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7章 繁榮昌盛!

第547章 繁榮昌盛!

科舉變革大勢已定,雖也沒說完全摒棄儒學,但加入實務之學,儒學的地位日後必將大大減少,因此,雖然皇帝還未明言,但衍聖公府就此沒落已是蓋棺定論。

老朱並沒有出言驅逐衍聖公,但此時的孔希學已經是人人避之不及。在移步偏廳赴萬壽宴的時候,百官皆有意識的主動避開了孔家人,趁的失魂落魄的孔希學越發可悲。

“啐,這孔希學前些日子那叫一個猖狂,在暗中使了不少的手段,現今可算是遭了報應了。”李景隆趁着宴席還未開始的時候,偷偷湊到了朱肅的身邊。“早看這衍聖公不順眼了,一個三姓家奴,竟然還敢打壓我們新學……”

“五叔,您方纔說的可真痛快!這一回,曲阜孔家可是要斷子絕孫了。”他偷偷給朱肅比了個大拇指。

“斷子絕孫不至於。孔家丁口衆多,若是能自食其力,也能給大明多懇出幾畝地來。現在大明正是用人的時候……”

“五叔說得對,還是五叔深明大義,高瞻遠矚……”李景隆馬屁拍的肉麻。

“殿下手段着實厲害,三言兩語,就將孔家立身之基就此煙消。”徐允恭也湊了上來,他有些鬆了一口氣的模樣,開口道:“孔家有備而來,又是孔夫子後人的身份。方纔我還真擔心這艱難打下的新學基業,會爲孔府所動盪……”

“想來想去,本想向殿下獻扶持南派孔家之法,卻不想殿下釜底抽薪,做的比扶持南派更加乾脆果決。”

南派孔家,指的是昔年由南宋所封的衍聖公南遷一系。昔年孔希學之祖投靠元庭後,元庭並滅南宋,南派孔家一支便也自此沒落了。

只留下孔希學祖上這一支繼續厚顏當那衍聖公。

“扶持南派,雖可稍減衍聖公府氣焰,然只要衍聖公之爵仍存,新學日後,就難免爲其所制。”太子朱標也湊了過來,和他們偷偷商討道。他轉向朱肅,對其道:“五弟,我倒是覺得我們當真可以興復百家,百家之學,亦有其利國利民之處。只興儒學,難免日後便有受制於儒臣之危。大明日後是要海納百川的,對各家學術,亦要海納百川……你覺得如何?”

“大哥,這番話,足顯我大明太子殿下胸襟廣博!”朱肅欣喜道,朱標臉上微紅,卻也沒有謙虛,只是微笑道:“你與爹所謀遠大,我這個做大哥的,自然也不能只顧着朝中的這三瓜兩棗。”

“我覺得倒是可以,畢竟士農工商,都有各自的學問。不能爲了獨尊儒術,打壓了其他領域的學術。只是與選官一樣,我們尊百家,也要有自己的批判性才行。比如墨家,我們可以肯定墨家機關匠術對我華夏的貢獻,甚至可以如往昔對孔子那般,在國子監等學院裡樹立墨子的雕像。但是也要明確的指出墨家學說政治方面的不現實、不堪用之處。”

“對農家、法家等亦然,必須要尊其長處,摒其短處,讓學子們不能盲聽盲信某一種單一的學說,而是要批判性的去看每一個學問。”

“有寬鬆的學術環境,不斷取長補短,我大明的學問才能越發昌盛。”

徐允恭、朱標聽的都是點頭。朱肅想了想,接着道:“還有,我們必須明確一個主流的核心價值觀,這個價值觀最好要朗朗上口,讓所有大明子民人盡皆知。還必須神聖不可侵犯。諸家學說但凡有悖於此價值觀者,則嚴令禁之。比如現在,‘開拓進取’‘復興華夏’就是我大明最爲核心的價值觀,但凡想要違逆此思想的,必爲妖言惑衆。當如孔家一般將其徹底釘在恥辱柱之上。” 朱標眼睛一亮,喜道:“此法甚好。其實要改革科舉,推崇百家,這事是爲兄早就想要去嘗試推行的。只是顧慮若是推動百家,日後難免就有諸多學說相互爭鳴,攻訐不休、禍亂民間朝堂之憂。”

“五弟此言大妙,所謂核心價值觀者,思想之樑柱也。我等只需維護住這樑柱不倒,自然能讓大明上下勠力同心,無有內耗之患。”

朱肅點點頭,“只是要施行這法子,朝廷必須牢牢掌控住輿論,切不可將輿論利器交付於居心叵測之人手中。”朱肅提醒道

“三人成虎的道理,爲兄知道。”朱標點點頭,覺得這一番談話收穫頗豐。已經開始盤算將此法交給內閣諸公好好盤算,以推行出切實可行的政令來。

老朱有意培養他的進取之心,這幾年一直在刻意的下放權力。如今朱標在官場民間的威望也是愈隆,朝臣們在私底下甚至有“二龍同朝”之說。

最先傳出這個說法的人或許很有些居心叵測,但反正老朱聽說之後,是隻有滿腔的欣喜的。

老朱家的這個太子,不可以歷史上的其他太子類比之。

閒談幾句之後便即開宴,這一場宴倒沒有什麼波折。只是老朱屢次向着諸多番邦外使敬酒,對後龜山倭王更是極爲親近。將後龜山倭王與一衆外臣感動的稀里嘩啦。宴畢又領着諸官到奉天門去觀看萬家煙火。今夜應天府金吾不禁,街上行人本就摩肩接踵,喜氣洋洋。又見皇帝親臨宮門,百姓們爭相陛見。一時之間,滿城山呼萬歲之聲不絕於耳,老朱面色陀紅的朝行人揮手,也給了那諸多的番邦外使一次小小的民心震撼。

其實不止外使,朱肅心中也是有震動的。老朱本起於微末,不論他是爲了朱姓一家天下穩固的私心還是如何,對百姓那的確是沒話說,相對的,基層百姓們也無比擁戴他這個從百姓羣中走出去的皇帝。

論愛民,封建帝王之中,舍朱元璋其誰。

也正是因此,老朱纔有底氣數次掀起大案,把大明的諸多貪官污吏全都殺了個底朝天。因爲其實他心裡明白:只要百姓不亂,這個大明江山就亂不了。殺官看似朝野動盪,卻正是爲了護住大明的根基。

正應了那一句話:奉天殿上雖是血流成河,可他的大明,卻正日益繁榮昌盛!

一片普天同慶之景色中,老朱轉過頭來,問朱肅道:“老五,你此去倭國,居功至偉。”

“你說,想要咱怎麼賞你?”

(本章完)

第402章 仗義執言茹太素第12章 朱家兄弟第111章 稻苗稀疏,已是好年第865章第667章 僞造國書第696章 如何治理第820章 夜裡生事第434章 大明的第一爐鋼鐵第990章 合圍第769章 人口買賣第967章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第623章 化夷爲夏第938章 太孫監軍第921章 朱肅回城第416章 真正的儒家第181章 彼輩,偷國爾!第705章 兄弟匯合第653章 探索復興,勢在必行第780章 天威浩蕩第287章 天下第一猛將,張定邊!第480章 戶部沉沒第461章 漢高祖 宋太祖,皆不如我藍玉!第472章 拉攏鐵鐘第298章 天下還有這樣的賤皮子?第78章 悲哀的朱棣第434章 大明的第一爐鋼鐵第520章 設套第279章 夜間襲城第977章 武器優勢第193章 兄弟相談第298章 天下還有這樣的賤皮子?第162章 聞說殿下師從軒轅黃帝?第607章 敲打第283章 四面合圍第299章 大將軍無敵炮?第311章 大明,還要更加強大才行啊第750章 帖木兒之死(下)第217章 見其生,則不忍見其死第994章 黎氏野心第400章 老朱的朝堂博弈第43章 變革之始第263章 武德?不存在的第161章 莊中變化第97章 論如何東吞倭國第643章 招降馬哈木第879章 馬後病重第711章 雙線疑兵第819章 事有蹊蹺第111章 稻苗稀疏,已是好年第917章 不知者無畏第719章 世界征服者第483章 朱棣公審第753章 朱棣取妾第429章 李善長:臣有良法,可解國庫之困第915章 仁義之君第420章 棲霞文會第220章 商人重利輕大義第850章 土司若魚第524章 什麼叫喪權辱國啊第967章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第82章 柳樹皮第1010章 此人是我生死大敵!第210章 蘇州衛指揮使第791章 挾持第162章 聞說殿下師從軒轅黃帝?第431章 重組國子監第216章 我是吳王第758章 二王歸京第112章 就莊第891章 嫌隙第358章 千騎破萬敵第737章 顛倒黑白之計第458章 愣頭青藍玉第695章 教派抉擇第399章 敢情你們只想對付我一個?第569章 威化島回軍第835章 叛而又叛第27章 禮不可廢第335章 誰說伏兵就要親自下場?第522章 黃雀在後第625章 朱棣西征第840章 潛在危機第676章 帖木兒帝國的絆腳石第558章 空軍轟炸!第793章 將門虎子李景隆第597章 種痘成功第48章 沐英第206章 羅貫中與《水滸》第350章 元軍攻城(下)第451章 朱樉妙計第668章 拳頭大小,即爲真假第46章 狗兒第781章 順藤摸瓜第272章 大兵入府第139章 咱其實,遇見過仙人第990章 合圍第269章 得不償失第529章 你們這些大名,也就是個村長罷了第64章 真仙第924章 陣前論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