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九章 雄主焉能稱臣!

河南汝州府魯陽關,大順監國闖王陸四剛剛命人宣讀袁宗第爲河南巡撫,張國柱調任陝西巡撫的詔諭。

河南巡撫衙門現暫駐汝州,待河南全境統一後可遷往開封,河南布政使袁有龍則率大小官吏前往開封組建河南佈政衙門,按察衙門,暫時由袁有龍全權負責河南民政、刑律諸事。

張國柱調任陝西巡撫後,其部原淮軍第五鎮同順軍黨守素部合編第十軍,軍提督由黨守素擔任,轄兩步兵鎮、一軍直屬騎兵旅。

兩名鎮帥分別由謝金生、董學禮擔任,直屬騎兵旅帥則由郝搖旗擔任。河工出身、原先一直在第一鎮擔任旅帥一職的大團麻三調任第十軍軍法官,並暫負責軍輜重。

軍法官是陸四於樞密院軍制改建時特意提出必須于軍、鎮、旅、標設軍法官職務,而軍法官爲副鎮,鎮法官爲副旅,旅法官爲副標,標法官爲副營。

設立軍法官一職,目的便是整頓軍紀,以實現大順軍隊的正規化,進而在正規化基礎上由現在的半冷兵器、半火器軍隊向陸四前世的近現代化軍隊演變。

雖然軍法官只是副鎮,無法處置副鎮以上將領,但卻有向行營監國上書權力,使得這個職務絕不是擺設,而是實權在握。

陸四的計劃這個軍法官依舊是過渡,等到順軍正規化基礎夯實後,軍法官便向參謀官轉變,而大順的參謀總部也將出爐。

原定南侯董學禮部殘兵4000人並洛陽降將劉忠部7000人同徐和尚第八鎮合編,組建第五軍,也轄兩個步兵鎮、一騎兵旅。

兩名鎮帥分別由楊祥、任繼榮擔任,軍直屬騎兵旅帥則由原明軍降將曹彥虎擔任,老淮軍悍將草堰孫四表嬸家的侄子張二出任第五軍軍法官。

大團麻三本名不知道叫什麼(陸四給他取名叫麻守忠),張二本名叫張慶祥,陸四是特意將這二人從夏大軍麾下抽調來的。對於老淮軍尤其是跟隨起事的老河工中的傑出人物,陸四都是有意提拔並安插在要職之上。

至此,河南境內便有第一軍高一功部、第二軍劉體純部、第五軍徐和尚部、第十軍黨守素部四個軍,總兵力11萬餘人。

高一功的第一軍同劉體純的第二軍是陸四已內定爲中央“機動力量”,兩軍現在都是兩鎮編制,將同行營直屬由福建人黃昭指揮的重甲兵、山東綠林出身樊霸指揮的羽林軍、及另一個福建人洪寶指揮的炮一鎮一起馳援西安。

賀珍的第三軍則留在京畿歸留守陸廣遠指揮。

第一軍同第二軍前往陝西后,留在河南境內歸河南巡撫袁宗第統一指揮的就是徐和尚的第五軍、黨守素的第十軍。

另外,袁宗第還指揮由滿洲、蒙古降兵組成的忠貞營,該部清一色騎兵,總兵力近八千人。

開封、汝寧等地還有原屬淮軍第五鎮建制的黃中色、虞紹勳、馬三寶、詹世勳等部,合計總兵力也有17000餘人。

過衛輝時,陸四已傳諭黃、虞、馬、詹四將率各自主力全部進駐汝寧府,以應對淮西、湖北方向有可能的明軍來犯。

三部各爲一旅編制,臨時給予河南獨立鎮建制。

因考慮河南方面將有大的戰事,因此陸四讓負責精簡的樞密副使呂弼周暫時不要精簡河南這邊兵馬,現主要着手河北、京畿、遼東、淮揚、山東等地淮軍兵力裁撤精簡工作。

如此,袁宗第這個河南巡撫成了順軍能夠指揮軍隊最多的大將,各路兵馬合計達到七萬餘。

陸四給袁宗第這個河南巡撫的任務不是略取荊襄,甚至也不必收復被阿濟格部佔領的南陽城,仍就全力封堵伏牛、商洛山區,在解決西軍之前,河南這邊完全守勢。

對此,袁宗第並無異議,因爲他知道張獻忠那邊和大順決裂後,大順面對的敵人不僅是張獻忠的西軍,更有南方的明軍及降明的清軍,而以大順眼下的實力雖冠絕明、西之上,但同時對明軍和西軍採取攻勢也是不可能,只能集中力量先消滅一家。

現在監國決意親自馳援西安同張獻忠決戰,河南這邊自然不能冒然發起攻勢,因爲這樣做極有可能讓大順同時遭到明軍和西軍的夾擊。

對於繼續守住河南,不讓明軍(清軍)北上,袁宗第是十分有信心的,畢竟他現在也算是兵強馬壯,就是兵馬實力不及從前,單有監國給出的破壞交通策略,也能讓明軍(清軍)無法快速推進。

就是糧食問題反而超過軍事問題成了袁宗第這位新任巡撫的最大麻煩,河南實在是殘破,全省總人口不過百萬,很多地方剛剛佔領,也剛剛搭建地方政權,農耕恢復工作進展不快,先前河南封堵兵團靠的是西安輸送糧草在堅持,如今西安方面遭到西軍主力進攻,根本不可能再往河南輸糧。

所以袁宗第這個巡撫現在倒成了找糧的官。

好在監國諭令山東那邊將淮揚輸送在濟寧的部分糧草全部撥到河南來,又給袁宗第留下了價值百萬的金銀(繳獲自滿洲出關隊伍),手裡有錢找找糧食還是能有辦法想的。

被李自成封爲伯爵,後降清豫親王多鐸打開洛陽,致使李自成無法在河南喘息的降將劉忠被陸四一道諭令,調往中央任職。雖然還沒確定擔任何職,但肯定是不低於侍郎的職務,也算是高升。

劉忠這會也是有自知之明,自再次降順後,他的兵馬就被要求隨行營共同行動,結果打來打去,滿洲人被打敗了,他的兵權也沒了。

眼看大順重新強大,年輕的監國闖王又真是雄主,劉忠心底便是有些小心思,這會也都收斂了。調令一至,收拾東西便往北京報到去了,下半生弄個侍郎致仕,又或是由尚書回鄉,就看他運氣了。

張國柱在知道自己調任陝西巡撫後,二話沒說就將第五鎮全部交出,只帶了親兵百多人立即前往西安,準備協助陝西總督孟喬芳組建防線,調動兵馬迎擊張獻忠大軍。

不過臨行前陸四卻將張國柱叫住,要他到西安主持同西軍議和的事。

“只要張獻忠不打西安城,其它的條件都可以答應他。”陸四說這話的時候很是輕描淡寫,似乎這個條件壓根不是事。

“什麼?!”

張國柱卻驚住:監國親率大軍馳援西安不是要與張獻忠決戰麼,怎麼這會反倒要同那八大王議和了,而且態度還這麼軟弱。

那張獻忠要大順向他臣服,也能答應不成?

可能是猜出張國柱在想什麼,陸四笑了笑,隨口說了句:“便是要我這個大順監國稱臣,也不是不可以。”

說完,隨手點了根菸走到帳中掛着的巨大地圖前,目光卻不是在西北方向,而是在江南。

第五章 世間最美是肉味第五百四十四章 破滄州,不封刀第七百一十五章 炮擊沈陽第六百三十五章 乾清宮中打地鋪第五百九十九章 不要爲本王報仇第四百一十六章 永昌皇帝賜婚第二百二十七章 淮陰侯第一百五十七章 寧死不降順第一百六十一章 陸兄弟,你家祖墳被刨了第八百零七章 知根知底的國公第八十七章 任重而道遠第二百五十九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七百七十七章 便勝卻人間無數第二百二十四章 讓你看看什麼是反賊第三百零三章 虎父無犬子第五十九章 退,退,退!第九百三十二章 皇后娘娘喜禮第八百一十五章 登基斂財第一百零五章 你們都不行第五百四十八章 山海關的漢人軍隊第五百一十六章 我大順可查你十八代第六百八十八章 哲哲夫人第三百四十三章 去去去,鳥的監國第一百四十六章 我史可法豈非罪人?第五百零八章 高祖是誰,霸王又是誰!第一百七十一章 陛下走不得了第六百零五章 順,大大的順第七百零四章 雙雄會第一百四十五章 二郎,請牢記你的使命!第五百五十六章 若能孕,兩國可交好第二百零二章 陸爺真反賊第九百三十章 弘光朝的忠臣第一百七十五章 你想當皇帝?第八百一十八章 高職低配 百官郊迎第四百三十六章 陸四初一,清軍十五第一百九十八章 我路部院也!第七百六十二章 天羅地網第二百七十二章 不是投降,是起義第三百九十二章 大刀要見血!第六百零四章 可怕的尼堪第七百五十三章 江南大聯保第二章 造反三要素第九百四十五章 但願宇內平第六百七十八章 大順隆武帝第二百零六章 淮陰侯陸文宗(爲盟主加更)第三十一章 殺官兵 討公道第二百三十一章 誰敢殺我這盟主!第二百七十五章 賭品好,放手用第二百五十七章 淮軍的傳統戰術第七百四十一章 定北將軍 楊皇后第三百五十三章 大清真是敞亮第四百五十四章 智順王的心思第四百一十章 山東戰區第十章 最後的救贖第二百九十二章 逍遙自在的大柱子第六百九十六章 兵強馬壯者,大順也!第八百二十章 天王首級第三百二十四章 和碩額駙第四百九十六章 高傑破通州第七百一十一章 兵臨城下第七百一十章 遼陽光復,兵進瀋陽第五百四十四章 破滄州,不封刀第八百零八章 一切拜託國公了第四百九十七章 收復故都第二百三十一章 誰敢殺我這盟主!第六百四十六章 闖王似好婦人第九百六十章 平川(中)第七百二十五章 阿韃子 孫秦檜第六百四十八章 紅顏,多薄命第六百零一章 清天當滅,白旗當反第四百一十三章 冰與火第五百六十章 納糞殺敵第三百五十三章 大清真是敞亮第四百一十九章 老賊,我替天下人殺你第六百一十五章 修羅八里鋪第二百七十二章 不是投降,是起義第五百五十三章 入關!入關!入關!第二百零九章少都督與騎兵的較量第三百三十六章 都督喝的有點多第三百八十三章 用大刀!第六百一十九章 窮途末日第五百零四章 殺韃大會第九十六章 爛透了第一百三十二章 敢問貴軍是否大順王師?第六百三十一章 紫禁城中迎新君第四十六章 淮軍的誕生第六百七十九章 尚書侍郎 七省巡撫第六百六十三章 王爺,上策是降明第五百六十三章 不可沽名學霸王第一百七十七章 斬草除根第一百四十八章 陸爺,我把寇白門弄來了第九百四十九章 身家富貴皆在爺身上第六百五十八章 婦女之友陸闖王第三百八十九章 無恥之徒!第四百一十五章 局面如何挽回?第二百零三章誰讓我姓陸第六百七十一章 琪琪格和大玉兒第一百三十一章 南都,無人矣第二百八十章 茉莉花第五百四十七章 世間再無洪亨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