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0章 朱老五忽悠宋大儒

第410章 朱老五忽悠宋大儒

朱肅這是在直問宋濂,既然你說儒學如此重要。可堯舜之時,並無儒學。

因何沒有儒學的堯舜時代,比有了儒學的後世更加讓孔子推崇呢?

這無疑是想打儒家的臉。

宋濂眉頭微皺,思慮片刻,答道:“三代之時,人心未喪。又有賢王在世,自可天下大同。”

“其後周公制禮,天下大治。惜後來禮崩樂壞,天下淪喪。廟堂之上,朽木爲官,殿陛之間,禽獸食祿。”

“聖人於此時出世,正是要復古尊禮,於此混沌之間,重拾人心道德,昭示出一條煌煌正路。”

“若無聖人,豈不是要繼續禮崩樂壞,人心淪喪?聖人之學爲正朔天下人心之學,如若悔棄,衣冠禽獸,孰能辨矣!”

不愧是大儒宋濂,三言兩語之間,就將朱肅的誅心之問消弭於無形。還點出了孔子之學是爲了正朔人心,意欲擯棄儒教,只會讓天下重回混沌。

“原來如此。”朱肅點了點頭,也不着急。孔子的論語之中,大多闡述的是孔老夫子所推崇的道德標準、行事準繩、政治思想等等。孔老夫子作爲萬世師表,其中大多數的觀念在最初,其實是毫無問題的。

朱肅本也沒想過,要不自量力的對可以稱之爲萬世師表的人進行批判。

他想了想,繼續道:“學生還有一問。”

“既然儒學是爲正朔人心,使天下大治,那麼除卻三代以外,何朝何代,才能算得上大治呢?”

宋濂一愣,這個問題,卻是完全出乎了他的意料。他苦思冥想許久,方纔嘆息道:“天下人心之淪喪,豈是輕易能夠挽回的。大同之治,即便賢如夫子,也未能重現。”

“如今想來,或許在漢唐之時,這天下,還能勉強說的上一個‘治’字吧。”

朱肅鬆了一口氣。宋濂客觀中正,推崇漢唐爲治世,正無愧於其大儒之名。

畢竟大宋之時,文道昌隆,是真真正正的“皇帝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朝代,也是無數文人所趨之若鶩、心嚮往之的一個朝代。

要是問了其他沒有底線的文人,說不定便會堅稱大宋才最接近所謂的“大治之世”,然後把“弱宋”的黑鍋,硬槓在趙家皇帝的頭上。

宋之闇弱,九妹等等趙家皇帝雖是禍首,但真論起來,其錯又豈是隻有皇帝一人?

要是真遇到這樣毫不客觀的槓精,接下來也沒法聊了。

“如此學生就更不能理解了。”聽宋濂的回答如自己所料,朱肅接着問道:

“既然儒學一門,爲的是使天下大治。數代先賢,皓首窮經,這該要如何才能使天下大治的學問,理當是越辯越明,這天下,也當越來越接近大同之治纔對。”

“可爲何,距今久遠的漢唐之時,反而更接近治世。而在漢唐之後的宋元之時,卻是民不聊生,天下板蕩?”

“要知道,大宋與大元,皆是尊奉儒學爲朝廷官學正朔……同樣是以儒學治國,何以漢唐治隆、而宋元反而治衰其甚?”

“這……”宋濂竟是被問得呆住了,一時之間,竟是不知言語。

就連在一旁始終一副旁觀態勢的劉伯溫,也漸漸的皺起眉頭,沉思了起來。

“孔夫子一部論語,不過一萬六千餘字。”朱肅也不等宋濂想出個解釋,便說出了自己的觀點。“可後世諸多所謂的‘大儒’,如董聖,如程朱、對着這僅僅一萬六千餘字,卻能動輒就生生的掰出煌煌百萬言、千萬言、萬萬言的道理來。”

“在大本堂時我便時常思之,‘論語’乃是孔夫子教導弟子之言論。既要教授他人,當以簡明清晰、使弟子理解吸收爲要。”

“夫子當真便會那般遮遮掩掩,神神秘秘,力求所說的每一句甚至每一字,都要蘊含着程朱所註釋的那般玄奧深厚的道理嗎?”

“真有那麼多的道理,夫子爲何不直接明言,而要那些需要被教育的駑鈍弟子去猜、去發現?若他們真有這麼聰明,還需要夫子做何?”

“一言傳諸三人,便要面目全非。那些爲論語做注、動輒煌煌千萬言的所謂後人大儒,就真的不會會錯夫子之意嗎?”

“當今學子們所學的這個龐雜繁複的儒學……當真就是孔夫子昔日所言所想,所要傳之於天下的,那個儒學嗎?”

朱肅語出驚人。

“殿下慎言!”宋濂驚的豁然站起,甚至連几上的茶盞被帶的摔落在地,也猶如未聞。額上臉上,更是已經佈滿了密密麻麻的細汗。

“程朱……程朱之理學,其深奧玄妙,博大精深,凡俗即便傾盡一生,也難以得窺其中之萬一。”

“殿下未知其玄,安可妄言其非?”

宋濂道。只是此時的神情,已經不復先前那般凌厲的斥責之意。

“深奧玄妙,博大精深?”朱肅輕笑。“宋師,我寫給方孝孺的那些東西,莫非就不深奧玄妙,博大精深了嗎?”

“若論深奧,那些言論,只怕不下於程朱。何以宋師以程朱爲儒學正朔,而將那些言語,視作惑衆之妖言?”

朱肅寫給方孝孺的那些隻言片語,那都是能流傳到後世的哲學之精華,皆是曾經在某一個時代裡,影響過千百萬人、造成過軒然大波的思想。

經過歷史長河的掏洗,這些思想即便是其中那些十分扯淡的唯心主義,其中亦是有着足夠深刻的“哲理”在內,足以供人深挖探究。要不然,又如何能將方孝孺那樣的死板才子,給直接忽悠的瘸了?

對錯姑且不論,若只說深奧,枯燥晦澀的程朱理學,只怕還及不上這諸多足以流傳後世的哲學名句之萬一!

“正朔,妖言,正朔,妖言……”博學之如宋濂,一時之間,竟然也被朱肅這一番論斷給說的儒心不穩。

是啊,程朱理學確實深奧,可那些從方孝孺口中流傳出來的隻言片語,也並不在其之下。難道只因爲程朱掛靠着儒家,便是正朔?

如若如今被視爲儒學正朔的程朱理學,當真是所謂的“正朔”的話,那麼爲何漢唐之時,天下強盛昌隆。而到了宋元時期,朝廷都奉行以程朱治國,整個天下卻是江河日下,越發顯得衰頹?

這豈不正說明了,萬千學子所尊奉的理學,將天下指引進了一條錯誤的死衚衕?

而且,程朱之言,真的便是孔夫子的意思嗎?

如若不是,那麼程朱之學,與那些方孝孺所說的歪理邪說,又有何不同?

天下學子多年鑽研,皓首窮經,莫非當真都是錯的?

(本章完)

第297章 自慚形穢的藤原第931章 貴州建制第685章 船炮揚威第151章 無知果然是原罪第412章 殿下要如何改造天下文人?第387章 納哈出的野心第281章 伏兵第569章 威化島回軍第267章 揮筆作詩第830章 海上堵截第77章 暴怒!第788章 白蓮淨土第29章 猶疑第1122章 兵逼康居第1053章 武曲守城戰第149章 財源廣進第313章 海上無敵張赫!第1048章 安南內戰第840章 潛在危機第809章 申斥李景隆第177章 情詞第646章 馬哈木的決斷第1128章 勝勢第710章 奇異寶刀第957章 人心不足第397章 回京第662章 西夷野心第832章 誰是匪徒第350章 元軍攻城(下)第150章 小公爺們,接客啦第410章 朱老五忽悠宋大儒第815章 番人詭異第83章 上架感言第108章 老朱你個濃眉大眼的也偷詩詞?第419章 乾脆搞個大新聞第959章 暗流第401章 越權擅爲之罪第1035章 忌憚第180章 方子泄露第484章 殺!殺!殺!第976章第694章 進駐德里第748章 帖木兒之死第167章 其實那個是恭桶第608章 試探第185章 什麼不教而誅第1026章 大明還是不夠強盛啊第803章 優柔寡斷李景隆第697章 杖責立威第1004章 朱肅招生第949章 一出新戲第1058章 胡季犛的豪賭第500章 能打倭國,頭香都是我的!第560章 突襲元都第939章 雄英北往第1024章 航海時代的序幕第672章 西征亦力把裡第623章 化夷爲夏第308章 出海剿倭第577章 耍弄李成桂第510章 本王告訴你,我大明天下無敵第825章 談判第215章 神醫戴思恭第906章 子弟兵第170章 讓你看看什麼叫做後臺第713章 戰壕天塹第711章 雙線疑兵第880章 雌鳳隕第917章 不知者無畏第625章 朱棣西征第373章 強敵仍伺第625章 朱棣西征第633章 哈密王第1022章 鳳鳴風物第861章 一紙證書第158章 四大案,誅連者甚重啊!第1108章 遷都順天第62章 朱老四的密旨第849章 廉州情況第618章 金山堡第124章 不吝封王!第1053章 武曲守城戰第1057章 威嚇第101章 李文忠,徐達!第405章 朱標的蛻變第607章 敲打第1089章 治國顯學第228章 輿論戰略第441章 沒有人比我更懂上位第49章 話義子洪武帝早存疑心第798章 大出血第1073章 大軍攻城第310章 畜生!唯恨不能盡數殺之!第13章 太子朱標第826章 天兵第13章 太子朱標第90章 北京保衛戰第1047章 是誰殺了陳天平第647章 也速迭兒的結局第515章 朱肅的謀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