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章 議洛陽

一邊的何秋也頗爲高興,這事不落在他頭上,他就已經很滿足了。

何況就目前來看,這夏綜恐怕也確實是個人才,有一定的治水才能,也就不怕他把事情辦差了。

朱元璋沉吟片刻,就讓他們兩個先下去了。

等到他們下去後,朱元璋的臉上也有些遲疑,他也不能確定自己決定讓夏綜治理淮河,究竟是對是錯。

可眼下真的給出看着行之有效的方案的人也就何秋和夏綜了,而且夏綜也說了,工部裡面關於這些的資料很多,相比較於何秋,他更相信有些專業背景的夏綜。

朱元璋理清了頭緒,就喊來隨行的幾名六部侍郎,將這個決定告訴了他們。

“朕要任命夏綜爲工部郎中,掛治淮都督銜,專司治淮水務,接下來就不用讓他隨駕了,方案做好後,讓他遞交給太子,經朝中百官商討後,決定何時動工。”

在場的侍郎們都有些羨慕夏綜,這就叫一朝得勢啊!

本來不過是一個區區工部主事,可瞬間就成了工部郎中,還專司治淮一事,身上掛着治淮都督的銜,若是治淮完成,少不了得一個侍郎的位置。

但是治水同樣也是個辛苦活,在座的衆人沒一個願意把這輩子都圈到治水上的。

朱元璋看到這些人的反應,心中止不住的冷笑,這就是朕的好官員們啊!

朱元璋打發他們出去,親自給朱棣寫了封信,讓他派兩名得力的人,盯着祖陵這邊。

治淮刻不容緩,區區運河,水量小點也無所謂。

何秋卻抽空又找了個機會,面見朱元璋。

朱元璋聽到何秋要來見他,心中有些訝異,之前治水方案,何秋提出來的不錯,他就已經挺滿意的了,難道這是還有更好的方案嗎?

何秋進來之後,認真的對朱元璋說道。

“陛下,治淮之事,其實還與一事有所牽扯,大明國都!”

朱元璋的神色微怔,自從朱標去世後,他已經很久沒有聽到敢有人在他面前提遷都的事了。

雖然大家都知道朱元璋的內心是不喜歡南京城的,但一來是朝廷體制自有其慣性,二來則是因爲懿文太子朱標因爲這事去了。

大家都害怕提到這事,會讓朱元璋想起懿文太子,萬一因此遷怒自己,得不償失。

不過畢竟已經過了三年多了,何秋既然提起了,朱元璋也有些興趣聽一聽。

“你說說看。”

何秋整理了下思路說道。

“臣知陛下以前有心遷都長安,但長安實在太過殘破,且關中的八百里秦川已經不再是漢唐時那般肥沃了。”

“根本撐不起來一國之都的位置,一言以蔽之,糧食不夠。”

“若是真的遷都去長安,朝廷中樞就會多帶去十幾萬人口,更遑論一旦立爲首都,聚集的人口不在少數,很輕鬆就能上百萬,但如今的關中可還能養活驟然多出來的百萬人口嗎?”

朱元璋沉默不語,長安不能再爲都城,這個道理朱標去世前也和他有過討論,只是角度不像何秋這般,簡單直接,卻又切中要害。

“說下去。”

“自唐宋之後,河北、關中皆殘破不堪,唯有江南是朝廷的錢糧支柱,所以若是想要遷都,就必須想明白這點。”

“必須要有良好的交通要道,可以連通京城和江南,便於輸送糧草……”

何秋的話說到一半,朱元璋就驟然打斷,他看出來了,何秋這傢伙今天找來說治淮,說都城,其實還是在說運河。

“你的意思是,遷都只能遷往北平嗎?”

開封、洛陽和運河的水道已經殘破不堪,幾乎不能再用了,這事朱元璋之前就知道。

何秋搖了搖頭說道。

“並非如此,洛陽依舊可以列爲都城備選,雖然運河殘破,但可以重新修繕。

另外北平離江南太遠,離漠北太近,幾乎不到千里就是長城之外,列爲軍塞可以,都城有些不合適。”

何秋是真心這麼覺得的,想象歷史上的大明,動不動就被韃子們竄到北平城外,京師震動,不正是因爲離關外太近嗎?

而江南也是鬧得風風雨雨的,就是不交稅,甚至有一年茶鹽稅不過幾十兩的笑話,說到底還是因爲離京城太遠,天高皇帝遠的,皇權管不到,種種奇葩事自然就會發生。

大明的經濟中心和政治、軍事中心相隔太遠,雙方自然會漸漸變得貌合神離,這不是現代,有鐵路、飛機,能夠快速聯通各方,統治成本大爲降低。

朱元璋臉上看不出喜怒,只是提醒道。

“你要知道,洛陽可不止是水道殘破,連洛陽城也很慘破,至今仍未恢復唐時景觀,這兩個工程加起來不比治理淮河要來的簡單。”

是的,重點就是錢糧,重建洛陽城的同時,還要重修大運河南線、北線,讓它們在洛陽匯聚。

這兩項工程加起來,恐怕要四千多萬兩銀子打底,甚至還要翻一番,畢竟朱元璋現在徵發勞役,也是發錢糧的。

雖然給的少,但也是要給的,一筆一筆的看着不多,匯聚起來就不是小數目了。

何秋憨厚的一笑。

“這不還有韃子和南方的土司嗎?”

朱元璋有些明白何秋的意思了。

“你是想在洛陽也複用當初整修金沙江水道的法子?”

雲南開挖金沙江水道的情況,朱元璋一直都是盯着的,整件事辦下來靡費比最初朝廷預料的小了不少。

就是因爲沐春發動土司,跟着明軍組成一支支小隊,越境抓人,把安南靠近大明一帶的土人抓了個乾淨。

這些人幾乎全部消耗到金沙江水道的修建中了,工程完成後的活人,又拉到東川的礦上開礦,簡直是要把他們身上最後一滴油給榨乾淨。

雲南這樣的做法自然在朝中引發了很大的爭論,畢竟這般行爲和中原向來自詡的仁義道德,相差甚遠。

好些大臣都要上摺子怒噴沐春了,但都被朱元璋壓了下來。

朱元璋到底是亂世起兵的人,在他心中還是實用第一,何況他不覺得沐春的做法有什麼問題。

死的都不是大明的百姓,蠻夷罷了,能減輕國內百姓的徭役,何樂而不爲?

第32章 複式記賬法第235章 囂張的孔家第300章 危若累卵的祖陵第35章 五千斤生鐵第144章 賞菊第267章 藍玉進京第353章 辯解第251章 朱允炆的眼界第73章 逛青樓第300章 危若累卵的祖陵第363章 交換第212章 幹勁十足的朱元璋第168章 回到書院第302章 朱元璋的信重第190章 震驚蒙古人的高爐(上)第314章 那達慕大會第226章 背後的大魚第1章:管你是什麼王都得幹活第104章 加工廠被圍困第280章 財帛動人心第315章 遼西苦寒第40章 肖景騰第214章 狀告晉王(上)第231章 祖孫之間第240章 老實的孟家第225章 可怕的猜測第290章 大功一件第99章 未知纔是最可怕的第186章 事情鬧大了第180章 捷報(上)第1章:管你是什麼王都得幹活第24章 紅薯面世第58章 二十萬斤生鐵第251章 朱允炆的眼界第111章 蘿莉養成第270章 又是呂平第14章:收購小麥製造泡麪第19章:飢餓營銷第75章 舉鼎105章 藍玉的殺心第244章 激動的孔思樸第252章 改組錦衣衛第285章 侯府夜宴第107章 殺人第305章 遵化(上)第351章 紀綱暴露第194章 吾家有兒初長成第82章 一點微不足道的本事第1章:管你是什麼王都得幹活第317章 北海第20章:殺雞儆猴第69章 大炮第225章 可怕的猜測第260章 兼併第54章 殺字令第241章 大逆不道第277章 昏暗的東宮第107章 殺人第150章 大動作(下)第160章 剖析第275章 易儲(下)第170章 惠民藥局(下)第294章 爲難的朱棣第190章 震驚蒙古人的高爐(上)第337章 海上威脅第281章 運輸問題第283章 鼓動第332章 書市火爆第148章 知行學派(下)第325章 一肚子邪火的朱棣第125章 入京奏對(下)第167章 大軍北伐第339章 霸道第64章 圖窮匕見第144章 賞菊第211章 整理資料第64章 圖窮匕見第279章 至昆明第259章 着急的朱允炆第21章 轟然開槍第75章 舉鼎第172章 有喜第291章 教書育人第51章 酸辣土豆絲第345章 打臉第57章 最堅硬的鋼第329章 百官熱議第352章 告狀第13章:八歲孩童朱高熾第299章 祭拜第260章 兼併第279章 至昆明第117章 老臉一紅第136章 到北平第32章 複式記賬法第149章 大動作(上)第55章 情報網第310章 民間疾苦第33章 阿拉伯數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