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大明還有兩百七十多年就亡了?

第17章 大明還有兩百七十多年就亡了?

這一次,朱肅沒有抖機靈,也沒有吊兒郎當。他無比嚴肅的和朱元璋對視着,幹清宮中的空氣再次陷入了沉寂。

良久,朱元璋才嘆了一口氣。

“不可思議……天下間,竟然還有這等奇事……”

“咱還想着,是不是你拜了什麼方士爲師,或者得了什麼讖緯邪書。”

“不過也是,那些讖緯之言,多是似是而非。那可能如你這般,預料的這麼詳盡的。”

“您這是信了?”朱肅喜道。

“那兩封戰報擺在咱的面前,咱又如何能夠不信?”朱元璋不再正襟危坐,他靠在椅背上,拿起桌上的白玉如意,在手中拍打起來。“這麼說,你真是從六百五十年後的未來,穿回來給咱當兒子的?”

“嘿,倒是有趣!”

“呃……”什麼叫穿回來給伱當兒子,說的和我上趕着似的。

朱肅嘿嘿一笑,上前個老朱捶起肩膀來:“您洪武大帝的名頭,在後世,那可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給您當兒子,那是咱的福分呀。”

大丈夫能屈能伸,爲了當逍遙王爺,當然要上趕着了。

“真的?”老朱眼睛一亮。“那你說說,後世人都是怎麼評價咱的?”

“那自然是極盡讚美!”朱肅狗腿的拍着馬屁。“您的功業,那是妥妥的彪炳史冊!”

“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立綱陳紀,救濟斯民,光是這一條,便是秦皇漢武所不及之偉業!”

“更別提您本淮右布衣,卻能崛起於亂世,便是開大漢四百年基業的漢高祖也不能及。他好歹還是個亭長呢!”

“後世有誰人不知,我大明開局一隻碗,結局一根繩,錚錚鐵骨,光耀千秋……”

朱元璋本來正拍着白玉如意,臉上浮現出一抹自得。朱肅所說的,都是他平生最得意的事兒,聽到這些果然爲後世所傳頌,他大有不虛此生之感。哪有不得意的?

但聽到“開局一隻碗,結局一根繩”那兒,卻總覺得有些不大對勁。

開局一隻碗他猜得到。畢竟自己化過緣,那也不是什麼隱秘。但結局一根繩……

細細一想,頓時臉上一黑。

“老五。”老朱也當了幾年皇帝了,早已練到了七情不上臉的境界。

但他單是收起面上得色,室內溫度就陡然降了七八度。

“細說‘結局一根繩’的事兒。”

“啊?”朱肅一呆。臉上不自禁的滑過一滴冷汗。

完了,說順嘴了。本來還想着,先只說好話,把老朱哄高興了,答應了自己從大本堂退學的事兒再說呢……

把一根繩的事兒告訴老朱,老朱還不得暴跳如雷?自己還怎麼開口退學的事兒?

見朱肅囁喏着嘴就是不說,朱元璋眼神微微一凝。

“老五啊。那你給咱說說。”

“六百五十年後,那時的我大明朝,是一副怎樣的盛況啊?”

……哎喲我的好父皇,還盛況呢。

那時候,你的大明都涼了快四百年了!

見朱肅依然面有難色,朱元璋的心開始往下沉。他一拍桌案:

“說!給咱說!”

“是哪個不肖子孫,當了這亡國之君!”

“我大明,究竟是怎麼亡的!”

“父皇息怒!”朱肅被唬了一跳,條件反射的就跪了下來。

“您……您先別生氣。大明亡國,距如今還有二百七十餘年呢。”

“盛唐享國不過二百八十九年,兩宋加起來才三百一十九年。強盛無比的大漢前漢才二百一十年、後漢也才一百九十五年。”

“算起來,我大明享國,其實還算長的了!”

他還是第一次見老朱對自己動真怒,那股鋪天蓋地而來的皇者龍威,是真真切切嚇到他了。

心裡不禁也有些慶幸。幸好老朱虎毒不食子。

要是換了其他穿越者,敢在老朱面前說大明亡了這種話。只怕現場就要被暴怒的老朱拔劍斬了!

“二百……二百七十餘年……”

朱元璋目光怔怔。他彷彿被抽空了力氣,頹然靠在了那張黃花梨太師椅的椅背上。

他向來自視甚高,又以布衣之身平了天下,自覺遠勝歷朝皇帝。至少,在知曉民間疾苦這一方面,他是有絕對自信的。

朝堂上任何的蠅營狗苟,都瞞不過他洞悉一切的眼光!

出身的不同,以及這一路走來的經歷,讓他比其他皇帝更多了一份明悟:得民心者得天下。想要天下長治久安,就必須要懲治貪官污吏。只要手握民心,天下就能萬世不易!

他甚至已經開始實行一個計劃:制定一個萬世不易的法則,讓這個天下的萬事萬物,都依照這個法則去運轉。

如戶籍、如路引、如海禁……

只要按照這一框架,江山,將萬古不變的,永遠掌握在朱姓皇帝的手中!

但是,現在朱肅告訴他,大明朝只存在了二百七十餘年。

他滿懷信心的認爲,自己打下的基業,即使不能萬世長存,也該能能存續個千年、萬年。

結果,卻只僅僅區區數百年!

那麼,咱的大明,和那些漢唐兩宋,又有何區別?

“大明……大明是怎麼亡的。”

見朱肅一臉猶豫,朱元璋一拍桌案。

“說!全都說!”

“徹徹底底的說!我大明!究竟是怎麼亡的!!”

“大明之亡,後世有很多說法。”

朱肅慫拉着腦袋,開始娓娓道來。

“從明面上看,大明亡於內外交困。內有李自成、張獻忠等舉旗作亂,外有……”

“哼!果然是亂民作亂嗎。”還沒等朱肅說完,老朱就冷哼一聲。這一套劇情,老朱可太熟悉了。

“李自成,張獻忠……咱記住了!你繼續說。”

“百姓作亂,必是由於朝政荒廢。這是國家出了昏君!是哪個不孝的龜孫,不學他勤政的祖宗,偏偏學那元順帝荒廢朝政,最後弄爛了我大明的大好江山?”

老朱氣場全開,咬牙切齒。

“……倒也不能全怪崇禎。”朱肅張口,忍不住給大明最後一任皇帝說了句好話。“崇禎”二字一出,朱元璋就猜到了這是一個年號。所謂“崇尚禎祥”,這個年號,必定就是大明亡國之前最後的一個年號了。

他的心裡又是一緊。

“崇禎帝雖然能力不濟,但也有重振大明之心。只是大明那時已經病入膏肓。”

“先是天災不斷,崇禎元年,全陝天赤如血,崇禎五年,糧食顆粒無收;崇禎六年,大水漫地,飄沒廬舍;崇禎七年,秋蝗漫天,百姓易子而食;崇禎八年……”

朱肅如數家珍,細數崇禎年間的各種災害,竟是年年都有大災,聽得朱元璋面泛鐵青。

“……那時正值小冰河時期,八月都能飄雪,百姓光凍死餓死就有無數。又有疫病氾濫,一場鼠疫,甚至導致京營將士還未等敵軍來襲,便已死的十不存一。”

“如此亂局,崇禎空有重整河山之心,但手中無錢無糧無兵,又如何擋得住明末的這份敗局?”

(本章完)

第380章 背刺北元皇帝之人第384章 朱老五的詐術第689章 取道印度第149章 財源廣進第894章 奇女子第27章 禮不可廢第574章 李善長之志第237章 烏合之衆第764章 城狐社鼠第347章 星星之火第427章 天理之說,可以休矣第719章 世界征服者第946章 鬼力赤第249章 朱棡鍊鋼第218章 朱肅賑災第213章 茹大人竟如此無畏第904章 解縉的復仇第884章 再入貴州第923章 計劃失算第448章 戶部安敢如此欺朕!第9章 老朱勿憂,傅友德會出手第162章 聞說殿下師從軒轅黃帝?第86章 而誠純孝好太孫第749章 帖木兒之死(中)第921章 朱肅回城第458章 愣頭青藍玉第222章 鴻門宴第565章 瓦剌第712章 五千圍三萬第985章 人海戰術第334章 好犬果然聽話第186章 殿下爲何自殘?第986章 遷移箭臺第815章 番人詭異第300章 天朝武器,恐怖如斯第672章 西征亦力把裡第623章 化夷爲夏第795章 黃雀在後第532章 時代變了,將軍閣下第788章 白蓮淨土第445章 殿下可知未來諸事否?第977章 武器優勢第305章 我就想駐個軍,你送我個宣稱?第694章 進駐德里第403章 九族警告第776章 談判第243章 竟然還有伏兵?第964章 得道多助第554章 北元權爭第447章 劉伯溫刀捅李善長第393章 徐達的動向第256章 商議備倭第896章 說服水東第306章 爹早就在惦念倭國金銀礦呢第659章 堵不如疏第495章 推廣毛衣,美人恩重第186章 殿下爲何自殘?第636章 姚廣孝的心思第298章 天下還有這樣的賤皮子?第806章 火攻計第899章 不讓鬚眉第727章 小勝一場第7章 朝堂激盪第891章 嫌隙第759章 司馬倫第162章 聞說殿下師從軒轅黃帝?第407章 坑師孝徒第273章 以仁德服人第822章 火裡逃生第257章 備倭!第701章 朱棣動向第539章 寶船功成第498章 倭國 高麗,兩面爲難第240章 除夕血夜第224章 爾等是要試試本王寶劍是否鋒利嗎第454章 朱標的成長第614章 興建聚居地第769章 人口買賣第895章 單騎入寨第71章 綁票第139章 咱其實,遇見過仙人第927章 親情之代價第674章 一觸即發第918章 愚者愚行第753章 朱棣取妾第964章 得道多助第965章 遭遇戰第906章 子弟兵第175章 老胡你個老六!第976章第415章 點撥方孝孺第185章 什麼不教而誅第876章 居中漁利第12章 朱家兄弟第880章 雌鳳隕第485章 大明最爲缺乏的資源第132章 借錢爲何不早說?第792章 大肚國滅第417章 原初之儒第40章 黑還是韃子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