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一章 帶血的糧

明面的賬,打一個月就得一州一年的正稅,打幾個月就得搭盡整個揚州府,所以仗打得越久對淮軍就越不利,因爲,淮軍的地盤就這麼點。

而這只是賬面上的數據,實際上高郵州去年徵上來的秋糧已經交過,陸四在淮安城搞到的那批漕糧就有一部分是高郵徵上來的。

現在纔是三月,離今年夏糧收割還有兩個多月,揚州各府縣包括淮安控制的地盤都沒法徵糧。

那淮軍之前的糧食從哪裡來的?

除了搶得的漕糧外,就是帶血的糧。

清鄉的成果。

初步統計,清鄉大約造成了七萬人死亡,其中以原明朝官吏士紳、地主富戶爲主的反淮勢力佔了六成。

僅夏大軍在興化清鄉就致死多達三萬人,興化數家世代傳承的望族被連根拔起,其中不乏在嘉靖年間與嚴訥、郭樸、袁煒同有“青詞宰相”一稱的大學士李春芳家(李春芳的孫子李思誠在天啓年間爲禮部尚書);崇禎十五年任東閣大學士,爲內閣次輔的吳甡家。

這些興化望族被查抄出的金銀、銅錢堆積如山,田產糧食更是不計其數。也正是靠着清鄉的成果,淮軍才得以穩定發展,併爲四鎮組建及縣鄉基層政權構建打下夯實基礎。

如今清鄉已經收尾,淮軍即將北上,不可能再興師動衆搞什麼清鄉,府縣地方政權的構架也不是爲了橫徵暴斂,那麼怎麼在夏糧收割前籌措幾萬甚至十幾萬石乃至更多的軍糧?

鄭標使了三個辦法。

第一個辦法就是由淮安府衙出面向佔據廣大農村的“土賊”徵糧。這個徵糧是合法的,畢竟這幫“土賊”得到了大順的承認,並且很多人還被授予了大順官職。

在得到大順官職並得以繼續保持其對鄉村“統治”地位利益時,這些“土賊”就得向淮軍表示他們的誠意。

所謂權利和義務對等。

各縣土賊累計交納的糧食約有四萬餘石。

第二個辦法就是拿錢買,從任何途徑購買,前後大約購得一萬餘石。

第三個辦法則是“借”。

鄭標讓大量剛剛進入大順官府辦職的吏員書辦、縣鄉人員到百姓家打條子“借糧”,說所借之糧可以抵扣今年的夏糧,如果多出的話屆時官府可以退回並給予一定補償。

這個“借糧”在實際操作中難免會帶有半強制,一些地方爲了完成上面交給的任務,甚至手段還過激了些,造成了一些不好的影響。

但“借糧”總比直接搶糧要更讓百姓接受,畢竟前陣明軍在淮安境內的所做所爲百姓們不是瞎子。

所以,有條子拿總比直接被搶的好,而且再壞這條子也能頂稅不是。

通過“借”這個辦法,鄭標大概籌措了三萬多石糧食。

陸四在知道鄭標叫人向百姓“借糧”後,一開始很不高興,隨後卻讓鄭標組織人手印刷專門的借條,將借糧人由淮安府衙變成大順淮揚節度使,使之更加具有官方權威性。

同時,借鑑明朝的“捐慄納監”的辦法,允許百姓通過捐糧獲得府縣鄉地方政權的職位;如果不想當“官”,則根據出借糧食多少額定多少利息。

同時命直接張榜告示,明確“借糧條”可以全額抵扣賦稅,並在官府指定地方與白銀、銅錢進行兌換,但是兌換比例要低於市場價。

比如一百斤糧食市場價是400文的話,那一百斤的借糧條只能兌換350文。兌的越多,比例越低。

這個指定地方目前就定在淮安城原漕院衙門,如今這個衙門也是淮軍的金庫,裡面大小房屋堆積的都是從淮安城中士紳富戶查抄的家產。

鄭標擔心即便兌換比例較市面爲低,但如果那些擁有借糧條的百姓還是蜂涌前來兌換真金白銀,那樣還是會讓淮軍的“硬通貨”大量外流,造成無法發放軍餉、給爲淮軍地方政權效力人員發俸祿的局面。

陸四一想也是,他暫時還沒有精力理順經濟包括金融方面的事,所以讓鄭標每天只許兌五千兩左右。

其實也是做個小試點的意思,看看借糧條會對民間經濟結構產生什麼影響,之後再在政權穩固後加以調整改進。

鄭標前後籌措了有八萬多石軍糧,可以保證兩個月作戰需求,也能頂到夏糧收割。

三個辦法也是對淮安府境淮軍實際控制區域的變相“暴徵”,但只要淮軍能夠立足不敗,最終對百姓的傷害不會太大。

【看書福利】關注公衆 號【書友大本營】 每天看書抽現金/點幣!

說白了,也是沒辦法。

爲了儘可能減少糧道拉長對運輸的壓力,以及儘可能減少運輸途中糧食的消耗,陸四以沐陽城做爲存糧基地,這樣可以縮短一百里的運輸距離。

除沐陽外,又圈定三處地方爲糧站,兩處設在運河邊桃源縣境內,一處設在海州贛榆縣境。三個糧站各囤糧五千到一萬石不等,並派兵駐守,確保淮軍主力進入徐州境內後糧草供應能跟上。

糧草運輸這一塊,陸四已決定讓第二鎮的第六旅,也就是他表大爺陳大佐那一旅專門負責。

同時,以鄭標爲首的淮安府衙也要大力發動境內百姓,比如在交通要道沿線的“土賊”和百姓都要參與運糧,甚至還要組建擔架隊支援前線。

在大部分百姓目前還沒有和淮軍融入一體,達不到軍民魚水那種程度的前提下,如何讓百姓積極支援淮軍。

陸四給出的是利誘。

就是百姓只要積極參加官府組織的運糧隊,支前隊,擔架隊,就可以得到一定的工錢,還可以通過累積次數換取賦稅的減免。有立功的,甚至還可以得到官府給予的獎賞。

淮安境內不同揚州,存在一定的無主土地。土地的原主人多半因戰亂原因死亡,因此這些無主土地也可以拿出來做爲獎賞。

“同時,你這個淮安府尹也要讓百姓們知道,我們淮軍北上打劉澤清不是平賊那麼簡單,更是爲了保護淮揚人民的家園。”

“保家衛國”這個概念是一定要提出來的,相較“衛國”這一概念,“保家”顯然更貼近,並且更容易讓百姓懂。

第九百五十四章 道觀無人矣?!第六百五十一章 阿濟格之兵,我大明之精兵第六百零八章 狗奴才太精第二百零七章第一百八十九章 公公真是我的伯溫啊第四百六十六章 遼王可投明主第二百四十章 大軍出征 萬石軍糧第二百九十一章 加價,加價,加價!第七百一十六章 許留守燕京大王爲妾第六百九十一章 人人有官做第五百五十一章 莫丟山東人的臉第三百四十章 跪下吧第三百六十章 多爾袞害我第四百九十四章 不怕死的跟我殺過去!第五百六十七章 順治以來第一稀罕事第三百二十二章 奪濟南第一百一十章 火不滅,聲不停第七百二十八章 俺也有王者之象第六百九十七章 十大提督第七百零九章 李延宗兵進遼陽城第三百零六章 漢軍旗的福地第三百八十三章 用大刀!第九百九十一章 平川(下)第三百三十四章 赤身陸文宗第一百八十八章第九百四十八章 王殺王第六百七十九章 尚書侍郎 七省巡撫第三百一十九章 真滿洲大兵第三百八十七章 賊人在那裡!第九百三十章 弘光朝的忠臣第三百三十九章 天命在我!第三十六章 朝廷不仁滅朝廷第三百五十六章 豪格大軍南下第一百五十五章 永昌皇帝,大氣!第四百七十八章 侯爺真天子第六百三十七章 報告政府第二百七十三章 我們要勤王了第二百零二章老營就是人質第三百三十一章 誓將淮賊碎屍萬段(謝盟主樊霸)第三百四十七章 淮軍的困境第四百九十七章 收復故都第八百章 李定國歸順第二百二十二章 刨我祖墳者在哪第一百五十二章 哥幾個,抽兩口?第三百三十二章 拿酒給我!第四百二十六章 攝政王是否有愧!第七百二十四章 北伐良機第六百四十三章 太后進京第六百四十七章 更無一人是男兒第七百三十四章 大西皇帝萬萬歲第九百九十九章 滅明者,明軍也第九百五十一章 順承郡王兵敗第五百六十三章 不可沽名學霸王第五百二十三章 高、李可稱殺人王第五百二十章 攝政王親征第五百九十八章 忠心的索尼和蘇克薩哈第三百三十二章 拿酒給我!第三百一十九章 真滿洲大兵第四百三十三章 龍興之地要塌第十五章 我有虎臣 江淮無憂第六百四十一章 太后英明第八百一十四章 老農當宰相第八百零九章 武裝遊行第三百九十八章 皇帝親軍第四百一十八章 洪承疇遇刺第二百七十七章 先取山東第四十四章 我他孃的就是陸文宗!第三百零一章 夫人得給咱面子第五十六章 寧死不降賊第二百零五章不跟舅舅造反可惜了第九章 豬油仔馬新貴第七百六十五章 二十萬軍重重圍第六百五十三章 宮內廳 寇娘娘第六百三十六章 北京城中定社稷第六百四十章 大順招撫南方諸省總督大學士第七百二十章 雪冷血熱第四百三十三章 龍興之地要塌第二百八十六章 天子寶座 價高者得第六百二十四章 中國無虜第一百零六章 誰敢橫刀!第八百二十七章 一念皆在朕心中第二百五十九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三百六十三章 舅舅我要入主北京第四百九十六章 高傑破通州第四百二十九章 人,不能太狂第五十三章 親藩 夜襲第四百七十二章 龍,龍,龍!第四百九十二章 跟陸某幹,給你封親王第二百八十章 豪格北撤第七百六十六章 狂風掃落葉第五百七十六章 阿濟格北返第一百六十七章 大帝豪邁歌第七百一十三章 我的好阿瑪啊!第八百一十一章 是漢奸還是人材?第七百四十五章 大西皇后改嫁第一百五十八章 請諸位共殺韃第一百九十二章 拿陸四的矛戳他的盾第五百一十五章 從速來降,以免傷亡第四百二十七章 聯明平淮(四更)第一百四十一章 千軍萬馬抓白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