉上露出一絲冷笑,向劉國軒道:“左右不過是老章程,換裝,扮海盜。打下來之後,我自會派兵過去,到時候先斬後奏,由不得朝廷不依。成了,你快下去準備,待我準備停當,你便帶你的龍驤左軍出戰。”

見劉國軒匆忙而去,張偉心道:“你們想的到與我所思大略相同。只是我還需最少一年的時間,鍛鍊年前官學畢業的子弟,拉攏一切可拉攏的士人。建立新式官制,強化自身的防禦,然後方可踏足大陸。現下根基不穩,軍事上我可能得勝,政治上卻殊無把握。”

他搖搖頭,將這幾個膽大包天的屬下們給他的誘惑從腦中驅趕開去,振一振精神,衝着身邊侍衛道:“去,問一下夫人,送給熊文燦的禮物放在哪裡!”

不過盞茶功夫,柳如是便帶着幾個貼身丫鬟匆匆趕到,張偉見她走的匆忙,那鬢角微微冒出香汗來,因向她笑道:“你這是何苦。我差人去問你,你告訴他一聲,讓他帶着我過去就是了。”

柳如是微微一笑,向他嗔怪道:“你這人,一說事就糊塗了。現在到怪起我來,不是你自已說了,此番準備的禮物不但要貴重,還得顯着花了心思纔好。當時還和我說,要我陪着你親自驗看,有什麼不妥,也好當即就換,現下到說我巴巴的跑來。”

張偉見她眼波流傳,笑語嫣然,雖是嗔怪,卻因她自小便在蘇州長大,現下雖說的是官話,仍是脫不了吳儂軟語的底子,聽起來當真是嫵媚異常。當下向她一揖,笑嘻嘻道:“夫人當真是我的賢內助,有了你之後,這府裡的事我可少操心多了。”

柳如是輕輕橫他一眼,笑道:“成了,大將軍。咱們這便到內堂去驗看禮物。”

又向他問道:“這一向我也沒有問你,憑什麼這熊大人離了兩廣總督的任,你要

給他送這麼多禮物程儀?”

因見張偉笑而不答,柳如是頓時醒悟,向他抿嘴一笑,郝然道:“這是我的不是了。一時間忘了你的身份,象那小家子過日子一般,還想着給你量入爲出呢。”

張偉見她神情俏麗,面紅過耳,心中一蕩,頗想握住她手,與她商量一番。她見識學問都是不凡,又在臺灣時日已久,對內地局勢亦不是全然不知,想來與其商討,到不會一無所得。只是當時之人甚是忌憚婦人干政,再加上柳如是身份令臺灣上下很是不滿,若是教人知道她在張偉身後出謀劃策的,到是將她往火爐上推

了。

嘆一口氣,將柳如是一雙柔荑握住,向她笑道:“這件事是和政治有關,這熊大人能讓我短期內不受煩擾,送這麼點禮物,算不得什麼。更何況其中還有深意,夫人你安心在府內管理家事,快點給我生個好兒子,便是你的大功德,外面的事,讓我來打理便是了。”

柳如是初時尚且連連點頭,待張偉說到生個好兒子,卻是面紅過耳,急忙抽出雙手,啐了張偉一口,卻已是急步進了那放置禮物的廂房之內。

張偉卻是怕熱,此時天氣已是酷熱難耐,他立於廂房之外過道,吹着穿堂風等候,一直待跟隨的僕役們將四個放置了冰塊的大銅盆捧將進去,方纔搖着摺扇信步入內。

一入門內,因外面光線甚亮,乍一進門,立時是黑乎乎一片,張偉閉上雙眼,稍停片刻,方睜眼四顧望去,只見三間廂房之內擺滿了黑壓壓的各色禮物,什麼黃金步搖、琥珀枕、雲母扇、琉璃屏風、九真雄麝香、七枝燈、西洋大鏡、大東珠、百年人蔘,林林總總擺了一屋,再加上事先備好的金塊和現銀,算來價值當不下二十萬銀,這麼昂貴豪闊的大手筆,卻也難道柳如是忍不住要動問。

張偉卻只是略掃幾眼,便向柳如是笑道:“甚好,這些禮物辦的甚好!夫人當真是盡心竭力,生受我了。”

見柳如是不語,料來是心疼這些財物,張偉暗笑一聲,心道:“女子到底在這些方面不如男人,不知道捨不得孩子套不住狼。”

因又向她笑道:“成了,你這便回房去吧。我先前請了何爺過來,料想他此時已快到了。這些東西還要讓他過目,你在此不便,先回去的好。”

柳如是料他還有事要與何斌商量,不方便留她在此,因笑道:“你們又不知道要商量什麼,只怕又要耽擱很久,我去準備酒菜,留何爺在府裡吃飯,如何?”

“嗯,你想的是,快些去吧。”

柳如是見他神不守舍,料來是盤算與何斌商量的大事,當下也不再多說,向他微微一笑,便徑自去了。

張偉見她去了,便屏退下人,只自已孤身一人留在房內,只待那何斌前來。

“廷斌兄,禮單這就送過去麼?”

何斌進房來不久,兩眼尚且不能視物,只得張偉慢悠悠發問,聲音仿似近在眼前,又低沉悠遠,彷彿相距甚遠。他稍待片刻,待仔細打量過房內備齊的禮品,方向張偉輕輕一點頭,答道:“辦的不錯。這便差人抄錄下來,送將過去。”

張偉微微一笑,向何斌道:“這些東西好是好,不過老熊知道是拿這些玩意買他的命,只怕也是遜謝不迭,卻之也恭了。”冰火魔廚佛本是道斗羅大陸htTp://looK_?iD=20329九鼎記網遊之風流騎士天才傳說

第5章 初會(下)第70章 決戰(十六)第24章 論兵(下)第64章 關寧(二)第70章 決戰(二)第70章 決戰(十)第46章 制約(下)第47章 遼東(三)第26章 亂局(下)第55章 偷襲(四)第39章 賄賂(下)第73章 南洋(八)第69章 相峙(七)第10章 赴臺(上)第65章 治平(二)第60章 鼎革五第70章 決戰(十四)第47章 遼東(三)第70章 決戰(九)第54章 反間(二)第69章 相峙(四)第6章 結交(下)第71章 定鼎(一)第59章 爪哇(一)第50章 和談(三)第65章 治平(三)第49章 鎮倭(十二)第60章 鼎革(二十四)第70章 決戰(十二)第20章 會議(下)第70章 決戰(十二)第26章 亂局(下)第69章 相峙(六)第66章 北伐(四)第49章 鎮倭(十)第73章 南洋(十一)第58章 呂宋(五)第48章 滅鄭(四)第44章 定臺(上)第33章 利炮(上)第20章 會議(上)第48章 滅鄭(七)第66章 北伐(八)第66章 北伐(十)第57章 試探(一)第65章 治平(七)第48章 滅鄭(四)第61章 伐明(十二)第4章 火拼(下)第49章 鎮倭(八)第27章 協議(下)第73章 南洋(六)第37章 會晤(下)第28章 保甲(上)第66章 北伐(七)第4章 火拼(下)第63章 倭亂(一)第38章 歸附(下)第65章 治平(八)第13章 赴閩(上)第60章 鼎革五第36章 崇禎(上)第72章 法度(三)第65章 治平(七)第66章 北伐(三)第34章 開礦(上)第18章 平亂(下)第20章 會議(上)第61章 伐明(六)第61章 伐明(九)第55章 偷襲(一)第67章 激戰(五)第49章 鎮倭(十一)第57章 試探(一)第62章 江南(六)第71章 定鼎(六)第36章 崇禎(下)第55章 偷襲(十)第63章 倭亂(四)第68章 滅明(二)第61章 伐明(十四)第61章 伐明(五)第47章 遼東(一)第46章 制約(下)第9章 爭拗(下)第69章 相峙(四)第60章 鼎革(十七)第62章 江南(四)第70章 決戰(三)第54章 反間(三)第37章 會晤(中)第6章 結交(上)第25章 宗族(上)第59章 爪哇(三)第36章 崇禎(上)第73章 南洋(五)第67章 激戰(三)第65章 治平(八)第48章 滅鄭(三)第45章 設縣(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