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我是知識的搬運工

開學之日過後,知行書院很快就熱鬧了起來,之前書院就宣揚出去好大的噱頭,免費入學,包食宿。

這對不少平民子弟可是個不小的誘惑,等到第一批學子入學後,確定書院實實在在的實行了這樣的策略,很多農戶都把自家孩子送過來了,都想着能蹭一點是一點,萬一自己孩子學成了,中了進士,那就完美了。

反正不要錢,又沒什麼成本,養個半大小子,還要費不少糧食呢,現在書院把食宿都包了,對一些人來說,是丟掉了一個大包袱。

一些燕王府的親衛們也把各家的子侄送過來讀書,他們知道的多一點,連現在的燕王世子都是何秋的徒弟,他們自家的子侄在何秋這讀書,以後和未來燕王是一個老師,怎麼着也比別人多一份香火情。

而書院的夫子們,在那天朱棣來過之後,都迸發了十二倍的工作熱情,不管來之前心裡怎麼想的。

現在眼看東家和燕王關係這麼好,那自己好好表現,豈不是能進入燕王的視線裡,就算科舉沒考好,也可以到燕王那混個差事啊。

這段時間裡,已經有不少夫子研讀何秋拋出來的那份教材,雖然裡面很多東西都是他們之前沒學過的,但爲了博得燕王的關注,還是值得一學的。

這裡面有位較真的,可能也是喜歡上了何秋搞得這套書裡的知識,就天天跑何秋面前請教,美曰其名相互探討,讓何秋煩不勝煩。

有心推脫,說自己只是知識的搬運工,並不是很懂這些,可別人也不信啊。你編出這麼一套教材,結果說自己不懂,這是在騙三歲小孩呢?

不是其他人,就是自己眼前的這位楊少峰,他這人極爲執拗,堅稱如果自己搞不懂這套書裡的知識,是絕對不會交給學生的,免得誤人子弟!

何秋猶豫再三,心裡衡量了下,相比較於教一羣人,他還是更樂意教一個人,果斷對楊少峰進行一對一教學。

不對,不能算一對一,自家的徒弟陳四維,也在旁旁聽。

可是這楊少峰越是往裡面鑽研,問題越多,何秋也就越加犯愁。他自己本來就是個半瓶水,這些教材裡的知識,特別是涉及到物理化學的,他就更是半懂不懂了。

就好比物理學上的定律和數學上的公式,隨便展開一下,背後可能就有無數人的心血,他何秋也只是知其然罷了。

頭疼啊,之前何秋萬萬沒想到,培養個人才還會有這麼多麻煩事。

他教陳四維的時候,陳四維本來底子就薄,也沒問到像楊少峰這麼深入的問題,現在才感覺到了苦惱。

步子邁得太大,一下扯住蛋了。

可何秋也不敢把這些東西刪掉,他辦這個書院,爲的不就是培養一批類似眼前的楊少峰這樣的人才,好爲未來大明的工業發展做準備嗎?

於是何秋也只能是苦中作樂,一邊絞盡腦汁的給楊少峰解釋教材中的東西,一邊瘋狂祈禱簽到系統能給他整出來一個自帶數據庫人工智能。

相比較於何秋的頭疼,楊少峰則是真的沉浸在知識的海洋裡,感覺自己的精神得到了極大的滿足。

他本人就是一個喜好數算這些的異類,他是打心底認爲理學已經不行了,雖然他自己喜歡實學,但大環境如此,也就不好表露。

楊少峰本人還比較淡泊名利,不願意當官,要不是爲了給家裡一個交代,連秀才都不想去考。

可是在他第一次見到何秋的這套教材時,他就決定跟着何秋幹了,爲此還放棄了自己在族學的夫子一職,被不少族人在背後指指點點。

但楊少峰覺得自己一點都不虧,何秋確實有很大的本事,只要不涉及四書五經這些,不管他提的問題多離譜,何秋總是能給一個不算差的答案,這也不侷限在何秋的這套書上。

何秋本以爲自己只需要應付楊少峰一人,結果隨着書院同僚們進一步熟悉起來,楊少峰把“何秋什麼都懂一點”這事和其他夫子說了,一干夫子遇到什麼問題都開始喜歡找何秋“探討”。

何秋現在在書院裡散個步,都要小心謹慎,生怕被書院的夫子們瞧見了,二話不說就拉着他討論問題。

其實這也是因爲何秋的寬厚,若是換成一個性子暴躁的,估計就沒幾個人敢這麼幹了。

何秋苦哈哈的在書院幹了半個多月的教學組長後,終於忍不住寫信給朱棣吐槽,這真不是人過的日子,連吃飯的時候都有人來請教他問題。

朱棣看到何秋寫的信,哈哈大笑,晚飯都多吃了好幾碗。讓你小子天天偷奸耍滑,這下終於有人能治到你了。

開開心心的把朱高熾和朱高煦也丟了過來,讓何秋好好履行師傅的責任,順便給何秋帶個信,這信上寫着是安慰,但何秋從這字裡行間上看到的分明是滿滿的幸災樂禍!

把過來的朱高熾倆人轟去住大通鋪,何秋心裡還是氣的肝疼,有些憤憤不平。

邊上的陳四維有些猶豫的說:“先生的學問本就高深,旁人都不懂得,只有先生懂,如此先生也只好辛苦一些了。”

“想來等到楊先生學會了,他又帶出來一批學生後,先生就會輕鬆很多了吧?而且我看先生您也是樂在其中,要不然早就從書院跑了。”

雖然陳四維跟着何秋的時間不算長,但也摸清了自己師傅的性子,如果他真的不喜歡現在的生活,肯定早早就走了,甚至和楊少峰翻臉,絕對不會半真半假的給朱棣寫信抱怨。

而且看何秋和楊少峰這些夫子討論問題的時候,何秋總是神采飛揚,甚至給他講課的時候,也比以往更上心些。

陳四維認爲自己的師傅也是希望有更多人懂這些知識,更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和他一起討論這些知識的吧。

同樣的話,朱棣說和自家徒弟說那是兩回事。

何秋笑眯眯的說:“還是徒弟你懂我的心思。”

兩人吃過飯後,何秋又拉着陳四維開始了例行散步,途中“偶遇”了兩個夫子,分別討論起了三個數學問題,和一個物理問題。

天色漸晚,何秋回到住處,開始考慮要不要一步到位,把原本準備的理化生課本直接丟出來。

從書院夫子們的反應來看,明初的讀書人倒是不拒絕接受這些新知識,而且鑽研起來還蠻有勁頭的。

這可比當初朱棣勸他的那種情況強了太多,這大概也是因爲亂世剛剛過去,現在人們的思想還是比較開放的,只要有用他們就都願意學。

說白了,儒家那套仁義道德,在亂世裡還沒有拳頭好用,現在何秋給的這些東西要麼能用在器械上,要麼能用在農事上,哪點不比理學強?

有這樣的接受度也是應該的。

何秋認真的考慮了幾天,最後決定賭一把,如果真的被很多人反對,大不了躺平任嘲,再變回現在書院教的這些內容。

不過爲了慎重起見,何秋還是打算給他準備的這門新學問找個好乾爹——理學。這樣的話,日後的推行難度應該會小很多。

第277章 昏暗的東宮第338章 新文章第347章 錦衣衛出動第165章 大婚(下)第91章 永安公主第111章 蘿莉養成第31章 學習管理學第56章 歐冶子後人第16章:朱棣背後的謀士第201章 皇太孫第51章 酸辣土豆絲第54章 殺字令第48章 雷gong(汞)第280章 財帛動人心第87章 炮彈的威力第189章 胡蘿蔔加大棒第279章 至昆明第122章 酷刑第66章 肯打雞豪華午餐自動製造機第22章 影響歷史進程第344章 微服私訪第14章:收購小麥製造泡麪第167章 大軍北伐第263章 朱元璋的失望第281章 運輸問題第93章 不服來辯第104章 加工廠被圍困第75章 舉鼎第130章 父子談心第217章 御史出京第81章 跟朱棣結盟第84章 管教熊孩子第95章《新貴妃醉酒》第83章 瞭解農事第21章 轟然開槍第229章 太孫舅舅第257章 未來可期第294章 爲難的朱棣第281章 運輸問題第345章 打臉第331章 舊城改造第167章 大軍北伐第326章 著書立說第342章 重建西苑第278章 郢國公第297章 胥民第227章 改革諸策第164章 大婚(上)第109章 老朱,把你女兒嫁給我唄第276章 朱棣進京第145章 席宴第40章 肖景騰第269章 查案第9章:熱武器和冷兵器的對決第128章 改革之策第79章 拆琉璃窗第356章 重回錦衣衛2第355章 重返錦衣衛第36章 求雨第10章:殺朱棣賞千金封千戶第322章 朱棣繼位第337章 海上威脅第33章 阿拉伯數字第330章 講學第94章 限量售賣第229章 太孫舅舅第144章 賞菊第334章 微服私訪第248章 夫妻情話第7章:尋找麥芽釀造啤酒第125章 入京奏對(下)第98章 背水一戰第212章 幹勁十足的朱元璋第109章 老朱,把你女兒嫁給我唄第160章 剖析第359章 線索第125章 入京奏對(下)第186章 事情鬧大了第318章 宋朝遺毒第345章 打臉第221章 全身而退的藍玉第193章 北平城大建第133章 編寫教材第143章 知行書院第266章 反響第256章 變法的好處第54章 殺字令第216章 公道自在人心第152章 安全演練第91章 永安公主第342章 重建西苑第122章 酷刑第211章 整理資料第320章 哀民生之多艱第236章 觸目驚心第9章:熱武器和冷兵器的對決第113章 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第206章 傅友德之死第262章 心涼的鬱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