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天子不和?”陳羣的臉色一下子變得難看了許多。
他很不喜歡劉備。
或者說,他恨劉備。
當年曹操高舉義旗,號召羣雄反董,雖然最終未能成功,但還是獲得了兗州大部作爲起家的基礎,也正是在那時,荀彧攜帶家小及親朋離開潁川,前去曹操麾下效力,跟隨荀彧的潁川士人之中就有陳羣。
陳羣出身名門,其祖父陳寔人稱陳太丘,與鍾皓、荀淑、韓韶並稱爲潁川四長,德高望重,名著一時,其父陳紀、叔父陳諶都以德行著稱,出生於這樣的家門之中,陳羣的才學見識自然也不會差,他擅長識人、擅長制定法度律令,加入曹操麾下後迅速展露頭角。
只可惜好景不長,曹操在兗州沒過多長好日子,就因爲大舉興兵討伐徐州,幾乎丟光了辛辛苦苦得來的兗州基業,此後經過數年血戰,終於在與呂布的鏖戰中佔據了絕對優勢,卻又因爲一次貿然決戰而丟了性命,偌大的基業很快便分崩離析。
也正是在這個時候,陳羣攜帶族人離開兗州,返回潁川老家,在他看來,曹操死後,集團內部各派系意見不一,極有可能會引發傾軋廝殺,儘早抽身離開,洗去身上“曹操舊部”的烙印,重新選擇強大的勢力纔是上策,卻萬萬沒有想到,這一次瀟灑抽身,卻成了他政治生涯的絕唱。
就在陳羣返鄉後不久,他的舊同僚們達成共識,向佔據了整個河北、青徐之地,明顯最有希望一統天下的劉備投降,並且得到了劉備的接納,整個集團完成華麗轉身,原本的官員將領們也被重新分配到不同的崗位之上,繼續發光發熱。
可陳羣就沒這麼好的運氣了,整合呂布和曹操集團,平定了關中和淮南袁術之後,劉備很快登基稱帝,重新建立規則秩序,選拔人才不再走舉孝廉、舉茂才、徵辟名士的路子,想要出仕做官也行,去州府或者洛陽參加考覈吧,身爲名門之後,又曾經在一方諸侯手下做過不小的官,陳羣哪裡拉得下面子去做這種事,於是他的復出之路就僵住了。
在此期間,荀彧不是沒有向劉備引薦過陳羣,但在用官這一塊,劉備很少給別人面子,還是堅持自己的原則——要麼陳羣自己去參加選拔考覈,要麼他就安心在家裡待着,把荀彧弄得也是沒辦法。
更何況朝廷中和地方上還有程昱爲首的兗州本土派、曹氏一族爲首的武將派等舊同僚,這些人可是對見勢不妙就溜之大吉的陳羣相當鄙視,聽說荀彧舉薦陳羣,各種對其不利的言論就紛至沓來,令人不堪其擾。
到了最後,陳羣爲了自家的名聲、好友的顏面,終於認命了,寧可把一身本領爛在肚子裡,也再不去想出仕爲官的事情,然而,在他心中,對劉備的怨恨,對程昱、曹仁等人的憤怒,卻絲毫沒有被時間所磨滅。
如今,荀彧這個被所有潁川士人景仰、崇拜,認爲是王佐之才的精神領袖連五十歲都不到,就因爲與天子不和而告老還鄉,這種境遇,讓陳羣對劉備的觀感更差了。
這有眼無珠的昏君!
“在官場上混跡了這麼多年,爲兄也是累了,倒不全是與天子政見不合這個原因。”荀彧淡淡一笑,岔開話題說道:“躬耕於鄉野之間,閒來讀讀書,與故友出遊賞樂,也是美事,長文,你最近可有讀什麼好書?”
“不過是自幼熟讀的那些經典,沒什麼新鮮的,只是最近兩年,小弟又對朝廷建制有了些想法,前些時日才整理成文,本想命人送給兄長過目,如有可能便呈上天子付諸實施,卻不料兄長突然辭官回鄉。”陳羣不由得長長嘆息起來。
“哦?拿來讓爲兄看看。”荀彧一下子來了興趣。
陳羣興沖沖地跑到書房,取出自己存放在精美木匣中的文稿,又將其端端正正地放在荀彧面前,然而半晌過後,看着荀彧不住搖頭嘆息,他的臉色也漸漸黯淡了下去。
“這些東西是好的,但不會被當今天子採納。”荀彧最終下了評語,又翻到開頭的篇章,“九品官人之法,可惜了,未遇其時。”
“文若兄,何出此言?”陳羣臉色很難看。
“你這九品官人之法,每州郡推選大中正一人、小中正數人,再將各州人才分爲九品,朝廷再根據中正提供的人才家世、品狀來委任官職,確立升遷。”荀彧說道:“放在幾十年前,朝廷選官用人全憑喜好,倖進之徒洶洶當道,以致於天下大亂,那時候若是有這樣一套九品官人之法就好了。”
陳羣沉聲說道:“現在的科舉之法更加不堪,朝廷用人重纔不重德,重視的才還是雜學之才,於天下又有何用?長此以往,只怕國將不國,我等有識之士絕不可熟視無睹啊。”
“制度好不好,不是你我說了算。”荀彧苦笑起來,“自從朝廷開科取士,廣設學堂,下面的平頭百姓就成了堅決的擁護者,今年又恰逢天子五十壽辰,朝廷特開恩科,爲兄從洛陽一路所見,盡是對天子感恩戴德的,在這個時候說不合時宜的話,怕是出門都要被人罵。”
“朝爲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陳羣面色難看,反覆念着這幾句令他恨得牙癢癢的詩,“任是誰都能求學做官了,哪還有人去耕田種地,這天下還有何體統?”
或許是壓抑得太久,陳羣的話匣子打開就關不住,在荀彧面前盡情訴說起來。
“這劉備不過是邊地武夫,依靠兵強馬壯奪了天下便也罷了,如今連上下尊卑的綱常都要攪亂,真是令人髮指。”
“若是袁氏兄弟這等名門之後奪了天下,甚至是曹孟德也行,我這套九品官人之法必定能大興於世,澄清吏制,留芳青史。”
陳羣說的興起,荀彧卻有些聽不下去了,“當今天子雖然與我等理念不合,但起碼是漢室宗親,匡扶社稷也有大功於天下,袁氏曹氏累受漢恩,又有什麼理由取而代之?”
“文若兄,我知道你是一心忠於漢室,以匡扶天下爲一生之志,但你想想,如今這個綱常崩壞的大漢,還是你一心想要匡扶的那個大漢嗎?”陳羣冷笑着反問道:“天下乃是有德者居之,代漢者當塗高,這話可不是外姓人說的,而是孝武皇帝親口說的,只要德行足夠,恩澤天下,天子姓誰又有什麼不同?”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長文,你雖在鄉野,卻也要謹言慎行。”荀彧嘆息着搖了搖頭,“這種話也就是在你我之間說說,其他人就絕對不要說了,以免禍從口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