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1章 大唐故地

“這黎季犛,倒也有些手段。”朱肅翻閱着手中的情報,心中想道。

朱肅在情報中還看到,黎季犛甚至曾經,成功鬥敗了上一任的安南國主陳日煒,完成了“廢立君主”的壯舉。

安南的政局在朱肅看來,簡直是亂成一鍋粥。大體而言,就是上一任的安南國主陳日煒,並非是安南“太上皇”藝宗的兒子,而是侄子。

這位大侄子雖然只是“太上皇”手下的傀儡,但也算得上是目光長遠的君主,看出了黎季犛的狼子野心,於是便想着幹掉黎季犛,且機事不密,被黎季犛給知道了。

黎季犛雖然權傾朝野,但在“太上皇”陳藝宗眼裡,卻始終是個純良忠孝的好臣子。且國主陳日煒並不是這位“太上皇”的兒子,而是侄子,於是黎季犛便向這位“太上皇”進讒,使陳日煒被迫退位。

而後,更是使人殺掉了陳日煒,而那位“太上皇”陳藝宗,竟然仍舊相信黎季犛,給予黎季犛最大限度的崇信。

可以說,黎季犛在朝中最大的倚仗,就是這位陳藝宗。

他之所以着急,想來也是因爲陳藝宗年事已高,恐有不測。陳藝宗活着,他才能在這位“上皇”的庇護下隨心所欲的排除異己,不用擔心世家的反噬。若自己沒辦法在他死前攥取足夠的權力,在陳藝宗死後,自己定然會遭到安南諸多世家,甚至是陳氏的清算。

而若是攥取到了足夠的權力,那麼,陳藝宗的死,於他而言反而是好事:他可以憑藉自己的權力,挾天子以令安南,甚至直接改朝換代,取陳氏而代之。

“陳藝宗,陳日煒,世家,大明……”朱肅輕輕敲着桌面,思考着其中,是否有大明暗箱操作的可趁之機。

“殿下。”屋外,傳來了狄猛略帶擔憂的提醒之聲。“已四更天了。明日一早,殿下還需到安南宮中辭行……”

“噢。竟已四更天了麼。”朱肅道,他自己都沒想到,自己竟分析情報分析了這麼久。

“確實該歇息了。”朱肅推開門,隨後吩咐狄猛:“將屋內的文書統統收好,勿要落下一張。”

關於從何處入手,他還暫時沒有頭緒。這些安南的情報,他還需要仔細研讀。

第二日,朱肅入宮向陳藝宗、陳順宗辭行,兩位安南國主盛情挽留,都被朱肅以租界尚有事務未決給推卻了。陳藝宗便讓黎季犛再送朱肅回租界,黎季犛躬身稱是,態度和此前一樣,是無可挑剔的恭順,極爲殷切且謙卑的,引着朱肅出了宮門。

“不知殿下,欲何時開壇講學?家中族弟季柏,對您分外推崇,下臣家中,亦有頗多不孝子弟,打算奉聞綸音。”黎季犛與朱肅攀談道。“我安南朝中官吏,亦有許多想要蒙受天朝教化,便是下臣我,也是憧憬天朝新學日久,只恨未能當面領受教導。”

“開壇講學麼。”朱肅心中暗忖,如何在安南隱晦的灌輸對大明有利的思想觀念,他還沒有想好該怎麼做。故而尋了個理由推卻道:“租界仍在營建之中,本王若是講學收徒,至少也該等租界稍加完工之後。”

“噢。”黎季犛顯得有些失望。對他而言,他是迫不及待的期待,朱肅能夠在安南掀起一陣關於新學的熱潮,好讓他以大明新學爲武器,在安南朝堂上排除異己。

這個速度越快越好,畢竟,作爲上皇的陳藝宗年事已高,且,自己對他的矇蔽,還不知道能持續到什麼時候。

廢立君主之後,他已經迫不及待的,想要讓黎氏坐上安南國主的寶座了。

“既如此,可否讓我黎氏子弟,隨殿下您一同前往上國租界?”黎季犛試探着道。“他們皆仰慕殿下已久,殿下不必特意麻煩,想來只是言傳身教,亦或者偶爾目睹殿下尊顏,就能使他們獲益良多了。”

看來黎季犛迫不及待的想要和自己、和新學做深度的綁定,關於這一點,朱肅倒也並不反感。畢竟這也是他在安南行事的立身之基,於是便答允道:“黎大人家中子弟如此推崇本王,本王又怎能拒絕?”

“如不厭棄,便讓他們與本王同往罷。”朱肅笑道。“既是黎大人相托,必不至於委屈了他們便是。”

黎季犛聞言大喜,向朱肅朕重一拜,而後便趕緊吩咐左右,去將那些黎氏子弟帶來。很快,便有數輛馬車帶着幾個黎氏的子弟,與朱肅等人匯合。幾人一一以師禮拜見了朱肅之後,便加入了朱肅的車隊。

黎季犛出城十里,送朱肅出城,一路上,與朱肅談笑風生,有意叫行人窺見。看來不用多久,他黎季犛與大明周王相談甚歡、黎氏子弟隨周王車隊同往大明租界的傳聞,很快就會傳遍安南朝野了。

對黎季犛的小心思,朱肅心知肚明,卻恍如未知。

再次回到租界,在李景隆與南洋艦隊官兵的盡心盡力之下,這座租界港口肉眼可見的離完工又更近了幾分。雖說城牆尚未合攏,但有些街道、屋舍,已經可以使用。甚至於,臨時的碼頭上,已經開始有客船往來行駛,有了幾分絡繹不絕之感。

李景隆再度迎接了朱肅,並負責將那幾個黎氏子弟,送完已經建好的屋舍中安居。而後則帶着幾分神秘的對朱肅道:“五叔,您不在的這幾日,卻是來了一位老朋友,您可知是誰?”

“老朋友,是誰?”朱肅奇道。

“黃觀,黃尚賓。”李景隆道。

“尚賓?他竟來了此處嗎?”朱肅又驚又喜。

黃觀黃尚賓,大明考神,歷史上唯一一個連中六元的曠世奇才,讀書惡魔果實能力者,論學力,編纂永樂大典的解縉或許也要被他甩出三條街。而這個時代的黃觀在前幾年隨朱肅一起遠征身毒、中亞後,就被朱肅留在了身毒。

身毒土地肥沃,物產豐盛,乃是一處十分適宜給大明供給勞動力和原材料的寶地。然而,該地局勢卻宛如一灘爛泥,各大教派在該地肆意肆掠,麻痹民衆,民衆則麻木不仁,對宗教與軍閥的荼毒逆來順受。

這地方各色民俗奇葩無比,教派亦多有邪教,若是任由其與大明交往,保不齊就要使大明沾染了些不乾淨的東西。是以朱肅在身毒時,迫使幾家宗教爲華夏人設立新種姓“須彌”,凌駕於諸種姓之上,用於掌控、壓制諸多身毒軍閥和教派領袖。

擊敗帖木兒大帝后,朱肅與朱棣更是將黃觀、馬哈木留在了身毒,黃觀負責監督各家教派推行“須彌”種姓,以他的學識,將諸家教義刪改成有利於大明、有利於華夏諸族的版本,並以他的知識,在身毒傳播新式的宗教教義。

而馬哈木率領蒙古以及鮮卑騎兵,經營着朱肅留下的德里城作爲黃觀後盾,四下攻伐身毒不臣。但凡有不承認“須彌”種姓的,對大明勢力敢有不臣的,皆在其兵鋒的攻伐範圍之內。在這兩人的雙管齊下之下,身毒已經有數十個小國成爲了大明的朝貢國。

華夏人在身毒,也成爲了凌駕於婆羅門之上的存在。

朱肅帶着黃觀前往身毒時,他還是一名有些稚嫩的國子監生。而如今在此處見到黃觀,黃觀卻已經是個面容精幹、眼神堅毅的幹才能吏了。

“學生黃觀,拜見祭酒大人!”許久未見朱肅,再加之久在異國,黃觀神情有些激動,理了理衣襟便一揖下拜,朱肅忙將他攙起,笑道:“而今都做了官了,怎還以學生自居?”

“尚賓怎會來此?他鄉得遇故知,本王實在是喜不自勝啊!”

“殿下。學生……臣是與幾名身毒諸國的使節同赴入貢,因而來此。”黃觀道。“身毒諸使,多不通漢文,朝中也鮮有懂得身毒語言的。”

“臣已有數年不曾歸家,身毒如今諸事穩妥,臣便請人向陛下告了假,歸家一看,並暫作通譯。”

“原來如此。”朱肅點點頭,對於這些在外邦任職的官員,朝廷是十分支持他們時常回大明探親的。

“殿下又怎會在此處?臣聽聞安南新設一租界,便來此處中轉……不意竟在此處見到了殿下。”黃觀問道。

對於這位學生,朱肅並不認爲有什麼好隱瞞的,遂將安南想要延請宋濂、朝中認爲安南有所企圖、自己代宋濂前來,並順便拿捏安南設立租界的事對黃觀說了。黃觀聽的仔細,而後道:“如此說來,殿下是準備在此間開壇講學,以收安南之心麼?”

“不錯。只是其間問題頗多,我還未有頭緒。”朱肅道。“尚賓你在身毒任事良久,該也知曉,唯有利益動人心,僅憑講學,並不會讓那些安南大族當真心向我大明。”

“利益的捆綁,定然要高過於學術的捆綁。我們需要的,是與我大明綁定之深,更勝過他黎季犛的勢力。”

“否則,只會徒然爲黎氏作嫁。”

黃觀在朱肅的對面皺眉沉思,思忖了一會,擡起頭道:“殿下與其拉攏安南士族,不如自己培植一股勢力?以這股勢力爲媒,在安南攪起風浪,如何?”

“此事我自是想過。”朱肅搖搖頭。“新培植一股勢力,必然根基不深,無法與舊有勢力相提並論。且,世間多有背信棄義之徒,我大明在此地,勢力是不如黎季犛的。若其飛黃騰達之後仍舊投奔了黎季犛,我等爲之奈何?”

“殿下是擔心培植安南人,他們不會對大明忠誠?”黃觀思忖着。“既如此,何不培植忠於我大明之人?”

“安南離華夏日久,何處去尋忠於我大明之人?”

“安南人自不太可能忠於我大明。”黃觀道。“可若是,是明面上的安南人,實際上卻是我大明的人呢?”

朱肅一怔,腦海中如電光閃過,身體亦前傾了些許,凝重道:“實際上是我大明的人?詳細說說。”

“是。”黃觀點點頭,繼續說道:“若臣所料不差,殿下既然來了這安南國,這安南國中,必定早有無數錦衣秘諜潛伏,爲殿下探聽消息,對麼?”

黃觀早年間曾經跟着朱肅出征,知道朱肅喜歡打情報戰,喜歡先知己知彼,而後再料敵先機。即便沒有錦衣衛,也往往動用商人蒐集情報,故而纔有此問。

朱肅已經知道他想說什麼,遂說道:“尚賓是想讓我,擇一混入安南的我大明人扶持,好以安南人的身份,崛起於安南朝堂麼?”

“是。”黃觀道。“若是如此,我等大可以安排此人投效黎季犛,伺機在黎季犛身邊掌控權力。即便立足不穩,也可藉着黎氏這棵大樹,先站穩腳跟。”

“黎氏勢力壯大,我等所扶持之人勢力自然隨之壯大。關鍵時刻,更是可以使其倒戈反正,重創黎氏……”

朱肅用怪異的眼神看着黃觀,這黃觀,在身毒究竟是經歷了什麼。明明早些年,還是個只知道聖人之言的書生。

幾年下來,竟變得如此……陰損。

論心黑,還得是你們讀書人啊。什麼倒戈反正,不就是在背後捅黎氏一刀……

“殿下?”

“嗯?咳咳。”回過神的朱肅趕緊乾咳了幾聲,旋即收拾了心態,道:“果然是個好計。”

“只是,黎季犛亦不是什麼好相與之人,要想混入黎季犛身邊,還要受其信重,爲其扶持,只怕並不容易。”

“此人選,必定要忠於我大明,同時通曉四書五經,知悉人情世故,有變通之才。同時,還得有經世之才,能讓黎季犛這樣的一國宰輔信任重用的。”

“尋常人等,無論是錦衣校尉,亦或者是商賈,只怕都難以達成全部的條件。”

“哪有那版容易,能夠尋得這樣的人才?”

黃觀笑道:“殿下,臣既說出口來,必是已經有了人選。”

“臣向殿下推薦一人,以此人之才,必定能襄助殿下,在安南國達成偉業。”

第413章 明哲保身劉伯溫第941章 大寧都司第522章 黃雀在後第856章 以少勝多第41章 坤輿萬國圖第866章 鐵腕州官第943章 夜戰第110章 城外皇莊第811章 趕盡殺絕第935章 朱標的請求第619章 以神制神第802章 白蓮之禍第301章 大明的狗培養計劃第329章 定遼衛指揮使葉旺第275章 談心朱棣第284章 無雙勇悍!第730章 五勝五敗第396章 應天宮中第252章 審問(下)第980章 騎牆第853章 先禮後兵第79章 毛驤!第838章 榮耀背後第866章 鐵腕州官第540章 逼宮第475章 一塊肉餌,輿論封鎖不攻自破第82章 柳樹皮第290章 策反張定邊第2章 不裝啦,其實我是穿越者第477章 鐵鉉明志第889章 拒不開城第834章 內訌第637章 守城第335章 誰說伏兵就要親自下場?第437章 寶鈔之弊第678章 求助國內第696章 如何治理第126章 會見第778章 時代變了第523章 天皇之死第1002章 攪動風雨第678章 求助國內第176章 大哥你也要賣我?第725章 帝國黑纛第201章 深山高人第483章 朱棣公審第742章 帶你見真祖第689章 取道印度第286章 三樁事第971章 星火燎原第71章 綁票第908章 被迫仁義第451章 朱樉妙計第844章 朱肅南下第837章 將士歸國第444章 秉持孔子遺志,拓土開疆!第142章 原來我在覬覦太子之位?第589章 孔府密談第88章 父慈子孝第958章 叛亂生第340章 奪關之後第101章 李文忠,徐達!第909章 聖人馮勝第852章 本王有錢第259章 戰前安排第403章 九族警告第901章 禮部小官黃子澄第680章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第811章 趕盡殺絕第442章 官員親眷,先行加稅!第535章 世修降表衍聖公第921章 朱肅回城第650章 親王相迎第776章 談判第570章 分封徐達!第980章 騎牆第369章 奪權第750章 帖木兒之死(下)第917章 不知者無畏第468章 把這個刺客給本王拿下!第230章 殿中奏對(下)第909章 聖人馮勝第316章 赴倭屠龍第295章 天皇近臣第329章 定遼衛指揮使葉旺第721章 雪夜突圍第944章 無人可用第312章 我們被包圍了?第644章 內亂第185章 什麼不教而誅第638章 燕王破陣第971章 星火燎原第325章 伏兵來啦第389章 老子有援兵!第599章 大開殺戒第73章 朱肅昏迷第625章 朱棣西征第775章 劍拔弩張第626章 瓦剌的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