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8.第348章 大明內閣制

大明洪武年間的官兒,比起大明中後期來說,那是真的不容易。

平日裡當差辦事提心吊膽就不說了。

關鍵是大明初立,很多政策都是朱元璋拍着腦袋想出來的。

或許這裡邊有朱元璋的考慮在,但不得不承認一點,那就是朱元璋的搞法“很不傳統”!

儒家千百年的傳承,實際上就是官員們的傳承。

對於官場、對於科舉、對於學問,任憑朝代怎麼更迭皇權怎麼爭鬥,那一套東西實際上都沒怎麼變過。

哪怕是元朝時候,外族入主中原了,最終也只能按照之前的規矩弄科舉、弄官制。

‘哦,還有監督之權,那這事兒有說道了啊!’

湯和、徐達,這二人代表的是勳貴,必須進!

畢竟很多時候,內閣代表的就是皇帝的意志,光放文官是幾個意思?

而後,章善稀裡糊塗的進了內閣。

可以說,位極人臣這四個字,之前就是爲丞相這個位子準備的。

而且,因爲所有閣臣加在一起可能才原本丞相手中權力的一半。

既幫着六部迅速補充了一批堪用的人手,又讓六部都參與了進去,從禮部手裡分潤了些許功勞。

雖然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清貴官”了,可那品級、職位可不是假的!

能參政國事、監督六部三司,這妥妥的天子近臣啊。

之前朱元璋取消丞相制,多少人夜不能寐。

而職責居然是看奏摺、寫條陳、督促六部辦差!

天哪!

‘那三司呢?該不會沒人管吧?哦,對應地方的還兼管這三司啊!’

因此幾乎這些話剛從他們耳朵裡進去,他們就明白這事兒的關鍵了。

要知道,這三條以前可是丞相的權利!

而朱元璋則是拉着自家胖兒子朱標琢磨了好長時間,然後終於定了下來。

‘這豈不就是把丞相之權拆分成七份了?’

剛剛朱元璋也解釋了,內閣直屬於皇帝,上面沒有專門的衙門管控。

‘哦,還得分責權啊,一人對應一個衙門不說,還有一人對應地方?’

這職房就在皇宮,爲的是方便他們能第一時間跟朱元璋交流。

接到聖旨的七人,幾乎第一時間就趕到了朱元璋爲他們準備的職房內。

你看,就這麼簡單!

也正因爲這樣,所以整個大明朝堂慢慢的還真就習慣了朱元璋時不時弄出點事情來了。

之後再去翰林讀書、修書,熬上幾年以後才能放到六部去參政。

可如今,朱元璋直接把這事兒給改成了一年一次不說,關鍵是考試內容壓根就不是以前他們所學的那些四書五經了啊。

他僅僅只是工部尚書而已,可偏生如今頂級朝臣凋零得厲害,然後他就撿漏了。

沒二話可講!

當然了,你也可以頭鐵不答應,甚至還可以暗戳戳的反對。

這固然是對他們職權的一種削弱,可反過來想,這何嘗不是一種保護呢?

對於這次的考試,所有人都覺着不錯。

他憎恨的是這個位子,而不是某個人。

甚至他們中間不少人還親自參與到了其中,哪怕不是主要經手人那也是知道內裡的情況的。

但這些都是建立在這事兒是一次性的基礎上的。

這些人可能幹別的不行,但絕對看得清形勢。

那如今內閣至少明面上的責任就小了太多太多了。

那豈不是說,丞相制雖然取消了,可改頭換面以後又重新冒出來了?

這想法一冒出來,無數人心頭一陣火熱啊。

這事兒他們剛剛經歷過。

這事兒,但凡能參與進去,那就是妥妥的青史留名啊!

之後的幾天時間裡,圍繞着內閣七人名單,整個朝堂都鬧騰起來了。

‘咦,閣臣有七個?’

三年一屆的科舉還得一輪又一輪的參考,過谷關斬六將之後才能拿下進士功名。

好傢伙,科舉可是才三年一屆呢。

可以說,大家都很滿意這次的招考。

而且,這事兒說起來也好聽啊。

可以說,這一套已經沿用了千年了。

一時間,不少官員的眼睛都亮了。

可章善接到這份聖旨的時候,好懸沒當場笑出聲。

看似限制極大,但實際上責任也小了不少啊。

所有人豎起耳朵認真的聽着朱元璋對於內閣一事的說明。

而除了他們幾個以外,還有四人都是朱元璋手裡的老臣。

這些日子下來,實際上朝臣們都明白了,朱元璋之所以殺李善長,無非就是因爲李善長坐上了丞相之位而已。

太特孃的爽了!

然後朱元璋就會送你上刑場,然後立馬換一個願意當官願意聽話的來接替伱的位置。

可這次宣佈的兩件事,影響太大了。

如今的他是兼任的內閣大臣,工部尚書的事兒他還得繼續做。

可不曾想,到了大明,這個得國最正的漢家王朝,這開國皇帝不講武德啊。

若是把這事兒變成一個長期的差事,那裡邊包含的事情可就太多了。

當然了,還有給他們配備的書吏。

如今還能站在朝堂之上躲過了李善長一案的,那就沒一個傻的。

但凡當臣子的,誰還沒個當宰作輔的夢想來着?

朱元璋可不管你儒家是怎麼一代代傳承的,反正他覺着好的他就用,他覺着不行的那就必須改。

如今居然分到了閣臣的手上?

說白了,這就是皇帝給自己找了一幫子助手。

看似多了一項工作,還僅僅只是個四品的職司。

這是協助他們幹文字工作和跑腿的。

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爲自己的夢想被澆滅了啊。如今倒好,自己的夢想改頭換面之後又回來了。

這裡邊牽扯的東西可就太多了!

而且,稍微想想就知道,如果每年都開考的話,那麼拿出來的職位呢?

考試內容是不是還能調整?

這裡邊牽扯的事情簡直不要太多!

而後,內閣是個什麼鬼?

可偏生這樣的考試,直接就能當官啊。

更何況,聽剛剛朱元璋吩咐的情況,要做成一年一屆。

其一、官員招錄考試!

僅僅試運行了兩天,朱元璋就差點激動得眼淚都流出來了。

孃的,輕鬆太多了!

336.第336章 禮部給朱元璋的驚喜132.第132章 上醉風樓尋寶的胡大老爺127.第127章 韋小寶比柳永還厲害啊!241.第241章 考題下來考生傻了第1章 我,胡惟庸!要辭官歸隱!163.第163章 胡惟庸的叮囑203.第203章 胡惟庸要撂挑子了306.第306章 李善長的羽翼被清除了144.第144章 萬國來朝的盛景361.第361章 青樓三劍客再聚首第32章 胡惟庸:累了,直接斬立決吧!150.第150章 胡惟庸:又可以摸魚了434.第434章 急轉直下的局勢280.第280章 胡大老爺擺爛也能立功198.第198章 這破事兒不想幹了348.第348章 大明內閣制344.第344章 胡惟庸的新招348.第348章 大明內閣制405.第405章 胡大老爺的小課堂開張了第22章 朱元璋都懵逼了!這是啥題目?298.第298章 胡大老爺要管教坊司?198.第198章 這破事兒不想幹了175.第175章 鄉試終於開始了175.第175章 鄉試終於開始了327.第327章 終於要開考了87.第87章 道衍的來意232.第232章 紅薯成熟了384.第384章 對於老朱家的些許安排107.第107章 八卦的威力421.第421章 老朱家徹底看上小胡了331.第331章 考生們太難了啊381.第381章 沈萬三的取死之道第7章 胡惟庸:接着奏樂,接着舞!第43章 胡大老爺又準備忽悠人了255.第255章 考題一出,衆人發麻129.第129章 胡大老爺抱美看戲192.第192章 胡大老爺給自己找長工了114.第114章 死性不改的方孝儒第46章 憑本事嘴臭的男人450.第450章 老鹹魚都不肯翻身373.第373章 錦衣衛指揮使的野望136.第136章 胡大老爺的格局185.第185章 驀然回首敵在朝堂170.第170章 鄉試來臨的前的各種亂象第43章 胡大老爺又準備忽悠人了412.第412章 帝王欲拜師204.第204章 老朱被胡大老爺整破防了311.第311章 李善長最終的結局323.第323章 大明版的考公?203.第203章 胡惟庸要撂挑子了第9章 空印案爆發!老朱震怒!202.第202章 即將跑路的胡大老爺第44章 終於把朱標忽悠瘸了!313.第313章 還是你們會玩啊240.第240章 考官和考生的較量開始了154.第154章 朱元璋替兒子着急婚事了第37章 朱元璋的敲打!李善長慌了!125.第125章 胡惟庸:居然跟老子一個德行第39章 胡惟庸:誰還不是個影帝了?182.第182章 解縉再過鄉試65.第65章 馬皇后登場第14章 胡惟庸的損招267.第267章 無事一身輕的胡大老爺326.第326章 萬事俱備的大明公考298.第298章 胡大老爺要管教坊司?63.第63章 自作自受的楊憲419.第419章 跳腳的胡大老爺徹底破防了第37章 朱元璋的敲打!李善長慌了!110.第110章 胡惟庸和如詩的新方式,盪鞦韆304.第304章 方孝孺攀附權貴?343.第343章 大明公考現有的弊端109.第109章 胡惟庸突如其來的拒絕第20章 考生們哭了:太難了!159.第159章 胡惟庸的高光時刻177.第177章 鄉試考場上的各種怪象287.第287章 上元縣令的試探和討好396.第396章 解縉的裝逼之旅397.第397章 奇書金瓶梅425.第425章 老朱要親自出馬206.第206章 這大明沒了胡大老爺得散82.第82章 臥槽!花魁被人拐跑了!432.第432章 婚後的禮物和安排136.第136章 胡大老爺的格局329.第329章 胡大老爺罪大惡極?333.第333章 即將到來的下一輪面試340.第340章 到底誰是傻子231.第231章 胡惟庸身份曝光了第27章 縣試放榜!衆生相!第26章 各方雲動!劉伯溫和李善長銳評胡丞相285.第285章 胡仁彬再回應天府380.第380章 用錯了規則的沈萬三233.第233章 太子和太子妃的興奮355.第355章 這位老師有點猛第21章 原來是胡大人出的題目啊!那沒事了!184.第184章 李善長一黨羣攻楊憲153.第153章 太子妃還得是胡馨月350.第350章 被套路的徐達403.第403章 更多的關注391.第391章 系統雞肋的獎勵166.第166章 終成定居的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