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劉宗周

猴子已經是奔三的人了,在這個時代已經屬於大齡中年人了,而在嚴重地男女比例失調的背景下,留在這裡找媳婦真的是一種奢望。

“當然好啊,我陪你再去一趟縣衙,我們一起去,這也互相有個照應。”大山高興地說道。

……

按照流程,各地縣衙先集中願意移民的人然後統一送到州府上,在由州府統一送到雲南府,再從雲南府送到隴川,在隴川分媳婦,分耕牛,分田地等。分完之後,再由木邦新任的各州府各縣的官吏帶回去。

移民在如火如荼開展中,而龍騰軍在第一個據點待了一個月之後,正式進入了第二個計劃中的據點。這個據點距離木邦城已經只有一天半的路程了。

抵達這個據點之後,熊廷弼令全軍就地紮營,然後開始了第二座棱堡的建設。第二座棱堡建設的速度已經完全比上第一座棱堡了,主要是人力出現了問題,木邦的土著都被熊廷弼驅趕到了木邦城周圍或者是被驅趕着離開了木邦。

熊廷弼派出去抓壯丁的隊伍,大多都是空手而歸,幾天的時候抓到了壯丁還不足一百人。但熊廷弼選在距離木邦城如此近的距離修建棱堡,給緬木聯軍形成了巨大的壓力。

就在熊廷弼的軍隊進入據點的第三天,緬木聯軍再一次商議主動出擊的事情。

“將軍,明賊在距離木邦城不過一天半的路程處,再次停滯不前,根據斥候回報,明賊正在修建堡壘,如果待明賊堡壘修建完成,明賊進可功,退可守,我建議儘快與明賊決戰。”罕鳳提議道。

“明賊現在已經遠離漢龍關,的確是決戰的時機,明賊總兵力不過兩萬五千人,但實際上只有兩萬人都了這裡,還有五千人留在了木龍堡,而我軍兵力超過四萬,根據斥候消息,明賊主要依靠鳥銃,我們曾在十一年前就與手持鳥銃的佛朗機人在沙廉決戰,一戰便擊潰了佛朗機人,此戰中我們發現鳥銃一旦遇上陰雨天就變成廢鐵了,所以我們必須選擇在陰雨天決戰。”

“將軍所言極是,待陰雨天之時,我們便出城與明賊決戰,爭取一戰擊潰明賊,說不定我們可以趁機進入隴川。”罕鳳點頭說道。

“從明日起,加派斥候,明賊的一舉一動我都要清清楚楚地知道。”

……

大明和緬木大軍的一觸即發,雙方派出的斥候數量明顯都在增加,雙方的斥候經常能不期而遇,小規模的衝突不斷,雙方在斥候戰上也是各有勝負,大明這邊這段時間傷亡的數量比進入緬甸一個月的時間還多。

整個龍騰軍都意識到大戰一觸即發,軍營裡的氣氛也開始變得緊張起來。

而在木邦的決戰即將打響的時候,現年四十六歲的劉宗周趕到了京師,他此時的學術思想已經成熟,名聲遠揚。

朱由校特意設宴款待了這位號稱明朝最後一位儒學大師的劉宗周。其實最讓朱由校佩服劉宗周的是,他在明亡之後,他要以自己的行動,成就自己的人格,爲衰世作一表率,最後絕食而忘。

這是朱由校當皇帝以後第二次徵召劉宗周,劉宗周第一次因上疏得罪了魏忠賢和朱由校,被罷官了。這還沒到一年,再次被朱由校徵召,劉宗周依然還是趕來了。

“念臺先生,前次魏逆當政得罪了先生,還望先生見諒。”朱由校客氣地說道。當然朱由校肯定是不會背鍋的,他將所有的錯都推給了魏忠賢這個死人了。

“陛下何罪之有?陛下只是受奸人矇蔽,現陛下及時醒悟,勵精圖治,乃大明之福,乃百姓之福。”劉宗周對於朱由校的道歉,雖然心裡受得非常舒服,但他肯定不能說“皇上的道歉我接受”這樣的話,很順其自然地替皇上解脫。

“此次朕招你前來,是準備讓你出任國子監的祭酒。”朱由校開門見山地說道。

“國子監祭酒?”劉宗周對這個任命非常地不解。他離開京師的時候已經時任通政司右通政。

“對,朕非常認同念臺先生所言的‘世道之衰也,士大夫不知禮義爲何物,往往知進而不知退。及其變也,或以退爲進。至於以退爲進,而下之藏身愈巧,上之持世愈無權,舉天下貿貿然奔走於聲利之場’,而國子監正是一切敗壞的根源,國子監學風敗壞,才導致士風日下,貪污成風,要改變,必須從國子監開始。”朱由校咬牙切齒地說道。

“陛下所言極是,陛下如果讓臣擔任國子監祭酒,臣希望第一要廢除例監的制度。”劉宗周說道。

“朕允了。”朱由校回答道。

“臣擔任國子監祭酒之後會恢復祖制,嚴格推行永樂年間的國子監製度。”劉宗周接着說道。

“朕允了。”朱由校毫不猶豫地回答道。

“臣暫時就這兩條要求。”劉宗周說道。

“以後國子監依然實行積分制,積分合格着才能歷事,歷事合格者纔有機會授官。”朱由校強調道。

“臣明白,臣會嚴格執行。”劉宗周回答道。

……

對於劉宗周出任國子監祭酒一事,沒有任何人反對,就算有人反對,都是覺得大材小用。劉宗周的能力和資歷無疑都是最優秀的。

劉宗周一上任就開始整飭學風問題,清理黃冊監生。一時間清理出監生數量多達上萬人。

當然關於劉宗周的奏章也日益增多,但都被內閣或者朱由校給壓下了。在朱由校的支持下,自劉宗周上任之後,國子監的風氣開始逐步得到了根本性的扭轉。

而張輝和全元帶着一羣人浩浩蕩蕩趕到了地應天府,一路上,兩人出盡了風頭,每到一地,當地的達官貴人和商人都會主動招待兩人。張輝和全元也是一路搜刮過來,一路下來又騙了一千多萬兩白銀。

張輝和全元剛踏進南京城的範圍,就有一羣人在路上迎接他們了。

第四百九十五章 禪位第七十六章 李成妃懷孕第四百四十五章 花樓的服務第三百三十六章 選舉閣臣第三百一十二章 李十娘第兩百七十五章 捷報第一百二十一章 懷寧公主第一百零九章 英雄不死,其志永存!第兩百七十一章 遼東風雲第三百三十三章 天啓曆法第一百四十七章 特事特辦第四十九章 不拋棄,不放棄第四百一十六章 交趾承宣布政使司第一百四十一章 抓捕第二十二章 犯倔第三百四十四章 阿瓦之戰第兩百四十五章 發現細胞第三百五十九章 勝負難分第四百零七章 斬蝗神第一百二十五章 十八歲出嫁第一百五十九章 拍賣進入白熱化第四百三十八章 國債第三百四十五章 緬中承宣布政使司第兩百三十七章 詐取潼關第一百八十五章 伽利略第一百二十九章 坊津決戰第兩百四十五章 發現細胞第一百零八章 逃跑失敗(求收藏,求推薦)第一百二十八章 坊津第兩百四十三章 流放冷洲第一百六十九章 第一代新紙幣第三百五十五章 節約悖論第十三章 競爭上崗第三百七十章 經濟危機對大明的影響第四百四十四章 花樓第一百一十七章 澳洲第四百零一章 天下歸心第一百四十四章 削藩的意圖第兩百八十八章 巡幸朝鮮第七十三章 七出第三百零三章 大鬧復社會議第一百四十六章 十五稅一第兩百一十章 學游泳第四百九十六章 朱慈炅南下的計劃第兩百零二章 顯微鏡第一百零八章 逃跑失敗(求收藏,求推薦)第兩百三十九章 帝國公益金第一百八十一章 七人內閣第一百二十二章 招工第四百三十八章 國債第一百二十二章 招工第一百章 顏思齊第五十九章 金山的效應第二章 親政第一百七十三章 金峰山之戰第三十六章 高產農作物第三百四十八章 下不了手第四十四章 矛盾第兩百八十三章 近衛軍第四百一十八章 第九條新政第兩百三十八章 洛陽之戰落幕第四百五十六章 第十條新政第四百七十五章 春季攻勢第四百四十六章 帝國的藍海第七十九章 腹黑(求收藏)第三百八十九章 九州王第四百九十二章 哥薩克騎兵第四百七十四章 駐紮京都第四十六章 除逆行動第三百零一章 威廉?哈維第四百二十章 東渡美洲的計劃第三百五十七章 滿清重騎兵第兩百五十八章 一觸即發第兩百章 封閉東林書院第八十章 王賽兒第三百八十章 肆虐九州第四百五十七章 姬路城第三百七十三章 販奴第一百章 顏思齊第三十五章 湯若望(求推薦)第三百七十二章 董小宛第四百七十二章 滅廣南第三百七十六章 閱兵儀式第十一章 證據第一百一十章 關於立儲第四十二章 思想管制第一百四十六章 十五稅一第兩百八十七章 遼寧承宣布政使司第兩百七十四章 翼騎兵第兩百四十九章 冷洲總督第四百五十八章 明俄和談第四百一十二章 奪取多邦第七十四章 新幣流通(求收藏)第一百四十章 步兵方陣對騎兵第三百二十二章 印花稅第兩百零二章 顯微鏡第三百六十三章 攻破盛京第四百零二章 吃蝗蟲第一百九十一章 柳如是第兩百二十八章 叛亂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