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三章 李過困守鳳翔城

劉文秀同中軍都督王尚禮還需要數日才能趕到鳳翔,御營老萬歲催逼破城旨意甚急,王自奇同馬元利商議之下決定繼續強攻。

然前後組織的兩次攻勢西軍都沒有得手,總是功虧一簣,王自奇便使人射書城中,勸白鳴鶴、黨孟安投降,直言西軍萬歲大軍不日將至,屆時小小鳳翔如何能守住。又將鞏昌總兵牛萬才被西軍所敗之事告於城中,稱只要白、黨二人開城,大西皇帝必會重用。

白鳴鶴對大順甚爲忠心,知大順已克北京,盡殲北方韃子,此時陝西方面固然吃緊,但只要東征主力能及時回返,西軍來勢再兇也不可能奪取西安,又見城外西軍接連三次攻城不克,更是堅定據守之意,對王自奇、馬元利的勸降不予理睬。

黨孟安心裡卻犯嘀咕。

此人早前爲順軍將領,但李自成撤離西安後,其和賀珍、郭登先、武大定等人認爲李自成大勢已去,故爲自保便於漢中降了滿清的阿濟格,更在賀珍的帶領下襲擊過率領順軍西路軍轉進入川的李過,後經大順新監國闖王陸文宗的再三勸說,方與賀珍等重新易幟歸順。

賀珍率部隨監國東征後,黨孟安同另一順將田虎率兵駐防西安城,黨被授予西安總兵一職,大順方面待他不可謂不信重。

然而眼見八大王張獻忠將率大軍前來攻打鳳翔,己方一路援軍鞏昌總兵牛萬才全軍覆沒,另一路援軍漢中的郭登先也是遲遲不至,黨孟安心中難免焦慮起來,擔心以他和白鳴鶴的兵馬難以守住鳳翔。

又過兩日,西軍方面的撫南將軍劉文秀率部趕至,在聽了王自奇、馬元利三次攻城失利的具體後,劉文秀一方面派中軍都督王尚禮率騎兵數千南下堵截有可能至漢中方面來援的順軍,另一方面再次射書城中勸降白、黨二將。

同時命各部於城外展開陣營,表面大張旗鼓似要再次強攻,實則暗地偷掘地道準備以棺材火藥法炸塌鳳翔城牆。

不出意外,劉文秀的勸降再次被城中的白鳴鶴拒絕。

黨孟安雖心中犯疑,畏懼西軍勢大,但漢中援軍不日將至,倒也抱了不少期望。

然而郭登先部卻沒能如期趕到鳳翔。

奉劉文秀之命前往封堵漢中方向的王尚禮率精銳騎兵搶佔了漢中同鳳翔必經之地的大散關,這讓剛剛率部穿過武都山剛出和尚原的郭登先被生生堵在了大散關前。

十一月初七,郭登先督其部強攻大散關,起初攻勢還算順利,然而未幾大散關門突然大開,其後王尚禮親率騎兵衝擊郭登先部。

郭部不防西軍出關襲殺,瞬間被西軍騎兵衝得七零八落,等郭登先退到和尚原收攏殘兵時已不足千人,再也無法北進一步,無奈只得率部退回漢中同總兵羅岱會合,再作它圖。

王尚禮將繳獲的郭登先將旗並漢中順軍的諸多旗幟使人快馬送到鳳翔城下,城中的白鳴鶴同黨孟安見狀都是大吃一驚,心頭也俱是陰沉一片,因爲漢中軍的敗亡意味着當初馳援鳳翔的三路援軍已去其二。

而西安方面很難再調兵馳援鳳翔,隨監國東征的主力最快也得下個月才能趕回來。

劉文秀出於順軍西軍本是同根,不忍兩家廝殺太慘,所以再次使人進城勸降。

這一回,白鳴鶴依舊沒有動搖,但黨孟安卻有了投降之意,而曾於白鳴鶴率部攻打鳳翔時於城上砍倒清旗,樹立順旗,率城中紳民奉上黃冊丁薄口呼“迎大順天兵”的鳳翔知府聞元,更是早早的準備起奉迎大西皇帝的香案來。

城外西軍越來越多,用連營三十里都不能形容,每日於鳳翔城下縱馬馳騁的西軍騎兵揚起的灰塵簡直是遮天蔽日,而城上順軍卻是士氣越發低迷。

白鳴鶴已經做好死在鳳翔城內的準備,其也不指望西安方面能再向鳳翔派來援軍,現如今只盼着能多拖西軍一日好過一日。

黨孟安這會則是心中天人交戰,既想綁了白鳴鶴開門迎大西皇帝,又覺這樣做會裡外不是人,叫西軍方面恥笑。而且再怎麼說大順和大西當年都是一個鍋裡攪馬勺的,對於出賣兄弟這種事不管是順軍還是西軍都是瞧不起的。

他黨孟安當年已經犯過一次糊塗,難道這一次再犯不成?

可不開門,那八大王真到城下,三通鼓炮,鳳翔能守住?

正當黨孟安爲之苦惱時,讓人想不到一幕發生了——鳳翔竟來了援軍。

留守西安的徵西將軍、興國公李過率領陝西總督孟喬芳拼湊的四千餘兵馬,冒着被西軍合圍的風險拼死突入鳳翔城內。

李過的到來讓白鳴鶴頓時有了主心骨,也讓黨孟安動搖的心思稍稍定了下。

城外劉文秀聽說突進城中的是李過,並沒有責罵部將放李過入城,只命各部將先前有些疏鬆的包圍圈合攏,對鳳翔嚴加監視即可。

同時命加快掘進地道。

先前西軍挖掘的地道離鳳翔城牆已是極近,然而卻突然於地底挖到大量石板地基,使得所挖地道無法通到城下。

詢問當地人方知,這鳳翔城是在先秦古都雍城舊城基礎上修建而成,所以地下埋有很長一段雍城的舊地基。

不得已,劉文秀只能命改從鳳翔南門地底重新開挖地道,這一插曲使得鳳翔城避免了今明兩日就被炸塌的危險。

兩天後,只帶了幾千御營騎兵趕來的張獻忠終是抵達鳳翔城下,見義子劉文秀同幾個都督遲遲沒能破取鳳翔城,張獻忠很不高興,不過待得知李自成的侄子李過也在鳳翔,不禁又變得十分高興,讓劉文秀派人進城勸李過投降,說只要李過肯降,他就封李過當順王。

“李過就算不肯降,破了城之後你們也千萬別殺他,將他好生帶到我面前來,不看僧面看佛面,衝着李瞎子同朕的情份,朕也不能虧待了這個大侄子。”

張獻忠是真心想勸降李過,同時也是想借李過分裂現在的順軍。

畢竟李過纔是李瞎子家當的真正繼承人,如今卻讓李瞎子的女婿把家給當了,這道理李過能想通於他大順是好事,想不通於他大順可就不是什麼好事了。

第六百五十九章 人間路短,兒女情長第四百八十九章 十萬順軍奉監國第二百七十三章 我們要勤王了第一百五十一章 甲申年第一怪事第五十三章 親藩 夜襲第二百七十三章 我們要勤王了第二百零二章 陸爺真反賊第六百八十二章 聖武天王李自成第六百二十七章 大順的仁政第四百六十七章 大順完了,大清也完了第七十九章 闖軍南下 赤子之情第五百章 平西王的驚詫第五百一十四章 喜迎大順天兵第四百六十一章 淮侯想當皇帝嗎?第四百五十章 順淮一家,共赴國難第四十一章 如何下淮安(謝盟主碧血劍1)第一百七十一章 陛下走不得了第七十六章 我只要錢,不要命第四百六十八章 駙馬爺復都城第二百一十六章 親朋好友齊造反第四百零九章 讓他們害怕第三百一十五章 拆,賣第四百八十一章 淮侯當監國第一百八十一章 放心,都督家的龍氣接上了第三百八十四章 風雨無情第六百三十四章 李家皇后,朱家貴妃第三百九十四章 兩蹶名王第二百九十三章 福左、潞右、其餘中間第十四章 漕運總督 巡撫淮揚第一百三十二章 敢問貴軍是否大順王師?第二百九十六章 孩兒要做中國皇帝第三百零八章 哪個罪更大第四百六十章 以侯封王第七百四十章 萬歲沒了第二百一十七章 我陸四也可以擁立個天子第五百一十二章 殺光韃虜再凱旋第四百五十三章 既壽永昌 大印千古第三百八十四章 風雨無情第六百四十一章 太后英明第二十八章 人潮 一刀斬第一百九十五章 要什麼給什麼第一百零七章 送你一朵小紅花第三百三十二章 拿酒給我!第四百零二章 忍不住了,就打第四百一十五章 局面如何挽回?第四百零九章 讓他們害怕第七百二十一章 雪白,血紅第一百二十六章 淮揚陸某,功在大順!第六百六十七章 東果老格格第二百五十五章 天下第一旅第六百九十九章 姜驤反正 山西光復第六百二十九章 天王上煤山第九百五十八章 此屠夫,當寸搩!第八十三章 大旗到第一百零四章 難兄難弟 就地取糧第六百六十五章 貝勒就值十兩銀第九百四十四章 最後的滿蒙集團第一百一十八章 久經考驗的逃跑將軍第四百五十一章 西進商洛第五百七十五章 晚降者皆戮第一百零九章 不屈的勇氣第五百一十七章 大順不屠城,只屠官第八百二十章 天王首級第四百五十一章 西進商洛第七百五十七章 監國三大事第四百二十五章 火燒眉毛的攝政王第三百三十章 抗清第一城第三百一十四章 搶救性保護第一百二十七章 破城之後,皆來過我大刀!第一百八十六章 要用一切辦法搞銀子第三百三十三章 去問問韃子降不降第二百二十二章 刨我祖墳者在哪第五百六十四章 滿洲終結者第九百九十一章 平川(下)第二百八十八章 都督,萬歲第七百三十四章 大西皇帝萬萬歲第一百七十九章 逐鹿中原第九百五十六章 湖南救湖北第七百三十一章 八大王的真理第二百四十四章 小淮海戰役第三百零六章 漢軍旗的福地第七百六十五章 二十萬軍重重圍第三百七十二章 天降大任,必先神聖第七十六章 我只要錢,不要命第一百八十六章 要用一切辦法搞銀子第五百六十三章 不可沽名學霸王第六百四十五章 順太祖?順世宗?第五百四十九章 關門打狗第一百四十九章 你和我家白門有一腿?第五百六十四章 滿洲終結者第七百三十四章 順皇賞功第二百三十五章 淮軍四鎮第一百五十九章 菩薩爹爹有鬼了第二百九十三章 福左、潞右、其餘中間第四百五十三章 既壽永昌 大印千古第三百一十二章 世間從無聖人第五百二十二章 太后,沒錢沒糧,走吧!第二百零一章撐下去第九十七章 天道輪迴好滅明第二百二十一章 冥冥之中有困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