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1章 元日小憩

這一場年節大宴甚是宏大,其中細節,甚至在幾百年後,還在爲人所津津樂道。

而第二日的正月初一,相對而言就枯燥且繁瑣了些,老朱在祖廟祭告之後,在奉天殿舉行了大朝會。朝賀禮儀活動莊重,王公百官整肅,儀衛威嚴氣派。

皇帝大駕出幹清門,在威武的護衛隊列中金輦升上三臺,經過謹身殿、華蓋殿,最後皇帝御奉天殿,端坐在金鑾寶座上接受臣民的新年朝拜。

不過忙完這些之後,就是官員們盡皆喜聞樂見的年假。老朱是個工作狂,他自己少有休息的時候,便也讓文武百官同他一樣一頭扎進工作裡。大明的官員一年除了日常休沐之外,便只有三天的架起,便是老朱的萬壽節、冬至,以及正月初一。

可見這正月初一的一日假期,究竟有多麼難得。待得這一番禮儀結束,一衆官員們俱都三三兩兩、歡天喜地的告辭出宮。

朱肅這邊要更加麻煩一些,外廷儀式結束後,皇帝還要回到內廷,接受衆嬪妃、以及皇子皇孫的行禮。待得走完了這流程,朱肅叫上朱標、朱樉、朱棡、朱棣,五兄弟正想找個地方好好消遣消遣,結果上首老朱卻發話了。

“老五,你回頭留下,咱有事要和你說。”

朱肅臉色一僵,朱棣、朱樉遞來一個自求多福的眼神,朱標見了他們之間的眼神交流,搖頭失笑。

朱肅隨着老朱轉到內苑,卻見在幾個太監的服侍下,老朱已經換上了一身紫色程子衣,腳上蹬一雙短臉的千層底靴,打扮的成一個尋常的市井富家翁。他模樣原本就頗接地氣,而今換上這一身衣服,看上去就和尋常人家的百姓也似。只是久居高位,那一身氣度卻是掩不住的。

不過既穿了百姓的衣衫,倒也不會有人將他往皇帝身上去想。

見了他發愣,老朱不耐煩的朝他招手:“渾小子,發什麼呆。”

“趕快過來,將身上的衣衫給換了。這一身花裡胡哨的袍子,出去憑白扎人眼睛。”

朱肅腹誹這袍子還不是你定下的形制,但仍是張開了手任由內監爲他更換衣裝。

到得此時,他也已能猜着,老朱是要和他一起喬裝一番,微服出巡,與民同樂了。

不多時,朱肅便也被宮中的內監打扮停當。老朱的打扮類似富商地主,而他的打扮自然就是一個類似於地主家傻兒子的角色。

一襲大紅府綢袍子,袖口翻起,露出一道細白葛布襯底和手挽上的玉石飾物,脖子上掛着金制的平安鎖,腳底蹬一雙千層底的紅色方頭布鞋,一身上下大紅配翠綠,加上脖子上的大金鍊子,要多土就有多土。

哪有而立之年還帶平安鎖的,對這一身裝扮,朱肅自是奮力抵抗,偏偏老朱還不讓換了,抗旨的說辭都用上了,朱肅還能如何,只得忍辱負重,苟且偷生,蘇武牧羊……從老朱的神情上看,這廝很明顯就是故意不小心的。

老朱只帶着朱肅、二虎兩人,從皇城角門離開了皇宮。當然暗地裡的護衛是不會少的,但至少在明面上看,這一行人只不過是一位富家老翁,帶着他的兒子和一位護衛,上街來沾沾這年節的喜慶而已。

“你或許不知道,早些年元日的時候,受完了文武百官的拜,咱和妹子也經常如這般喬裝打扮,咱辦成個地主老財,妹子就扮個地主婆,咱兩人就在這街上一逛逛到日頭西下……”老朱今日裡顯然興致頗高,一路上東張西望,一面對朱肅絮絮叨叨的。

朱肅心中腹誹不已,老朱早年間常和馬皇后入民間微服私訪的事,他如何會不知道?那時候,他年紀尚輕,老朱嚴令禁止他們去民間混跡。但自己卻時常到民間去開小竈兒。

宮中御廚手藝奇差無比,來來去去就那幾道菜色,吃上幾年都要吃到吐了。朱肅兄弟幾個那時候想吃點有味道的,都要靠已經成婚了的朱標接濟。

偏偏老朱有時候回宮來考較他們學問,嘴邊的大餅碴子豆花渣子之類的,總沒有抹乾淨,天知道那時候朱肅兄弟幾個心中有多大的怨念。

卻沒想過老朱竟然覺得自己藏的挺好……

朱肅面色古怪,老朱倒也不以爲忤。他的神情早已被街上車水馬龍的新春景象給吸引住了。朱雀大街本就是應天府最爲繁華的一條大街,今日是新春元日,大街上就更是摩肩接踵,人潮涌動。

此時日頭已經西斜,華燈初上,僅剩下的一點夕陽光透過稀疏的槐樹葉,灑在青石板上,留下了斑駁的光影。小販們此起彼伏吆喝着的聲音在空氣中迴盪,明明只是尋常的吆喝聲音而已,聽在耳中,竟然也頗有韻律。蒸籠中冒出的熱氣,帶着食物的香味,與街上的行人交織在一起。

街邊攤位上琳琅滿目的商品滿滿當當,孩童們相互追逐嬉戲着,手裡大多都拿着糖葫蘆糖人兒之類的吃食。偶爾傳來幾聲爆竹的聲響,這是再大一些的孩子正在耍樂。天上的瑞雪仍飄着在下,只是在這樣的熱鬧裡,已經沒有了幾分冷氣,純粹成了一種單純的用來襯托喜慶氛圍的配飾去了。

老朱則是一家一家門戶的走將過去,去看這些人家在門口貼着的春聯。說起這春聯,在後世可謂家喻戶曉,人人過年時候都是要貼上一副的,後來朱肅才知道,這事兒竟是起源於老朱。先時在唐宋時節,原先過年節時,習俗不過是在家門口掛桃木符、帖門神的。

是老朱下了旨意,要這家家戶戶的門口,都貼上一張寫了喜慶詞句的春聯。自此往後春聯這事物,纔在這華夏大地上流傳了開來。

既然是自己的“壯舉”,那麼老朱自也對這春聯格外着意幾分。他本就有幾分附庸風雅,早年間也常寫些“殺盡江南百萬兵,腰間寶劍血猶腥”“雞叫一聲撅一撅,雞叫兩聲撅兩撅”之類的詩句,這時候沿路看着這些各異的對聯,看的也是津津有味。若是看到了什麼好句子,老朱還會站定了品評一番,然後拍手叫好。

好在今日裡乃是元日,且這春聯,本也有幾分意思就是用來吸引遊人,給人看的。不然像他這般在人家店門口大呼小叫影響生意,還不進去消費的老頭兒,一準被人給轟遠些去。

沿路上朱肅給老朱買了張燒餅。老人家不愛吃海味山珍,偏偏對這些市井小吃頗爲喜愛,鬍子上吃的滿是碴子。啃着餅子逛着街,到了一間茶館,有一老文生正在茶館裡頭說書,老朱和朱肅正巧也走的累了,便進了這茶館找茶博士要了杯茶,尋了個角落歇腳聽書。

今日是元日,似《三國》《水滸》這些帶着兵戈血腥氣的故事,卻是不適宜講的,是以而今茶館裡說的乃是《西遊記平話》。雖說吳承恩此時尚未出生,但西遊記孫行者的故事,卻是在宋時就已經流傳了。此時講起這神神怪怪的西遊故事,不止喜慶,也十分的引人入勝,聽得茶館中一衆人等大聲叫好。

老朱也捧場的緊,和這些人一樣在那大呼小叫,朱肅看的失笑,心裡卻也是開心。不多時那老文生說完了書,在衆人的掌聲和挽留聲中離了臺子,一衆聽衆一時間還仍是意猶未盡。老朱也和朱肅一同在這茶館裡說着方纔聽來的西遊故事,那邊廂卻有幾個儒生忽然站起道:“衆位,今日元日佳節,見此盛事之景,又聽得如此佳書,豈有不詩興大發之理?”

“不如我等便以這盛世之景,與那西遊故事協同賦詩一番,以佐酒興,如何?”

大明如今文華昌盛,一是新學提倡經世致用,鼓勵儒生們遊歷增長見識,以唐宋舊儒爲榜樣,亦不像理學那樣忌憚他們狂放不羈。二是朱肅“作”了幾首詩詞,使得詩詞在初建的大明蔚爲風尚,倒是也帶起了一陣不小的流行風潮,許多儒生們開了眼界,受了影響之後,倒也如那唐時儒生一般,出現了許多詩才。

似這般興之所至,一羣書生便要當場吟詩,實在是再也正常不過。那茶博士對此似已司空見慣,當即暗暗吩咐人拿出了筆墨來,若是這些書生之中出了好詩,便會上前央他們將其寫在茶樓之上。

若是詩詞能傳唱應天,茶樓的生意自然也水漲船高,這實在是一樁十分高明的廣告手段。

那儒生旋即一揮袍袖,在衆目睽睽之下作詩一首。詩自然不算是頂好的,但也說不上差,一衆茶客與他的儒生夥伴們倒也起鬨恭維一番,那儒生朝着衆人團團一揖,一副自傲模樣。

隨後又有儒生站起身來吟一首詩,百姓們對這等文華之事大抵是不懂的,只是既親眼見了,免不了捧場的感嘆歡呼一番,這第二名文生便也高興的坐下了。接着是第三人、第四人,遑論好壞,大多數竟是都做了詩。

要將西遊故事和大明之盛串聯起來許有難度,但西遊故事發生時的唐朝,卻和如今大明之強盛有異曲同工之妙,從這方面着手,要寫些歌功頌德的詩句自不太難。

老朱聽得津津有味,時不時還搖頭晃腦品鑑一番,朱肅權當他在臭美,畢竟這些詩裡有許多也都算是在稱頌他的。

“老五,你也算有些詩才,怎的不也作詩一首?”老朱揶揄朱肅道。

朱肅翻了個白眼,正想拒絕,那邊廂,那些儒生竟是聽到了這句話,將目光轉向了朱肅這邊來。一位儒生笑道:“兄臺竟也是這詩道中人麼?”

“今日年節大喜,兄臺既然也要吟詩一首,以增喜慶,不如將詩文也告知我等,一同鑑賞如何?”

他的同伴們也在一旁,對着朱肅說些喜慶的恭維話兒。只是私底下,卻是擠眉弄眼的使着些小眼色,似要看朱肅笑話的樣子。

朱肅想了一想,已是明白這些人以衣裝取人,真將自己當做了不知天高地厚的地主家傻兒子。轉頭看向老朱,只見老朱似笑非笑,一副我只靜靜的看笑話的樣子。

朱肅心裡也覺好笑,想了想,乾脆起身尋那茶博士道:“勞駕,將筆墨拿來。”

“莫藏了,先前已見了你吩咐將那筆墨,拿出來放在了櫃檯處。”

茶博士本還想推說沒有,被朱肅直言指出,頓時有些進退失據。他看朱肅這裝扮,就不覺得他像是個會寫詩的,許是個對自己沒有多少眼力見的人。讓他在茶樓上亂塗亂畫一番,回頭東家來了,怪罪的還不是他這個給筆墨的?但朱肅既然說了,他也只好將那筆墨乖乖奉上,只是在心裡暗呼倒黴。

朱肅也不說話,餘光瞥見衆人都對着他指指點點,一副等他出醜的樣子。心說大過年的帶着老頭子裝一回逼倒也挺好,於是尋了處柱子揮毫潑墨,寫下一首詩來。

“一從大地起風雷,便有精生白骨堆。僧是愚氓猶可訓,妖爲鬼蜮必成災。”

“金猴奮起千鈞棒,玉宇澄清萬里埃。今日歡呼孫大聖,只緣妖霧又重來。”

詩句之大氣,雄闊,在寫了一半時,那些面上帶着揶揄的儒生們就已經變了臉色。老朱看着這詩句,唸了幾遍,不由得拍案叫絕道:“好!好!”

“不愧是咱的兒子,這四句詩,端是好句!”

他自己作詩,一向也是這樣大氣雄渾的風格,是以對這四句詩,那叫一個喜愛之至。

朱肅將筆一拋,那茶博士彎着腰乖乖接了筆去,從剛剛朱肅寫了一半的時候,他就知道這地主傻兒子是個有墨水的了。這詩,何止配寫在他們茶樓柱上,簡直夠流傳成佳話。一衆茶客和儒生也都看着,只覺得這詩越讀越有味道。

其中一人看着看着,倒是發現了些許東西。他眯着眼睛看了許久,而後對同伴道:“不對啊。”

“這字……怎麼越看,越像是周王殿下的筆勢?”

第382章 瓦剌的劫匪心性第274章 將計就計第581章 老朱賜字第798章 大出血第149章 財源廣進第760章 太子難斷家務事第865章第410章 朱老五忽悠宋大儒第161章 莊中變化第361章 夾擊第822章 火裡逃生第295章 天皇近臣第722章 當斷則斷第261章 各懷鬼胎第385章 說服山陽萬戶第245章 復仇的火焰燒遍朱明江山?第977章 武器優勢第224章 爾等是要試試本王寶劍是否鋒利嗎第690章 不擇手段,亦可稱聖賢第758章 二王歸京第586章 船隊出發第1071章 安南議事團第738章 積毀銷骨,衆口鑠金第573章 平衡之道第619章 以神制神第980章 騎牆第1022章 鳳鳴風物第351章 明軍主帥的腦子莫非是傻的?第728章 疑兵減竈第661章 世風日下?非也!第544章 請削衍聖公!第857章 賣珠第1021章 怨忿的寒門第542章 倭王朝賀第533章 北朝,坑殺!第580章 鐵鉉請命第706章 破敵之策第60章 果真是朱雄英!第796章 淡江海戰第1070章 黎利之死第843章 改土歸流第165章 兄弟齊聚第434章 大明的第一爐鋼鐵第258章 朱棣的分析第1007章 範淮是誰第605章 一蹴而就第549章 籌建銀行第122章 徐達來訪第307章 曹淵請隨第268章 萬衆一心!第246章 撈魚收網第1111章 奧斯曼落日第265章 驅民攻城第112章 就莊第939章 雄英北往第840章 潛在危機第674章 一觸即發第483章 朱棣公審第802章 白蓮之禍第495章 推廣毛衣,美人恩重第400章 老朱的朝堂博弈第329章 定遼衛指揮使葉旺第1019章 自入險地第89章 朱祁鎮叫門,太爺爺捱打第317章 姚廣孝的囑咐第605章 一蹴而就第138章 因何搞我?第444章 秉持孔子遺志,拓土開疆!第1032章 掀起大案第1101章 改變從教育開始第300章 天朝武器,恐怖如斯第629章 烏格齊哈什哈之死第162章 聞說殿下師從軒轅黃帝?第817章 山中部落第170章 讓你看看什麼叫做後臺第906章 子弟兵第598章 禍亂朝綱第608章 試探第909章 聖人馮勝第1058章 胡季犛的豪賭第760章 太子難斷家務事第714章 夜襲作戰第793章 將門虎子李景隆第26章 小冰河第857章 賣珠第584章 毛驤的發落第633章 哈密王第513章 驚不驚喜,意不意外,喜不喜歡?第397章 回京第725章 帝國黑纛第796章 淡江海戰第652章 老朱開盲盒第827章 飛躍天塹第1012章 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第626章 瓦剌的野心第837章 將士歸國第949章 一出新戲第13章 太子朱標第354章 突進!大明之軍!第995章 朱標求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