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胡惟庸的名聲臭大街了

第56章 胡惟庸的名聲臭大街了

第五十六章胡惟庸的名聲臭大街了

考場外,此時可不僅僅是考生們聚着。

家境豪奢一點的,早就派了馬車、奴僕早早的候在這裡,就等着自家公子出來了。

哪怕家境一般的,那也有書童等着。

可這些人,此時看着考場門口的場景,感覺有些納悶。

這一幕,是不是太過熟悉了?

上次縣試考完的時候,跟眼前這一幕不能說一模一樣,只能說毫無差別吧。

但凡能在考場外等着的,那可都是跟一應考生休慼相關的。

所以,當看到對面自家公子這模樣時,他們就沒有一個心裡不咯噔的。

娘咧,難不成……自家少爺平日裡天天在府裡罵的那位胡大人,又出難題了?

這可如何是好啊?

要知道,上次縣試考完,自家少爺可是躺在家裡如同死人一般不吃不喝的躺了三天才緩過來啊。

這回,不會又是如此吧!

就在衆人驚詫之時,一位雙目盡赤的學子,忽而放聲大吼道:

“憑什麼!”

“我就想考個秀才而已,憑什麼難成這樣?”

“我今年壓根沒想着考舉人、進士,就想要個秀才的功名而已啊!”

“爲何難成這樣??”

“何至於此?!”

“這是拿我等當兒戲嗎?”

這話一出,仿若直接戳中了不少學子的心窩一般,當即就紅了眼眶。

差點哇的一聲就哭了出來。

這話實在是說出了不少人的心聲啊。

不是每個人都能一口氣從縣試一路考到殿試的。

更多的,則是根據自己的學識,今年先穩穩妥妥的考個秀才。

而後,有了秀才功名了,再去拜訪名師、埋頭苦讀。

等這樣再過上幾年甚至十幾年,有了把握之後,再重新謀求舉人和進士。

這纔是正常的學子要走的道路。

可他們萬萬沒想到的是,今年他們一個個的流年不利,碰上了胡惟庸這麼個腦洞清奇的主考官。

好傢伙,這一下熱鬧了。

щщщ ▪tt kan ▪¢ ○

原本在他們看來志在必得、唾手可得的秀才功名,居然變得比以往的進士都要難了。

這讓他們心裡如何能服氣?

這讓他們如何不怨氣滿滿?

而這一幕,可不僅僅是應天府考場門口獨有的場景。

可以說,接下來的幾天時間裡,整個大明境內,但凡開考了的地方,到處都是本屆學子的抱怨之聲。

若是以爲這不過是之前縣試之後那一幕的重演,那恐怕就錯了。

當時的學子,因爲懾於胡惟庸胡大老爺的威名,最後主動偃旗息鼓了。

可這回,學子們不在乎了!

矛頭直接就對準了本屆恩科的主考胡惟庸。

理由倒是很簡單,破罐子破摔罷了。

反正如今連個秀才都考不上了,哪還擔心將來官場上會不會被胡惟庸這個前丞相怪罪啊。

他們怕是連什麼時候有資格踏入官場都不知道了。

一個不小心,怕是這輩子都沒機會了。

那與其憋屈的躲在家中唯唯諾諾不敢言的讀書、種田,那還不如放開膽子破口大罵呢。 不說別的,先把心中那股子怨氣給灑出去一半再說。

這股風潮,來的是如此猛烈,哪怕對官場、政壇最最敏感的應天府,似乎也同樣波及到了。

這不,還是那個無名的小酒樓,幾位考前就常常聚在一起的學子,此時便聚在了一起暢所欲言。

“段兄,在下恐怕要跟隨家父打理一段時間家中產業了,屆時我等相聚怕是沒這麼容易了啊!”

“啊?晉鑫兄爲何如此啊?這府試剛過,連放榜都不曾,你便要丟下書本了?”

“呵呵,不如此又能如何?不怕告訴你,那位胡大人弄出來的最後一題,我答得是稀裡糊塗,此次必然名落孫山!”

這位老兄說到這兒,眼眶都紅了,眼圈裡更是水汽瀰漫,聲音也哽咽了起來。

“我本就不是什麼才智高絕之輩,勉強只算得上一個勤勉而已。”

“我家中也不是什麼大戶人家,哪裡能容我這等不事生產的廢物長久沉迷下去?”

“若是能得個功名,那家裡多少還能看到點希望,周邊的富戶或許也能幫襯一二。”

“可如今胡大人這縣試一題、府試一題的,我扛不住了。”

“與其再耽誤下去,還不如孝順一下家中父母,多少也是僅僅孝心!”

這番話一出,徹底把整個酒局給幹沉默了。

實在是,這話太特麼的實在了。

他們這些人能聚在一起,本就是因爲他們實際上家境都相差不大。

雖衣食無憂,但也絕不是能大手大腳的富貴之家。

故此,這位晉鑫兄這番話一出,在場所有人都是感同身受啊。

他們家中何嘗不是因爲他們讀書一事而頭疼不已?

要知道,一位不事生產的讀書人,那就意味着,此人不僅不能給家裡做貢獻,還要消耗大筆的銀錢。

若是科舉之路一些順遂,那或許還無所謂,將來哪怕投獻的土地都能打着滾翻着倍的掙回來。

可若是科舉之路不順呢?

段兄此時也沒了往日裡的笑容和鎮定,苦着張臉看了看衆人道。

“爲兄聽到這番話,也是感觸頗多啊!”

“其實,爲兄此次也談不上多好!”

“或許僥倖能過,但……爲兄這幾日總是夜不能寐的琢磨一件事兒。”

“這特孃的纔是府試啊,後面還有個院試呢!”

“等院試熬過去了,爲兄才能拿個秀才功名!”

“連秀才都艱難成這樣了,那以後的舉人、進士,是不是爲兄乾脆想都不要想了?”

“好吧,難處我先放到一旁不管,你們知道最讓爲兄絕望的是何事?”

這位段兄此時直接往嘴裡倒了一碗酒,哐噹一聲把酒碗扔在了桌上,才噴着酒氣說道。

“爲兄最絕望的是,爲兄埋頭苦讀了將近兩個月,爲的,就是能搏一搏胡大人所處的怪題。”

“結果呢?哈哈哈,半點作用全無!”

“二?好一個二啊!”

“還得是策論?”

“哈哈哈哈,爲兄發現,讀不讀書的,其實都一樣啊!”

“反正不會的還是不會,那爲兄埋頭苦讀,究竟爲了啥?”

這位段兄這番話一出,所有人心頭頓時悲從中來的冒出了個想法。

“胡大人,伱是真該死啊!”

(本章完)

357.第357章 朱元璋的滿意和皇子的苦350.第350章 被套路的徐達362.第362章 不出意外的來意外了415.第415章 同樣爲兒女之事發愁的老朱233.第233章 太子和太子妃的興奮386.第386章 命硬的好處太多了250.第250章 朱元璋聽得毛骨悚然288.第288章 江南水患解決!胡惟庸終於可以179.第179章 擺在明面上的解題思路249.第249章 給老朱上上課第7章 胡惟庸:接着奏樂,接着舞!63.第63章 自作自受的楊憲410.第410章 老朱搞出來的亡國之策376.第376章 撲朔迷離的任命第8章 朱元璋:這個胡惟庸,咱看不懂了286.第286章 前倨後恭的戶部181.第181章 老胡家兩代人的傳承448.第448章 被嚇了一跳的胡大老爺375.第375章 胡大老爺的高風亮節92.第92章 朱元璋分封敲打衆皇子309.第309章 胡維庸置身事外看熱鬧422.第422章 迅速敲定的婚事389.第389章 朱元璋的偏心158.第158章 莫名其妙成了主角第14章 胡惟庸的損招98.第98章 胡惟庸的叮囑:要低調啊!289.第289章 苦逼的工部尚書131.第131章 胡惟庸:有驚喜啊!287.第287章 上元縣令的試探和討好240.第240章 考官和考生的較量開始了第11章 李善長:這丞相不好當啊!201.第201章 水滸傳大熱312.第312章 一代權相的落幕98.第98章 胡惟庸的叮囑:要低調啊!354.第354章 大本堂的初見302.第302章 教坊司初體驗第35章 胡惟庸:教訓混賬兒子也有獎勵?446.第446章 驚動了整個應天府第42章 胡惟庸:朱標這心眼子是真多啊!113.第113章 院試前最後的瘋狂163.第163章 胡惟庸的叮囑第48章 明朝三大才子之一,解縉!65.第65章 馬皇后登場234.第234章 胡大少爺要官兒77.第77章 在下應天府韋小寶142.第142章 朱元璋:咱也該抖抖大明的天威137.第137章 朱元璋驚呆了!胡惟庸的接待工325.第325章 引發轟動的招考公示432.第432章 婚後的禮物和安排204.第204章 老朱被胡大老爺整破防了444.第444章 老朱一肚子的問題要問第12章 管他冬夏與春秋173.第173章 禮部的官員們忍不了了164.第164章 如詩姑娘屬性全開了405.第405章 胡大老爺的小課堂開張了208.第208章 胡仁彬種地有成166.第166章 終成定居的親事156.第156章 這年頭就沒個老實人了283.第283章 朱元璋人麻了!123.第123章 系統的新獎勵!紅薯!79.第79章 茶藝驚人小娘皮146.第146章 大明火銃隊威震諸國404.第404章 突如其來的姻緣89.第89章 道衍都懵逼了!有你這麼玩的嗎?432.第432章 婚後的禮物和安排71.第71章 胡惟庸真是太不容易了207.第207章 一對雙胞胎到手302.第302章 教坊司初體驗141.第141章 胡大老爺以理服人239.第239章 將計就計的胡大老爺再坑人第458章 最合理的拒絕辦法292.第292章 始終在錦衣衛監視範圍內的人367.第367章 胡大老爺再開課堂244.第244章 落難的解縉很適合看樂子414.第414章 被忽略的胡家大少138.第138章 胡惟庸不理解,並且大受震撼106.第106章 胡馨月被退婚還有內情?128.第128章 方孝孺和解縉躍躍欲試159.第159章 胡惟庸的高光時刻321.第321章 胡大老爺是個正經人123.第123章 系統的新獎勵!紅薯!285.第285章 胡仁彬再回應天府126.第126章 醉風樓上新茶了285.第285章 胡仁彬再回應天府160.第160章 圖窮匕見的朱元璋346.第346章 朱元璋:我太難了第39章 胡惟庸:誰還不是個影帝了?407.第407章 錢去哪兒了?304.第304章 方孝孺攀附權貴?374.第374章 錦衣衛的出路和希望416.第416章 少女懷春的安慶公主155.第155章 嫉妒的呂氏,太子妃的位置只有第28章 胡惟庸,你壞事做盡!238.第238章 解縉的神奇理論407.第407章 錢去哪兒了?396.第396章 解縉的裝逼之旅171.第171章 解大紳青樓寂寞難耐219.第219章 快到隔壁請宛如過來227.第227章 朱元璋:這兒子怕是不能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