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 與黃子澄辯鬥

第423章 與黃子澄辯鬥

此言一出,舉座皆驚。

連朱肅也沒有想到,黃子澄居然敢直言頂撞,不畏自己這個皇子的強權。按他原先的打算,本來是沒想過要和這些小嘍囉計較,要等到詹同、平陽四老等出言評價的時候,再出來挑刺的。

如今被黃子澄這般指名,着實在他料想之外。

不等朱肅做出反應,他身邊的方孝孺便率先站了起來,怒斥黃子澄道:“無禮!汝安敢見責於吾師!”

“吾師開科學,明萬物之理;賦詩詞,振故唐文風;敵納哈出,興我大明威名於北疆,何談身無建樹?”

“口出妄言,以下犯上,譁衆取寵,居心叵測!”

方孝孺瞪大雙眼,直欲擇人而噬。見弟子出頭,朱肅便也不做反應,拉住了朱樉李景隆他們,只觀瞧着那黃子澄的反應。

其實黃子澄質問出口,就已經有了三分悔意了。眼前這位五皇子並非尋常人物,他並非是動口不動手的儒門君子,而是與自己別若雲泥的大明王爺。坊間傳言,永嘉侯世子與這位殿下不睦,都被其一怒之下拔劍殺之。更遑論自己這個尋常書生?

但出面的是那位曾經的第一才子方孝孺,且看那五殿下似乎並沒有赤膊上陣的想法,黃子澄便又撿回了那三分後悔。正所謂功成名就,對文人來說,名先就則功必成。若是此時自己堅持下去,日後便有了不畏強權之名……

更何況自己所言順天應人,雖千萬人吾亦往也,有何懼哉?

“科學之道,吾亦有所瞭解,不過奇技淫巧,不堪一曬。”

“方兄拜入殿下門下之後,曾多有歪理邪說,惹得士林大譁。豈不正說明殿下的學問,非我名教之學,乃是邪門外道嗎?在下說殿下未習名教,有何錯誤?”

“況且詩詞者,不過小道。至於北疆軍功……只能說明殿下通曉兵家之法,不能說明殿下知曉我名教之學。”

“且兵家乃是末道,朱子言兵家雲:‘啓人君窮兵黷武之心,庸非過歟!取孫武之書廁之《易》《論語》之列,何其駁之甚歟!’。聖人尚且如此言語,區區軍功,如何能與我名教昌盛之大事相提並論哉?”

朱熹認爲兵家是“非利不動”的學問,對其大有鄙夷。黃子澄引用朱熹之語,意在說明朱肅即使在北疆取得軍功,亦不能說明他是有才學之人。與朱肅一同在北疆征戰的朱樉幾欲拔劍。那邊廂朱棣亦是心中忿怒,只是還記掛着不能壞了自家五弟的安排,因此尚且強忍着,引而不發。

在場多是儒門子弟,對這揚儒貶兵的聖人話語,自然是一番附和贊同。方孝孺此前墜入迷障,不知得罪了多少士子,這一番見黃子澄舌戰略勝了方孝孺一籌,便有好事的儒生故意大聲叫好。

方孝孺眼見黃子澄引用朱子之言再度貶低朱肅,想要出言駁斥,發出聲音卻被叫好聲壓了下去。眼見黃子澄在叫好聲中得意洋洋,他壓力陡增,急的額上見汗。

見方孝孺有些不堪壓力,出場的氣氛也烘托的差不多了,朱肅想了想,便長身而起。

他先向那所謂的平陽三老做了一揖,高聲問道:“儒門素來知禮,本王卻是不知,原來是這般知禮法嗎?”

平陽三老作爲場中最德高望重者,見儒生們鼓譟卻不加阻止,也是想故意殺一殺方孝孺這個“歪門邪道”的銳氣。現在聽朱肅這般說,也只得把手一揮,底下儒生頓時鴉雀無聲。

“師尊,我……”方孝孺一臉慚愧。

“無妨,口舌之爭,不必介懷。心懷我道便是。”朱肅面帶微笑勸慰着方孝孺,方孝孺眼睛一亮,點了點頭,只覺得面前師尊的身影又高大了幾分。

“分宜黃子澄……是吧。你說本祭酒不通我儒學名教,因此應該自辭祭酒之位。”

“這麼說,你是認爲自己很懂嘍?”朱肅一步一步走到黃子澄面前。

“回殿下,學生三歲識千字,五歲背唐詩。八歲便通讀四書五經,對於儒學,可算略懂。”黃子澄躬身道。

“竟還是個才子。”朱肅輕笑,轉身吩咐道:“來啊,給本王拿兩幅弓箭來。”

身後,隨侍而來的狗兒毫不猶豫的大聲應是。但衆人聽了,卻是一頭的霧水。黃子澄亦是奇道:“殿下要弓箭作甚?”

“要弓箭還能作甚?自然是要與你比箭了!”朱肅用看傻子一般的眼光看着黃子澄。

衆皆大譁,黃子澄也是嚇了一跳,只以爲朱肅想要借比箭的名頭殺了自己,忙擺手拒絕道:“學生並不會使弓箭。再者,射藝之術,與儒學學問有何干系?”

“怎麼沒有關係?”朱肅一臉的理所當然。“禮、樂、射、御、書、數,此乃君子六藝也!你自謂儒門子弟,卻不會射藝,莫非不是君子?”

“啊也對,儒家也有君子之儒與小人之儒。小人之儒,也能算儒嘛。”朱老五一拍腦袋,一副疏忽了的模樣。

黃子澄臉上一陣青、一陣白。這話說的,豈不是指着鼻子罵自己是小人之儒?他收斂精神,辯駁道:“所謂‘古六藝,今不具’。我輩儒者,只需明經習理,傳承先賢衣鉢,便可稱儒了。”

“哦。原來如此。”朱肅道。“你言必稱程朱,看來是得到了程朱許多傳承了。只是本王還有一問,不知程朱與孔孟,哪個是儒?”

“哪個是儒?”這個問題不止是黃子澄,就連詹同、呂本,乃至平陽三老、臺下諸生,都愣了一愣。須臾之後黃子澄反映了過來,笑道:“殿下莫不是在頑笑麼?孔孟程朱,皆爲我儒門聖賢……”

“是嘛。”朱肅不可置否,“那麼本王換個問法,孔孟與程朱相比,誰人更賢?”

黃子澄呆了呆,總覺得這位殿下並非是單純的不學無術,而是特地準備了某種陷阱。但這個問題本就毋庸置疑,他思量再三,也沒找到問題裡的漏洞,只得說道:“孔孟開闢儒道,乃是至聖亞聖。天不生孔師,萬古如長夜。自然是孔孟比程朱更賢了。”

“原來如此。”朱肅道。還算這黃子澄識相,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說程朱更賢。不過你既然說出孔孟更賢,接下來便是本王的回合了。朱肅想着,嘴角浮出一抹勝券在握的微笑。

(本章完)

第277章 四哥何不西征?第448章 戶部安敢如此欺朕!第131章 天下熙熙皆爲利來第316章 赴倭屠龍第375章 好事成雙第883章 毀於一旦第183章 顛倒黑白第605章 一蹴而就第726章 喪膽的馬黑麻第708章 決戰序幕第962章 欲訪泰寧第109章 被迫揚名第535章 世修降表衍聖公第908章 被迫仁義第100章 朱樉大婚第148章 開業大吉第196章 老朱的苦心第194章 洪武四大案第586章 船隊出發第389章 老子有援兵!第190章 抱歉了恩相,我是臥底第717章 燕王死戰第602章 順藤摸瓜第857章 賣珠第154章 送上門的冤大頭第250章 老二老四的悽慘宮內生活第82章 柳樹皮第568章 高麗來師第277章 四哥何不西征?第414章 尊孔復古!第37章 咱後來,真廢相了?第989章 大火第349章 元軍攻城第790章 地圓說第335章 誰說伏兵就要親自下場?第549章 籌建銀行第337章 朱棣請戰第545章 世修降表,你孔家就是世修降表第396章 應天宮中第912章 何爲功業第867章 不教而誅第877章 貴陽立城第855章 口子已開第404章 老朱家易溶於水,竟然被發現了?第737章 顛倒黑白之計第680章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第59章 常氏有孕第160章 朱肅的經濟之道第709章 侵略如火第538章 東施效顰第821章 放火燒山第422章 分宜黃子澄第438章 要不,咱先去把倭國端了?第505章 想做個好兒子?呵呵,晚啦第17章 大明還有兩百七十多年就亡了?第268章 萬衆一心!第223章 重開絲路第604章 少年中國說第937章 文藝之重第275章 談心朱棣第179章 織機丟失第478章 潰於蟻穴第945章 戲子難尋第631章 朱棣與妖僧第235章 夜宴第491章 馬皇后勸夫第333章 轉向破關!第92章 胡惟庸的猜測第338章 我乃燕王朱棣(上)第447章 劉伯溫刀捅李善長第649章 英雄歸國第883章 毀於一旦第44章 朱棣夜訪第597章 種痘成功第716章 狙擊小隊第561章 元都告破!第534章 萬戶故事第197章 將去蘇州第352章 牽住元軍的鼻子第396章 應天宮中第88章 父慈子孝第977章 武器優勢第64章 真仙第501章 什麼京都,分明就是土村子!第356章 張玉起事!第915章 仁義之君第95章 重啓分封制第959章 暗流第541章 窮兵黷武,禍國殃民第760章 太子難斷家務事第889章 拒不開城第26章 小冰河第221章 負荊請罪第981章 內鬥第804章 緩兵之計第30章 請個假第940章 韃靼第676章 帖木兒帝國的絆腳石第951章 路中遇襲第79章 毛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