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六章 鎖國令

朱由校一回到宮中就收到了來自東瀛的報告:天啓十三年二月,德川幕府頒發了鎖國令。

“王禮乾,德川幕府爲何突然頒發鎖國令?”朱由校疑惑地問道。

現在大明的白銀主要來自於東瀛,東瀛鎖國,對於銀本位的帝國經濟是有很大影響的,現在在整個帝國寶鈔流通已經佔據貨幣流通的六成以上,但是在民間,由於大明寶鈔在歷史上曾經有過一次變成廢紙的經歷,民間藏錢依然還是以藏銀元爲主。

這一切就使得銀元雖然在市面流通量逐漸下滑,但是依然有很大需求量,一旦寶鈔無法兌換銀元,對寶鈔的信譽是會造成極大的影響的。

“根據探子回報,一是爲了禁止天主教傳播,二是由於薩摩藩大力發展海外貿易,已經一躍成爲東瀛的頂級大藩,三是防止商人與幕府對立等等這些已經對東瀛的幕藩體制已經構成了威脅,德川幕府才決定下令鎖國。”王禮乾回報道。

“顏思齊現在在做什麼?”朱由校問道。

“薩摩藩雖然極力反對鎖國令,但是效果甚微,顏思齊現在正在江戶周旋,但自從李旦去世之後,顏思齊與德川幕府的關係已經大不如前。”王禮乾回答道。

“德川幕府的鎖國令不但損害了帝國的利益,更是損害了顏思齊的利益,失去了海外貿易,顏思齊根本無法養活他的大軍,看來顏思齊遲早要和德川幕府翻臉了。”朱由校說道。

“爲了避開德川幕府的猜忌,顏思齊大軍大多駐紮在琉球國,他要調動大軍需要一段時間。而且臣以爲顏思齊的大軍現在還不是德川幕府的對手。”王禮乾說道。

“現在的確還沒到顏思齊和德川幕府翻臉的時候,而且幕府的鎖國令並不嚴厲,顏思齊還可以佔到空子,但顏思齊應該要爲這場戰爭做準備了。”朱由校說道。

“傳朕的口諭,如果顏思齊來中國招募志願兵或者購買軍火,只需到大都督府備案,具體事務由各都督府協助處理,從各都督府淘汰下來的軍火,如果顏思齊有需要,一律八折賣給顏思齊,但是軍隊的制式武器,如果沒有朕的允許,一律不得出售。”朱由校下旨道。

“諾。”

“顏思齊優勢也非常明顯,他擁有比德川幕府更爲強大的海軍實力,光憑這一點他就已經立於不敗之地了,他們原本都是海盜出身,萬一失敗的話,他們還可以退到海上,所以顏思齊這邊倒是不用太擔心,只要他們自己不作死。倒是林丹汗這邊情況怎麼樣?”朱由校說道。

“插漢的巴達西寨桑等五個頭目率千餘戶不日將會率衆歸降帝國,只是這羣人的安排,還請陛下指示。”王禮乾說道。

“還是按以前的規矩,部落頭領和部落成員分開安置,部落成員安置到應昌衛一帶。”朱由校說道。

“諾。”

“兩天後啓程返回京師,另傳馬世龍進京商議林丹汗一事。”朱由校說道。

“諾。”

……

朱由校不是第一個南巡觀賞燈船的皇帝,明武宗朱厚照就曾經蒞臨秦淮河觀賞燈船。到了朱由校的時候,秦淮河的燈船已經開始大量使用紗燈,而曾經在秦淮河邊流行羊角燈卻因爲朱由校的玻璃廠出現,已經越來越少。

朱由校現在在整個帝國擁有上十家玻璃廠,而民間在朱由校的默許下,也開始在興建玻璃廠,玻璃正是在這種情況下,開始走進尋常百姓的家中。而曲中則算是民間最早使用玻璃的地方。

秦淮河的燈船主要集中在聚寶門水關至通濟門水關一帶,尤其是桃葉渡口,更爲集中,李十孃的寒秀齋就在桃葉渡口。

今天參加集會的,除昨天幾人之外,顧媚特意還要邀請了她另外三個手帕姐妹前來,一個是王月,一個是王節,還一個是李大娘,另外就是李十娘將她的侄女李媚姐帶來了。

這三人也是秦淮河邊的名妓。李大娘,一名小大,字婉君,在秦淮河邊有“俠妓”的名聲,而王月和王節兩人是親姐妹,她們還有一個妹妹叫王滿,根據《板橋雜記》記載,在這三人中王月長得最漂亮,也是最有才的,但也是命運最悲慘的一個,據說是被張獻忠蒸了吃了,當然餘懷聽的也是傳言。而王節的命運卻是三姐妹中最好的,而且王節是秦淮名妓中第一個和冒闢疆有關係的人,王節和李十娘也是手帕姐妹。

看明朝人寫的關於秦淮河邊的故事,朱由校發現女人閨蜜之間挖牆角好像是很正常的事情,而且女人之間似乎也絕不會爲這樣的事情起衝突,發生矛盾。這不知是沒有記載,還是的確不存在這樣的事情。根據記載,冒闢疆和陳圓圓好得如膠似漆的時候,董小宛那真是拼了命的想和冒闢疆好,要知道陳圓圓和董小宛也是手帕姐妹。

“橫波,這才幾日不見,你居然已經梳攏了。爲何這秦淮河邊卻是沒有一點消息傳出來?”李大娘驚訝地說道。

青樓的清倌人只梳辮子,接客之後才梳髻,稱之爲梳攏,像顧媚這樣的名妓,梳攏可是要邀請有頭有臉的風流雅士出席的,甚至還要擺幾桌的,但是顧媚就這樣悄無聲息地就梳攏了,這着實讓李大娘等人感到驚訝。

“這也不是什麼大事,不必在意這些繁文縟節。”顧媚微笑着說道。

“眉生,不知是何人如此幸運能得到你的青睞?”王月問道。

“可是冒公子?”王節微笑着問道。王節等人並不清楚朱由校的身份,然而明白的人更不會去點破朱由校的身份。

“不是,不是。”顧媚趕忙說道,“幾位姐姐可別亂猜了。”

“幾位姑娘,是這位來自京師的陳公子。”冒闢疆見狀也說道。

“陳公子可是好福氣,剛來此地,便能獲得橫波的青睞,橫波可是出淤泥而不染,雖出身在這煙花之地,但也一直是守身如玉。”李大娘說道。

……

第一百七十七章 新政十條第三百七十章 經濟危機對大明的影響第八十四章 同仇敵愾第三百七十章 經濟危機對大明的影響第兩百七十八章 強渡遼河第兩百二十章 召藩王進京第一百九十一章 柳如是第七十五章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求收藏)第兩百四十一章 內閣波動第十章 狡辯第兩百八十七章 遼寧承宣布政使司第二十二章 犯倔第四百零二章 吃蝗蟲第一百零二章 收養的兒童第兩百六十二章 向西班牙宣戰第三百四十九章 拖第兩百八十九章 松江府第四百八十六章 糧食問題第一百四十九章 馬戶第八十七章 僞造證據第四百五十五章 東廠的改變第一百七十四章 鶴丸城第兩百四十三章 流放冷洲第一百一十五章 交易所第二十一章 小目標一億兩(求評論)第兩百二十章 召藩王進京第一百五十五章 兀良哈朝貢第一百三十五章 迎戰第一百八十二章 輿論交鋒第兩百一十七章 殿試第兩百六十二章 向西班牙宣戰第四百九十二章 哥薩克騎兵第兩百三十一章 劫營第一百二十八章 坊津第四百一十七章 雷霆手段第三百三十九章 政治聯姻第四十三章 金山第一百一十九章 正品與贗品第三百七十一章 《決絕詞》第四百三十三章 布拉茨克第一百五十九章 拍賣進入白熱化第四百三十五章 皇子歷事第六十五章 經略日本的計劃(求收藏)第四百八十六章 糧食問題第一百六十四章 分歧第四百九十一章 偷襲別列佐沃第兩百六十八章 東廠的目標第二百二十二章 接見西洋學者第兩百一十九章 衝突第四百零二章 吃蝗蟲第一百七十四章 鶴丸城第四百五十章 託木斯克第兩百八十章 搶灘戰第一百章 顏思齊第兩百九十三章 軍大衣第四百六十一章 將未來寫下來第兩百六十二章 向西班牙宣戰第五十章 悍不畏死(求收藏)第兩百五十三章 天啓獎第三十三章 思想文化教育第兩百零一章 《專利法律》第兩百三十二章 風陵渡之戰大勝第兩百九十九章 貴族院第四百九十三章 秋明第一百四十八章 提拔胥吏第四百八十四章 大壽第六十三章 爭風吃醋(求收藏)第兩百七十四章 翼騎兵第四百二十一章 影響第三百三十五章 閣臣候選第三百八十四章 股票交易所第四百四十一章 請旨改變戰略第三百五十章 商品房第四百七十一章 滿洲國第五十三章 臉盲(求收藏)第一百八十一章 天啓大爆炸第兩百章 封閉東林書院第四百八十七章 對滿洲國的夏季攻勢第兩百七十四章 翼騎兵第二百零四章 寧錦之戰第九十六章 木邦決戰第三百六十八章 卞玉京第兩百八十六章 釋放皇太極第四百五十三章 十六天魔舞第四百一十三章 坑殺第四百九十四章 決定禪位第一百六十二章 影子第一百二十八章 坊津第三百九十四章 北伐喀爾喀第一百五十章 海外貿易帶來的後果第八十四章 同仇敵愾第五十五章 按規矩辦事第一百零四章 海外貿易第四百九十八章 朱慈炅南下第四百二十三章 俄國人的侵略第五十九章 金山的效應第一百二十一章 懷寧公主第兩百四十四章 “妖孽”第三百六十七章 盒子會第三百五十章 商品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