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9章 雄英北往

第939章 雄英北往

老朱眉頭深鎖,心中仍是不捨,看了一眼在一邊眼觀鼻、鼻觀心的朱肅,道:“若此事當真茲事體大,可由老五……”

“五弟這些年爲國奔波,幾無休憩之時,父皇也該爲五弟着想纔是。”

“況且……五弟娶親已有數年,弟妹仍無所出。開枝散葉,纔是我朱家大事啊。”朱肅還沒來得及說話,朱標便代朱肅推脫道。

只是這理由,說的朱肅不免老臉一紅。

這個理由老朱無法反駁,畢竟,老朱家的開枝散葉,在這位老人的信重那也是極爲重要的,這麼看來,還真不能再讓朱肅去做監軍了。、

他想了想,終是點了點頭:“好罷,咱便依你所請。”

“回頭,讓五軍都督府和內閣都議一議,看看讓大孫去哪一處做這個監軍。”

“這幾日,讓大孫多入宮來,陪陪咱這個老頭子。”老朱的背影有些蕭索。“你這個當爹的狠心,可莫讓大孫連咱這個祖父也恨上嘍。”

“父皇,您這……”朱標面露苦笑,自家爹龍行虎步,頭髮大半都還是黑的,哪裡就那般老態龍鍾了。

這麼說,是對自己表達不滿呢。

自母后死後,父皇對親情確實是更加珍視,對母后最爲疼愛的雄英也是倍加寵溺,絲毫不像往昔教育自己這些兒子輩時候的模樣。

有時候,朱標還真是擔心自己的兒子要被寵成了紈絝。

縱然是殺伐果決的洪武大帝,在面對自己的親人的時候,與尋常的溺愛孫子的老人,也沒有太大的差別。

……

這是朱標一力推動的第一項改革,朱標自然在其中投入了十二萬分的精力。

他與老朱不同,老朱是開拓雄主,想要做的,是開拓出大明的萬世基業,因而注意力更多的放在了安南這種外事身上,每日裡錦衣衛送進宮中的安南情報絡繹不絕;而朱標則更加偏向於守成之君,想要將大明的內部制度打造得金甌永固,對於軍制改革的事自然就更加上心一些。

一連幾日,他都將朱肅邀到了春和殿中,與他探討後世軍隊政委與文宣兩個部門的細緻情況,並根據大明的現有土壤,做出本土化的改動後,再教導給他的兒子朱雄英。

這一日,朱標告知朱肅,朱雄英前往監軍的地方已經商討完畢了,是大寧的大寧都司,朱雄英將在大寧都司的軍隊中嘗試監軍改革,嘗試能否在擊敗蒙古叛軍的戰鬥中取得成效。 “大寧都司……”朱肅摸了摸自己的下巴,“這確實是最適宜雄英前往歷練的地方。”

爲了不引起不必要的動盪,朱標和老朱,都沒有言明是想要讓朱雄英嘗試新的監軍制度,而是託言皇太孫已然長成,爲不使大明後世之君長於婦人之手,故需擇一軍中,使皇太孫暫任監軍,以爲歷練。

此時的大明,武德還是很充沛的。皇帝和太子想要讓太孫出京歷練,除了多少有些關心則亂的老朱,也沒人當真覺得大明的兵將護不住堂堂的皇太孫,想着要找一處太平之地,讓皇太孫混一混資歷回來得了。

在給太孫找地兒歷練這件事,自不必說兵部官員如何盡力,五軍都督府裡,好些武將先前在朝上出言要保馬燁,現在馬燁栽了,他們這羣人正覺得脖子發涼,而今陛下給他們派下了差事,他們安有不鞠躬盡瘁的道理。

倒也有不少武勳想要爭取這個與皇太孫拉近關係的機會,向老朱進言要讓皇太孫入自己軍中,不過老朱都一一否決了。最後得出的結論是,讓皇太孫入大寧軍中歷練,理由是大寧都司,是如今大明少見的還正處於作戰狀態的一部大軍,他們的敵人,正是草原上死灰復燃的蒙古叛軍本雅失裡部。

本雅失裡乃黃金家族出身,原因北元滅亡,避禍於撒馬爾罕。因爲帖木兒帝國爲朱棣、朱肅所滅,龐大帝國一分爲三,且都成了大明的忠實屬國,在撒馬爾罕避禍的本雅失裡在當地已無立錐之地,但繼續西逃,卻已經出了昔日蒙古帝國的地界,那些西方諸國在他看來,野蠻矇昧不說,因爲往昔成吉思汗的餘威,現在仍對蒙古人有着極大的敵意。

於是本雅失裡只好冒險逃回了草原,在他想來,大明的勢力雖然已經開始滲透草原諸部,但草原無比廣闊,總有地方能躲過明軍的追捕,且黃金家族的招牌,在蒙古諸部裡還是很有號召力的。

一切也如他所料,蒙古雖亡,但也有不少蒙古人如馬賊流寇一般,四散在草原各處反抗着大明和徐家的統治,其中韃靼部的阿魯臺就是其中之一。本雅失裡回到東部草原之後,與阿魯臺一拍即合,正式舉旗,開始反抗大明。

在原本的歷史上,東西蒙古決裂之後,東邊的韃靼,就是由本雅失裡與阿魯臺二人一手締造。他們君臣二人傾力合作,給大明造成了不小的麻煩。

不得不說,歷史的慣性,有時候真的十分驚人。他們雖然實力不怎麼樣,但耐不住本雅失裡的黃金家族旗號尚算有幾分分量,大明派出皇太孫監軍應對,倒也算說得過去。 щшш ⊕ttκa n ⊕C〇

不然,讓朱雄英去各地衛所監軍,與山賊水寇之類的做對手……這也太丟份兒了。

讓朱雄英前往大寧,還有一個原因。如今的大寧都司主官,是常茂、常升兩兄弟。兄弟二人乃是已故開平王常遇春的兒子,而朱雄英的母親常氏,則是常遇春之女。

也就是說,常升、常茂二人,乃是朱雄英的至親舅舅。讓朱雄英到他們的軍中,常家兄弟定然會盡全力,保障朱雄英此行安泰無虞。

“大寧軍中,有許多五弟你昔日故舊。大寧的朵顏等三衛,與五弟你亦有一番淵源。”朱標道。“爲兄于軍務不甚瞭解,雄英此去大寧,還需五弟你多加襄助了。”

“雄英平日裡,亦十分親近我這個叔叔。他要前往北疆,我自是傾力相幫的。”朱肅笑着應承了下來。

第91章 擎天玉柱於少保第551章 火器破敵第278章 盤門襲城第321章 登岸第742章 帶你見真祖第533章 北朝,坑殺!第336章 仁德二連第597章 種痘成功第666章 解縉劃策第528章 以卵擊石!第732章 萬軍斬將第103章 鄧愈與朱守謙第106章 勸解藍玉第893章 朱肅入質第391章 捉住納哈出了第598章 禍亂朝綱第936章 文武一體第752章 立一個不如立三個第178章 莊中急報第726章 喪膽的馬黑麻第961章 第一口錦盒第911章 朝會對峙第500章 能打倭國,頭香都是我的!第188章 狼狽爲奸第977章 武器優勢第675章 接觸戰第677章 進兵波斯第576章 李善長的降維打擊第477章 鐵鉉明志第321章 登岸第361章 夾擊第385章 說服山陽萬戶第809章 申斥李景隆第35章 槓第896章 說服水東第855章 口子已開第606章 奇貨可居第190章 抱歉了恩相,我是臥底第114章 量產夜不收!第291章 我張定邊願北上抗元!第550章 北元狼煙第762章 事有蹊蹺第794章 聲東擊西第874章 靄翠獻土第740章 囚於孤城的蘇丹第494章 織機出世第965章 遭遇戰第145章 帝王之術,皆在這一句話之中第97章 論如何東吞倭國第677章 進兵波斯第231章 興奮的戴思恭第850章 土司若魚第843章 改土歸流第618章 金山堡第792章 大肚國滅第437章 寶鈔之弊第74章 陰雲遮月第625章 朱棣西征第605章 一蹴而就第626章 瓦剌的野心第306章 爹早就在惦念倭國金銀礦呢第335章 誰說伏兵就要親自下場?第888章 入城門第628章 羊圈第496章 新式火器,問世!第287章 天下第一猛將,張定邊!第105章 院遇藍玉第1008章 在下範淮第455章 老朱大擺鴻門宴第1003章 如何收服第790章 地圓說第614章 興建聚居地第802章 白蓮之禍第257章 備倭!第817章 山中部落第995章 朱標求請第861章 一紙證書第288章 張定邊劫牢第283章 四面合圍第803章 優柔寡斷李景隆第839章 劉伯溫遺奏第421章 左司郎中呂本第514章 少年華夏,其心可用!第1009章 兄友弟恭(安南版)第493章 設立武學第119章 魚躍化龍?第699章 新種姓:須彌第696章 如何治理第139章 咱其實,遇見過仙人第731章 最終決戰第633章 哈密王第610章 遠渡重洋第352章 牽住元軍的鼻子第79章 毛驤!第355章 張定邊的消息第508章 倭國諸事第283章 四面合圍第168章 爲非作歹的勳貴子弟第459章 勳貴膺服第927章 親情之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