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四十五章 託付

晃悠悠的大轎走的很快,衆人抵東華門時,京營兵奉命在外等候,英國公自己隨待着大轎進入東華門,由東華門直接往西走就是乾清宮門,到了乾清宮門就是內朝,英國公也不能進入,只能對着一個太監繳旨。

“皇后諭,”信王剛下轎不久,一個太監就氣喘吁吁的跑出來,對英國公道:“着英國公宿於外朝,不必還府。”

這就是要英國公繼續宿衛了,另外信王在此時也知道了,皇后還諭令成國公和幾個侯伯在宮門四周駐守,並且也連夜值宿,不得回家。

這樣一來,整個宮廷內外可謂是相當的穩固了。

“信王殿下請快些進東暖閣,皇爺早就在等着了。”

從辰時出發,抵乾清宮時才過九點多一些,但天啓皇帝已經等不得了。

皇帝的身體又一次惡化,而且比此前要兇險的多。

等穿着四團龍袍的信王出現在眼前時,天啓突然大哭,淚水於臉上橫流,伺候在一側的張皇后見狀心酸不已,也跟着淚流不止。

皇帝待人抹去自己臉上的淚水之後,對着皇后道:“皇后到外殿等候吧,吾和兄弟有一些話要說。”

皇后知道這是要交待國事,自己以婦人的身份留着不妥,當下只向信王點了點頭,臉上掛滿淚水而出。

“五弟。”天啓情緒一激動,精神狀態反而好了許多,他的臉色還是紫黑色,這是嚴重缺氧的症候,看着信王,天啓道:“你皇嫂秉性強直剛烈,內廷之中在此之前有吾護着她,她是內廷之主,當然不會有人爲難她……現在吾要去了,你皇嫂就得靠你來照顧了。以後,不要叫人欺負了她,否則吾在地下也是難安。”

信王也是流下淚來,不管怎樣眼前這是他的親兄長,一直以來都在照顧他的血親,在這世間他早就失去了母親,然後父親也離世很久,真正有血脈相連的關係,又很親近的親人,也就是眼前這一位了。

“皇兄,”信王哭着道:“你一定能康復如初。”

“瞎,這時候還說這種話做什麼?”天啓喘了幾聲,不悅的道:“五弟趕緊答應我,不然我不安心。”

“兄長放心。”信王這時無法再回避,他跪下道:“弟在這裡起誓,終弟一世,奉皇嫂如母,絕不敢有半點不敬之處,弟之王妃,亦要奉皇嫂如母,尊重敬愛。”

“這樣就好!”天啓打斷了信王的話頭,沒叫他最後起誓。

身爲天家子弟,自尊都是烙在骨子裡的,只要信王有這種話就好,起誓反而傷了這小兄弟的尊嚴。

看到信王含淚而泣,天啓盯着信王看了半天,說道:“魏忠賢可用之材,恪謹忠貞,可計大事,吾弟當任之用之,倚爲心腹,不要因爲成見和舊日陋規而去之,否則天下必定會大亂!”

信王心中的一點脈脈溫情被瞬間打的粉碎,他慢慢低下頭去,假作低泣,內心已經是一片冰冷。

可恨的是皇兄到現在還不省悟,魏忠賢這般的閹人也能處理國政,並且皇兄簡直是在託孤,這不僅是對他信王的侮辱,簡直就是對皇明法統的侮辱!

“太祖高皇帝說過此輩只能供灑掃……”天啓當然明白眼前兄弟的看法,在此之前他一直試圖扭轉信王對魏忠賢的刻板印象,此時也是在做最後的努力。皇帝擡着頭,面色黑紫,相當吃力的道:“不過本朝任用宦官也是從文皇帝開始,自文皇帝時,內官充任監軍,乃至使者,或掌廠衛,鄭和率數萬人出海六次,都是建立赫赫之功。就如刀一樣,快刀在手,怎麼用是使刀的人,你說是不是?”

關於大明的這個傳統,信王也無話可說,而且他也確實覺得身邊的宦官們更親近和可信。可是……信王垂首無語的同時,也是暗下決心,不管怎樣,無論如何,自己不會叫此輩掌握大權,導致乾綱失序!

“自王振之後,也有汪直,劉謹,谷大用,馮保之流禍亂一時。”天啓道:“可是也有不少有名聲在望的太監,甚至在士大夫中賢名素著,所以,吾弟不要帶着成見看太監。若無此輩,你怎麼對付那些大臣?彼輩飽學詩書,口中俱是道理,然而士大夫也並非全是品性高潔心口如一的。你看張居正,神宗皇爺在年幼時,其總是拿大道理壓着。結果後來一查,張居正就算沒抄出多少銀子來,其家產也非俸祿能所得。神宗皇帝大爲失望。吾弟喜讀書,但治國大道非書中所能盡得,書要讀,天下要靠讀書人來治理,但誰來治讀書人?當然是在太監中擇一能者。魏忠賢,不求其私德,但問其公心。從天啓四年到如今,三四年間,國家賦稅增加數百萬年一年。”

天啓儘量眼大眼睛,對着信王道:“從去年開始,減免三釐田賦,各處少收的田賦減了近二百萬兩一年。然而國用並未受太大影響,仍然在增加。其還是要從工商雜稅着手,打算一年再增加二三百萬,可以徐徐用來修邊牆和練兵。若無忠賢,國用早就不足了!再有,三大殿燒燬,這幾年來,魏忠賢左右騰挪,湊了六百萬兩修三大殿,若無此人,國家哪有這筆銀子來修殿。我堂堂皇明上邦,億萬生民的大國,大朝會用的三大殿都毀損了無錢修補,說出來祖宗心中都不安哪。三殿告成,吾到地下也能見神宗皇帝了……”

天啓的遺詔後人關注的很多,不過很多人都以爲是官樣文章,其實作爲一份大明帝國最後一份正式的遺詔,可關注的地方相當的多。

三大殿的修復是在遺詔上特別提起的事情,這很明顯就是天啓朝的一個樣板工程。

除了天啓在遺詔裡強調的,兵事漸彌,地方安靜,三大殿修復,這都是天啓這幾年的政績工程。

在萬曆年間三大殿就燒燬了,在原本的基礎上的修復是天啓年間完成的,而在萬曆末年收取的遼餉給北方的百姓帶來了沉重的負擔,在天啓年間,遼餉其實是每畝減少了三釐,原本每畝九釐,天啓年間減到了六釐,減收了一百五十萬兩左右。

雜項收入,在天啓年間是一百八十萬兩左右,其中房鋪稅和典當酌分,這是向工商業者收取的稅費,此外鹽稅和茶稅,也是比萬曆年間多收了好幾十萬兩。

而到了崇禎朝,總的稅賦額度差不多,前兩年略有回調,也是崇禎和新上任的大臣知道民間很苦,所以回調了給大家喘口氣。

到了崇禎二年和四年之間,收入又重新上來了,因爲大量的農民造反,各處興軍,崇禎二年被女真人入侵,戰後一片瘡痍,要修城重建,另外還要整編兵馬,用錢的地方太多,所以崇禎二年之後又將收入回調。

但回調的收入雜項收入和鹽茶稅都減少了,而農田賦稅則大爲增加,從天啓後期的每畝六釐增加到了十二釐,對百姓來說,可謂盤剝更重。

後人說的崇禎年不收工商稅當然是鬼扯,可是幅度大爲減少,也確實是事實。

到後來剿餉和練餉加徵,三餉一年增收兩千萬,朝廷用度開銷還是不足,薊遼宣大等鎮一年哪能得了這麼多錢?

大量的開銷被貪污和浪費了,崇禎的治國無能,在這一點上就無有可推辭的地方!

信王對兄長的話,幾乎一點兒也聽不進去!

對一個篤信儒家學說,相信名君賢臣模式的親王來說,大明帝國家傳的治國心術是根本沒有什麼參悟,而且信王的天份不好,脾氣又固執,性格有些偏激,所以在此時根本無從體會兄長的良苦用心。

外朝用文官,這沒有問題,但內廷的皇權怎麼用,皇帝的意志怎麼體現,這其中是有大學問的。

帝王之道,術法理要並用,所謂獨尊儒術從來就沒有過,那是在民間哄傻子的說法。其實漢宣帝的話纔是真實的,漢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雜之。

這纔是一千多年來的真相,純儒治國,以前沒有過,以後當然也不會有。

大明皇帝的皇權延伸,就是用太監,太監寄居皇權之上,用司禮監和御馬監,還有廠衛的力量來制衡文官。

否則不說別的,大禮議時期,嘉靖皇帝拿什麼來制衡那幾百個在宮門口鬧事的文官,拿什麼來壓制楊廷和?

以天啓年間的情形來說,皇帝對文官之間的傾軋相當不滿,對言官的訓斥曾有多次,此輩滿口大道理,卻總是淪爲黨爭工具,滿紙荒唐言無實物,天啓大爲不滿。而就國事而言,東林黨人比楚黨浙黨齊黨又強在哪裡?卻每天糾纏黨爭之事,天啓對他們的不滿也是逐漸積累起來的。

用魏忠賢將此輩一掃而空,就是皇帝情緒化的體現,這事天子也有失分,就是做的太過火了一些,沒有留下一些制衡閹黨的力量。

到目前來說,魏忠賢掌握的權力畢竟太大,在內廷和外朝,魏忠賢都掌握了過多的權力,如果再把手伸到京營和拱衛皇宮的上三衛和御馬監,那麼事情就可大可小了。外朝的勳貴文官仰其鼻息,廠衛在手,兵權在手,內廷無人敢於抗衡,那麼就算廢立皇帝又有何不可?雖然按大明的現狀,對外有很多親藩,如果魏忠賢敢改朝換代就一定有人起兵討伐,所以改朝換代的可能不大,但終究是極大的隱患,這也是天啓皇帝過於信任魏忠賢而留下的隱患。

第一千二百四十章 新任第四章 漲月錢第二十五章 過關第四十四章 取字第一千二百零八章 公審第一千三十四 河邊第一千五百六十六章 全力第一千六百五十五章 拉開第一百八十六章 推諉第一千三百二十六章 兩怕第一千七十八章 新編第一千五百三十七章 後撤第五百九十二章 離開第七百三十六章 過河第一千六百零四章 軍營第一千四百七十九章 福晉第六百一十五章 執念第六十八章 報仇的感覺第六百八十四章 小院第一千二十一章 忠烈第三百五十二章 投槍第三十五章 人質第七百四十四章 相爭第一千五百零九章 三人第一千五百四十七章 完人第二百一十八章 串聯第七百七十九章 壯哉第一千七百三十七章 私掠第一千一十九章 求全第一千二百七十七章 父子第一千五百七十五章 南北第一千七百四十章 吃相第六十二章 遇襲第六百六十二章 刀牌第一千一百五十九章 福肉第三百二十四章 突襲第一千二百四十四章 異心第一千一百三十八章 金冠第四百九十八章 變節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開市第一千三百零七章 傷逝第一千二百七十章 街邊第一千一百一十九章 遊兵第四百八十三章 中伏第五十七章 死局第三百一十一章 親親第一千三百六十章 拿捏第三百三十二章 念頭第四百五十七章 集寧第一千五百一十九章 細雨第一千一百八十五章 調轉第八百八十三章 丁口第九百四十六章 調動第六百章 營地第五百一十八章 僞折第九百三十八章 良策第一千六百五十三章 冰層第九百五十一章 底線第五百六十六章 布匹第五百二十四章 進京第七十六章 入鐵場第五百九十四章 欺人第五百六十四章 織機第九十一章 留客第一千五百九十一章 財務第一百三十五章 趁火打劫第九百八十五章 團園第一千四百六十七章 右翼第四百二十九章 膏藥第四百六十八章 無衣第九百七十六章 問政第五百零三章 關門第一百一十章 韃官第一千七百四十章 吃相第一千三百一十八章 梟雄第十九章 一路艱辛第四百一十九章 初陽第一千一百八十一章 長約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臺糖第三百八十八章 大艦第九百三十一章 算盡第六百七十二章 翻滾第八百七十章 基地第九百七十四章 忍辱第七百七十九章 壯哉第二百章 各司第一千七百二十六章 亡心(昨天章節錯了)第一千五百三十一章 勁射第一千四百九十二章 悲涼第七百零八章 反應第六十六章 割頭第一千三百一十四章 沸騰第一千四百七十三章 白旗第九百二十四章 津港第三百一十一章 親親第五十二章 解決第六百二十五章 捕鳥第一千七百一十二章 錢府第六百六十二章 刀牌第九百一十三章 挖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