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5章
解縉身爲歷史上的大明名臣,未來的永樂大典主編撰官、內閣輔臣,無論是學識,還是從政之能力,無一不是千百學子中的上上之選。即便是爲人有些狂傲,有着“情商低”的毛病,但區區一個廉州府內各族的複雜關係,還是難不倒他這顆足以名垂青史的腦瓜子的。
與李文忠所料相同,瞭解到那些土族族人憤而離去,解縉便已經猜出了情況不好。他因爲朱肅的關係,這些日子以來精研廉州乃至西南各家土司之淵源,這些地方上的土皇帝平素是多麼跋扈囂張,他自然也是心知肚明。因此第一時間便向朱肅與李文忠發去了急信,請求他們回師城內,好威懾宵小。
然而騎着快馬的急使飛馳而去,沒有帶回威武的大明精銳,卻又帶回了一封信。探知已有土司開始呼喚部民、準備找回場子的解縉和汪大賓早已急的如同熱鍋上的螞蟻。解縉見這封信上蓋着朱肅的封戳,趕忙接過將信拆開。
“讓子彈再飛一會?殿下這是何意?”將大腦袋湊過來的汪大賓見諾大信紙上,竟只有區區七個字,情不自禁便將這七個字唸了出來。可惜唸完了卻仍舊懵懂,不解其意的問解縉道。
解縉亦是懵然,他知曉所謂的子彈,便是火銃擊發出去的彈丸子藥,但這一句有何玄機,一時之間卻也不明白。他喃喃讀了幾遍,忽然之間,如福至心靈,嘴角彎起了一抹弧度來。
“解小兄,殿下不願回師,這究竟是何意……你說話啊!”見解縉一臉高深莫測,似乎是懂了,汪大賓卻是更加急了。
“能有何意?不過是順其自然,依法辦事罷了。”解縉笑道。汪大賓聽了更懵,正待再度相問,卻見外頭有府衙衙役急急闖將進來。
“大人,大人,不好了……有許多土族族人大張旗鼓的闖入榷場……已和漢商們打起來了!”
“什麼?”汪大賓聞訊,險些要昏厥過去。這廉州榷場,雖說是朱肅一手籌建,但卻也是他這個廉州知州的功勞。這幾日間,他這個原來姥姥不疼舅舅不愛,幾乎只是個擺設的廉州知州,因着管理這榷場的緣故,很是過了幾天當官的癮頭。
如今榷場之中暴亂又起,他好不容易有所起色的仕途或許又將跌入谷底,這叫他如何能夠不急?
城中的第二撥暴亂,遠比第二撥要來的更加兇猛。
第二撥的那數百土族族人,正是先前與漢商有所衝突的那一部部落。他們來勢洶洶,很快就與漢商們鬥毆在了一起。因爲先前一場暴亂的緣故,這榷場中還有許多仍在收拾殘局的衙役官兵。
這些衙役官兵見暴亂又起,第一反應便是要彈壓禍亂。他們手中大多有着兵刃,雖不至於當真殺人,但拿刀鞘、水火棍一通亂砸,還是威力驚人。這些人多是漢人,本就要偏幫漢人一些,存了心思故意拉偏架,土族一方頓時再度不支。
不過這時藏在暗處的欽氏族人,已經偷偷的將此事“報訊”給了各家土族部落。他們很聰明的沒有提及事情起因,只是說“漢人抱團欺負人了”。榷場之中,也多有其他部落的土族在此開店經營的,此時上街一看,正巧看見了官兵和漢商們將當地土族紛紛打倒在地的模樣。這一幕落在他們眼中,便只有一種感覺:傳言不假,漢人果然在欺壓他們!
於是,暴亂的範圍進一步擴大,各大部落的土族們呼朋引伴,呼嘯着加入了戰團。有了這些生力軍的加入,那些維持秩序的衙役官兵們頓時就控制不住事態,一個衙役便趕忙前往州府衙門求援了。
“快,快,去請各家土司約束族人……召集城中所有捕快官軍,驅逐相互仇殺的人羣!” 曹國公與周王爺留在城中的官軍捕快,若是聚攏一處,也有個數千兵力,汪大賓念頭一轉,又趕緊叮囑道:“驅散就好,驅散就好,儘量不傷人命!”
“知州大人此言差矣!”卻是解縉踏前一步,轉頭向那名衙役吩咐道:“大人應下令城中兵將,立即彈壓暴亂,拒不聽命者,殺無赦!參與暴亂者,盡數都抓了,待事情審明,再與處置纔是!”
汪大賓吃了一驚,也無心顧及解縉越俎代庖、繞過他吩咐衙役的事了,而是一把拉起了解縉,走到一旁小聲道:“解小友,周王殿下極力聚攏土司諸部,對諸部多行以懷柔手段,眼下我廉州一團混戰,孰是孰非尚不了然,如果貿然加以兵威,殺戮過重,不免壞了殿下的大計,你我皆承擔不起呀!”
解縉卻是胸有成竹,昂然道:“知州大人,此番他們已經在榷場裡公開打殺哄搶起來了,若你我再行忍讓,他們的氣焰必然愈加囂張,到那時候,殿下的一腔心血纔是盡付東流!”
“官兵們已彈壓了一回了,他們放肆如故。如今殿下與國公俱在城外,城中事務盡皆託付於大人您一人之手,您之命令頒行下去,還有不肯從命者豈非暴徒?豈可以民待之?”
汪大賓仍是猶豫:“這個……”
解縉眉毛一挑,大喝道:“城中暴亂,大人縱容,朝廷威嚴蕩然無存,從此誰還聽官府號令?大人若再優柔寡斷,不但榷場之中形勢一時控制不得,接着聞訊趕來的諸族部衆,還不把廉州府也掀了個底朝天?若如此處置有何不當,殿下怪罪下來,自有解某一肩承擔!還請知州大人當機立斷,再有遲疑,局勢將一發不可收拾了!”
說着,給汪大賓使了個眼色。
汪大賓渾身激激靈的抖了幾抖,被解縉這麼一喝,這才反應過來了這就是朱肅那封信中的意思。他咬了咬牙,轉身喝道:“都聽清楚了?城中官兵捕快衙役立即出動,曉諭全城,所有人等一概放下兵器,聚攏聽候處置……不聽命令者,格殺勿論!”
此時待命的並非只有那報訊的衙役,從其他地方趕來府衙的守軍將領、捕頭等也盡皆到了,朱肅與李文忠既然離城,汪大賓便肩負了守城之責,他們本就該聽從知州汪大賓吩咐。
這些人大都都是百戰之將,聞說王爺和國公爺讓自己留守的廉州城出了這事,一個個皆是愧怒難當,自覺大丟臉面,早就摩拳擦掌,想要趕緊亡羊補牢了。此時聽了汪大賓之言,一個個的轟喏一聲,悍然殺將開去,高聲宣佈着知州大人的命令,有不從令者,立即一擁而上,斷然處置,以鐵血手段,迅速平息着街頭暴亂。
等那些有的確實還不知情、有的故意裝聾作啞的諸部落土司頭領在汪大賓的促請下趕到廉州城時,只看到斷臂殘肢,鮮血處處,比較空曠些的街道和廣場上,參與暴亂的人羣已被刀槍鋥亮的官兵團團圍住,控制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