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任容妃吃完晚飯就帶着小蓮先回到了自己的宮中。今天朱由校要來任容妃的宮中,她一早就要回去準備。
等朱由校來到任容妃的宮中的時候,任容妃已經換上早已經做好了連衣裙。
“皇上,是不是不好看?如果皇上不喜歡,妾馬上去換身衣裳。”任容妃看着皺着眉頭的朱由校,焦急地問道。
傳統的髮型配着現代的連衣裙看起來真的有點不倫不類,但慶幸的是,任容妃有顏值當擔,那怕看起來不倫不類,但也談不上醜。這就應了那句:人長得漂亮,怎麼穿都好看。
“容妃,你把頭髮放下來,讓朕再看看。”朱由校提議道。
聽到朱由校這麼說,任容妃毫不猶豫地就將頭髮都放了下來,這一放下來,感覺就出來了,朱由校會心地笑了笑,說道:“有點味道了。”
“皇上喜歡嗎?如果皇上喜歡,以後皇上來妾這裡,妾都這麼穿。”看到朱由校露出笑容,任容妃高興地說道。
“還差一點點味道。”朱由校繞着任容妃走了兩圈之後,說道。
“皇上,哪裡還差一點?妾命人去改。”任容妃馬上問道。
“衣服感覺有一點點大,不夠貼身,還有這個裙子做得太長了,都拖地了,這個裙子不能拖地,最好只蓋過膝蓋到這裡就可以了。”朱由校指着任容妃的小腿建議道。朱由校是個有輕微腿控的人,在這個時期,不可能要求將裙子做的膝蓋以上,他只能退而求其次,將裙子的長度控制在小腿中間往下一點的位置。
“這是不是太短了?”任容妃羞澀地說道。這個時期,女子穿的裙子幾乎都是拖地的,連腳都不露,何況是露出小半截小腿,這簡直就是大逆不道,要遭千夫所指的。
“太長了就沒那個味道了,反正你在宮中就穿給朕看就可以了。”朱由校毫不在意地說道。
“妾明日便令人去改,改好之後,再請皇上過來,可好?”任容妃輕聲說道。
“當然可以,改好之後,朕肯定要來看效果的。”朱由校笑着說道。
“皇上,只是改好之後,裙子這麼短,在裙子裡面該穿什麼?”任容妃好奇地問道。
“只穿小衣即可。”朱由校說道。
“啊!只穿小衣,難道膝褲或者皇上親自設計的長褲也不穿嗎?”任容妃說這話的時候,連耳根和脖子都紅了。
朱由校這話真的傷風敗俗啊!看來史書上關於朱由校的記載又會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了!
“當然,穿了就沒那個味道了。”朱由校肯定說道。
朱由校說完,又解釋道:“朕在夢中之時,神女們可都是這麼穿的,當然在這裡你就在自己的宮中穿穿就好了。”
“神女們都這麼穿的,這也太有傷風化了,她們怎麼能這個樣子?”任容妃嘀嘀咕咕地說道。這個時代的人肯定無法理解後世的穿着打扮。任容妃現在滿腦子都在想神女們穿着這樣的裙子在天上飛是什麼樣子,當然在邊上服侍的小蓮也有這樣的想法。她們現在肯定滿腦子的都是長裙飄飄,滿腦子的都是腿。
“你們在想什麼呢?”看到任容妃和小蓮都走神了,朱由校忍不住問道。
“沒有,沒有想什麼。”任容妃趕忙說道,“皇上,神女們應該都很漂亮吧。”
“呃……”朱由校想了想說道,“肯定有漂亮的,也有醜的,甚至還有些像你們一樣的漂亮。”
朱由校心想:你們可都是那些“神女”的先人,就算任容妃沒有後代,但難保她的兄弟姐妹沒有後代啊!
朱由校說的倒是實話,只是任容妃聽在耳中,就變成誇獎她的話了,她羞澀地說道:“皇上,妾蒲柳之姿,哪能比得過那些神女。”
“朕金口玉言,自然是不會騙你的。”朱由校一本正經地說道。
“皇上……”任容妃嬌嗔道。
氣氛來了,情緒到了,一切都順其自然的發生了。
……
第二天上午時分,張嫣便帶着張國紀和張妍一起來到了宮中。
魏忠賢和客氏在的時候,妃嬪們不要說回家省親,就算是妃嬪的家人們也很難到宮中探望她們,就連張國紀一共也只來過皇宮兩次,張妍就不用了說,一次都沒來過。
朱由校也都快忘了自己這個岳父的長相了,不過跟着張嫣一起來的,朱由校可以肯定眼前的這個富態的中年人就是自己的岳父,而他邊上的另外一個女生,朱由校不用猜也知道肯定是張嫣的妹妹張妍,畢竟兩姐妹長得有六七分想象。
朱由校表現得還是客氣的,雖然朱由校不用很客氣。張國紀甚至有點受寵若驚的感覺。
簡單地寒暄之後,朱由校對張嫣說道:“張妍是第一次進宮吧,寶珠,你帶着她在皇宮裡到處看看。”
“諾,那妾告退了。”張嫣說道。
等張嫣帶着張妍離開之後,朱由校直奔主題地說道:“國老,朕要建水泥作坊的事情,寶珠都和你說了吧。”
“皇后已經和臣說得很清楚了。”提到這個事情,張國紀就覺得一身肉痛,昨天晚上可是痛得他一晚上都沒睡着。
“既然國老已經明瞭,國老可有什麼想法?”朱由校說完,又強調道,“有什麼想法國老都可以直說。”
張國紀一咬牙,說道:“爲陛下分憂解難是臣的本份,臣願意辭去中軍都督府同知一職,同時出資十萬兩白銀與陛下共建水泥作坊。”說完這段話,張國紀不由得長吁了一口氣,真是財去人安樂啊!
“好,難得國老的一片赤誠之心!國老放心,今日國老出資十萬兩白銀,他日必有百倍回報。”朱由校高興地說道。
“臣不敢奢求回報,只求爲我大明盡一份力而已。”對於朱由校的話,張國紀也是半信半疑,他只希望能收回成本就好。
“這裡是水泥的製作方法,你先在京師試製成功之後,朕要求你在山西,雲南,遼東三地設三個水泥作坊,盡全力生產水泥,朕很快就會大量地需要水泥。”朱由校將水泥的配發遞給了張國紀,然後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