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章 舊城改造

這次講學完了之後,大批朝臣開始在自己家裡做實驗,看看何秋說的東西到底對不對。

實驗的結果讓然不會讓他們失望了,分工就是比單獨一個人包下來所有事來的更快。

楊士奇等人紛紛是怦然心動,雖然這分工看起來只是件小事,是針對商人的,可朝廷的軍械工坊裡難道就不能用了嗎?

開設的棉紡工坊這些不照樣可以用上?

不過朝中也還是有人不滿意的,提出了自己的意見,雖然何秋的這種說法看起來很好,而且也有劈柴的事當旁證。

可誰又能保證這樣的道理,放到國家工程上也是可以有效果的呢?

針對這些質疑,何秋很淡定的說道。

“若是大家還覺得不合適,完全可以挑一個工期不長的工程,交由我來做,對比一下就知道了。”

朱棣在朝堂上不置可否,只是聽着下面的官員們討論,把那些對何秋挑刺的人,一一記了下來。

這筆賬,肯定是要算的,只是只有延後了。

眼看這些人討論了很久,最終商議出來,改建京城的重任就可以交給別人做,試試看着分工究竟能不能在大工程中起效果。

但是負責人不能是何秋,畢竟萬一在他手上這道理靈驗,換成別人不靈了的事,也不是沒有啊。

楊溥趁機進言道。

“臣願意領下此事,實驗良鄉候所說的分工之事,是否可行。”

朱棣看着站出來的楊溥,眉頭緊皺,楊溥不是什麼高階官員,而且有些年輕了,也不知道究竟能不能擔起這樣的重任,正想出言反對,何秋卻出乎意料的表示了贊同。

“臣以爲此事可行。”

何秋對楊溥是極爲有信心的,怎麼說也是青史留名的人物,仁宣之治裡大名鼎鼎的三楊之一啊!

楊溥聞言不由感激的看了何秋一眼,他也知道其實以自己的品階,不一定能擔起這個任務的。

可是何秋站出來支持他,那就又不一樣了。

“既然如此,那就由你負責吧,京城是一國臉面,它的改造,你務必要做好!”

朱棣的話裡有些不怎麼客氣,但說的也很有道理。

雖然現在大明要遷都了,但是這南京定然會還是陪都的,一時半會丟不得。

如此一來,南京城中的改造,還是大明建設的重中之重。

其他人心中也是一跳,本來還有人羨慕楊溥的這一決斷,可是如今看來,這要是做好則以,做不好,恐怕連官都要丟了。

實在不值得,畢竟是這樣大的工程,還是相當考驗一個人的能力的。

楊溥的臉上有些驚喜,卻也沒有太過激動,默默的退回到自己的位置上,低着頭不說話,好似已經開始謀劃該怎麼進行下一步工程了。

等到下了朝,朱高熾帶着朱高煦就找上何秋家裡,有些憂心忡忡的說道。

“姐夫,你怎麼這麼好說話,就把事情交給一個小年輕去做了?”

何秋白了他們一眼,輕笑着說道。

“那楊溥年輕,我難道就不年輕了?”

其實真要說起來,何秋的年紀還沒有楊溥大呢,可誰讓何秋的名聲比楊溥的響亮呢?

朱高煦被噎了一下,隨後還是有些不滿的嘟囔道。

“可姐夫你有才華,這楊溥不一定有啊!更何況,這種用來推廣姐夫你的學問的事情,總不該這麼貿貿然的交由一個陌生人來做吧?”

朱高熾在一邊點了點頭說道。

“二弟這話說的沒錯,姐夫你有些欠考慮了。”

何秋抱着茶杯,也有些無奈。

“這事你說我還能交給誰?朝中的老臣們?他們的地位太高了,兼職這事有些不合適,你們的師兄弟們又沒有真正步入仕途……”

“唉!”

朱高熾和朱高煦齊齊一嘆,現在何秋的力量真的不在朝堂,這次之所以能夠推廣他的學問,也是有朱棣和朱元璋在背後使勁。

要不然說不定何秋還要養望幾十年呢!

正在三人默默嘆息的時候,何能就走進來遞上了一張名帖。

“老爺,楊溥前來府上拜會。”

“這還真是說曹操曹操到呢。”

何秋笑了笑,讓何能招呼楊溥進來,朱高熾和朱高煦則悄悄躲在屏風後面,想要看看這楊溥是來幹什麼的。

片刻之後,楊溥到了何秋府上的客廳,剛剛進門還沒坐下就對着何秋施了一禮。

“楊溥見過良鄉候。”

“哎,楊大人多禮了。”

“良鄉候講學,對我有半師之恩,不可不鄭重。”

聽着楊溥的吹捧,何秋心裡也難免有些樂滋滋的。

一陣寒暄之後,楊溥道明瞭自己的來意。

“我按照陛下的意思,弄出了一份京城改建的施工圖紙,還有其中的分工事宜,想請良鄉候掌掌眼。”

何秋點了點頭,接過楊溥手中的圖紙,仔細看了起來。

京城現在也確實需要一定的改建了,皇城附近還好,靠近城牆的地方,那就是一團糟,每每下雨的時候,都會形成內澇,官員們上朝也很不方便。

這次朱棣的意思就是要大動干戈,就算中樞搬到洛陽,也要在南京留下一座雄城。

畢竟南京也是大明的起家之地,不能虧待了南京的百姓們。

而楊溥的這份施工圖紙,就何秋來看已經很完備的,只是,若是真的按照他裡面寫的東西來做的話,恐怕要得罪不少勳貴們啊!

猶豫了下,何秋指出來楊溥圖紙裡的問題。

“若是按照你的這份方案,應該要毀壞不少勳貴們的府邸吧?”

楊溥狀似不好意思的笑了笑。

“這些本來就是我想做的,要不是這些勳貴們的宅院佔地太太,又在裡面蓄水造池,恐怕京城也不至於內澇到那種程度。”

“正好藉着這次陛下讓改動京城規劃的時候,把這些事都做了,對百姓也是件好事。”

何秋默默的點了點頭,確實如此。

不過他倒是沒想到,這楊溥居然還是個強項令一樣的人物,這可和他印象中的楊溥不大一樣啊?

好像歷史傷‘三楊’中的楊溥是以軍事參贊出名的,算是一個出名的參謀,具體的施政情況,何秋也不大清楚。

第35章 五千斤生鐵第344章 微服私訪第225章 可怕的猜測第275章 易儲(下)第34章 鋼鐵俠戰甲的威力第15章:朱高煦也難逃真香定律第137章 蠟印機第110章 軟刀子殺人第200章 一查到底第93章 不服來辯第69章 大炮第321章 黃河第177章 倒黴的藍玉第92章 順天府十大美女排行榜第149章 大動作(上)第88章 秋闈將至第80章 明教中人第118章 烹製美味第212章 幹勁十足的朱元璋第140章 影響第115章 肉雞長蛇陣第90章 玫瑰香水第251章 朱允炆的眼界第243章 怒火中燒的朱元璋第343章 狩獵第168章 回到書院第263章 朱元璋的失望第122章 酷刑第46章 煉製不鏽鋼第108章 藍慶之死第250章 畫虎不成反類犬第347章 錦衣衛出動第68章 重視商賈第351章 紀綱暴露第227章 改革諸策第347章 錦衣衛出動第26章 畝產五千斤第134章 離京第242章 放火燒廟第351章 紀綱暴露第88章 秋闈將至第241章 大逆不道第363章 交換第262章 心涼的鬱新第337章 海上威脅第149章 大動作(上)第150章 大動作(下)第74章 見花魁第326章 著書立說第51章 酸辣土豆絲第212章 幹勁十足的朱元璋第215章 狀告晉王(下)第233章 削王號第307章 山中老卒第22章 影響歷史進程第75章 舉鼎第42章 門下走狗第334章 微服私訪第38章 三五斬邪雌雄劍第190章 震驚蒙古人的高爐(上)第249章 瑣事第51章 酸辣土豆絲第291章 教書育人第329章 百官熱議第49章 第二份大禮第84章 管教熊孩子第239章 拆毀雕像第272章 瘋了第37章 一香五兩第282章 稱兄道弟第192章 血脈延續第60章 鎮守豐臺第13章:八歲孩童朱高熾第141章 後續第167章 大軍北伐第5章:碳素魚竿第30章 鋼鐵俠戰甲第131章 籌備書院(上)第219章 行險一搏第121章 小王受教第225章 可怕的猜測第171章 教子第63章 意想不到的招攬第196 章議遷都第264章 李景隆的努力第179章 再出徵第341章 西苑舊景第43章 批命第122章 酷刑第67章 大明人愛吃雞第108章 藍慶之死第11章:連夜趕往順天府第7章:尋找麥芽釀造啤酒第341章 西苑舊景第289章 鬱新入滇第35章 五千斤生鐵第49章 第二份大禮第305章 遵化(上)第327章 國富論(上)第300章 危若累卵的祖陵