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少傅張華

“東海里有一種東西,形狀像凝固的血塊,長寬好幾尺,有方有圓,名叫鮮魚。它沒頭也沒眼,腹腔裡沒有腸子內臟,它所居處的地方,許多蝦兒附着它,跟着它四處遊動。越地的人把它煮來吃。”老頭面帶驚訝之色,再次提出問題。

這個老頭竟然深通轉進大法,相信常凱申同志肯定不會寂寞,不過古人就是在博學多才,見過的東西畢竟不多,怎麼可能扯過自己?竟然對方轉進,那自己也轉進,同樣提出不搭茬直接道,“深海有魚、黑白相間、乃是深海霸主,以大魚爲食、所有大魚見之莫不遠遁、但其性情溫和,卻不傷及人類,所謂萬物有靈就是如此。”

“據魏文帝記載,衆物中相似而可以假亂真的有:薺苨地參同人參相混;杜衡同細辛相混;雄黃像石流黃;不同品類的鯿魚相混淆,是由於大小不一樣,敵休同門冬相混,百部也像門冬;房葵像狼毒草;鉤吻草與烏頭草相似;菝葜與草萆薢相似,萆薢又名狗脊。”

“大千世界,千姿百態,不要說自然存在的動物,家豬和野豬、狼和狗、山羊和綿羊、經過百姓馴化,當中區別也甚大。就算是人也不能做到完全一致。謙謙君子有之、包藏禍心有之、所謂知人知面不知心。相似而以假亂真又有何奇怪呢?”

兩人你一言我一語,既不對對方的話進行反駁,也不暗含譏諷。而是對對方的話語做出自己的解釋,漸漸地不只是衛恆,周圍還雲集了不少崇文觀的文人。對兩人所說之處認可的,頻頻點頭。就算不認可,也不會在面色上表露出來。

所說之事,都是天馬行空,但仔細一聽都蘊含一定道理在其中。雖然並不在文人的談論當中,但在此時一聽頗有一番茅塞頓開之感。

“三苗國,先前帝堯把天下禮讓給虞舜,三苗的部族首領對堯提出了反對意見。帝堯殺了他,於是三苗的人民就反叛了,後來他們乘船漂流到南海定居下來,建立了三苗國。”

“能把吞併說的這麼合乎天道,老夫子果然大才。”司馬季輕笑調侃,回首抓住竹書紀年意味深長的問道“你說?帝堯把天下禮讓給虞舜?不是舜把他打敗了,然後流放了麼?從感情上我願意相信禪讓,不過似乎從人心上來說,似乎竹書紀年上記載的更加真實。”

“這個麼?”老頭一時語塞,他不能說竹書紀年是假的,但上面記載的堯舜之事與其他古籍相差甚遠。

“停!老夫子,在下還有事情,不可能一天都待在崇文觀當中。有空的時候在請賜教。”司馬季伸手阻止對方繼續發話,然後作揖道,“能各種雜學信手捏來,相信老夫子並非泛泛之輩,不知道高姓大名。”

“老夫張華!”張華捏着三寸白鬚點頭道,帶着一絲認可的目光看着司馬季。

“哦,那有空賜教!”可司馬季沒給張華這個機會,直接回頭把法家著作收起來,直接在衆目睽睽之下當中帶走,他還沒看完呢,今天大部分時間都在和一個老頭子扯淡。迅速就抱着一堆法家著作離開,前恭後倨的硬轉折,差點閃了張華的腰。

這種乾淨利索的態度,令在場所有文士大爲側目,一衆人面面相視,氣氛略有一絲尷尬。

“大人,此爲燕王世子司馬季,你觀此子學識如何?”良久,衛恆打破了這種沉默問道。

“思維敏捷,身兼雜學不在我之下,不過對各家典籍不求甚解。”張華皺眉沉默一下道,“是否有大才,還要來日慢慢觀察。”

“世子,在崇文觀這麼長時間,真是刻苦讀書。”司馬季剛剛出來,一直等候在這裡的護衛便上前接過了他手中書籍,不忘記恭維道。

“李山,等急了吧。”司馬季輕哼一聲上了馬車自語道,“本來用不了這麼長時間,不過碰到一個自負博學多才的老頭,耽擱了一點時間。”

“世子出馬,相信那些文士一定驚掉了下巴。”李山將書籍搬到馬車上,策馬揚鞭,馬匹嘶鳴緩緩拖着馬車起步。

“也不一定這麼說,那老頭的見識還算湊合。”司馬季直接把這些法家著作當成靠枕,一點沒謙虛,給剛剛評價司馬季不在自己之下的張華,撂下一句湊合的評語。

那也難怪對方懂得這麼多,張華寫過博物志,天文地理、飛禽走獸,甚至神話故事都被記錄在其內,鏡花緣當中的兩面國、女兒國的故事也在其中。司馬季也暗道僥倖,對方要是和自己聊聊帝俊、河圖什麼的,今天就露餡了。

司馬季從來到洛陽之後,隔三差五就進入內宮當中,這當然不是閒的夠嗆。自從和崇文觀的張華一別之後,他在洛陽也有了一點名聲。張華是什麼人?太子少傅,雖然出身於寒門,但其個人操守和學識令滿朝文武所敬佩。

一個幽州來的燕王世子,能和張華比試雜學而不落下風,這種結果令所有人側目。張華費時良久著成博物志,學識之淵博令所有人認可。如果不是當天崇文觀有不少文士在場,不會有人相信一個從幽州過來的世子,能和太子少傅比試不落下風。

不過司馬季當時當場離開也讓一些人頗有微詞,晉朝儒家雖然比不上玄學聲勢大,但尊師重道這種美德沒有被落下,司馬季在部分人眼中,成了恃才傲物的典型。

“少時了了大未必佳,何況燕王世子未必比得上孔融,幽州地處邊疆,可能是從鮮卑人口中聽了一些東西,做不得數。”有人這麼說道。

“聽聞燕王世子拿走了不少法家著作,法家嚴刑峻法,治國必不得長治久安。只有一些酷吏纔會採用,希望只是一時興起,不然以後封國的百姓可倒黴了。”

“有理有理!”衆人一片贊同之色,“法家終究是小道,治國還是要秉承天意順勢而爲。”

第一百八十六章 放火燒山第四百一十五章 呆若木雞的孫秀第七百零六章 憤怒的凱撒第六百二十二章 平定江南大結局 壽終正寢第一百一十一章 我蠻夷也第一百三十章 南夷校尉府第三百五十三章 外援第六百八十九章 慕容翰回師第一百三十一章 寧州軍第三百二十六章 世子司馬薊第六百三十三章 聲南擊西第二百六十章 民心可用第一百四十六章 南遷第六百三十八掌 金蟬脫殼第二十九章 割發代首第一百零二章 學我者生似我者死第七百二十章 和羅馬和談第二百三十二章 移民實邊第六百三十八掌 金蟬脫殼第一百三十一章 寧州軍第五百五十四章 轉身回首掏第二百六十四章 圍攻王宮第三十章 承襲燕王第五百八十八章 心生怯意第七百一十六章 顧客是上帝第六百四十八章 涼州張軌第一百九十九章 賣個好價錢第六百一十四章 發難第十六章 崇文觀激辯第四百零六章 孫秀逼婚第五百四十九章 大牢人滿爲患第四百七十八章 軍心可用第四百九十八章 劉淵你怎麼看?第二百二十四章 外來的和尚第三百三十一章 軍鎮調動第五百三十二章 進抵鄴城第二百五十四章 悄然離去第四百一十二章 與民同樂第四百四十七章 大軍南下第四十章 林邑襲擾第二百九十八章 血戰到底第三百三十六章 加班加點第五十九章 三王齊匯第三百六十八章 心腹之人第三百六十章 燕王和女王第六百三十六章 攻滅真臘第一百一十四章 戰象衝陣第三百二十一章 太子大婚第一百零五章 實乃酒囊飯袋第四百二十七章 兵出霸上第一百三十四章 飄飄欲仙第四百章 淮南王出兵第五百四十一章 關中局勢第四百二十八章 橫掃三郡第一百六十二章 情報人員第四百七十二章 司馬冏的安排第一百二十二章 我們本就是晉人第一百四十章 合兵攻城第三百一十三章 擺事大哥第五十一章 一口大黑鍋第一百八十四章 禮儀之邦第六百九十章 找的就是羅馬第一百八十二章 “戰略精髓”第四百五十四章 又要以迎王師?第兩百章 狼狽爲奸第六百九十五章 以上帝的名義第六百九十三章 硬撼第六百九十一章 出埃及記第一百三十八章 扶南國都第十五章 我全都要第六百四十四章 北上第二百一十四章 我打我自己第六百一十五章 天子下詔第三百二十五章 司馬穎就藩第三百五十六章 運河鑿通第四十九章 都是爲他們好第五百三十章 范陽王參戰第三百二十五章 司馬穎就藩第二百三十五章 遠交近攻第二百九十七章 圍攻梁山第一百二十三章 扶南國第二十八章 薊城第五百八十五章 殺入太谷關第五百九十二章 本是同根生第一百七十四章 拓跋氏出兵第三百四十六章 羊獻容第六百八十七章 羅馬正統第一百一十二章 廣州軍登陸第六百五十六章 河中地區第一百五十三章 有備而來第四百九十八章 劉淵你怎麼看?第六百八十七章 羅馬正統第四百九十五章 晉陽第六百七十一章 圖斯城第四百八十四章 誰是儲君第二百八十章 一個警告第二百七十三章 一擊定勝負第一百四十七章 改造扶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