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挖儒家牆角

拗不過劉備的執意要求,陳洪只好去給他張羅了一艘最大的商船,還特意從陳家的護衛中選出二十名最爲精悍的,叮囑他們無論如何都要保護好劉備,“這位公子要是有什麼差池,你們也別活着了,自個去找個好地方把自己埋了吧。”

劉備來的時候帶了許多錢財,結果一點都沒花掉,他索性讓陳風做了個見證,把價值五千萬錢的財物都存放在了陳家的商行,只留下一個沉甸甸的大箱子。

經過一番準備之後,船隻緩緩離岸,沿着漢水向南駛。

漢水是長江最大的支流,水量充沛,在我國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自古以來的人們都把漢水和長江、黃河、淮河並列,稱爲“江淮河漢”。

張寧趴在船舷的欄杆邊上,有些出神地望着滾滾的江水,嘴裡不停地念叨着,“咱們遼東的大梁水要是也有這麼充足的水量就好了,那就可以推動更多的水車,澆灌更多的糧田了。”

“這還算不上什麼,等再過幾天到了長江之上,你才知道什麼叫真正的大河,可以養活千萬人的大河。”劉備嘴裡說着,心中其實也是在暗中嘆息,頗有遺憾。

如今隨着遼東人口越來越多,加上小冰川期導致氣候乾燥寒冷,降水不足,大梁水明顯有些難以承擔所有的用水需求了。

北邊的大小遼水雖然水量比大梁水要充沛許多,但那邊更加寒冷,加上地勢平緩,不利於構建良好的防禦體系,所以劉備不敢把重要的工業設施,比如說他一直想要付諸實際的水力鍛錘,水力鼓風機和配套的冶煉鋼鐵設施安置在遼東北部,只能在大梁水將就。

或許應該想想辦法,把南邊樂浪郡的水力資源利用起來,無論是從東北方向穿過朝鮮城的大同江,還是更南邊的漢江,都是有着較爲廣闊的沖積平原,可以大力發展農業。

將大梁水流域的農業生產壓力轉移之後,或許襄平城一帶可以專門用作工業區,那樣的話,倒也方便管理。

劉備越想越煩躁,渾然沒有發現張寧早已悄悄走開,此時站在自己身邊的是盧植,他這邊愁眉苦臉唉聲嘆氣,盧植在一邊看得是莫名其妙。過了一陣,盧植終於忍不住好奇,開口問道:“玄德,你這是在爲何事嘆氣?”

“啊?怎麼是先生來了。”劉備連忙側身行禮,然後才繼續望着滔滔江水說道:“學生是在想,這麼好的河流,人們卻沒有加以利用,真是可惜了,要是能把漢水搬到遼東去就好了。”

盧植不解地問道:“老夫一路上看到無數農夫在這漢水中汲水灌溉土地,怎麼就沒有加以利用呢?”

劉備嘿嘿一樂,“先生你是沒見到學生的發明,三四丈高的水車在河水裡依次排開,根本不用百姓費力去提水,河水自己就上岸了。遼東的農民可比中原的要享福多了,吃得飽,穿的暖,沒有過去累,收成還好。”

這一下可把盧植的好奇心給勾起來了,老先生索性學着劉備的樣子盤膝坐下,認真傾聽劉備爲他講述那些稀奇古怪卻又排得上大用場的發明來,劉備也正閒的無聊,就從水車開始,水車、曲轅犁、新式風箱、新式鍊鐵爐……一樣樣地在船甲板上連畫帶講,聽得盧植咋舌不已。

“這水車老夫在洛陽見過,十常侍之一的畢嵐就曾經在城外製作此物,從河裡將水提上來用於澆灑城南和城北的道路,可惜此人把更多心思放在朋比爲奸,禍亂朝政之上,不能將好東西用於真正需要的地方。”盧植不住地拍着大腿搖頭嘆息,或許畢嵐自己都沒有發現,水車若是被廣泛用於農業生產將會有多麼大的好處。

劉備趁機說道:“學生想的是在遼東開設許多學堂,讓每一個孩童都能讀書識字,他們不僅僅要學習儒家經義,同時也應該對所有的知識都加以涉獵,不知先生意下如何?”

盧植眯起眼睛瞥着劉備,語氣變得有些森冷。“你是想讓士子去鑽研那些奇技淫巧,還是想讓百家復起,和儒家並列?”

先秦之時百家爭鳴互不相讓,諸子百家爲了大道之爭甚至可以挑起滅國之戰,秦朝以法家思想統一六國但旋即滅亡,漢高祖劉邦威加海內,以黃老之術休養生息。

倒是儒家,自從被孔子創立之始就難以適應亂世,甚至連創始人孔子都在各國接連碰壁,直到天下大定,漢武帝劉徹爲了鞏固皇權,這纔給了思想較爲中正的儒家機會。

廣川人董仲舒獨闢蹊徑,上書漢武帝,希望他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並且開創性地提出了“天人感應”和“大一統”學說,深得統治者喜愛。

在此之後,儒學在一代代軟骨頭“大家”的閹割和扭曲之下,變成了封建統治者愚民的利器,這才正式成爲了中國社會的正統思想,影響中國近兩千年之久。

到了東漢末年,儒學已經是所有世家藉以踏上官途的敲門磚,幾乎每一個書香門第都有其尊崇的儒學經典,家中子弟甚至將畢生精力都用在某一本書中,比如汝南袁氏專修孟氏易學,弘農楊氏精通歐陽尚書。

盧植雖然博覽衆家,喜歡鑽研經典卻又不拘泥於字句,在這個時代算是相當卓爾不羣,但他歸根到底還是一個堅定的儒家弟子,無數前人經過無數努力才得來的地位,他怎麼可能說放棄就放棄了?

劉備知道盧植心中所想,也明白儒家弟子的堅持,但他早就預料到盧植會有這種反應,心中也早已有了說辭。“敢問先生,現在的儒學是否還是孔子的儒學?董仲舒的天人感應論,其中法家、道家、陰陽五行皆有,他是不是讓這幾家和儒家並列了?”

“董子所言,皆是儒皮法骨,以儒家之名行法家之實,和聖人之道不知道偏離了多遠。”盧植老臉微微一紅,有些難堪地說道,他一生正直,根本不屑於在這種問題上說謊。

“那再問先生,孔子和孟子才學遠遠勝於董仲舒,爲何他們四處碰壁,而董仲舒將儒學帶上殿堂,成爲正道?”劉備繼續追問。

盧植沉吟片刻,“或許董子更知道順應時代。”

“這就對了,就像古人用石斧木棒,春秋戰國用青銅兵器,我們現在用鋼鐵製成的環首刀一樣,所有的事物都要經歷時代的篩選,去增加新的,有活力的東西,剔除不適合時代的糟粕。董仲舒那一套也過了三百年了,許多東西已經不適應這個時代,我們是時候再次做出改變了,而先生你,就將是這個時代舉起變革旗幟的那個領頭人。”劉備身體微微前傾,雙手撐着膝蓋,懇切地說道。

“你這豎子,是早已想好了說辭來對付爲師吧?”盧植定定望着劉備,彷彿不認識這個弟子一般。

過了半晌,盧植忽地笑了,他悠然起身,拍了拍身上的塵土,揹負雙手向船艙內走去,“太突然,你說的太突然了,讓老夫仔細想想。”

第五十四章 船要沉第四十三章 忍耐第八章 將星隕落第二十二章 抓週第二十九章 興師討逆第十二章 搞不清狀況了第六十二章 衛覬第三十三章 把柄第十章 外鄉士子第三十一章 義士第二十三章 另一種長生第二十三章 外地考生第一百七十三章 真本事第七十九章 都是自己人第十五章 皇帝的家宴第三十一章 鏡鎧第十四章 生了個好兒子第七十八章 狗奴國第八十二章 肯容納否第一百五十八章 頭痛第一百四十九章 要戰便戰第二十三章 太有了第二十六章 無奈第七章 峰迴路轉第三十五章 不明朗第六十一章 以利誘之第一百一十四章 兩種槍法第二十九章 別參選了第七十二章 突如其來第十九章 贖買俘虜第十二章 羅貫中弄錯了第四十八章 大局爲重第五十七章 安北之策第一章 薊城見聞第二十五章 壯大力量第一百四十六章 看看本事第二十九章 全幽州最好的姑娘第六十五章 被山寨了第一百零九章 馬邑之謀第三十七章 肥皂第一百三十一章 神鬼之說第一百零六章 幷州軍的煩惱第十八章 冷臉第十章 漢家艨艟第七十一章 挖坑埋自己第一百六十六章 無可厚非第三十五章 不要臉的傢伙第七十三章 怕是要出事第九章 各忙各的第一百五十九章 我們走第二十一章 揚州平定第八十三章 幽州軍參戰第十六章 任君驅馳第六十三章 去走走吧第十二章 罷了第二十三章 外地考生第六十二章 衛覬第五十八章 投河第二十六章 渡河第二十七章 你比本初可差遠了第六十四章 美酒開道第三十九章 關羽休走第七十八章 反董同盟第十章 漢家艨艟第一百零六章 教兒子第四章 御使第十九章 病虎第十二章 一觸即發第六十二章 紙上談兵第一百一十八章 背井離鄉第七章 說出來嚇壞你第三十九章 上門挑釁第四十一章 不堪一擊第四十三章 瞞上欺下罪大惡極第一百零一章 抉擇第一百零七章 重注第一百零四章 義之所至第六十七章 撤軍第一百四十四章 涼州之戰第三十七章 打起來了第六章 九卿的誘惑第一百二十五章 曹操的決意第六十六章 僭稱天子第七十三章 抄書大業第九十七章 殘陽如血第五十二章 烽煙四起第八十二章 兵不血刃第六十七章 來搞事情的第六十一章 他要做皇帝第四十四章 佈局第八章 僵住了第九十一章 勢如破竹第六十六章 又一處金山第七章 下決心第一百一十五章 龍虎相爭第八章 將星隕落第一百零六章 幷州軍的煩惱第三十四章 宵小之輩第一百一十八章 晴空霹靂(上)第一百二十章 進軍原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