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6章 何爲法統

“天子爲管理者,代天管理萬民。而百官爲公器……”老朱的面龐之上,陰晴不定。

這的確是一個全新的論述,以老朱的聰明才智,自然能看出這套論述其中的潛力……

這套論述現在雖然只是框架……但,這個框架,將天下的一切全都框在了“民意”裡。若是任其發展下去,簡直比董仲舒的天人三策,還要更加可怕!

周朝時,天子以周禮治理天下。周禮實際上,走的也是神化天子的路子,天子至高無上,代天統治萬民。周公將天子塑造爲神秘、強大的象徵,又通過分封來鞏固周朝領土……周天子高高在上,衆諸侯互相牽制,即使天子什麼都不做,周朝的天下在某種程度上,也能夠長治久安。

但後來,因爲周幽王等人的作死,使得天子高高在上的地位被踐踏,周禮賦予天子的那一層神秘面紗被揭開了。

於是禮崩樂壞,周朝的法統破碎了,春秋戰果降臨了。

直到秦始皇強勢崛起,沒有秦始皇,就沒有大一統的中華大地……這話倒是千真萬確,一點錯誤都沒有,如何盛讚始皇帝,都不爲過。

但是也不要忘了,秦朝畢竟二世而亡,統一天下僅僅十五年,而在秦朝滅亡之後,項羽分封諸侯,把中原天下劃分得比戰國還要細碎。

如果延續項羽的路子走下去,中華大地短暫的統一,沒準就跟孔雀王朝似的了。

無論是秦始皇,還是項羽,都沒有重新確立一個新的、名正言順的統治天下的法統。

在這個時候,是劉邦站了出來,承接了秦朝的基業,漢承秦制,扛起了祖龍的擔子,繼續完成祖龍沒有完成的事業……經過漢初歷代君王的勵精圖治,總算是維持住了大一統的局面,而且還延續了數百年之久。

也正是因爲如此,中原之地,億兆百姓,以漢人自居,僅僅這一點,就可以知道劉家的功業,絲毫不在始皇帝之下。

但,劉邦起於亭長,也不是一下子就能建立起法統的,沒有法統的大漢初期,大漢也幾次面臨危亡的境地:劉邦立國之後,遭遇異姓王造反,碰上了匈奴入侵,隨後外戚專權,呂氏秉政,即便是文景之治的時候,也冒出了七國之亂……

帝王威嚴,比之周朝強盛的時期,可謂是天差地別。

漢初的天下,可謂是紛亂不止,想要維持大一統的局面,何其艱難!

而這時候,漢武帝劉徹,成爲了天下的皇帝。

勵精圖治,抗擊匈奴,劉徹不光剷除了威脅大一統的所有隱患,還把中原王朝推向了新的巔峰,秦皇漢武,並駕齊驅,便是對他最大的肯定。

但比之漢武時的武功,漢武時期的文治也不輸先輩,因爲有一個儒士站了出來,提出了天人三策,策動天子,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直到這個時候,大一統的華夏,才真正有了法統!

董仲舒主張天人感應,君權神授,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推崇大一統,強調尊王攘夷……他的這一套思想,正好給了漢武帝提供了最好的理論依據,推恩諸侯,出擊匈奴,大漢江山,步入極盛。

至此,封建王朝的大一統,纔有了真正的思想根基。

且不論獨尊儒術到底好不好,事實上自大漢之後的一千多年,不管朝代變幻,都是延續着相同的框架,大家在裡面修修補補而已。

一直到了大宋朝,三百年江山,落到了元廷手裡,漢家河山淪陷於夷狄之手……在近百年年的痛苦壓抑之中,終於一抹紅巾崛起在黃河與長江之間,一個出身低微的農民拿起了武器,開始了恢復舊山河的戰爭。

黃河南北,淮東淮西,長江上下,亦有不計其數的英豪,投入到了這場聲勢浩大的起義之中,有人喊出重開大宋之天。志在恢復舊山河。

現在,大元已經滅亡了。朱家得到了這個從漢武帝之時,傳承至今的法統。

這個法統,珍貴,但卻也有致命的弊病。從漢時至今,從來沒有一個朝代,能夠綿延不絕,幾百年過去,法統便要易主……即便老朱和朱肅預先得知了大明未來會如何滅亡,爲此針對性的修修補補,做出了諸多舉措。

但,他們卻仍然不敢肯定,大明會永遠傳續下去。

朝代的制度無法長存,每當改朝換代,制度便會面臨洗牌……而法統,卻是從漢武時傳承至今,幾乎沒有斷絕。若能將大明與法統捆綁在一起,或許是一個新的思路。

而什麼是法統?法統,即爲皇帝治理國家的依據。

如董仲舒,從春秋到漢初的諸多離亂之中,爲漢武帝總結出了新的法統。

大明要更改法統,也當從漢到元時的離亂中,總結出新的規律。

天子,朝臣,百姓,到底該是什麼關係?

趙宋亡國,元廷崩潰……幾百年的慘痛教訓,該從中學到什麼?

皇帝,該用什麼樣的名義如何治理天下?

這一連串的宏大問題,拷問着當世的聰明人……劉伯溫、宋濂,乃至現在的老朱,或許都曾經有過思索,他們猶豫和糾結着,對未來沒有信心。

最後才決定,在現有的法統上修修補補,拿來就用……畢竟現有的法統已經被驗證了,至少能在幾百年的時間裡,保證皇帝的至高無上。

保證“家天下”的合理性。

大明開闢了新的時代,卻又彷彿只是其他封建皇朝的幽靈,這個新生的皇朝一隻腳踏進了新的時代,一隻腳還在舊時代的泥潭裡掙扎。

若是按照原有的歷史,老朱好容易推翻了大元朝,最後,仍舊選擇了原有的,漢武帝時代傳續下來的法統。

大明的劇本,也就和先前的歷朝歷代幾乎相同:依舊是從強盛,漸漸走向了文恬武嬉。

黨爭不斷,改革推行不下去,皇帝越來越昏聵無能,邊境的蠻夷崛起,最終悽慘亡國……重溫舊夢了屬於是!

到底該怎麼辦?

歷史上,在經歷了白骨如山的慘痛教訓之後,明末的思想家們開始徹徹底底的反思,到底真正的皇帝該是什麼樣的?大明又爲什麼會滅亡?

無數日夜的苦心焦思之後,有人寫出了明夷待訪錄,提出了原君……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天下有公利而莫或興之,有公害而莫或除之。有人者出,不以一己之利爲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爲害,而使天下釋其害;此其人之勤勞必千萬於天下之人……

上古之時,人們因爲私心,對大家有好處的事情,沒人去做,危害大家利益的壞事,又沒人敢挺身而出……直到上古賢君出世,不計個人得失,興利除弊,以千百倍的勤勞,治理百姓,纔有了三代之治。

後之爲人君者不然。以爲天下利害之權皆出於我,我以天下之利盡歸於己,以天下之害盡歸於人,亦無不可;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以我之大私爲天下之大公。

三代之後的君主,把天下視作私產,盡佔天下之利,把天下人當做客,自己當做主,一個人當皇帝還不夠,還要傳之子子孫孫,敲剝天下人之骨髓,離散天下之子女,這還是真正的爲君之道嗎?

這是在大明滅亡之後,一些遺民從血淚當中總結出來的教訓。

試問真正的爲君之道是什麼?

天下該如何治理?

窮極大明一朝,或許都沒有人想明白,大明之後的三百年,韃清文字獄之下,更沒有人敢想了。

而現在,朱肅則給了老朱一個備選的答案。

未來的君王雖然秉承天命,而天命既是人心,人心既是安樂。

天下之土地並非天子私產,而是受之於天,分之於民。

未來的天下,核心就在於安樂!

因爲老朱驅逐了韃虜,給了天下百姓安樂,所以朱家便有天命!

而天命之下,皇帝有權將自己的權力交給官員,使官員爲自己治理天下……官員是盛放權力的公器!

而權力出之於皇帝!因爲皇帝,是爲了使百姓們的安樂存在的!

爲了這個目的,皇帝使用這個權力,天經地義!

若是這個法統的框架完全形成了體系,完全可以總結成日後百年的金科玉律,甚至可以傳承更久……只要趁着老朱這個開國皇帝對國家的無上把控力仍在,推動這一套主張落實,大明的法統,就將迥異於那些皇朝。

這是一條全新的路!

而提出這個法統的朱肅,也將和董仲舒一樣,被捧上神壇……一位成就遠超朱子的聖人,就要冉冉升起了。

這件事情着實太重要了。

“若是,日後百姓不願我朱家子弟爲皇帝……”老朱的眉頭皺起,說出了自己對於這套法統最大的擔憂。

“那就說明,皇帝使百姓民不聊生,百姓已經沒有其他退路,只能對我朱家羣起而攻之了。”朱肅肅容道。

“即便是按照原來的法統,父皇您以爲,我朱家就能夠在這樣的情況下,把持天下神器嗎?”

“自從陳勝吳廣喊出‘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開始,我華夏子民,就絕不可能成爲麻木不仁,任人宰割的魚肉。”

“父皇您先前欲編制戶籍,限制百姓流動,希望大明上下從此成爲一潭不變之死水,以爲此爲萬世之基,但最後的結果你也知道了……”

“李自成、張獻忠等人,可有因爲大明的戶籍律令,就停止在四處流竄?或者您想要閹割百姓血性?身毒而今亦有我大明租界,您也該知道那邊是什麼樣的情況了。”

“縱使種姓之制已經根深蒂固,百姓們毫無血性……但身毒國中,仍然沒有一個長久穩定的政權。因爲百姓沒有血性,任何人都能來踩上他們一腳!”

“甚至於百姓麻木不仁,國中上下,宛如一個糞坑一般……我華夏絕對不能淪於那般的境地!”

老朱再次陷入沉默,朱肅說的是事實,縱使,董仲舒的法統之中,特意神化天子,把天子塑造成了至高無上的存在……那又如何?

百姓們活不下去了,連天都敢捅出一個窟窿!何況什麼天子!

天子至高無上不可違逆,到了真正秩序崩壞的時候,也只是一句笑談而已。

“既然如此,還不如將這所謂的‘至高無上’的法統譭棄,乾脆讓天子因‘治民’而有法統,將天與人徹底合一。”

“想要維持法統,就必須要顧念百姓……這樣,即便天子再昏庸,恣意妄爲之餘,心中也必然始終有一根弦,這根弦就是百姓。”

“讓後世之君,無論如何,都不敢忘了百姓!因爲他們的法統,本質上就是來自於百姓!”

朱肅道。

第658章 百密一疏第48章 沐英第536章 重興百家第367章 張定邊的心思第953章 反思第330章 兵將離心第81章 開宗立派第906章 子弟兵第924章 陣前論罪第156章 向自己傾斜的力量第955章 阿魯臺第200章 古寺對弈第729章 反攻之時第186章 殿下爲何自殘?第558章 空軍轟炸!第85章 反賊真是我自己?第319章 不願返鄉第43章 變革之始第322章 烽火遼東(上)第259章 戰前安排第23章 三國演義第549章 籌建銀行第850章 土司若魚第255章 倭寇!!第222章 鴻門宴第223章 重開絲路第623章 化夷爲夏第520章 設套第174章 徐達的教誨第638章 燕王破陣第507章 本王沒想到世間有如此矮小之人第202章 抄書遇到正主了!第11章 朱肅復學第758章 二王歸京第594章 天花第1068章 神勇無敵李文忠第820章 夜裡生事第490章 老農民朱元璋第615章 接觸土著第343章 避戰的鞏昌候第687章 火力優勢學說第32章 中書省,危!第1076章 破城之夜第985章 人海戰術第485章 大明最爲缺乏的資源第681章 萬事俱備第938章 太孫監軍第184章 真當本王不敢殺你?第23章 三國演義第997章 算計使節第316章 赴倭屠龍第389章 老子有援兵!第444章 秉持孔子遺志,拓土開疆!第717章 燕王死戰第736章 有的蘇丹還活着,但他已經死了第86章 而誠純孝好太孫第656章 爭相出海第752章 立一個不如立三個第531章 攻擊京都第707章 兄弟相爭第1120章 康居城的自救第649章 英雄歸國第488章 鷹視狼顧第1049章 離心離德第571章 經營草原之策第150章 小公爺們,接客啦第505章 想做個好兒子?呵呵,晚啦第231章 興奮的戴思恭第547章 繁榮昌盛!第846章 賓主盡歡第1092章 聖君萬古第105章 院遇藍玉第224章 爾等是要試試本王寶劍是否鋒利嗎第906章 子弟兵第552章 高麗反了!第615章 接觸土著第905章 何爲仁義之師第460章 開國之功,不過如此!第1073章 大軍攻城第406章 奉旨挖儒第606章 奇貨可居第736章 有的蘇丹還活着,但他已經死了第904章 解縉的復仇第750章 帖木兒之死(下)第40章 黑還是韃子黑啊!第269章 得不償失第971章 星火燎原第682章 建港寶島第1044章 安南事變第743章 突圍失敗第1007章 範淮是誰第74章 陰雲遮月第1014章 三顧茅廬,請個內奸第696章 如何治理第158章 四大案,誅連者甚重啊!第180章 方子泄露第285章 戰後諸事第153章 胡惟庸的蠱惑第564章 破金帳,擒元主!第463章 李善長之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